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43)
- 2023(19252)
- 2022(16463)
- 2021(15431)
- 2020(12995)
- 2019(29848)
- 2018(29931)
- 2017(55420)
- 2016(31066)
- 2015(35605)
- 2014(35956)
- 2013(35067)
- 2012(32946)
- 2011(30058)
- 2010(30602)
- 2009(28174)
- 2008(28139)
- 2007(25629)
- 2006(22782)
- 2005(21165)
- 学科
- 济(123525)
- 经济(123359)
- 管理(86589)
- 业(81222)
- 企(65610)
- 企业(65610)
- 方法(49351)
- 数学(42547)
- 数学方法(41901)
- 中国(39323)
- 农(36048)
- 财(33687)
- 地方(30483)
- 制(28431)
- 学(28158)
- 业经(28070)
- 教育(24573)
- 农业(23959)
- 理论(22509)
- 贸(22408)
- 贸易(22385)
- 银(21902)
- 银行(21842)
- 易(21610)
- 行(20910)
- 融(20698)
- 金融(20692)
- 务(19926)
- 财务(19849)
- 财务管理(19786)
- 机构
- 大学(441167)
- 学院(439597)
- 济(171063)
- 经济(166897)
- 管理(157909)
- 研究(156728)
- 理学(133222)
- 理学院(131555)
- 管理学(128915)
- 管理学院(128091)
- 中国(116921)
- 京(96823)
- 科学(96647)
- 财(83755)
- 所(81627)
- 农(78468)
- 研究所(73266)
- 江(73008)
- 中心(72268)
- 范(65903)
- 业大(65486)
- 师范(65213)
- 财经(63970)
- 北京(62046)
- 农业(61308)
- 州(57797)
- 经(57607)
- 院(56471)
- 师范大学(52419)
- 技术(52314)
- 基金
- 项目(281145)
- 科学(219325)
- 研究(208729)
- 基金(197902)
- 家(173327)
- 国家(171677)
- 科学基金(144802)
- 社会(127575)
- 社会科(120469)
- 社会科学(120439)
- 省(113095)
- 基金项目(103232)
- 教育(102244)
- 划(96270)
- 自然(93158)
- 自然科(90924)
- 自然科学(90895)
- 自然科学基金(89220)
- 编号(87580)
- 资助(82305)
- 成果(74436)
- 重点(65354)
- 课题(64373)
- 发(64167)
- 部(62634)
- 创(58328)
- 创新(54428)
- 科研(53808)
- 教育部(53399)
- 性(53192)
- 期刊
- 济(201056)
- 经济(201056)
- 研究(139748)
- 中国(105398)
- 教育(76776)
- 农(72328)
- 学报(71687)
- 财(67919)
- 科学(63659)
- 管理(60660)
- 大学(54695)
- 学学(49901)
- 农业(48397)
- 融(44184)
- 金融(44184)
- 技术(43603)
- 业经(33143)
- 财经(32219)
- 经济研究(30446)
- 经(27785)
- 问题(26183)
- 业(26001)
- 图书(24012)
- 版(21822)
- 职业(21706)
- 贸(21044)
- 坛(20764)
- 论坛(20764)
- 技术经济(20478)
- 理论(19530)
共检索到698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秀锦
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核心特征是各种教育资源的"跨界"流动,其目的在于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综合竞争力。长三角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经历了基于人脉推动的市场孕育、基于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阶段,并会逐步进入基于观念认同的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阶段。目前,政府和市场已成为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主导力量,对政府而言,解决其促进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动力机制问题应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长三角 职业教育 合作发展 机制 进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艳君
该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从要素、产业和产出(与生计)三个层面对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要素的差异可以在建立共同市场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产业差异的存在如果是以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就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在产出(与生计)层面上,适度的差异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实现,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手段。当然,如果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反过来也能够促进要素更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分工、地区优势互补;进一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因此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相互的。
关键词:
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长三角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戈
针对现有文献提出的关于长三角地区正在出现制造业结构趋异的观点,利用1997—2006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长三角制造业结构相似指数与差异指数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再考察,并发现以2004年为转折点,该地区再次出现了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为了解释其中的原因,提出了一个"雁行假说":通过考察地区间制造业的升级次序与空间转移路径,论证了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雁行"特征,进而分析了"雁行模式"导致长三角制造业在结构趋异与结构趋同之间相互转换的内在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明华 刘玉鑫 王山 刘文斐
基于关系数据分析范式,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实证考察了2001-2016年金融发展对城市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并从产业分解视角探究了其传导路径。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差距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第三、第二产业差距是城市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对城市经济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尽管样本期间其作用强度呈减弱态势,但总体看来影响仍然较大,仅次于资本存量的影响;金融发展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市差距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总体看来其是第三产业城市差距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仅次于资本存量,对第一产业则没有明显影响;金融发展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差距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第三、第二产业传导实现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宗晓华 冒荣
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协作的过程中,面临着高校之间协作不足的困境。长三角地区高校之间的协作不足主要表现在高校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和无序竞争。根据合作博弈理论,高校之间的联合博弈和协调博弈将能有效增进整体收益。为实现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实力提升,必须将其视为一个生态整体,重构高校之间的博弈规则和结构,创造高校之间合作博弈空间,推进区域集群发展,形成和谐共生的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群落。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高校 合作博弈 集群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巫丽君 王河江
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的核心特征是各种办学资源的"越界"流动,其目的在于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经历了区域教育市场孕育、区域教育合作展开和区域教育聚合体创设三个阶段,其演进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的长远发展必须在全球化的视阈中逐步推进,实现区域一体化向国际化的有效延伸。
关键词:
长三角 高等教育 区域一体化 进程 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元秀 徐长乐
为全面认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转型发展的进展情况,文章依据现代化的发展诉求,构建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两个评价指标:转型发展水平和转型发展指数,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长三角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横向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尤其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方面;纵向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变化趋势,但是各领域的转型尚不够协调,主要是经济增长效益与经济结构优化进展较慢,今后需要加大转型力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葛月凤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迅猛发展,但各城市严重存在各自为展,缺乏合作,竞争无序的现象。因此,开展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联动发展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供长三角相关部门决策,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各城市会展业相关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形成长三角各城市会展的合理布局、错位经营、有序发展,共同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及参与配合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关键词:
长三角 会展业 联动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凤华
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服务外包业的统筹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长三角地区相关城市在推进金融服务外包业发展过程中,应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培育特色基地、搭建共享平台、组建战略联盟等途径,打破当前的分割状态,走统筹发展之路。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金融服务外包 统筹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雷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共16个城市。长三角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基础好,产业配套能力强,人力资源素质高,是我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明扬 沈健 刘希平 黄士力 王奇 杨湘宁 夏建勇 徐钦福 陈国良 张珏 严正广 茹惠祥 严新乔 何鹏程 王秀军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牵头,江苏、浙江两省教育行政部门及研究机构组成的"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通过跨区域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实证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本刊特选登主报告及分报告的核心内容,以飨读者。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久文 姚永玲 文余源 赵霄伟 彭芳梅
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地角色。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与环境要素成本不断地上升,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加速了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步伐,即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文从经济转型的界定、长三角地区为什么需要转型、区域经济如何转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具体探索了经济转型的界定、转型与升级的关系、长三角经济转型重大问题识别、转型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等问题,最后从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总体战略构想、方向与路径、政策建议等方面阐述了长三角地区如何实现区域经济转型。
关键词:
经济转型 长三角地区 重大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骏
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该地区的发展前景,也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长三角地区未来要实现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其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问题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等。基于此,长三角地区必须尽快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这是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来源。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未来发展 竞争力来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伟 段学军 张维阳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化区域,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趋同、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脆弱性凸显等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系统协调指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测度,通过细分城市发展模式并利用演化树模型分析不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演化进程。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接近,城市之间系统内部协调性差距较大,子系统中经济与社会发展格局较为一致,而与环境状况趋异;以人均收入、城市化率和三产结构可以将长三角地区城市聚类为4种具有不同现状特点和发展轨迹的城市发展模式,归属不同发展模式的城市可持续发...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测度 演化 长三角地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蒋廉雄 陈广汉
研究者们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两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很少关注其自主品牌发展问题。该文利用多来源数据,通过建立品牌化评价的系统指标,从多个角度和水平上对两地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两地在品牌化相对水平、行业分布和市场优势方面存在差异,且珠三角地区的品牌成长、行业占据和市场优势均弱于长三角地区。该文还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两地自主品牌建立的战略性启示。
关键词:
品牌 自主品牌 品牌战略 自主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