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4)
2023(6986)
2022(6088)
2021(5670)
2020(4769)
2019(11075)
2018(11065)
2017(20970)
2016(11800)
2015(13244)
2014(13555)
2013(13296)
2012(12392)
2011(11323)
2010(11476)
2009(10377)
2008(10250)
2007(9408)
2006(8204)
2005(7413)
作者
(34072)
(28548)
(28104)
(26874)
(17938)
(13550)
(12983)
(10963)
(10693)
(10489)
(9539)
(9492)
(9189)
(9122)
(8814)
(8723)
(8214)
(8208)
(8158)
(8149)
(7054)
(6983)
(6905)
(6460)
(6391)
(6297)
(6292)
(6192)
(5866)
(5662)
学科
(56374)
经济(56325)
(30541)
管理(29414)
方法(24930)
(23396)
企业(23396)
数学(22077)
数学方法(21637)
(15778)
地方(14965)
中国(14276)
业经(12126)
农业(11025)
(9862)
产业(9640)
(9499)
理论(8961)
(8795)
贸易(8788)
地方经济(8673)
(8557)
(8404)
技术(8006)
(7169)
(6795)
金融(6792)
(6723)
银行(6705)
环境(6662)
机构
学院(166668)
大学(162962)
(70037)
经济(68621)
管理(62157)
研究(57363)
理学(53293)
理学院(52655)
管理学(51306)
管理学院(51000)
中国(42806)
(34918)
科学(34842)
(29786)
(29595)
(26870)
研究所(26778)
(26541)
中心(26465)
业大(24011)
财经(23387)
(22263)
北京(22140)
师范(22041)
经济学(21605)
(21601)
(21016)
农业(20850)
(20701)
经济学院(19538)
基金
项目(109322)
科学(85679)
研究(80640)
基金(77369)
(67272)
国家(66754)
科学基金(56999)
社会(50374)
社会科(47792)
社会科学(47781)
(44360)
基金项目(40460)
教育(37735)
(36607)
自然(36246)
自然科(35432)
自然科学(35430)
自然科学基金(34764)
编号(33474)
资助(32832)
成果(27014)
(25156)
重点(25104)
课题(23865)
(23429)
(22918)
创新(21327)
国家社会(20534)
发展(20347)
科研(20309)
期刊
(80077)
经济(80077)
研究(48681)
中国(37063)
(25119)
管理(24889)
学报(24264)
科学(23167)
(22421)
教育(20663)
大学(18499)
学学(17325)
技术(17211)
农业(16919)
(14039)
金融(14039)
业经(13684)
经济研究(12691)
财经(11275)
问题(10678)
统计(10649)
(9968)
(9626)
(9440)
技术经济(9322)
决策(8727)
资源(8134)
图书(8122)
(8092)
商业(8027)
共检索到256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诗  尹清杰  
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受到汇率升值、人工成本上涨、生产资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相当多的密集型产业受到冲击,尤其以出口为主的生产企业还陷入了生存危机,甚至要被迫转型。同时,因为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密集型产业雪上加霜。为摆脱困境,很多企业利用产业资源的优势、内地经济逐渐回暖的时机和内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事实,逐渐把产业由长三角向内地转移。文章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剖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睿媛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9年样本数据构建基准回归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添加任何变量时,数字金融凭借科技效能与数字技术,更有助于提升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且经济发展水平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产生负向促进作用;从时间异质性角度来看,在2010-2012年中,数字金融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不产生显著影响,但从2013年开始产生显著影响;从渠道机制角度来看,数字金融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正向推动作用,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高附加值服务、给付足够资金是提升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值的关键因素,并且通过提高金融市场化水平有助于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化升级。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借助数字金融资源平台化优势的同时,还需关注市场化监管、内涵式发展,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曲玥  
在分析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和劳动力成本冲击的基础上,采用1998—2008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测算并分析在刘易斯转折点前后,制造业以及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转变,并分别分析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制造业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正经历在从二元经济模式向新古典经济模式的转变,优先发展的沿海地区会更早地经历劳动供给的短缺而面临"用工荒",吸引制造业向沿海地区集中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然式微;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红利较东部沿海地区可能维系更长的时间,引导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要素成本效应则逐渐增强;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耀烈  缪苗  
改革开放后,上海的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金融文化服务中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江苏省和浙江省近几年在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上名列其他各省之前。属于长三角地区的沪苏浙强强联手必将带动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在沪苏浙三方的努力下,长三角的产业结构目前已经处于合理化阶段,但是同比世界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差距,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压力。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了产业升级的契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延平  王满四  陈宝星  汤萱  
文章依据产业转移理论及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构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劳动力支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Theil不均衡指数法进行定量测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纺织产业转移为例,利用产业区位熵方法选定纺织产业转移的初选地为汕头、汕尾和揭阳,继而对该三地的劳动力支撑能力的不均衡度进行了实际测算及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正松  万青  
东部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这两个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比较发现,区域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导致产业转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存在着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阻碍了产业的转移。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有效介入和推动,中西部地区需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及实施集群整体转移模式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勇  
我国一方面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良好竞争力,另一方面又要抓好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的产业结构升级。该文探讨了两种产业类型的性质和梯度关系,指出前者是一种漂流型产业,后者是一种配套和服务型产业,后者具有随前者转移而转移的特点,并以世界鞋类产业活动为实证。这种产业特点特别值得我国及各地区的产业规划者重视,以免错失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良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淑艳  詹玉萍  
近几年来,中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表层次的原因,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单纯依靠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已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民工短缺的问题。借鉴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对策在于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勇  张倩倩  
运用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评估了东部地区的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筛选出应当优先转移的产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目标行业的承接地进行承接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上升,亏损加剧;江苏纺织服装制造业,浙江家具制造业,上海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应当率先转移;中西部各省份应选择性地进行产业承接,重庆对家具制造业具有承接优势,四川在承接专用设备制造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方奕涛  罗建穗  
In the early 198Os, a lot of HongKong manufacturers transfered their pro-ceeding procedure into Zhujiang (in mainland)in a remarkable scale to seek an ad-vantage on low cost. And in 199Os, the economic special z0ne has developed to acertain degree under which industry structure sh0uld be adjusted. H...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京卫  周应堂  
伴随着SA8000标准在全球范围的逐步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本文力求分析SA8000标准可能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的多种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轶群  李晓春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稳定性说明有必要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长效机制,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长三角地区不同的经济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认为不同的经济结构具有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政府应根据各地经济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政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柏培文  杨志才  
本文根据产业间要素边际产出差异考察了长三角地区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状况及其经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总体来看,在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上,江苏、浙江和上海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江苏配置扭曲最高,浙江其次,上海相对较低,这一特征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是一致的。在对劳动和资本要素扭曲影响方面,市场化水平、教育水平、对外开放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降低长三角的劳动要素扭曲程度,而信息水平在整体上增加了劳动要素扭曲程度。市场化水平、信息水平、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长三角资本扭曲的降低,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徐亮  徐海东  倪鹏飞  徐晓辰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对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借助社会网络分析、QAP模型等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省域产业转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总体以省内转移为主,虽然存在区域内跨省产业转移,省际协同性仍有不足;安徽省内城市间产业相互转移数量最多,合肥是中心节点城市;上海是产业转出的中心城市,与江苏的产业转移联系紧密。(2)农林业转移中安徽内部相互联系较为明显;制造业转移中江苏和安徽的集团化特征较为显著;服务业转移呈现出显著的网状特征。(3)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间的邻近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房价差异,不同行业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晓菊  汪程  郭倩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趋势规律,对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探索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变动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