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6)
- 2023(12746)
- 2022(10918)
- 2021(10235)
- 2020(8835)
- 2019(20509)
- 2018(20163)
- 2017(39003)
- 2016(20817)
- 2015(23888)
- 2014(24070)
- 2013(23589)
- 2012(21301)
- 2011(19024)
- 2010(18758)
- 2009(17409)
- 2008(17121)
- 2007(15001)
- 2006(12655)
- 2005(11110)
- 学科
- 济(89721)
- 经济(89602)
- 管理(60124)
- 业(55480)
- 企(45147)
- 企业(45147)
- 方法(42997)
- 数学(38539)
- 数学方法(38037)
- 中国(25139)
- 农(23550)
- 财(22516)
- 地方(20514)
- 业经(18691)
- 学(16815)
- 制(16104)
- 贸(15789)
- 贸易(15783)
- 农业(15361)
- 易(15281)
- 务(14046)
- 财务(13979)
- 财务管理(13941)
- 环境(13067)
- 企业财务(12956)
- 和(12772)
- 理论(12636)
- 银(12232)
- 银行(12207)
- 融(12018)
- 机构
- 学院(297044)
- 大学(296449)
- 济(121354)
- 经济(118797)
- 管理(117525)
- 理学(102223)
- 理学院(101082)
- 管理学(99232)
- 管理学院(98676)
- 研究(95001)
- 中国(71041)
- 京(61452)
- 科学(58902)
- 财(54786)
- 农(46757)
- 所(46590)
- 中心(45923)
- 财经(44521)
- 业大(43768)
- 江(43146)
- 研究所(42602)
- 经(40430)
- 范(38686)
- 师范(38307)
- 经济学(37999)
- 北京(37796)
- 农业(36833)
- 州(34851)
- 经济学院(34521)
- 院(34502)
- 基金
- 项目(206450)
- 科学(163179)
- 基金(151243)
- 研究(149128)
- 家(131557)
- 国家(130513)
- 科学基金(113023)
- 社会(95867)
- 社会科(90897)
- 社会科学(90872)
- 基金项目(80895)
- 省(80146)
- 自然(73540)
- 自然科(71872)
- 自然科学(71853)
- 自然科学基金(70494)
- 教育(68650)
- 划(67986)
- 资助(61266)
- 编号(60305)
- 成果(47855)
- 重点(46379)
- 部(45704)
- 发(44212)
- 创(42697)
- 课题(40657)
- 科研(40156)
- 国家社会(40111)
- 创新(39963)
- 教育部(39426)
- 期刊
- 济(126050)
- 经济(126050)
- 研究(81005)
- 中国(51072)
- 学报(44134)
- 财(42850)
- 科学(41522)
- 农(41155)
- 管理(39683)
- 大学(33602)
- 学学(31785)
- 技术(28106)
- 农业(27603)
- 教育(25906)
- 融(23425)
- 金融(23425)
- 业经(21442)
- 财经(21390)
- 经济研究(20244)
- 问题(18681)
- 经(18390)
- 统计(15819)
- 业(14909)
- 策(14408)
- 技术经济(14365)
- 商业(13955)
- 版(13880)
- 资源(13853)
- 图书(13741)
- 理论(13611)
共检索到418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克强 万宁娜
基于我国大型物流企业长三角地区分支机构的城市联系数据,运用联锁网络模型,从聚合与互锁链接、城市网络距离、城际非对称性联系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联系高度集中在多个中心城市之间,占据了网络的中心位置,外围城市各项指标落后,处于边缘位置;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正在形成多中心辐射、拉动外围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上海市的核心地位不断提升,长三角地区以外的企业倾向于在长三角、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城市门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地企业的落户选择;在长三角五大亚都市圈中,苏锡常、南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克强 万宁娜
基于我国大型物流企业长三角地区分支机构的城市联系数据,运用联锁网络模型,从聚合与互锁链接、城市网络距离、城际非对称性联系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联系高度集中在多个中心城市之间,占据了网络的中心位置,外围城市各项指标落后,处于边缘位置;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正在形成多中心辐射、拉动外围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上海市的核心地位不断提升,长三角地区以外的企业倾向于在长三角、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城市门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地企业的落户选择;在长三角五大亚都市圈中,苏锡常、南京都市圈与上海市的联系最为紧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左学金 王红霞 毛新雅
交通条件的改善正在带来长三角地区城市间关系的新变化。随着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相对欠发达城市与相对较发达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有缩小的趋势,长三角地区城市间互动发展的圈层分化现象在加剧,长三角城市区域正逐步走向扁平化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海飞 肖明月
城市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一个区域来说至关重要。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间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因此,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科学性、目的性、可行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选用经济实力、企业实力、金融实力、科技教育、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6个一级指标以及GDP、财政收支、消费情况、经济结构等15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模型,并在现实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长三角地区江苏、上海和浙江3省市25个城市的竞争力,并比较城市间的差异,得到以下结论:由于经济结构的原因,上海、杭州、南京3城市的竞争力差距明显;上海在金融实力、基础设施和科学教育上明显领先,但在...
关键词:
长三角 因子分析 城市竞争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湛东升 周玄 周侃 张文忠 虞晓芬
城市体检是促进中国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和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创新举措,但却很少有研究正面关注城市体检社会评价对居民福祉的影响。论文基于2021年住建部在长三角地区8个样本城市开展的大规模城市体检社会满意度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方法,分别探讨了长三角地区居民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感知因子及其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从以人为本视角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发现:(1)城市体检社会满意度评价指标共提取了7个城市人居环境感知评价主成分因子,分别命名为城市管理、城市活力、城市舒适、城市宜居、城市包容、城市安全和城市便利,累计贡献率达到66.767%。(2)城市人居环境感知评价因子均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城市人居环境感知评价因子的影响方向却存在差异性。其中,城市管理、城市活力、城市舒适、城市宜居和城市包容等因子显著正向影响幸福感,城市安全和城市便利等因子显著负向影响幸福感。(3)不同城市规模居民幸福感的人居环境主导因子有所不同,同时不同户口和年龄居民幸福感的人居环境影响因素也有差异。研究结果对促进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幸福感提升和指导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世翔 霍佳震
现代物流产业是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重点发展的产业。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目前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提出了基于价值工程思想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物流产业发展的决策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价值工程思想的有资源约束的产业发展决策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基于SWOT分析结论和价值工程的社会效益决策方法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艳茹 谷人旭
依据全国经济普查企业名录数据,构建长三角地区企业总部—分支机构联系的有向加权城市网络,据此分析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变,从中心性—控制力角度看城市网络节点的功能及其重要性。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内部城市联系逐年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立直接联系,但城市间联系呈非对称化趋势;(2)城市网络结构由单核心趋向多核心,城市网络层级结构渐趋显现:初步形成"上海—其他城市"的单层结构至"上海—省会/副省级城市—其他城市"的三层结构,但多数城市联系未突破省级行政区界限;(3)长三角地区中心性和控制力呈不同的空间特征:各城市之间的资源集聚与扩散差异较小,但对资源的控制力则呈显著的极化特点,中心性与控制力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存在着苏州、宁波等二者关系非匹配的"高中心性—低控制力"型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航英 强永昌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以我国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出口产品质量总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性,数字经济会显著提升城市出口产品质量,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仍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进口中间品质量,推动出口产品结构高端化,进而提升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非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数字经济对特大及以上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磊 段学军
物流企业是承担城市间物流配送任务的专业化经济组织,在全球城市网络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基于物流企业关联的城市网络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以全国百强物流企业的总部—分支机构为基础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生产/生活性物流功能的长三角地区空间关联格局呈现出"一体两翼"(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发展态势,并有逐渐向苏中和浙南等地区扩展的趋势;"一主两副"的空间结构正逐渐被打破,并呈现出"Z"字形向"一轴多极"的网络空间结构转变和中小城市跨区域的空间关联存在断层等新特征;在企业利益最大化与交通信息技术变革的作用下,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的形成主要受到GDP与城镇化率的影响。
关键词:
物流企业 城市网络 空间结构 长三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伟 段学军 张维阳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化区域,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趋同、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脆弱性凸显等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系统协调指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测度,通过细分城市发展模式并利用演化树模型分析不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演化进程。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接近,城市之间系统内部协调性差距较大,子系统中经济与社会发展格局较为一致,而与环境状况趋异;以人均收入、城市化率和三产结构可以将长三角地区城市聚类为4种具有不同现状特点和发展轨迹的城市发展模式,归属不同发展模式的城市可持续发...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测度 演化 长三角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钰 林爱文 朱弘纪
通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4年、2009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居环境综合适宜度进行评价和比较,进而运用空间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呈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缩减;大多数城市人居环境类型保持稳定,向上转移的城市数量多于向下转移的城市数量;人居环境适宜度表现出较为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了由浙江东部向江苏梯度递减的态势。最后指出充分发挥经济发
关键词:
人居环境适宜度 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钰 林爱文 朱弘纪
通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4年、2009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居环境综合适宜度进行评价和比较,进而运用空间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呈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缩减;大多数城市人居环境类型保持稳定,向上转移的城市数量多于向下转移的城市数量;人居环境适宜度表现出较为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了由浙江东部向江苏梯度递减的态势。最后指出充分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根据不同区域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和缩小人居环境区域差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人居环境适宜度 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文瑄 施益军 徐丽华 翟国方 陈伟 陆张维
随着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风险扰动对城市的经济韧性发展有着较大的冲击影响,深入研究城市经济韧性对于城市经济良性发展和提升经济抵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两次典型的经济风险扰动,以长三角城市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相对多样化、产业相对专业化、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地区经济敏感度的多维综合评价法对长三角城市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格局的演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内大部分城市的产业相对多样化指数呈不断下滑趋势,相对专业化整体态势稳定上升,有利于区域产业分工和一体化发展,应对风险扰动的经济韧性能力强,而安徽省内部分城市专业化指数过高且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2)城市产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区域差距不断增加,与其主导产业结构有显著关系;(3)核心城市与各城市间的联系总量占比逐年降低,核心城市上海的集聚能力仍较高,致使城市间差距增加,不利于城市经济韧性的整体协同;(4)城市抵抗力和恢复力与其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经济风险扰动对不同城市的经济增长,存在由沿海城市向内部城市的地域先后性影响。论文有助于弥补已有研究在城市群地区尺度经济韧性研究方面的不足,以期为中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和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方法指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阿萌 肖翔
针对目前关于高铁对不同城市影响差异的研究较为缺乏的状况,以长三角通高铁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比较2005年和2011年有无高铁两种情形下,城市经济联系度的变化格局。研究结果显示:通高铁后,所有城市的经济联系度均有明显提升,轴线联系更加明显,城市间联系网络化趋势增强,但区域经济联系格局差异加大,传统中心城市的极化作用更强。从集聚与扩散的角度来看,大城市的集聚能力更强,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成为区域经济联系度核心城市;同等级城市之间集聚和扩散更加平衡;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受到大城市扩散效应的影响而加快发展,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高铁反而加速小城市发展要素的流出而进一步被"边...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集聚与扩散 长三角 小城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亚莉 刘友兆 龙开胜
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GIS软件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明显,并且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上海、杭州为中心的高强度地区,这与目前长三角经济增长极相吻合。同时,经济增长、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显著正相关,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短期内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土地管理政策的影响尚不显著。今后,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