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6)
2023(9492)
2022(8237)
2021(7610)
2020(6534)
2019(15315)
2018(14999)
2017(29213)
2016(16328)
2015(18250)
2014(18584)
2013(18730)
2012(17864)
2011(16377)
2010(16660)
2009(15465)
2008(15819)
2007(14180)
2006(12214)
2005(11084)
作者
(50958)
(42859)
(42745)
(40929)
(27560)
(20881)
(19584)
(16520)
(16160)
(15442)
(14759)
(14559)
(13822)
(13693)
(13504)
(13398)
(13294)
(12551)
(12457)
(12403)
(10724)
(10602)
(10525)
(9796)
(9656)
(9615)
(9606)
(9364)
(8862)
(8714)
学科
(72724)
经济(72643)
管理(42153)
(41268)
方法(33540)
(31665)
企业(31665)
数学(29845)
数学方法(29501)
中国(20034)
(19345)
地方(18278)
(17392)
(17196)
业经(13406)
农业(13125)
(12481)
贸易(12477)
(12428)
(12013)
环境(10704)
(10506)
财务(10486)
(10477)
金融(10474)
财务管理(10454)
(10421)
银行(10387)
理论(10288)
(10267)
机构
大学(248355)
学院(245323)
(98726)
经济(96453)
研究(89313)
管理(89147)
理学(77065)
理学院(75931)
管理学(74373)
管理学院(73890)
中国(64571)
科学(58537)
(53661)
(47851)
(47499)
(44538)
研究所(43681)
中心(40357)
业大(39716)
农业(38120)
(37394)
财经(36061)
(34916)
师范(34555)
北京(33317)
(32696)
(31708)
经济学(31374)
(30095)
经济学院(28559)
基金
项目(166575)
科学(130311)
基金(121890)
研究(115381)
(108857)
国家(108032)
科学基金(90493)
社会(73218)
社会科(69311)
社会科学(69284)
基金项目(65384)
(63698)
自然(60353)
自然科(58947)
自然科学(58922)
自然科学基金(57856)
(55685)
教育(53060)
资助(49621)
编号(45069)
重点(38589)
成果(37356)
(37140)
(36312)
(33331)
科研(32372)
计划(32190)
课题(31971)
创新(31381)
教育部(31030)
期刊
(105789)
经济(105789)
研究(70401)
学报(44858)
中国(44263)
(42748)
科学(40655)
(34354)
大学(32484)
学学(30888)
管理(29144)
农业(28569)
教育(22761)
(20670)
金融(20670)
技术(18826)
财经(17949)
经济研究(16548)
问题(16238)
业经(16011)
(15770)
(15425)
(13540)
资源(13034)
统计(12000)
技术经济(11833)
业大(11270)
(11230)
现代(10930)
科技(10908)
共检索到355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山峰  梁爽  吴绍洪  郭浩  
洪涝灾害是长三角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开展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研究,可为加快该地区韧性城市建设、实现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运用强制确定法、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环境四个维度对2008~2018年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时间序列上,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韧性指数均值从0.256 5增加到0.354 2;城市间韧性指数差异程度有所增大,韧性水平处于非均衡化发展阶段。(2)空间格局上,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存在明显分异,呈现“中心-外围”韧性递减的分布特征;各韧性等级城市数量结构从以上海为核心的单核分布模式向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为核心的橄榄型分布模式演变。(3)空间关系方面,除2009年外,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指数均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全局莫兰系数偏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并且经历了“分散-集中-分散”的变化过程;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指数局部空间集聚现象显著的城市数量约占20%,其中“低-低”集聚类型区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待提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洁怡  董平  陆玉麒  
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维度出发构建生态韧性评价模型,对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STIRPAT扩展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分析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从而为实现长三角城市生态韧性的提高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生态韧性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波动下降或停滞型城市数量占比小,波动低速上升型城市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生态韧性抵抗力高于适应力和恢复力,研究期间生态韧性抵抗力呈波动下降趋势,适应力和恢复力波动上升。(2)长三角城市群生态韧性高指数区经历了“整体分散局部集聚——小集聚大分散——小集聚大分散程度加强——多地集聚”,中低韧性区覆盖范围始终较大,长三角城市生态韧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GTW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区域内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波动方向各不相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浩  
本文对优势产业的评价是针对长三角地区的工业产业大类进行的。首先通过构建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来对该区域各产业大类进行评估,确定十大优势产业及排序;接着对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按主要指标进行逐项分析;最后对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文瑄  施益军  徐丽华  翟国方  陈伟  陆张维  
随着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风险扰动对城市的经济韧性发展有着较大的冲击影响,深入研究城市经济韧性对于城市经济良性发展和提升经济抵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两次典型的经济风险扰动,以长三角城市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相对多样化、产业相对专业化、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地区经济敏感度的多维综合评价法对长三角城市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格局的演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内大部分城市的产业相对多样化指数呈不断下滑趋势,相对专业化整体态势稳定上升,有利于区域产业分工和一体化发展,应对风险扰动的经济韧性能力强,而安徽省内部分城市专业化指数过高且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2)城市产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区域差距不断增加,与其主导产业结构有显著关系;(3)核心城市与各城市间的联系总量占比逐年降低,核心城市上海的集聚能力仍较高,致使城市间差距增加,不利于城市经济韧性的整体协同;(4)城市抵抗力和恢复力与其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经济风险扰动对不同城市的经济增长,存在由沿海城市向内部城市的地域先后性影响。论文有助于弥补已有研究在城市群地区尺度经济韧性研究方面的不足,以期为中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和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方法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坤杰  许春晓  贺小荣  
以韧性城市理论为基础,构建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2008—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从时序演进角度看,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总体水平呈向好发展,但韧性水平的绝对差距也呈显著扩张态势,其演变周期可划分为“波动—提升—共生”3个阶段。(2)从空间分布角度看,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空间差异性较大,韧性高值区集聚于上海、浙东北、苏南地区,并由此区域向外呈层次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扩散趋势;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空间集聚水平呈良好发展趋势,已形成以四大地区为首的热点区域空间集聚特征。(3)从空间转移角度看,城市人居环境韧性等级的空间传递性较为显著,邻域背景下的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城市形成各自集聚的“俱乐部收敛”现象,等级转移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最后,提出要全面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整体提升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添贵  胡晗  付舒斐  孔安妮  
基于生态系统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框架构建城市生态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和STIRPAT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介于0.420~0.761,呈现时序异质性,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生态韧性值较低,而南通、温州等城市生态韧性则有所提升;(2)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空间格局差异明显,2005—2010年城市生态韧性呈现“东部低、中部高、西部低”的格局,2015—2020年则呈现“北部高、中部低、南部高”的格局,并形成西南部较高水平生态韧性城市带和中部城市生态韧性低值走廊;(3)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具有非均衡性,全局Moran’s I值变化幅度较大,且局部自相关集聚模式变化较大;(4)经济要素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人口、技术和土地要素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反向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慧  刘耀龙  冯洁瑶  
城市化进程中量的扩张与质的增长作为城市化的一体两面,在改变洪涝孕灾环境、增加人口经济暴露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韧性既是高质量城市化的结果,也是提升城市应对灾害风险能力的关键。基于山西省11个地级市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方法,论述高质量的城市化对洪涝灾害风险的减缓作用,讨论城市化质量通过城市韧性影响洪涝灾害风险的中介作用,验证省域城市尺度上城市化质量、城市韧性对洪涝灾害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高质量城市化对洪涝灾害风险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实证区城市韧性对高质量城市化减轻洪涝灾害风险有着显著的负向中介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琪  曹卫东  
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泛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并通过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分析了三大效益的差异变动及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经济效益在整体上不断提升,且城市间发展逐渐均衡;环境效益在整体上不断降低,且城市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社会效益在整体上先降后升,且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呈显著的空间相似性集聚特征,而环境效益自2006年起逐渐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散分布特征;经济效益高值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箭头"形、小"Z"形、大"Z"形,且逐渐由单中心极化发展向多中心均衡化发展的格局转变;社会效益的集聚格局大致与经济效益相似,而环境效益的"破碎化"分布格局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兰芳  彭蝶飞  邹君  
农业洪涝灾害是洪水与农业易损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减灾就应从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和降低农业洪涝灾害的易损性入手。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目前人类还很难改变洪水的发生过程,那么降低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就成为减灾的主要措施,为此灾害易损性评价就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洪涝灾害系统特征,本文给出了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概念,认为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是指在一定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背景下,特定区域农业系统敏感于洪水威胁的属性。它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农业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选取汛期降水量、农业产值等8个因子作为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劲峰  李蓉蓉  李仁东  
采用遥感方法分析了四湖地区的湖泊水域的动态变化 ,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区 50年代至 80年代初由于大规模围湖造田 ,致使湖泊水域萎缩相当严重 ,80年代以后 ,湖泊水面急剧减少的趋势得到遏制 ,而 90年代以后 ,湖泊水面基本处于无显著变化状态。由于四湖地区湖泊萎缩 ,湖泊的调蓄功能受到严重破坏 ,致使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恶化了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规划 ,综合利用湖泊资源 ,坚决禁止围湖造田 ,有些地区还应退田还湖 ,加强湖泊资源保护 ,使其湖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平衡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云浩   程南洋   沈文星  
【目的】构建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水平指数,揭示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关联性及其空间关联的演化特征,突破以往区域间要素互为独立的壁垒,在空间视角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长期和短期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为差异化城市森林建设、长三角森林城市群统筹建设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基于熵权TOPSIS法构建城市森林建设水平指数,将城市森林建设的生态效益纳入其中,衡量2006—2019年长三角41个地级市的城市森林建设水平,通过地域相邻矩阵等3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创建森林城市等因素对城市森林建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结果】1)基于空间距离倒数的空间权重矩阵符合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的广泛空间关系,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全局莫兰指数在0.244 3以上,呈现波动上升走势;2)长三角41个地级市城市森林建设在空间上表现出稳定的空间块状集群异质性特征,“高-高”(H-H)值集聚,均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形成沿海往内陆扩散的发展态势;“低-低”(L-L)值集聚,多集中在安徽省,呈先扩散后收缩的走势;3)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0.172左右,短期和长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014 2和0.091 4;创建森林城市短期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但长期为负;人口密度、旅游人数、第三产业占比对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的影响存在短期降低、长期提升的差异。【结论】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短期内经济发展给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带来压力,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可带动城市森林发展;人口密度和旅游人数、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会迫使管理者注重生态保护,以期望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人均道路面积增加短期内可改善该城市的森林建设水平并辐射带动相邻城市,长期来看反而限制城市森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创建森林城市成功后的一段时间内管理者可能进一步提高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并对周围城市森林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但长期缺乏持续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潘顺  杜士强  徐慧  吴燕娟  王黎明  宗玮  温家洪  
利用我国1∶25万DEM、人口密度格网数据库GPWv3和LanD Scan,分析长三角沿海低地的空间分布及其人口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沿海低地分布在距离海岸180 kM以内,面积为67 339 kM2,占长三角总面积的32.2%;超过1/3的沿海低地海拔低于4 M,其中60%分布在距海岸60 kM范围内。2010年,长三角沿海低地人口占长三角总人口的45.52%,其中,2/5以上低地人口分布在海拔4 M以下区域,2/3的低地人口分布在距海岸60 kM范围内。1990—2010年,长三角沿海低地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人口由内陆向沿海、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态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腾飞  马仁锋  
城市创新关联是创新主体合作和知识溢出的空间路径之一,有效地驱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选取专利合作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二次指派程序方法探究长三角地区城市创新关联事实及其隐性壁垒。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确实存在城市创新关联现象,呈现逐步深化特征,证实了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符合经济社会演化客观需求。随着产业链升级和更大范围空间组织优化,长三角城市创新关联仍然不足,产业关联、交通地理和文化差异成为重要隐性壁垒。研究结果启示,应进一步完善高铁线路压缩长三角"中心"与"外围"的交通地理;产业转移或选址过程中应优先产业和技术基础相似地区布局,强化产业关联性群集;在毗连地区建立更广泛的认同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共同驱动创新关联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静  侯双双  姜会飞  霍治国  潘学标  毛飞  肖静  廖树华  卢志光  
为准确和定量的评估洪涝灾害对棉花造成的风险,减少洪涝灾害对湖北省棉花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以湖北省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近30年的气象资料和生育期资料,对湖北省洪涝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洪涝指数与降水距平百分率和降水标准化序列相关性显著。洪涝指数的计算过程涉及多个参数,运算过程复杂,而降水距平百分率和降水标准化计算相对容易,且数据容易获得,所以定义降水距平百分率或降水标准化作为划分洪涝致灾的指标。以此指标将洪涝导致减产的风险数值化,得到因洪涝导致减产的风险值分别为:襄樊10.5%,麻城16.1%,荆州4.2%。麻城棉花风险值最大,需要做好洪涝的防范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戴相朝  
长三角地区在我国经济版图中是较具成长潜力的区域,这一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和人们的就业结构、状况和收入水平高度相关。与此同时,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同样也会给就业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达到和就业结构、人力资本技能转变同步则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将促使就业人员向服务业方向流入;第二,服务业面临着专业化升级的重任,就业人员需不断强化专业服务技能;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将逐渐以更快的速度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