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1)
2023(13124)
2022(11037)
2021(9924)
2020(7924)
2019(17647)
2018(17165)
2017(31976)
2016(17085)
2015(19037)
2014(19119)
2013(18970)
2012(17806)
2011(16321)
2010(16909)
2009(16290)
2008(15299)
2007(13911)
2006(12757)
2005(12199)
作者
(50282)
(41992)
(41783)
(39668)
(26547)
(20105)
(18953)
(16077)
(16020)
(15082)
(14438)
(14186)
(13629)
(13570)
(13387)
(13079)
(12300)
(12157)
(12112)
(11804)
(10801)
(10242)
(10122)
(9592)
(9496)
(9446)
(9419)
(9359)
(8515)
(8291)
学科
(75879)
经济(75770)
(52228)
管理(51582)
(40172)
企业(40172)
中国(31276)
(27768)
金融(27765)
(26788)
(26254)
银行(26238)
地方(25926)
(25497)
(22244)
(21889)
方法(21590)
业经(21287)
农业(19152)
数学(18176)
数学方法(17974)
(13933)
(13622)
(13426)
(12941)
地方经济(12898)
财务(12895)
财务管理(12863)
环境(12775)
(12603)
机构
学院(247436)
大学(243989)
(105219)
经济(102798)
研究(90883)
管理(88650)
中国(76072)
理学(73741)
理学院(72852)
管理学(71681)
管理学院(71219)
(53435)
(53123)
科学(52402)
(46001)
中心(42911)
(41162)
研究所(40892)
(40232)
财经(39841)
(35783)
北京(34461)
(33400)
业大(33374)
经济学(33173)
师范(33038)
(32906)
(32810)
农业(31246)
经济学院(29665)
基金
项目(156825)
科学(123391)
研究(118817)
基金(111904)
(96620)
国家(95736)
科学基金(81674)
社会(76775)
社会科(72806)
社会科学(72795)
(62544)
基金项目(58489)
教育(53283)
(51921)
自然(49137)
编号(48131)
自然科(47940)
自然科学(47931)
自然科学基金(47032)
资助(44919)
成果(40385)
(39802)
重点(36138)
课题(35263)
(34033)
(33994)
(33280)
发展(32490)
国家社会(32083)
(31942)
期刊
(130458)
经济(130458)
研究(81761)
中国(61486)
(41998)
(41716)
(41340)
金融(41340)
管理(36578)
学报(35869)
科学(34664)
教育(28566)
大学(28507)
农业(27634)
学学(26830)
技术(22522)
业经(22397)
财经(20501)
经济研究(19981)
(17653)
问题(16540)
(13307)
(12325)
世界(11718)
(11707)
国际(11659)
现代(11570)
理论(11446)
技术经济(11426)
科技(11178)
共检索到409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锴丰   施建刚   吴光东   周佳宁   刘聪  
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是一个持续演进并有序发挥作用的复杂、有机的运作系统。为拓展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相关理论体系,进而指导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论文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并分析了4类驱动情景(包括基准情景和内生动力、外生动力、基础动力三类动力因素驱动情景)下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不同维度水平以及综合水平随时间的动态演变特征,并讨论了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1)现状延续型发展模式下,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不同维度及综合发展水平的总体趋势向好;(2)三类动力因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驱动路径各不相同,但相互之间能够弥补彼此在城乡融合发展不同维度方面驱动力不足的劣势;(3)外生动力和基础动力对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驱动效果明显弱于内生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施建刚  段锴丰  吴光东  李佳佳  徐可  
基于EBM超效率模型、核密度估计及GML指数分析方法,在考虑区域碳排放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研究2008—2017年长三角地区27座中心区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效率及其动态演进特征,并对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效率严重偏低,且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效率普遍低于经济次发达地区;(2)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效率出现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且城市间差距逐渐拉大;(3)各项投入指标的整体冗余率偏高,碳排放的冗余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效率损失也存在较大影响;(4)城乡融合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变动趋势有所改善,且主要得益于驱动城乡区域技术进步因素的改善。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高效、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志飞  宋伟轩  王捷凯  陈艳如  熊烨箐  
在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案例,运用熵值法计算长三角地区2008—2018年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城乡融合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高”结构向“Σ”转变的空间演变特征,空间融合发展水平和社会融合发展水平的高值区大致呈现出“Σ”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高”的圈层结构特征,生活融合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地理探测器模型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高级化、财政支农支出比例、财政分权有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速度、产业结构偏离、城乡基本建设支出比例不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从时间变化上看,政府力量在逐步减弱,市场力量在逐渐增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德才  刘昊  汤杰新  
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利用Vensim软件动态模拟了该地区未来的碳排放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解决长三角地区的碳减排是可行的,且到2030年,该地区的碳排放量将达到295 150万吨。此外,文章还依据敏感性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建议,从而为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峰  姜德波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2年的非均衡发展,资源短缺、产业同构、产业过度集聚等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通过产业的向外转移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国内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则需要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来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趋势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卫嫚   黄泰  
乡村旅游地是推动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区域,精准把握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多维特征,系统解析其促进乡村旅游地共同富裕的机制,有助于丰富新时代城乡共富理论体系。基于共生理论,构建“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结果—共生效应—共生目的”的链式因果理论框架,解析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对乡村旅游地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对长三角地区60个乡村旅游典型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能够持续加深城乡共生关系和提升乡村旅游地共同富裕水平,但呈不均衡发展特征,形成“核心—边缘”等级层次的空间布局。(2)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能够线性地促进乡村旅游地实现共同富裕,并通过旅游人才建设、旅游市场拓展、空间景观整合、旅游资源配置形成共生新能量以增强促进效应。由于乡村处于物质富裕积累时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旅游市场拓展机制发挥最高的中介促进效应。(3)不同城市规模的城乡共生单元内,人口、土地、产业共生环境进行差异化融合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相比于中小城市,大城市促进效应更高。大城市以产业为核心共生环境,并在人口规模优势下激活旅游市场和培养旅游人才,而中小城市以人口为核心共生环境,人口回流后乡村旅游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从而大中小城市均能实现乡村旅游地共同富裕。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抓手,立足乡村旅游发展情景深入研究,可为国家重大现实问题提供前瞻性思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嵇娟  陈军飞  邓梦华  顾岩  阎晓东  
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下水-能源-粮食-生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经济发展情景下长三角地区2020—2035年资源供需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并设置优化路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以保障经济可持续和绿色增长为目标,长三角地区经济应保持中速增长。(2)长三角地区资源供需指数逐年递减,水资源和粮食基本保持供需平衡;能源供需不平衡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且随经济发展愈发严峻;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3)资源节约和科技创新是平衡资源供需的重要路径,环境保护路径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最优,协调发展路径对资源供需和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四条路径,且推动水-能源-粮食-生态呈稳中向好态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游猎   刘国玲   陈睿山  
人口变化与用地增减的关系问题,是区域城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城乡人地关系协调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论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运用人居空间变迁模型分析和比较了1997年以来苏浙沪皖三省一市,以及长三角地区市、县、镇、乡、村5级行政单元人口变化与用地增减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1)分省来看,苏浙皖三省整体呈现出城镇膨胀、蔓延与乡村萎缩、收缩互补态势;苏皖人地数量变化比沪浙更为协调,变迁强度更弱且更具稳定性。(2)分级来看,乡村地区人地数量变化一致性最弱,表现出明显的人口用地弹性,且异动明显;而市县镇变迁较为稳定。结论指出:人口要素虽然总体表现为乡村向城市逐级流动,但上海、浙江已经显示出人口的城乡双向流动;而用地要素则表现为乡村向城镇的单向流动;后者从要素间关系角度反映了“地随人走”的趋势。研究通过识别长三角地区城乡人居空间变迁过程及特征,有助于判断当前城乡融合的发展形势,并可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倩  黄震方  牛品一  
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核密度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状况,使用分位数回归与OLS回归对比研究分析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因子。旅游经济动力因子呈多元化趋势,对不同旅游经济水平的影响显著不同。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的数量影响加大,资源禀赋在旅游起步阶段作用更大,基础设施中星级宾馆数量与环境状况的影响被低估,人力资本品质与对外联系对低分位点影响更大。与OLS回归相比,分位数回归结果更细致,对旅游经济发展动力因素的认识更清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桑瑞聪  刘志彪  王亮亮  
文章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312家工业上市公司2000-2010年在国内30个省份的投资数据,将地区和企业层面特征综合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分别使用Logit和Tobit模型从本土企业微观层面揭示了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要素成本、市场需求、集聚外部性、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企业规模是影响我国产业转移的决定性因素,而企业利润率、资本结构则不是决定性因素;(2)集聚外部性对产业转移的影响较小,尚未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引资效应;(3)靠近国际市场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发育完善的国内市场需求是当前我国本土企业对内投资的主要动力;(4)大规模企业比小规模企业具有更强的转移意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辉  吴柏均  杨上广  
本文通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中具有区域性特征的3种动力机制:政府政策的自上而下推动效应、乡镇企业内源型扩张效应、经济全球化的外延型推拉效应;最后,本文分析了江浙沪之间城市化的路径演进与路径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杰   刘亚琪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将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关键阶段,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和技术支撑。基于此,本文构建数智融合发展水平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进行分层赋权和计算,以2011-2022年中国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数智融合发展水平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进行时空分析,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智融合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数智融合发展水平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均显著提升且出现了空间扩散现象;(2)数智融合发展显著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的提高;(3)数智融合发展能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生产结构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元秀  徐长乐  
为全面认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转型发展的进展情况,文章依据现代化的发展诉求,构建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两个评价指标:转型发展水平和转型发展指数,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长三角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横向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尤其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方面;纵向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变化趋势,但是各领域的转型尚不够协调,主要是经济增长效益与经济结构优化进展较慢,今后需要加大转型力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葛月凤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迅猛发展,但各城市严重存在各自为展,缺乏合作,竞争无序的现象。因此,开展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联动发展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供长三角相关部门决策,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各城市会展业相关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形成长三角各城市会展的合理布局、错位经营、有序发展,共同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及参与配合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凤华  
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服务外包业的统筹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长三角地区相关城市在推进金融服务外包业发展过程中,应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培育特色基地、搭建共享平台、组建战略联盟等途径,打破当前的分割状态,走统筹发展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