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5)
- 2023(2609)
- 2022(2317)
- 2021(2277)
- 2020(1828)
- 2019(4378)
- 2018(4310)
- 2017(8872)
- 2016(4646)
- 2015(5254)
- 2014(5538)
- 2013(5563)
- 2012(5318)
- 2011(4887)
- 2010(4833)
- 2009(4366)
- 2008(4441)
- 2007(4037)
- 2006(3758)
- 2005(3579)
- 学科
- 济(22445)
- 经济(22428)
- 银(14629)
- 银行(14484)
- 行(13294)
- 制(12077)
- 业(9662)
- 管理(9467)
- 度(9092)
- 制度(9086)
- 业务(8869)
- 地方(7882)
- 银行制(7762)
- 方法(7587)
- 融(7480)
- 金融(7479)
- 数学(7069)
- 数学方法(6996)
- 企(6879)
- 企业(6879)
- 中国(5677)
- 农(5549)
- 体(5025)
- 地方经济(4514)
- 农业(4160)
- 业经(3901)
- 贸(3301)
- 贸易(3290)
- 易(3104)
- 财(3051)
- 机构
- 大学(61800)
- 学院(61641)
- 济(28007)
- 经济(27355)
- 中国(25356)
- 研究(23600)
- 管理(22802)
- 理学(18522)
- 理学院(18280)
- 管理学(18045)
- 管理学院(17934)
- 银(17267)
- 银行(16516)
- 行(15295)
- 京(13631)
- 科学(13072)
- 财(13007)
- 农(12671)
- 所(12067)
- 中心(12058)
- 研究所(10882)
- 江(10720)
- 财经(10023)
- 农业(9805)
- 州(9325)
- 经(9064)
- 融(9048)
- 经济学(9016)
- 金融(8901)
- 北京(8587)
- 基金
- 项目(39664)
- 科学(30920)
- 研究(29436)
- 基金(28957)
- 家(25195)
- 国家(25013)
- 科学基金(21042)
- 社会(18711)
- 社会科(17745)
- 社会科学(17743)
- 基金项目(15431)
- 省(14584)
- 教育(13488)
- 自然(13160)
- 自然科(12842)
- 自然科学(12840)
- 划(12713)
- 自然科学基金(12599)
- 资助(12077)
- 编号(11797)
- 成果(9870)
- 发(9257)
- 部(9221)
- 重点(9151)
- 课题(8292)
- 创(8128)
- 教育部(8029)
- 国家社会(7974)
- 性(7901)
- 创新(7676)
共检索到110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华辉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六大城市群,这一仅占国土面积1.1%的区域,经济总量却占到全国的22.5%,存贷款增量和财政收入则分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属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相互联系十分密切,对我国经济社会和金融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初现端倪,但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却在联动的潮流中显得相对滞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虞江锋 王洁曼
学分银行建设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不少先行先试经验。与此同时,如何促进区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间有效的合作和联合,成为当前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现状及文本资料,聚焦四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治理体系、运行模式、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技术平台建设等内容,全面比较和分析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差异情况。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四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均通过组建以教育机构为主的联盟实现治理,但政府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学习者等更广泛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还没有形成;缺乏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标准,造成自建标准缺乏科学依据且无法跨省适用;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功能同质雷同,缺乏为学习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遵循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政策趋向,长三角地区学分银行一体化发展需要共建标准互通的区域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加强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统一与运维,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领域破解区域藩篱,促进长三角地区终身学习立法进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耀军 曾维洲
银行中介在长三角地区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其发展规模总的来看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但在区域内也呈现出较严重的非平衡性。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其信贷配置市场化程度居于全国前列。部分得益于区域良好的法治水平,长三角地区银行中介具有较高的效率。
关键词:
长三角 银行中介 规模 结构 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书敬 许耀 胡姚雨
本文基于经济普查数据,使用投入产出法,对比分析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整体用水、三大产业用水、制造业二分位行业用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浙江拥有水资源总量超过其消耗水资源量,上海和江苏则面临较大用水压力;2上海耗水集中于第二产业,江苏、浙江集中于第一产业;3上海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江苏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浙江的木材加工以及家具制造业直接用水系数较高,但完全用水系数较低,江苏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部门直接用水系数较低,而完全用水系数较高;4对代表性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分析显示,影响其完全用水系数的相关行业在两省一市基本相同,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巩丽娟
长三角地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质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与社会之间是一种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这一地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转型,即实现了从统治型支配向管理型关系的转型,政府的管理化逐渐走向成熟。当前,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化浪潮的激荡下,作为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地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又有了新的特征,在自觉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政府与社会间的管理关系有了合作的内容。在合作治理中,政府角色将会实现从管理者向引导者的转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阳 朱云鹃 朱学星
基于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利用区域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以安徽省相关城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为背景,计算了归入泛长三角地区的安徽六市与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的经济联系强度及经济联系隶属度。根据计算结果,对安徽六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提出了安徽六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双圆模式"以及与其他城市进行经济合作的具体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合作 经济联系强度 区域一体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勇
将"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行为"分解为4个维度和12个指标,并制成问卷对长三角地区的商业银行进行实际调查,以此为数据基础,建立LISREL模型。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商业银行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体现出四种行为:"被动反馈行为"、"预防行为"、"主动参与行为"和"可持续发展行为",其中"被动反馈行为"和"预防行为"是该地区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行为模式。
关键词:
长三角 商业银行 环境风险管理 问卷调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红梅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启动了长三角学分银行建设的新征程。文章介绍了长三角学分银行的筹建情况,接着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经验借鉴与启示: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组织框架;二是政策支持,布局谋篇寻突破;三是调准思维,明确服务主体;四是快速响应,做好切实保障。最后提出应对着长三角学分银行的实施、落地、展开,势必会做到理念和观念的更新、制度和体系的创新、措施和对策的出新。
关键词:
学分银行 长三角学分银行 学习成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季菲菲 陈雯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金融资源跨区域流动日益频繁,对金融机构产生了提供跨区域服务的需求。在理想状况下,金融机构将完全按市场化需求布局,但现实中会受到边界和政策的阻碍。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例,借鉴金融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应用网络分析方法剖析了金融机构在一体化区域中的分布格局及扩张机理。基于2007-2013年长三角地区16市金融机构发展状况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布数据,构建了城市商业银行布局网络,并进一步测量了边界效应和结构洞有效规模。结果显示:1长三角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分布层级明显,异地经营逐渐增多,有突破江浙省界的趋势;除上海金融中心作用凸显之外,南京、杭州、宁波和台州也成为金融机构网络中的重要空间节点。2除政策管制占主导因素之外,城市金融需求、历史文化以及城市商业银行自身规模、股权结构和战略定位对其扩张路径也有重要影响。研究区域人均贷款、文化差异、地方财政收入自治率均对金融机构扩张有显著的影响,金融业比重、人均GDP和行政边界则并无显著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爱华 何国锋
对长三角地区某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800多家企业贷款建立不良贷款发生概率的模型发现,影响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信用等级、贷款期限、贷款已发放时间、企业实收资本等。当贷款行业集中度上升时该行业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概率较高。而大额贷款企业和小额贷款企业不良贷款发生概率的影响因素有区别。
关键词:
不良贷款 发生概率 统计指标 影响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广阔 郭毯 吴世昌
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世界制造业基地",中国的长三角地区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区域性的生态失衡问题;在政府着力"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生态补偿手段提高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已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焦点。该文利用长三角各省份1999-2014年的数据,通过建立VAR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生态补偿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生态补偿在不断增加,但是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却在不断下降,说明:我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生态补偿具有反向作用,即产业结构的优化会减少生态补偿,提升经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承云 张婷婷
本文旨在探讨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规律和研发产业区域差异的空间特性,揭示地理临近与产业网络形成及研发产业在城市体系间的内在关联。基于实地调查和R&D普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GIS制图等方法,以区位理论和城市空间结构为理论依据,探讨了长三角地区16城市研发产业的空间演化过程,分析了研发产业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影响研发产业的主要因子依次为: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因子、产业结构因子、产业竞争力因子、经济结构支持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研发活跃度因子等6大类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空间结构的显著特征是集聚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单极空间模式。之后发展到2007年,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研发产业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空间上表现为由单极集中转向多极分散的趋势。研究认为:今后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区域差异格局将逐步形成,呈现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顶点的区域内部的三角形格局。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研发产业 空间演化 影响因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庆华 王文平
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的认识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许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存在产业同构现象,而一些学者否认产业同构现象存在;一些学者认为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一些学者则认为存在产业结构趋异现象。关于产业同构问题的成因则有经济发展水平观、行政管理体制观、区域资源禀赋观、市场开放程度观等。关于产业同构现象的影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另一种观点认为是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的对策措施亦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产业同构 研究综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饶宝红 徐维祥 陆央央 沈阳松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在我国经济、技术和社会整体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提出了将城市化分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城市化的全面评价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模型,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和广东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最后指出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