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6)
- 2023(7070)
- 2022(6334)
- 2021(5853)
- 2020(5219)
- 2019(12185)
- 2018(12025)
- 2017(23197)
- 2016(13098)
- 2015(14864)
- 2014(15187)
- 2013(15352)
- 2012(14710)
- 2011(13534)
- 2010(13837)
- 2009(12901)
- 2008(13237)
- 2007(12102)
- 2006(10488)
- 2005(9434)
- 学科
- 济(59240)
- 经济(59172)
- 管理(32038)
- 业(32003)
- 方法(27681)
- 数学(24689)
- 数学方法(24409)
- 企(23750)
- 企业(23750)
- 农(17344)
- 地方(15257)
- 中国(15171)
- 学(14993)
- 财(13140)
- 农业(11809)
- 贸(11029)
- 贸易(11026)
- 业经(10871)
- 易(10629)
- 制(9822)
- 和(8766)
- 环境(8744)
- 地方经济(8462)
- 融(8134)
- 金融(8131)
- 银(7971)
- 银行(7930)
- 理论(7741)
- 务(7559)
- 行(7553)
- 机构
- 大学(202334)
- 学院(199365)
- 济(80360)
- 经济(78651)
- 研究(74674)
- 管理(71316)
- 理学(61429)
- 理学院(60514)
- 管理学(59218)
- 管理学院(58830)
- 中国(54244)
- 科学(49475)
- 京(44132)
- 农(41159)
- 所(41104)
- 研究所(37834)
- 财(35575)
- 中心(33481)
- 业大(33134)
- 农业(32854)
- 江(31153)
- 范(28997)
- 师范(28692)
- 财经(28638)
- 北京(27629)
- 院(25981)
- 经(25834)
- 经济学(25368)
- 州(24535)
- 师范大学(23391)
- 基金
- 项目(133596)
- 科学(103253)
- 基金(96216)
- 研究(92925)
- 家(86242)
- 国家(85588)
- 科学基金(70528)
- 社会(57329)
- 社会科(54113)
- 社会科学(54092)
- 基金项目(51680)
- 省(51477)
- 自然(46965)
- 自然科(45803)
- 自然科学(45783)
- 划(45026)
- 自然科学基金(44952)
- 教育(42720)
- 资助(39497)
- 编号(37463)
- 成果(31328)
- 重点(31235)
- 发(29682)
- 部(29657)
- 创(26540)
- 课题(26426)
- 计划(26283)
- 科研(26188)
- 创新(25007)
- 教育部(24472)
共检索到292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潘顺 杜士强 徐慧 吴燕娟 王黎明 宗玮 温家洪
利用我国1∶25万DEM、人口密度格网数据库GPWv3和LanD Scan,分析长三角沿海低地的空间分布及其人口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沿海低地分布在距离海岸180 kM以内,面积为67 339 kM2,占长三角总面积的32.2%;超过1/3的沿海低地海拔低于4 M,其中60%分布在距海岸60 kM范围内。2010年,长三角沿海低地人口占长三角总人口的45.52%,其中,2/5以上低地人口分布在海拔4 M以下区域,2/3的低地人口分布在距海岸60 kM范围内。1990—2010年,长三角沿海低地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人口由内陆向沿海、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态势。
关键词:
沿海低地 人口 时空变化 长三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洁怡 董平 陆玉麒
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维度出发构建生态韧性评价模型,对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STIRPAT扩展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分析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从而为实现长三角城市生态韧性的提高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生态韧性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波动下降或停滞型城市数量占比小,波动低速上升型城市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生态韧性抵抗力高于适应力和恢复力,研究期间生态韧性抵抗力呈波动下降趋势,适应力和恢复力波动上升。(2)长三角城市群生态韧性高指数区经历了“整体分散局部集聚——小集聚大分散——小集聚大分散程度加强——多地集聚”,中低韧性区覆盖范围始终较大,长三角城市生态韧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GTW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区域内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波动方向各不相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伟 段学军 张维阳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化区域,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趋同、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脆弱性凸显等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系统协调指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测度,通过细分城市发展模式并利用演化树模型分析不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演化进程。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接近,城市之间系统内部协调性差距较大,子系统中经济与社会发展格局较为一致,而与环境状况趋异;以人均收入、城市化率和三产结构可以将长三角地区城市聚类为4种具有不同现状特点和发展轨迹的城市发展模式,归属不同发展模式的城市可持续发...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测度 演化 长三角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宪浩
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存在着流动人口输入型和输出型两种相反的人口流动模式。文章以江苏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样本,分别分析了两种人口流动模式的形成原因、经济效应和联系与区别。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山峰 梁爽 吴绍洪 郭浩
洪涝灾害是长三角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开展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研究,可为加快该地区韧性城市建设、实现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运用强制确定法、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环境四个维度对2008~2018年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时间序列上,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韧性指数均值从0.256 5增加到0.354 2;城市间韧性指数差异程度有所增大,韧性水平处于非均衡化发展阶段。(2)空间格局上,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存在明显分异,呈现“中心-外围”韧性递减的分布特征;各韧性等级城市数量结构从以上海为核心的单核分布模式向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为核心的橄榄型分布模式演变。(3)空间关系方面,除2009年外,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指数均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全局莫兰系数偏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并且经历了“分散-集中-分散”的变化过程;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指数局部空间集聚现象显著的城市数量约占20%,其中“低-低”集聚类型区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待提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书林 虞宋杰
文章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以及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长三角地区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长三角地区耕地面积减幅最大,而城镇用地面积增幅最大;随着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这些因子共同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长三角 土地利用 驱动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元凯
本文试图建立一套计量中国省域金融资产的指标体系,并据此比较研究了安徽、江苏、浙江、上海2006年与2009年的金融资产总量及其结构变化。在时间维度上,三省一市金融相关率提高,金融资产结构优化,金融发展水平上升。在空间维度上,三省一市金融发展水平依次提高,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平行关系;安徽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江苏金融业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
长三角 金融资产 金融结构 金融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家军 任怡
文章从长三角地区电力资源需求现状入手,在回顾了相关经济学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Panel Date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关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电力生产的长期规划和电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继良 陈炳华 张帅奇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本文在对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产业发展异同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三省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政策思考。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必然性 差异性 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琪 曹卫东
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泛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并通过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分析了三大效益的差异变动及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经济效益在整体上不断提升,且城市间发展逐渐均衡;环境效益在整体上不断降低,且城市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社会效益在整体上先降后升,且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呈显著的空间相似性集聚特征,而环境效益自2006年起逐渐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散分布特征;经济效益高值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箭头"形、小"Z"形、大"Z"形,且逐渐由单中心极化发展向多中心均衡化发展的格局转变;社会效益的集聚格局大致与经济效益相似,而环境效益的"破碎化"分布格局逐...
关键词:
泛长三角地区 城市效益 时空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明康 王诚庆
以长三角地区39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样本,构建休闲农业效率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借助DEA模型与Malmqiust指数法,利用2013—2016年数据探讨其休闲农业效率特征、变动态势、空间格局及演化。结果表明:(1)示范县休闲农业综合效率水平较高,区域差异显著,受纯技术效率影响较大,规模效率水平高于纯技术效率。(2)示范县休闲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态势,受技术进步不足制约较大,技术效率提升明显。(3)苏南、浙北及浙东3个区域示范县休闲农业综合效率较高,上海、苏中及皖南地区的效率提升态势明显。(4)休闲农业效率演化一般呈现出要素投入、管理改善及技术创新3个阶段,2016年大部分示范县处于技术创新阶段。针对不同类型的示范县分别提出了增加投入、集约化发展、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技术模仿与学习及品牌创新等效率提升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支援 陈星宇
基于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ESDA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空间结构与集聚特征,建立SDM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集聚结构长期保持稳定。(2)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不仅促进了本地碳生产率增长,还间接提高了周边城市的碳生产率;产业结构则在阻碍本地碳生产率增长的同时抑制了周边城市碳生产率的提高。(3)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当前所有城市均已跨过曲线拐点,表明低碳经济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保健
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及中国文化的传播,意义远超过商品输出为中心的对外贸易。在外向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视角,利用区位熵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外向度水平进行测评。主要结论是:(1)从时间变化的趋势来看,十六城市的旅游业外向度总体上呈现出变强的趋势。(2)从空间分异来看,各城市的旅游业外向度区位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3)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区位熵对临界点的突破存在时滞。(4)各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外商直接投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婉柳 徐建华 卢德彬 杨东阳 赵佳楠
PM_(2.5)浓度值增加对大气能见度、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采用2015年长三角地区监测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PM_(2.5)污染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PM_(2.5)年均浓度值为54.54μg/m~3,季节变化总体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性周期变化规律,1月和12月为一年中PM_(2.5)污染最严重的月份,污染范围最广,5~9月是PM_(2.5)浓度值优良时段,日均值春季和冬季的波动周期较短而剧烈,夏季和秋季波动周期相对较长而平缓。(2)201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PM_(2.5)年均浓度值整体上从江苏到浙江呈减少趋势,具有北高南低,局部突出的特征。(3)长三角地区城市PM_(2.5)浓度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低值集聚主要分布在浙江沿海地区,高值集聚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4)燃烧排放的烟尘和前体物的二次转化对长三角地区PM_(2.5)浓度有显著影响。风速和降水量是影响PM_(2.5)浓度的两个重要气象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