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0)
2023(13114)
2022(11262)
2021(10198)
2020(8773)
2019(20202)
2018(20282)
2017(38400)
2016(21499)
2015(24328)
2014(25139)
2013(24544)
2012(23009)
2011(20892)
2010(21363)
2009(19968)
2008(20000)
2007(18499)
2006(16107)
2005(14825)
作者
(64854)
(54125)
(53905)
(51834)
(34462)
(26074)
(24827)
(21151)
(20446)
(19610)
(18437)
(18364)
(17605)
(17250)
(17197)
(16909)
(16625)
(16046)
(15877)
(15635)
(13808)
(13456)
(13264)
(12417)
(12272)
(12119)
(12093)
(12076)
(11081)
(10927)
学科
(86192)
经济(86075)
管理(63864)
(56995)
(47119)
企业(47119)
方法(35912)
数学(31038)
数学方法(30691)
中国(25991)
(25686)
(23788)
(22741)
(19822)
地方(19357)
业经(18775)
(16114)
(15678)
财务(15628)
财务管理(15574)
(15131)
银行(15083)
理论(15012)
农业(15008)
(14786)
贸易(14777)
企业财务(14703)
(14338)
(14257)
(14077)
机构
学院(312439)
大学(312346)
(123559)
经济(120456)
管理(113155)
研究(108391)
理学(95866)
理学院(94671)
管理学(92800)
管理学院(92217)
中国(82212)
科学(68181)
(67715)
(61331)
(56641)
(55933)
(51081)
研究所(50963)
中心(49836)
业大(47458)
财经(47361)
农业(43932)
(42601)
北京(42574)
(42053)
师范(41550)
(40060)
(39448)
经济学(38458)
(35673)
基金
项目(202169)
科学(157091)
研究(146820)
基金(143821)
(126131)
国家(125069)
科学基金(105678)
社会(91098)
社会科(86166)
社会科学(86141)
(80534)
基金项目(76168)
教育(68646)
自然(68160)
(67615)
自然科(66529)
自然科学(66508)
自然科学基金(65291)
编号(60565)
资助(58969)
成果(50599)
重点(46390)
(44494)
(43587)
课题(43553)
(41314)
(39167)
创新(38859)
科研(38612)
教育部(37597)
期刊
(142851)
经济(142851)
研究(94240)
中国(67392)
学报(52401)
(50903)
(50491)
科学(46215)
管理(41480)
大学(38944)
教育(36990)
学学(36630)
农业(32947)
(28992)
金融(28992)
技术(28282)
财经(23962)
业经(23178)
经济研究(22165)
(20639)
问题(20418)
(17596)
(16329)
技术经济(14892)
图书(14850)
统计(14451)
理论(14409)
(14312)
科技(13975)
商业(13971)
共检索到478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开明  
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长三角城市体系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及二倍数规律的实证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体系呈现出明显的首位型分布,上海首位城市特征突出。原因探析发现,长三角城市体系演化受自组织机制与他组织机制的双重影响。结论对于政府引导区域城市体系合理布局、实现优化演进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开明  
在自组织与他组织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区域内不同规模城市逐步形成具有等级分布特征的城市体系,不同层级城市的功能等级、辐射范围及经济联系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显示,上海作为区域首位城市,城市流强度突出,经济辐射范围较广,与周边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联系强度。熟悉城市体系的分布特征及功能联系,对于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无现实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张露  胡业翠  李振国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提升为国家战略,且提升其一体化发展水平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明确要求。在地理空间的基础架构上,基于长三角城市间有向多值信息流网络关系视角,全面探析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体系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城市间信息交换功能显著增强,城市体系由单中心的三角形等级结构向多中心多层级的扁平化网络结构演化;2011年,长三角城市体系网络空间组织形态明显呈现出以上海为单极中心,以南京、苏州、杭州为支撑点的"■"形结构;2015年,继续保持上海的单极中心结构,同时,以苏州、南京、合肥、杭州为辐射中心的"■"或"■"形子网络结构正在形成;2019年,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为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组织结构已初步形成,同时,沪宁杭已构成长三角信息流关系经济地理空间的核心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不是单纯指物理空间上的一体化,而是通过建立区域价值网络实现关系经济地理上的空间一体化。建议将政府作为新一轮区域合作的主体,打破行政壁垒,将长三角城市群视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网络,从更灵活、动态和开放的角度界定空间规划单元,在考虑地理邻近、行政层级等的同时,更加重视从城市间的关系经济地理空间联系视角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定量测度和定性解读,继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背景下通过建立区域价值网络实现关系经济地理空间的一体化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光霞  余吉祥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实证检验了到中心城市的距离对长三角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到南京和杭州两个次中心城市的距离对长三角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显示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预测的"∽"型规律,但到上海的距离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并不存在这一规律。这表明,省会在塑造城市体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打破省际边界分割是优化区域城市体系的关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超  
论文以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及其所辖的一个近郊和一个远郊为研究对象,分析长三角主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对不同远近区域的工业扩散趋势,从而把握和判断工业化和城市体系优化进程中长三角工业经济的空间集聚与转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远  邾慧  
本文从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变动出发,定量考察从19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长三角城市格局及其演化,分析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变动所表现出的特点,并对城市群未来演化和加强城市群治理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仇怡  
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长三角城市体系的分布结构与等级特征,并使用县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城市体系的技术创新等级扩散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具有等级分布特征,城市体系与创新扩散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性,且创新扩散呈等级扩散模式;城市创新流强度表现出显著的行政等级扩散特征,而对各省份自身而言,地级市之间的创新扩散主要受人口规模的影响。认为应按照城市体系优化创新布局,积极加快城市群发展,以促进城市间的技术创新扩散。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强  杨东辉  
长三角城市具备了较好的创新环境,其创新投入逐年增加,创新资源重点分解为财力和人力两种,探讨长三角城市创新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现状获得的主要结论是长三角城市创新研发资源规模总量多年来在全国雄踞榜首,但局部规模和结构不均衡。论证结果表明,从长三角城市创新资源的分布看,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和政府主导配置的现象并生,共同构筑了创新资源分布的内在机制,理解和把握科技资源分布的内在规律并寻找其与政府配置行为内在规律的共同交融点,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望很好地实现两者的结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元秀  
目前长三角都市圈已形成比较合理的"宝塔型"的6级城镇体系。但是与国际上发育成熟的都市圈相比较,其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镇人口规模偏小导致城市的集中度不高、中小城市城市化水平偏低都市圈内部南北发展不均衡等。因此今后需要扩大中心城市上海的人口规模,以进一步发挥大都市圈的集聚效应;作为都市圈南北两翼的中心,南京杭州、苏州和宁波的人口规模需要有较大增长;同时要加速中小城市的发展和中心镇的培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桥  陈琼  
以长三角地区19个主要港口为研究对象,运用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分析2004—2012年主要货类吞吐量的集中度变化趋势,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主要货类吞吐量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2年煤炭、石油以及集装箱的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煤炭吞吐量出现空间分散格局向空间集聚演变的趋势,但集聚效应不显著;石油吞吐量出现空间相关性增加的趋势;集装箱吞吐量未出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或分散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方  全伟  
文章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对外商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现状进行了探讨。在区域分布分析中,笔者具体分析15个城市的外资分布现状;在投资产业结构中,则对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分别讨论,分析各地外商投资现状特征及其原因;最后得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距离上海的远近和经济实力的强弱是影响外资分布的主要因素等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自然  曹有挥  
以长三角12个集装箱港口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5年各港口的吞吐量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技术、重心偏移法和半径维数法等对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总体极化—离散格局、区域中心—外围格局、港口收敛—发散格局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R/S分析法研判港口体系的空间集疏演化趋势。研究表明:2000—2015年间,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总体上由极化向离散转型,其中组间差异是港口体系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港口运量集中分布于港口体系的运量重心,但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态势;多数港口属于向上收敛或向下收敛型港口,对港口体系空间集疏起到均衡化作用;另外,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在未来的空间疏散化现象和边缘港挑战效应将长期持续下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自然  曹有挥  
以长三角12个集装箱港口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5年各港口的吞吐量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技术、重心偏移法和半径维数法等对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总体极化—离散格局、区域中心—外围格局、港口收敛—发散格局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R/S分析法研判港口体系的空间集疏演化趋势。研究表明:2000—2015年间,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总体上由极化向离散转型,其中组间差异是港口体系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港口运量集中分布于港口体系的运量重心,但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态势;多数港口属于向上收敛或向下收敛型港口,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焦华富  
以泛长三角为研究区,采用修正的DEA模型测度2000—2012年城市发展效率;综合利用地统计分析、R/S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转型期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城市发展效率呈现出提升的态势,且城市集约化发展取得一定进步;城市发展效率空间格局演化存在空间集聚,各效率在空间上均表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形成了较为相似的集聚演化格局;未来城市发展各项效率将会表现不断增长趋势;人口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及市场因素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定  曹卫东  范娇娇  朱胜清  杨迎  
基于城市物流的投入产出指标,借助数据包络分析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2002—2011年长三角城市物流发展效率的总体演化趋势、结构和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以及演化机制。分析表明:12002—2011年间长三角城市物流发展总体效率不断上升,但生产要素存在着较大的挖掘空间,物流业投入仍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2各个城市物流发展效率表现出差异化特征,城市物流发展的效率高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未能一致。3长三角城市物流发展效率空间异质性增强,但沿海港口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均呈现出较高的物流发展效率。研究认为:区位优势、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基础设施投资、技术的进步共同促进城市物流发展效率空间格局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