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4)
- 2023(14065)
- 2022(12298)
- 2021(11556)
- 2020(9607)
- 2019(21887)
- 2018(21867)
- 2017(41720)
- 2016(23121)
- 2015(25859)
- 2014(26056)
- 2013(25817)
- 2012(23698)
- 2011(21334)
- 2010(21380)
- 2009(19754)
- 2008(19326)
- 2007(17024)
- 2006(15063)
- 2005(13479)
- 学科
- 济(92741)
- 经济(92570)
- 管理(70199)
- 业(62654)
- 企(52480)
- 企业(52480)
- 方法(38720)
- 数学(33330)
- 数学方法(32919)
- 财(24918)
- 农(24901)
- 中国(23938)
- 地方(23562)
- 业经(21207)
- 制(20833)
- 学(19899)
- 农业(16567)
- 环境(15468)
- 务(15186)
- 财务(15099)
- 财务管理(15062)
- 贸(14971)
- 贸易(14962)
- 和(14892)
- 理论(14731)
- 易(14452)
- 企业财务(14220)
- 银(13930)
- 银行(13883)
- 体(13868)
- 机构
- 大学(327880)
- 学院(325740)
- 管理(127892)
- 济(126276)
- 经济(123277)
- 研究(111288)
- 理学(110379)
- 理学院(109027)
- 管理学(107160)
- 管理学院(106556)
- 中国(81889)
- 京(70622)
- 科学(69622)
- 财(60396)
- 所(56119)
- 农(51834)
- 研究所(50903)
- 中心(49883)
- 江(48545)
- 业大(48396)
- 财经(47516)
- 北京(44711)
- 范(44343)
- 师范(43961)
- 经(42973)
- 院(40989)
- 农业(40413)
- 州(39408)
- 经济学(37363)
- 师范大学(35811)
- 基金
- 项目(224666)
- 科学(176267)
- 研究(165293)
- 基金(161988)
- 家(141629)
- 国家(140489)
- 科学基金(119889)
- 社会(103301)
- 社会科(97700)
- 社会科学(97676)
- 省(87453)
- 基金项目(86490)
- 自然(77748)
- 自然科(75821)
- 自然科学(75803)
- 教育(75325)
- 划(74561)
- 自然科学基金(74381)
- 编号(67898)
- 资助(65867)
- 成果(55870)
- 重点(50749)
- 部(49386)
- 发(48197)
- 课题(47098)
- 创(46317)
- 制(43426)
- 创新(43312)
- 科研(42578)
- 国家社会(42158)
- 期刊
- 济(142429)
- 经济(142429)
- 研究(98127)
- 中国(65613)
- 学报(52149)
- 科学(48186)
- 农(47712)
- 管理(47385)
- 财(46520)
- 大学(39208)
- 教育(38538)
- 学学(36809)
- 农业(32827)
- 技术(27708)
- 融(27547)
- 金融(27547)
- 财经(23048)
- 业经(22683)
- 经济研究(21215)
- 经(19574)
- 问题(18671)
- 图书(17007)
- 业(16649)
- 科技(16139)
- 理论(16027)
- 资源(15519)
- 版(15313)
- 现代(14973)
- 技术经济(14772)
- 实践(14719)
共检索到482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煜兴 周佑勇
区域规划是推进区域政府间协作的重要机制。从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实践来看,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区域规划功能与价值定位上的错位、法治基础的缺失、程序机制的不完善等缺陷,制约着区域规划的良好实施。构建区域规划实施的法治平台,完善区域规划实施的程序机制,是推进区域规划实施、推动区域政府间协作的根本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君 张璐琴
总结了不同阶段珠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特征,对珠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意义、规划原则、规划思路进行了分析。认为珠三角地区应该以现有经济联系为基础,适度超越现有经济发展水平,适时扩大区域范围,把港澳作为内生变量,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区域内重大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珠三角 区域规划 区域合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剑锋 马诗慧
文章基于当前国际社会的压力和我国政府已经做出的承诺,本着"高歌稳进"的思想,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实证分析了1995-2009年碳排放的区域特征,并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研究了2050年前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测算,提出了实现低碳目标的主要路径和具体方案。研究表明,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总量逐年攀升,工业比重和煤类能源消费比重过大,碳排放强度较低的优势正在逐步削弱。今后40年,长三角地区的减排压力较大,其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五年目标"应相对平稳,大体可以在17%-19%之间进行选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短期内主要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从长三角现有工业结构看,积极鼓励文教体...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目标 实施方案 长三角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矫卫红
为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文章利用模型分析法建立地理加权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证实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总体呈现空间相关性与差异性,长三角地区的初始经济状态与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谢牧人 于斌斌
本文探讨长三角地区高端人才集聚的问题所在和机制创新,指出了该地区人才发展亟需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创新人才机制的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菊红
长三角地区尽管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但其公共服务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与其经济实力相比,还有一定提升的空间。本文从长三角地区的公共服务现状出发,实证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服务发展程度,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长三角地区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以及建设公共服务的协调机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公共服务 协调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语杨 谷人旭 王腾飞 毕学成
区域创新有赖于不同知识的流动和组合,而知识守门人对区域间知识流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利用2001—2015年专利合作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知识守门人及其贡献率演化特征,进一步构建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知识守门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在主体层面,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知识守门人中数量占比逐年增加,但知识守门人贡献率仍由高校主导;在空间层面,长三角知识守门人较多的城市集中在"沪宁合杭甬"发展带,知识守门人贡献率分布则呈现"核心—边缘"结构。(2)城市外部联系对城市知识更新呈现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守门人对城市知识更新的作用机制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中具有专业化知识基础的城市更加依赖以守门人为中介的外部联系。研究结果为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因城而宜"的区域知识更新的政策依据,可更好地推动区域实现以知识溢出为动力的内生增长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华
由于制度内的结构差异和制度间的衔接障碍,农民工养老保险在长三角区域内处于分割状态。这种分割状态客观上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制约了劳动力市场走向统一,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打破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分割,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在长三角区域内自由流转,关键在于增强制度之间的兼容性,创新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与积淀机制,改革个人权利与地方利益的捆绑关系,形成利益共享、成本均担的区域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
农民工 养老保险 制度整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如钢
上海文化、江苏文化和浙江文化均属于江南文化,基本特征非常相似,正所谓文化相通,这些相似的内容构成了长三角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长三角区域文化在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由其基本特征决定的。创新是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长三角区域文化主要是通过创新主体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长三角 城市规划 现代经济 发展与变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谭晶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区位、资源等相对比较优势,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在经济增长不断受到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长三角地区产业急需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长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路径选择,提出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方铭 刘满成
文章构建了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其新质生产力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其区域差异和来源,通过障碍度模型探究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呈现连续上升趋势,形成了以上海市为起点向长江上游城市逐渐降低的“东高西低”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各区域间差异都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主要障碍因子是劳动资料,突出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能力、数字基础设施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颖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及其基础,指出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各个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并提出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
关键词:
世博会 长三角地区 经济一体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元亨 詹宇波 金亮 陈春伍
本文基于我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首次测度了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区域间动态产业关联效应。研究发现:从区域间动态关联情况来看,上海和浙江受到的长三角内部推动力在上升,江苏由依靠沪浙皖推动发展转变为依靠自身发展,安徽受到的长三角内部推动力波动大,增长不明显,且具有封闭发展趋势;在区域间静态关联上,上海和安徽维持了较强的输出能力,而江苏显示出较强的接受能力,浙江则经历了由强接受能力向强输出能力的转变;综合来看,2010—2017年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波动较大,提升也不明显,且区域间三次产业结构关联效应也表现出几乎同样的趋势。研究表明:未来长三角一体化水平的提升需要结合三省一市各自的产业优势,强化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的持续输出能力,提升江苏的推动能力和浙江的产业关联水平,加强江浙沪地区对安徽的推动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建雨 薄冰雪
开展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并研究其时空特征,可以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参考。文章基于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熵权法从富裕程度、共享程度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测算共同富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核密度估计、Markov转移概率矩阵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和三个子维度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地区相对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各城市间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共同富裕各等级城市均对其前期共同富裕水平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收入与消费水平差异是区域差异在指标层面上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地理探测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冰镜 杨德才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板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是中国经济最具成长性的地区。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东北地区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市场机制差异逐渐加大。文章选取2001—2019年的样本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政府行为、经济主体、要素市场和市场中介四个方面的市场化指标体系,测度了东北地区的市场化指数,通过与长三角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进行对比,寻找导致这种市场机制差异的内生原因。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滞后于长三角地区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市场化机制。因此,东北地区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加快其市场化进程,缩小与长三角地区的市场机制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