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09)
- 2023(16108)
- 2022(13217)
- 2021(12032)
- 2020(9998)
- 2019(22769)
- 2018(22404)
- 2017(42477)
- 2016(22816)
- 2015(25521)
- 2014(25464)
- 2013(24947)
- 2012(23038)
- 2011(20684)
- 2010(20418)
- 2009(18462)
- 2008(18046)
- 2007(15735)
- 2006(14022)
- 2005(12688)
- 学科
- 济(100484)
- 经济(100378)
- 管理(61524)
- 业(60406)
- 企(47611)
- 企业(47611)
- 方法(39230)
- 数学(34175)
- 数学方法(33624)
- 中国(30858)
- 农(28911)
- 地方(27541)
- 业经(23979)
- 财(22605)
- 农业(19930)
- 学(19759)
- 制(17289)
- 贸(16413)
- 贸易(16398)
- 易(15813)
- 发(15748)
- 环境(15484)
- 银(15425)
- 银行(15382)
- 融(15339)
- 金融(15336)
- 行(14800)
- 技术(14710)
- 理论(14651)
- 和(14560)
- 机构
- 学院(319163)
- 大学(318110)
- 济(129671)
- 经济(126948)
- 管理(119860)
- 研究(114511)
- 理学(102586)
- 理学院(101388)
- 管理学(99278)
- 管理学院(98713)
- 中国(86551)
- 科学(71883)
- 京(69268)
- 财(58911)
- 所(58383)
- 农(58157)
- 研究所(53034)
- 中心(52541)
- 江(49530)
- 业大(49308)
- 财经(46113)
- 农业(45368)
- 范(43700)
- 北京(43646)
- 师范(43160)
- 院(42261)
- 经(41913)
- 州(39519)
- 经济学(39422)
- 省(35987)
- 基金
- 项目(218668)
- 科学(171766)
- 研究(157746)
- 基金(157158)
- 家(139074)
- 国家(137924)
- 科学基金(117496)
- 社会(100003)
- 社会科(94746)
- 社会科学(94720)
- 省(86626)
- 基金项目(82582)
- 自然(76186)
- 自然科(74435)
- 自然科学(74416)
- 划(73444)
- 自然科学基金(73020)
- 教育(72375)
- 资助(64146)
- 编号(63240)
- 发(52103)
- 成果(50478)
- 重点(50318)
- 部(47419)
- 创(45547)
- 课题(44780)
- 创新(42644)
- 科研(42083)
- 国家社会(41753)
- 发展(40909)
- 期刊
- 济(147408)
- 经济(147408)
- 研究(94287)
- 中国(69653)
- 农(53772)
- 学报(52680)
- 科学(48580)
- 管理(46441)
- 财(45063)
- 大学(40209)
- 学学(37819)
- 教育(37076)
- 农业(36865)
- 技术(30496)
- 融(30103)
- 金融(30103)
- 业经(25105)
- 经济研究(23291)
- 财经(22128)
- 业(20123)
- 问题(19432)
- 经(19149)
- 图书(15798)
- 技术经济(15674)
- 资源(15578)
- 版(15529)
- 科技(15152)
- 统计(15047)
- 贸(14288)
- 现代(13954)
共检索到48778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艳梅 吴玉鸣 吴柏钧
界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内涵,构建了包含城镇化、信息化和技术创新、社会福利、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采用2003—2010年的数据,对其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进行熵值法测度,并对其可持续性进行象限图评价,最后结合子系统的得分及权重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等大部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下降的趋势,杭州、常州、苏州、湖州、嘉兴五个城市的城镇化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2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较高的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都属于大型城市,但上海、南京城镇化由于有限的社会福利、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而杭州、苏州因资源环境的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强;3资源与环境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整个区域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子系统演变规律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提出不同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开尧 朱启贵
文章在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维度和多层面的长三角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估各要素或次要素评价项的可持续程度,应用多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权重,从而对长三角两省一市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伟 段学军 张维阳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化区域,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趋同、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脆弱性凸显等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系统协调指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测度,通过细分城市发展模式并利用演化树模型分析不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演化进程。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接近,城市之间系统内部协调性差距较大,子系统中经济与社会发展格局较为一致,而与环境状况趋异;以人均收入、城市化率和三产结构可以将长三角地区城市聚类为4种具有不同现状特点和发展轨迹的城市发展模式,归属不同发展模式的城市可持续发...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测度 演化 长三角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晓洋
文化转型下的城镇化发展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和空间层次构造上的变化和迁移,具体表现为各个要素向城镇空间集聚。以往研究中较少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本文收集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随机效应的空间误差模型对其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验证了所提出的6个理论假设。结论显示,城镇化发展在邻近都市中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是影响文化转型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对外贸易度对城镇化程度有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城镇化程度受人均GDP和金融服务影响并不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晓洋
文化转型下的城镇化发展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和空间层次构造上的变化和迁移,具体表现为各个要素向城镇空间集聚。以往研究中较少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本文收集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随机效应的空间误差模型对其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验证了所提出的6个理论假设。结论显示,城镇化发展在邻近都市中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是影响文化转型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对外贸易度对城镇化程度有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城镇化程度受人均GDP和金融服务影响并不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丹 张舵
本文运用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和旅游发展三维评价模型,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以分析旅游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2011年到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第二,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在旅游收入、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影响力等方面均居于区域前列;第三,旅游发展从经济收入和资源丰度两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研究为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旅游发展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俊梁 林影 史欢欢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科学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寻求有效的评价方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保障。文章在梳理学术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的5个维度,拓展出1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苏浙皖3个省份的40地市进行了实证评价和分析比较。研究认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红利,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协同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态势与城镇组织模式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认为:(1)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先地区;(2)城市群主副中心相结合、并有多轴连通的网络化特征已初步显现;(3)从整体上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圈层结构的某些基本特征,并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4)目前以上海为中心基本上形成了4个圈层,预测未来将形成5个圈层;(5)空间轴线结构特征显著,并形成了"之"字形格局;(6)随着交通轴线的进一步拓展和衔接,将以此形成以超大或特大城市为节点的空间组织网络结构,在形态上形成多中心复合状的网...
关键词:
城市化 城镇组织模式 特征和趋势 长三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上岗 杨山 李在军
生态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实践。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区域生态城镇化指标体系,测度2000—2018年生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探究生态城镇化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高值区逐渐在浙江集聚,低值区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集中,各城市生态城镇化指数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生态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2)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其空间演化具有较强的变动性、依赖性和整合性,变动性自西至东逐渐减弱,依赖性自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强。(3)财政投入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发展水平、土地投资强度、人口密集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对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依次降低,在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城市生态城镇化水平逐渐趋同。加强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提高区域生态城镇化水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元秀 徐长乐
为全面认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转型发展的进展情况,文章依据现代化的发展诉求,构建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两个评价指标:转型发展水平和转型发展指数,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长三角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横向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尤其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方面;纵向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变化趋势,但是各领域的转型尚不够协调,主要是经济增长效益与经济结构优化进展较慢,今后需要加大转型力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国良
长三角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长三角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长江流域两大发达地带的交汇部,是我国经济格局中的关键区域。坐拥上海、杭州、南京等一批大中城市的长三角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具有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独特优势,不仅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据突出地位,而且在全球增长格局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普遍被视为最有可能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区域。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是国家战略赋予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个指导性文件,要求长三角地区在国家区域发展中率先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兰 王嘉炜 曹贤忠 郭艺
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探究科技创新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能力和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模型等分析工具,研究科技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演变过程,考察其中发挥关键耦合作用的子系统与要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镇化经历了以核心城市为发端、沿交通干线延伸,最终泛均质化的演变过程;科技创新进程滞后于城镇化进程,但二者时空演变规律呈现出高度的过程拟合特征;(2)科技创新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随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更为关键;(3)科技创新与城镇化耦合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且随时间推移呈现空间分异特点;耦合重点随时间推移变动且更加聚焦,社会发展程度是科技创新和城镇化耦合的关键。研究指出,重视城镇化的社会发展建设、重视区域创新扩散通道建设和区域社会互通、重视基于过程拟合的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耦合点发现将有助于提升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城镇化 耦合机制 长三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镇风华 舒帮荣 李永乐 李效顺 杨小艳
深入研究城镇化协调性时空分异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与已有研究不同,本研究基于土地承载视角,采用协调度模型和互斥性矩阵,分阶段综合对比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性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①土地—人口协调度方面,受规划滞后性及区域政策等的影响长三角整体协调性较弱,且经历了减弱——增强——减弱的过程,而不同省、市各时段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也呈不同的波动性变化特征;土地—经济城镇化在各时段除少数城市不协调外,其余城市均较为协调;从整个时段上看各城市土地—人口和土地—经济城镇化分别主要表现为土地快速扩张和协调。②土地城镇化虽然与经济发展同步,但相对于人口城镇化普遍存在过于超前的现象,应将人口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宗志 程希莹 陈莉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政府的财政支持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对其研究具有示范意义。文章选取1995-2012年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地方财政收入与城镇化率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区域内城镇化的不均衡发展与财政收入有直接关系,从长远看应注重财政投入对城镇化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金龙 谢玲玲
城镇化的本质就是通过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产生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珠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城镇化不仅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镇化的缩影,更是代表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城镇化应该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在新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基础上,对珠三角城镇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 珠三角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