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0)
- 2023(16371)
- 2022(14105)
- 2021(13160)
- 2020(10843)
- 2019(24744)
- 2018(24759)
- 2017(46952)
- 2016(25595)
- 2015(28578)
- 2014(28864)
- 2013(28792)
- 2012(27033)
- 2011(24842)
- 2010(25197)
- 2009(23045)
- 2008(22397)
- 2007(19774)
- 2006(17802)
- 2005(16175)
- 学科
- 济(122712)
- 经济(122594)
- 管理(68909)
- 业(64962)
- 企(51461)
- 企业(51461)
- 方法(45916)
- 数学(39400)
- 数学方法(38941)
- 中国(32647)
- 地方(32641)
- 农(30814)
- 学(27451)
- 业经(26043)
- 财(23405)
- 农业(21391)
- 制(19416)
- 贸(18881)
- 贸易(18864)
- 环境(18476)
- 地方经济(18345)
- 易(18104)
- 融(17767)
- 金融(17763)
- 和(17704)
- 理论(17492)
- 银(17255)
- 银行(17206)
- 行(16645)
- 发(16161)
- 机构
- 大学(374193)
- 学院(371928)
- 济(153661)
- 经济(150332)
- 管理(141719)
- 研究(136670)
- 理学(121509)
- 理学院(119971)
- 管理学(117831)
- 管理学院(117163)
- 中国(100931)
- 科学(85711)
- 京(81971)
- 所(70909)
- 财(67906)
- 研究所(64611)
- 农(63317)
- 中心(59886)
- 江(56448)
- 业大(55339)
- 财经(53653)
- 范(52768)
- 北京(52618)
- 师范(52273)
- 院(49504)
- 农业(49236)
- 经(48576)
- 经济学(46355)
- 州(45509)
- 师范大学(42547)
- 基金
- 项目(250236)
- 科学(196086)
- 研究(182250)
- 基金(180049)
- 家(158128)
- 国家(156829)
- 科学基金(132868)
- 社会(114308)
- 社会科(108148)
- 社会科学(108119)
- 省(97515)
- 基金项目(95604)
- 自然(85872)
- 自然科(83812)
- 自然科学(83792)
- 划(82963)
- 教育(82696)
- 自然科学基金(82240)
- 资助(73984)
- 编号(73930)
- 成果(60757)
- 发(57713)
- 重点(56968)
- 部(54632)
- 课题(52121)
- 创(51213)
- 创新(47887)
- 科研(47360)
- 国家社会(46839)
- 教育部(46260)
- 期刊
- 济(180824)
- 经济(180824)
- 研究(116002)
- 中国(75932)
- 学报(60896)
- 农(58380)
- 科学(57354)
- 管理(53612)
- 财(48815)
- 大学(45281)
- 教育(43334)
- 学学(42553)
- 农业(40421)
- 融(34327)
- 金融(34327)
- 技术(32748)
- 经济研究(28750)
- 业经(28388)
- 财经(26403)
- 问题(23129)
- 经(22695)
- 业(20750)
- 图书(20210)
- 技术经济(19304)
- 资源(18620)
- 科技(18070)
- 理论(17464)
- 版(17066)
- 现代(16965)
- 世界(16775)
共检索到569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昱 肖红姗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60个县(不包括区)1998—2009年间的人均GDP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标准差系数和锡尔系数分析该地区内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水平现状,然后根据经济增长收敛理论进一步对其动态收敛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在1998—2009年间逐渐增大,并且基本不存在动态收敛的趋势,仅部分地区内县域经济存在俱乐部收敛。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栋 刘笑杰 金晓斌
碳收支核算及碳平衡分区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三角地区301个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引入碳补偿率、碳平衡压力指数、碳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等方法探究2000—2017年长三角碳收支时空分异与碳平衡分区,并提出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碳补偿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总体呈先急剧上升后高位波动的演变趋势,由2000年的5.6亿t增长至2017年的15.6亿t,区域碳排放差异程度呈缩小态势,高碳排放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2)长三角地区植被固碳功能在抵消当地能源碳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体空间格局较为稳定,但空间异质性较大;(3)长三角地区碳平衡压力呈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变化态势,县域碳补偿率呈递减趋势,平均补偿率为68.5%,空间匹配较差;(4)基于碳平衡分析,将长三角地区空间划分为碳汇功能区、低碳经济区、低碳优化区、碳强度控制区及高碳优化区5类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县级不同功能区差别化碳补偿空间优化方案和低碳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国新 李竹宁
近几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在该区域的不断增长,有力的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定量角度分析研究了FDI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证分析了FDI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挤入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成胜 李政通 杜涵 王静 白彩全
构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法与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采用静态与动态协调度两个指标,对2004—2012年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Arc GIS软件绘制其时空变化图。结果表明:1从静态协调度方面看,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比较高的协调阶段,即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2按2004—2012年静态协调度变化趋势,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可划分为逐步上升、逐步下降、先升后降、先降后升和循环波动5种类型;3从动态协调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的区域覆盖面积不断减少,南京—上海—杭州所围成的三角地区始终属于良好或优质协调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如钢
上海文化、江苏文化和浙江文化均属于江南文化,基本特征非常相似,正所谓文化相通,这些相似的内容构成了长三角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长三角区域文化在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由其基本特征决定的。创新是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长三角区域文化主要是通过创新主体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长三角 城市规划 现代经济 发展与变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久文 姚永玲 文余源 赵霄伟 彭芳梅
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地角色。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与环境要素成本不断地上升,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加速了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步伐,即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文从经济转型的界定、长三角地区为什么需要转型、区域经济如何转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具体探索了经济转型的界定、转型与升级的关系、长三角经济转型重大问题识别、转型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等问题,最后从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总体战略构想、方向与路径、政策建议等方面阐述了长三角地区如何实现区域经济转型。
关键词:
经济转型 长三角地区 重大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矫卫红
为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文章利用模型分析法建立地理加权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证实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总体呈现空间相关性与差异性,长三角地区的初始经济状态与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剑锋 马诗慧
文章基于当前国际社会的压力和我国政府已经做出的承诺,本着"高歌稳进"的思想,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实证分析了1995-2009年碳排放的区域特征,并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研究了2050年前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测算,提出了实现低碳目标的主要路径和具体方案。研究表明,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总量逐年攀升,工业比重和煤类能源消费比重过大,碳排放强度较低的优势正在逐步削弱。今后40年,长三角地区的减排压力较大,其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五年目标"应相对平稳,大体可以在17%-19%之间进行选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短期内主要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从长三角现有工业结构看,积极鼓励文教体...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目标 实施方案 长三角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将
文章利用19个反映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定量地划分了长三角16个城市1997年至2007年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诸城市的经济发展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梯度,而且经过了一定的时间,这种梯度格局在不断地变化。这种结果不仅是对经典的区域经济理论如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等的有效验证,而且还说明了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实施的梯度发展战略是正确的。
关键词:
长三角 主成分分析 区域经济 发展梯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倩 黄震方 牛品一
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核密度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状况,使用分位数回归与OLS回归对比研究分析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因子。旅游经济动力因子呈多元化趋势,对不同旅游经济水平的影响显著不同。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的数量影响加大,资源禀赋在旅游起步阶段作用更大,基础设施中星级宾馆数量与环境状况的影响被低估,人力资本品质与对外联系对低分位点影响更大。与OLS回归相比,分位数回归结果更细致,对旅游经济发展动力因素的认识更清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韬
阐述了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契合机理,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其物流业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一体化 物流 长三角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学良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四部分,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长三角经济增长与这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各县市区的实际经济增长;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这种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产生明显影响;物质资本积累是惟一使得长三角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方向;人力资本、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等使得长三角经济增长趋异,对长三角的经济差距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刘玉鑫 刘文斐 王山
本文依据城市数据运用二次指派程序,从全样本、分时段、逐年三个角度研究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是否增强了其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样本考察期间,金融发展对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存在正向影响,金融的协调发展有效增强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2)分时期来看,2008年之前金融协调发展是增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性的主要力量,2008年之后其作用有所减弱。(3)逐年来看,尽管长三角金融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强度呈现波动上升状态,但城市间金融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连年增强。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协调性 长三角地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葛月凤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迅猛发展,但各城市严重存在各自为展,缺乏合作,竞争无序的现象。因此,开展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联动发展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供长三角相关部门决策,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各城市会展业相关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形成长三角各城市会展的合理布局、错位经营、有序发展,共同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及参与配合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关键词:
长三角 会展业 联动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