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14)
2023(18051)
2022(15326)
2021(14278)
2020(12017)
2019(27453)
2018(27250)
2017(51588)
2016(28913)
2015(32713)
2014(33032)
2013(32178)
2012(29549)
2011(26634)
2010(26918)
2009(24605)
2008(24486)
2007(21948)
2006(19635)
2005(17726)
作者
(80735)
(66992)
(66769)
(63656)
(42838)
(32065)
(30416)
(25988)
(25641)
(24433)
(22890)
(22610)
(21495)
(21285)
(20814)
(20554)
(20004)
(19853)
(19249)
(19248)
(16866)
(16614)
(16181)
(15394)
(15103)
(15050)
(14969)
(14805)
(13423)
(13234)
学科
(118438)
经济(118275)
(101420)
管理(94475)
(89761)
企业(89761)
方法(52722)
数学(42680)
数学方法(42253)
(36564)
(35434)
业经(34932)
中国(33215)
(25599)
(25160)
财务(25092)
财务管理(25049)
农业(24774)
理论(24451)
地方(24275)
技术(24064)
教育(23876)
企业财务(23788)
(22135)
(20151)
(19594)
贸易(19583)
(18935)
(18720)
(18682)
机构
学院(412840)
大学(408957)
(163449)
管理(161559)
经济(159920)
理学(139171)
理学院(137636)
管理学(135563)
管理学院(134777)
研究(134018)
中国(97852)
(88227)
科学(79440)
(78819)
(66244)
(63559)
财经(62385)
(62339)
中心(59903)
研究所(59588)
(59010)
师范(58594)
业大(57044)
(56588)
北京(56172)
(50661)
经济学(49076)
农业(48496)
(48338)
师范大学(47456)
基金
项目(270254)
科学(215532)
研究(207723)
基金(194041)
(165993)
国家(164448)
科学基金(142988)
社会(130184)
社会科(123249)
社会科学(123220)
(107398)
基金项目(102504)
教育(100878)
自然(90302)
(90155)
自然科(88154)
自然科学(88136)
编号(87245)
自然科学基金(86598)
资助(79296)
成果(71960)
课题(62119)
(61347)
重点(60939)
(58761)
(57989)
教育部(53759)
(53531)
创新(53420)
项目编号(53362)
期刊
(184936)
经济(184936)
研究(129551)
中国(85786)
教育(70791)
管理(63223)
(63192)
(57711)
学报(56817)
科学(54284)
大学(45171)
技术(41904)
学学(41470)
农业(39774)
(35245)
金融(35245)
业经(31850)
财经(31508)
经济研究(28139)
(27052)
问题(24069)
(22498)
职业(21032)
技术经济(20998)
现代(19175)
理论(18462)
科技(18402)
商业(18274)
(18128)
论坛(18128)
共检索到618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卫星  刘赟  赵东安  
经济转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制造业的更新与升级。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合对该地区高职教育现状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在现有条件下,低成本、恶性竞争的产业集群,企业"一窝蜂"式的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以及产业地域集中后的"拥挤效应"而引致的集群不经济,依然是阻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更新升级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从企业层面上来讲,应重视技术型员工在制造业企业中对技术创新的贡献作用;从政府层面讲,要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度,培植具有地方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谢浩  张明之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最为突出。长三角地区2008—2014年两位数制造业的产业同构指数变化趋势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水平相对较高,并且进一步趋同的基础依然存在。2014年域内两位数制造行业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具备明显"和而不同"特征:错落的"优势产业"和普遍的"基础产业"同时存在;"全地区"主要行业合理布局海外市场;高重叠技术型行业效益高于全国均值和产业跨区梯度转移互动较强等。长三角地区的合意性产业同构现状蕴含了域内产业协同发展趋势,是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构成和基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慧  
我国环保设备制造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运用区位商分析法、评价投入和产出相对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结合各地区、城市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指标,对我国环保设备制造业的区域分布特征、产业专业化程度、产业效率以及市场绩效方面的现状进行实证,得出我国环保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分布图,并从区域分工和协作的角度提出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环保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颖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三方面组成的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此对上海,江苏,浙江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要慢于江苏和浙江,一些优势已经被江苏和浙江取代。江苏由于产业结构较好,其制造业创新能力已经领先上海和浙江。浙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指标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文章最后针对上海、江苏、浙江的不同情况分别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葛红岩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企业文化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与AMOS软件对模型与假设进行了检验,找出了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路径。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显著正向驱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相比较,企业的精神文化对技术创新的驱动效果最大,并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现状,建议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抓手与核心,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辅助,配合以制度文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正向驱动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蕾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值增长的波动较大,增速明显下滑,并且长三角地区各省份制造业的增长态势及其规模的差异很大。该文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同京津冀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优势。但是,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制造业转型升级层次低、转型升级速度慢,与北京的差距较大。上海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也不明显。而且长三角其他省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头较弱。该文对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进入由梯度转移为主向城市功能转变为主的产业合作新阶段。但是与京津冀相比,长三角各省市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各省市间制造业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不及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粱凯  李廉水  
长江三角洲制造业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税收环境。本文从税收对经济以及制造业的影响入手,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税收环境进行了剖析,并从税收的角度探讨了外资投资制造业的动因。通过对制造业税收环境的分析,针对完善和优化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投资环境的要求,对促进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税收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金丽  张落成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格局演变表现出"四化"特征,即重型化、高新技术化、集群化、相似化。1999-2010年间,长三角地区重工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由58%上升到71.4%,霍夫曼系数下降趋势明显;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份额明显下降,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结构中的比例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产业出现相似化,但如果从制造业产品结构分析,产业同构现象并不明显;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已经形成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采用区位熵研究发现,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产业集聚程度越来越高,产业优势越来越明显。应该做大做强具有传统优势的先进制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江静  刘志彪  
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的内在机理。基于2000-2007年长三角地区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江苏、上海和浙江三地区影响程度不同。作为长三角的中心,上海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不仅仅为了本地区服务,其服务范围更多地扩散到周边地区,从而加速了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中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东坡  于诚  徐保昌  
推动上海高端服务业和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者的协同机制包括空间分布上的协同定位、发展模式上的协同演化、升级动力上的协同创新三个维度。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实证分析表明,上海高端服务业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正处于协同发展状态,且在2006年之后的趋势更为明显,但先进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较低成为制约复合系统协同度提升的重要原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李芊蕾  
本文基于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测算指标,初步考察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1989—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该地区两者间的互动程度。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上海、江苏和浙江三个省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程度有所不同。长三角地区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卫红  黄繁华  
本文以长三角两省一市1985-2010年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增加值为依据,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生产者服务业整体上对制造业具有支撑作用,而且生产者服务业内部各个行业也与制造业相互影响,但由于发展水平和行业特性不同,影响程度又有差异。并据此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录敬  陈晓明  
本文采用行业平均集中率指标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析长三角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和空间集中度,然后以制造业二位数分类行业集中分析两省(浙江、江苏)一市(上海)产业转移情况,研究发现,在产业转移方面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生了明显的空间调整和转移,上海通过转移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吸收资本密集型、港口型、都市信息型等少数产业,降低了其在区域内总制造业的份额;浙江稳步吸收上海与江苏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而增加了制造业份额;江苏通过吸收和释放制造业基本保持平稳和缓慢略微的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侯祥鹏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其雄厚的研发和资金实力令其在全国一度具有绝对优势。近年来由于商务成本高企,高外资参与度和高民资参与度的制度红利趋于衰减,同时面临国内外竞争的双面夹击,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正受到经营绩效相对劣势的蚕食,其在全国的地位已有所松动。未来,长三角地区应充分运用倒逼机制,以全球视野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抢占行业制高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小慧  范金  徐小换  
中间投入也是一种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中间消耗程度实际上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在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测算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江苏制造业为例,动态分析在嵌入全球价值链中不同制造业行业中间消耗的演化特征,并从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的角度寻求解释。研究表明:第一,相对于浙江和上海,江苏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业等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较高的行业,其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也相对较高;第二,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也相对较高;第三,相对于进口品,国产品的中间使用受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影响程度较大;第四,尽管技术进步改善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高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却使得国产品中这些行业的中间产品性质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