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83)
- 2023(18515)
- 2022(15803)
- 2021(14714)
- 2020(12343)
- 2019(28388)
- 2018(27950)
- 2017(54288)
- 2016(29246)
- 2015(32542)
- 2014(32138)
- 2013(31720)
- 2012(29039)
- 2011(25924)
- 2010(25762)
- 2009(23789)
- 2008(23476)
- 2007(20469)
- 2006(17945)
- 2005(15861)
- 学科
- 济(124351)
- 经济(124211)
- 业(103672)
- 管理(95372)
- 企(92117)
- 企业(92117)
- 方法(56338)
- 数学(46216)
- 数学方法(45583)
- 农(36271)
- 业经(35677)
- 财(35416)
- 中国(31222)
- 农业(25513)
- 务(25434)
- 地方(25370)
- 财务(25361)
- 财务管理(25321)
- 学(24256)
- 企业财务(24029)
- 制(22556)
- 理论(22320)
- 技术(22044)
- 和(21106)
- 贸(20777)
- 贸易(20766)
- 易(20115)
- 划(19427)
- 环境(18471)
- 策(18290)
- 机构
- 学院(419020)
- 大学(417095)
- 管理(169721)
- 济(167458)
- 经济(163967)
- 理学(147311)
- 理学院(145664)
- 管理学(143086)
- 管理学院(142312)
- 研究(135141)
- 中国(101050)
- 京(88359)
- 科学(84735)
- 财(76248)
- 农(68309)
- 所(66829)
- 业大(62279)
- 财经(62021)
- 江(61283)
- 中心(61246)
- 研究所(61147)
- 经(56522)
- 北京(54901)
- 范(54596)
- 师范(54073)
- 农业(53573)
- 经济学(50396)
- 院(49630)
- 州(49558)
- 财经大学(46164)
- 基金
- 项目(289138)
- 科学(229558)
- 基金(211807)
- 研究(210512)
- 家(184442)
- 国家(182887)
- 科学基金(159025)
- 社会(133927)
- 社会科(126941)
- 社会科学(126908)
- 基金项目(112843)
- 省(112461)
- 自然(104408)
- 自然科(102094)
- 自然科学(102070)
- 自然科学基金(100245)
- 教育(96471)
- 划(94610)
- 资助(86465)
- 编号(85014)
- 成果(67442)
- 重点(64641)
- 部(63605)
- 发(61582)
- 创(61536)
- 课题(57829)
- 创新(57020)
- 科研(55325)
- 国家社会(55278)
- 教育部(54715)
- 期刊
- 济(182856)
- 经济(182856)
- 研究(119325)
- 中国(72636)
- 管理(64907)
- 学报(64171)
- 农(62175)
- 科学(61163)
- 财(60251)
- 大学(49218)
- 学学(46629)
- 农业(43123)
- 教育(42027)
- 技术(37988)
- 融(32230)
- 金融(32230)
- 业经(32028)
- 财经(30232)
- 经济研究(28265)
- 经(26036)
- 问题(25402)
- 业(24148)
- 技术经济(21909)
- 现代(20266)
- 图书(20028)
- 科技(19752)
- 版(19715)
- 商业(19222)
- 资源(19197)
- 理论(18617)
共检索到600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艳茹 谷人旭
依据全国经济普查企业名录数据,构建长三角地区企业总部—分支机构联系的有向加权城市网络,据此分析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变,从中心性—控制力角度看城市网络节点的功能及其重要性。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内部城市联系逐年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立直接联系,但城市间联系呈非对称化趋势;(2)城市网络结构由单核心趋向多核心,城市网络层级结构渐趋显现:初步形成"上海—其他城市"的单层结构至"上海—省会/副省级城市—其他城市"的三层结构,但多数城市联系未突破省级行政区界限;(3)长三角地区中心性和控制力呈不同的空间特征:各城市之间的资源集聚与扩散差异较小,但对资源的控制力则呈显著的极化特点,中心性与控制力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存在着苏州、宁波等二者关系非匹配的"高中心性—低控制力"型城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磊 段学军
物流企业是承担城市间物流配送任务的专业化经济组织,在全球城市网络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基于物流企业关联的城市网络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以全国百强物流企业的总部—分支机构为基础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生产/生活性物流功能的长三角地区空间关联格局呈现出"一体两翼"(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发展态势,并有逐渐向苏中和浙南等地区扩展的趋势;"一主两副"的空间结构正逐渐被打破,并呈现出"Z"字形向"一轴多极"的网络空间结构转变和中小城市跨区域的空间关联存在断层等新特征;在企业利益最大化与交通信息技术变革的作用下,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的形成主要受到GDP与城镇化率的影响。
关键词:
物流企业 城市网络 空间结构 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逸群 张京祥 杨洁莹
边缘地区的创新活动是容易被忽视、然而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现象。文章从网络结构视角切入,结合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数据、复杂网络理论与关联网络模型,分析并解读长三角地理边缘地区创新网络的组织模式和生成机制。研究发现:(1)创新网络遵循“核心—关联—边缘”三级网络生长秩序,并通过“接触式+等级式”的知识扩散路径来实现;(2)由于创新网络包含“生产—控制”双重结构,地理边缘的城市既能够接受周边城市制造企业的近距离、接触式溢出,也有机会通过构建创投联系,承接核心城市金融机构的远距离、等级式溢出,成为在创新网络中发挥资源调配作用的控制型节点。因此,在地理边缘区的空间规划实践中,应更加重视城市在网络中所处的结构性位置,致力于将城市发展为在创新网络中具有门户、控制作用的关键节点,从而实现地理边缘区位下的发展路径突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克强 万宁娜
基于我国大型物流企业长三角地区分支机构的城市联系数据,运用联锁网络模型,从聚合与互锁链接、城市网络距离、城际非对称性联系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联系高度集中在多个中心城市之间,占据了网络的中心位置,外围城市各项指标落后,处于边缘位置;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正在形成多中心辐射、拉动外围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上海市的核心地位不断提升,长三角地区以外的企业倾向于在长三角、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城市门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地企业的落户选择;在长三角五大亚都市圈中,苏锡常、南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克强 万宁娜
基于我国大型物流企业长三角地区分支机构的城市联系数据,运用联锁网络模型,从聚合与互锁链接、城市网络距离、城际非对称性联系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联系高度集中在多个中心城市之间,占据了网络的中心位置,外围城市各项指标落后,处于边缘位置;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正在形成多中心辐射、拉动外围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上海市的核心地位不断提升,长三角地区以外的企业倾向于在长三角、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城市门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地企业的落户选择;在长三角五大亚都市圈中,苏锡常、南京都市圈与上海市的联系最为紧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蒙晓雨 沈丽珍
智慧城市群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新基建企业投资推动智慧城市群网络的形成。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基建企业投资数据运用连锁网络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2016—2021年长三角智慧城市群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新基建企业投资行为的时空演化方面,受政策影响显著,投资规模波浪式增长,涉及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投资地点单一,跨区域强联系和高连通性城市多集聚在“门户型”城市。(2)基于投资联系的长三角智慧城市群网络演化方面,网络化趋势不断加强,层级性逐渐显著,格局从双核辐射网络演变为多核心网络化结构,都市圈空间形态初步显现,节点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多样性。(3)与传统城市群网络比较来看,智慧城市群网络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网络密度有待提升,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增强,次级核心城市“桥梁”作用不够显著,网络结构受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思齐 吴群
研究目的:探究铁路网络联系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为依托铁路交通发展促进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空间面板模型。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铁路联系强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2)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促进了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与综合铁路联系相比,高铁联系对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3)铁路联系的加强促进了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和创新产出的增长,进而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影响。高铁联系在促进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和创新产出增长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4)城市对外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抑制了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研究结论:应充分发挥铁路建设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方面的作用,依托铁路网络加强区域内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以推动区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体性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俊 王仲智
城市作为多要素流动的节点,相互间的作用和联系是城市地理学也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研究融合14 719个快递网点POI数据和传统业务量等统计数据,借助ArcGIS,Gephi,Stata等工具,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网络结构、多维邻近性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群范围内经济发展迅速、活跃度较高的苏州、无锡属强中心城市;苏州与无锡、上海间的联系度在所有城市对中最高;苏州、杭州、南京作为各社区的核心城市带动各自社区发展;地理邻近和社会邻近对快递联系强度产生正向影响,而制度邻近影响不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廷廷 徐长乐
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合作体系正形成新的格局,产业分工合作模式也由单纯的"中央大一统"格局向战略联盟、总部经济、园区共建等模式深化。在阐述该地区产业分工合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微观视角出发,剖析了现阶段该地区产业分工合作的主要模式,以期为长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模式创新及其他区域的产业分工合作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网络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建构;区位条件差异、要素空间流动、交通综合发展及政府政策推动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娟 房良 王海银 金春林
目的:探究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网络结构特征,为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协同治理提供新的管理视角。方法:以长三角地区相关医保局为节点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及关联性、个体中心性和块模型角度分析价格联动网络结构特征。结果:第一,价格网络紧密程度低,稳定性差;第二,价格网络不均衡突出,不同医保局扮演角色不同;第三,价格网络板块空间聚集性明显,且存在空间溢出性。结论:医疗服务价格联动网络整体态势不容乐观,应充分整合网络优势,促进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钰 林爱文 朱弘纪
通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4年、2009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居环境综合适宜度进行评价和比较,进而运用空间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呈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缩减;大多数城市人居环境类型保持稳定,向上转移的城市数量多于向下转移的城市数量;人居环境适宜度表现出较为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了由浙江东部向江苏梯度递减的态势。最后指出充分发挥经济发
关键词:
人居环境适宜度 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琪 曹卫东
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泛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并通过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分析了三大效益的差异变动及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经济效益在整体上不断提升,且城市间发展逐渐均衡;环境效益在整体上不断降低,且城市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社会效益在整体上先降后升,且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呈显著的空间相似性集聚特征,而环境效益自2006年起逐渐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散分布特征;经济效益高值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箭头"形、小"Z"形、大"Z"形,且逐渐由单中心极化发展向多中心均衡化发展的格局转变;社会效益的集聚格局大致与经济效益相似,而环境效益的"破碎化"分布格局逐...
关键词:
泛长三角地区 城市效益 时空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钰 林爱文 朱弘纪
通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4年、2009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居环境综合适宜度进行评价和比较,进而运用空间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呈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缩减;大多数城市人居环境类型保持稳定,向上转移的城市数量多于向下转移的城市数量;人居环境适宜度表现出较为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了由浙江东部向江苏梯度递减的态势。最后指出充分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根据不同区域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和缩小人居环境区域差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人居环境适宜度 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