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9)
2023(10851)
2022(9041)
2021(8193)
2020(6396)
2019(14573)
2018(14476)
2017(26922)
2016(14716)
2015(16696)
2014(17311)
2013(17173)
2012(16580)
2011(15389)
2010(15978)
2009(14810)
2008(14746)
2007(13478)
2006(12719)
2005(12169)
作者
(44700)
(37060)
(36950)
(35397)
(23878)
(17861)
(16861)
(14180)
(14142)
(13773)
(12928)
(12382)
(12313)
(12011)
(11884)
(11391)
(10858)
(10733)
(10710)
(10566)
(9778)
(9138)
(9099)
(8730)
(8395)
(8341)
(8339)
(8302)
(7741)
(7304)
学科
(84473)
经济(84384)
管理(38974)
(35723)
地方(27688)
(26545)
企业(26545)
中国(25125)
(21110)
方法(20677)
业经(19187)
数学(17142)
数学方法(16887)
地方经济(16729)
(15480)
(14870)
农业(14770)
(14572)
(13657)
银行(13644)
(13367)
金融(13365)
(13255)
(12912)
(12128)
贸易(12111)
环境(11890)
(11521)
理论(10900)
(10361)
机构
学院(220073)
大学(215348)
(97942)
经济(95713)
研究(85065)
管理(74158)
中国(67235)
理学(60034)
理学院(59201)
管理学(58175)
管理学院(57752)
科学(49154)
(48050)
(45932)
(44606)
研究所(39230)
(38090)
中心(37978)
(34355)
财经(33963)
(32757)
师范(32487)
北京(32100)
(31091)
经济学(30704)
(30382)
(30253)
(28387)
经济学院(27094)
业大(26969)
基金
项目(126330)
研究(98962)
科学(97481)
基金(85956)
(73650)
国家(72916)
社会(61940)
科学基金(60794)
社会科(58483)
社会科学(58471)
(51278)
教育(44920)
基金项目(44150)
(42112)
编号(41696)
成果(35987)
资助(35458)
(34784)
自然(34700)
自然科(33762)
自然科学(33757)
自然科学基金(33090)
课题(31476)
重点(29359)
发展(28846)
(28356)
(26770)
(25950)
(25741)
(25676)
期刊
(134025)
经济(134025)
研究(79670)
中国(56314)
(35971)
(34203)
教育(32071)
管理(32015)
学报(29325)
科学(28335)
(27720)
金融(27720)
农业(22723)
大学(22566)
技术(22182)
业经(21412)
经济研究(21219)
学学(20718)
财经(17829)
问题(17008)
(15727)
(13284)
技术经济(12173)
世界(12022)
国际(11947)
图书(11750)
(11648)
(11260)
论坛(11260)
经济问题(11095)
共检索到382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久文  姚永玲  文余源  赵霄伟  彭芳梅  
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地角色。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与环境要素成本不断地上升,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加速了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步伐,即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文从经济转型的界定、长三角地区为什么需要转型、区域经济如何转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具体探索了经济转型的界定、转型与升级的关系、长三角经济转型重大问题识别、转型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等问题,最后从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总体战略构想、方向与路径、政策建议等方面阐述了长三角地区如何实现区域经济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刘玉鑫  刘文斐  王山  
本文依据城市数据运用二次指派程序,从全样本、分时段、逐年三个角度研究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是否增强了其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样本考察期间,金融发展对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存在正向影响,金融的协调发展有效增强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2)分时期来看,2008年之前金融协调发展是增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性的主要力量,2008年之后其作用有所减弱。(3)逐年来看,尽管长三角金融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强度呈现波动上升状态,但城市间金融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连年增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将  
文章利用19个反映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定量地划分了长三角16个城市1997年至2007年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诸城市的经济发展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梯度,而且经过了一定的时间,这种梯度格局在不断地变化。这种结果不仅是对经典的区域经济理论如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等的有效验证,而且还说明了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实施的梯度发展战略是正确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文  林高榜  
近年来,我国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持续上升,但大部分流入了沿海开放地区。本文尝试从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长三角地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数量如此之大的原因,以求从中得出外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另一影响因素——产业集聚,从而为如何吸引外资、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国新  李竹宁  
近几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在该区域的不断增长,有力的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定量角度分析研究了FDI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证分析了FDI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挤入挤出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艳君  
该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从要素、产业和产出(与生计)三个层面对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要素的差异可以在建立共同市场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产业差异的存在如果是以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就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在产出(与生计)层面上,适度的差异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实现,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手段。当然,如果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反过来也能够促进要素更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分工、地区优势互补;进一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因此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相互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成胜  李政通  杜涵  王静  白彩全  
构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法与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采用静态与动态协调度两个指标,对2004—2012年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Arc GIS软件绘制其时空变化图。结果表明:1从静态协调度方面看,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比较高的协调阶段,即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2按2004—2012年静态协调度变化趋势,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可划分为逐步上升、逐步下降、先升后降、先降后升和循环波动5种类型;3从动态协调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的区域覆盖面积不断减少,南京—上海—杭州所围成的三角地区始终属于良好或优质协调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如钢  
上海文化、江苏文化和浙江文化均属于江南文化,基本特征非常相似,正所谓文化相通,这些相似的内容构成了长三角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长三角区域文化在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由其基本特征决定的。创新是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长三角区域文化主要是通过创新主体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元秀  徐长乐  
为全面认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转型发展的进展情况,文章依据现代化的发展诉求,构建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两个评价指标:转型发展水平和转型发展指数,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长三角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横向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尤其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方面;纵向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变化趋势,但是各领域的转型尚不够协调,主要是经济增长效益与经济结构优化进展较慢,今后需要加大转型力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泽睿   苏聪文   金雁  
文章基于2000—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莫兰指数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构建Tobit模型实证检验驱动因素。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显著线性上升趋势,省际差距扩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且以同类集聚为主,空间结构上呈明显“中心—外围”特征;经济基础、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政府支持、民生福利和环境治理驱动作用明显,产业结构对江苏省驱动效果显著,市场化对安徽省正向作用明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课题组  郑杨  陈小五  何念如  
本文在分析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外汇管理关系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现阶段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外汇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外汇管理的总体应对规划和近期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聂永有  姚清宇  周子博  
文章以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DSPDM)及面板门槛模型(PTR)分析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及地理相邻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但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城市之间,产业协同集聚因“虹吸效应”存在而对周围地区产生负向空间溢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在城市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及财政干预的约束下,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非线性冲击。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呈现“先正后负”的演变趋势,400公里为其有效溢出边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有助于完善“互联网+”的产业生态体系,强化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宜庆  陈华强  万媛媛  
2007年4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了全球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并引发了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这一新兴市场国家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次贷危机发生前后两年(2005年至2009年)我国东部长三角地区与中部省级地区经济与金融统计数据,选取多维度指标体系,采用Granger检验、VAR模型、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定量分析危机前、后这两个地区经济金融之间因果关系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溢出效应"是本次次贷危机下长三角地区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洁  张新乐  陈海波  
文章基于2007—2019年的长三角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使用熵值法进行测度,阐述了人口集聚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运用静态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长三角城市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倒U"型;人口集聚通过城镇化这一机制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分权抑制了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有助于厘清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施因城而异的人口政策,充分发挥人口集聚的经济质量提升效应,为调整优化人口政策和人才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