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0)
2023(11939)
2022(9991)
2021(8955)
2020(7752)
2019(17211)
2018(17206)
2017(33572)
2016(18306)
2015(20226)
2014(20265)
2013(20262)
2012(18741)
2011(16668)
2010(16900)
2009(16115)
2008(16337)
2007(14900)
2006(13464)
2005(12620)
作者
(52968)
(44367)
(44300)
(41991)
(28534)
(21222)
(20150)
(17041)
(16841)
(16001)
(15262)
(14951)
(14527)
(14349)
(14218)
(13570)
(13137)
(12870)
(12739)
(12707)
(11156)
(10890)
(10871)
(10152)
(10050)
(9962)
(9949)
(9773)
(8934)
(8757)
学科
(85453)
经济(85323)
(84129)
(75188)
企业(75188)
管理(71215)
方法(36583)
(29589)
(28476)
数学(28462)
业经(28395)
数学方法(28222)
(21764)
(21076)
财务(21057)
财务管理(21028)
农业(20840)
企业财务(19910)
中国(19287)
技术(17417)
地方(16882)
(15706)
(15163)
(14670)
(14095)
理论(14075)
(13716)
贸易(13704)
(13693)
银行(13657)
机构
学院(270806)
大学(267003)
(119723)
经济(117630)
管理(108207)
理学(92694)
理学院(91772)
管理学(90634)
管理学院(90123)
研究(88357)
中国(71108)
(58736)
(55563)
科学(50784)
(48656)
财经(45698)
(44757)
(42989)
(41353)
中心(40409)
研究所(39887)
业大(39438)
农业(38140)
经济学(37034)
北京(34590)
财经大学(33583)
经济学院(33566)
(33060)
(31169)
(30766)
基金
项目(174296)
科学(139287)
基金(128919)
研究(128349)
(111619)
国家(110608)
科学基金(96384)
社会(85026)
社会科(80714)
社会科学(80696)
基金项目(68246)
(68071)
自然(60965)
自然科(59592)
自然科学(59579)
自然科学基金(58645)
教育(57972)
(56093)
资助(52412)
编号(50021)
成果(40278)
(39627)
(39354)
重点(39187)
(38796)
(37938)
(37862)
创新(35960)
国家社会(35871)
课题(34486)
期刊
(138308)
经济(138308)
研究(82118)
中国(54258)
(49929)
(46155)
管理(45509)
学报(38029)
科学(37620)
农业(31330)
大学(30051)
学学(28814)
(27827)
金融(27827)
技术(24369)
财经(23695)
业经(23659)
教育(22354)
经济研究(21221)
(20465)
(19037)
问题(18348)
技术经济(16054)
财会(14094)
世界(13970)
现代(13809)
(13654)
会计(12765)
商业(12610)
统计(12484)
共检索到415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艳萍  
通过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长三角地区20个制造业行业1998-200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进行测算,并对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长三角及其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效率水平并不高;两省一市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从高到低排列为江苏、上海、浙江。地区内部行业之间的比较显示,上海制造业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差异最大,其次为江苏,浙江行业间的差异最小。由此表明,长三角制造业要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除了提高技术进步之外,关键是要改善技术效率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向阳  刘安毅  童馨乐  
在考虑环境约束的基础上,采用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约束对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2)2000~2008年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3.86%,地区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海(4.47%)、浙江(4.12%)和江苏(3.01%)。应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治理力度,在考虑省份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之间的协作,通过有针对性的环境监管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强化对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激励机制建设,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萍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对TFP增长的影响;其次,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我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江苏、浙江、上海)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最后,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出负增长;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对上海、江苏和浙江制造业行业TFP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亚飞  廖甍  王亚菲  
本研究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并借助匹配倍差法和安慰剂测试等稳健性检验工具,对高铁开通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沿线城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高铁开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主要表征为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动而非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高铁开通有助于强化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反哺作用。在我国高铁建设纵深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应将高铁建设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政策工具,借助高铁开通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发挥好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小蒂  李晓钟  
本文通过对1978 ̄2003年间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测算了我国及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索洛剩余。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年均索洛剩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技术进步的动力主要源于市场化、国际化取向的制度变迁,这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在对沪、苏、浙三地的索洛剩余作了测算与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区域技术进步机制的不同特点。这可为我国其他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高凤  郑江淮  
本文在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和消费需求升级的背景下,阐述了需求侧促进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机制,并采用行业需求满足度指标测算了2002年、2007年和2012年长三角地区30个行业的供需匹配度,然后进一步研究了行业需求满足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制造业的供给大于需求,而服务业特别是部分现代服务业的供给缺口明显;消费结构转型使得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产品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吸引高技能劳动力进入,同时增加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的投入,引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诣遂  徐洪波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基于2008-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流通业效率及结构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流通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尽管一直处于提升的态势,但局部时段波动也是显著的。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指标的结果,技术进步指数不断趋好,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表现得不容乐观,特别是2016年后表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成为影响流通业效率提升的重要瓶颈。根据细分产业结果,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趋势较为显著,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却表现得较为逊色,且批发和零售业的变化态势与流通业总体是高度相似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汝梁  王菁  孙元欣  
文章基于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TFP指数年均值为0.997,其中上海市服务业TFP指数为1.023;(2)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态势趋缓,服务业增长率与TFP指数变动呈高度正相关;(3)技术进步是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经济转型,应依靠技术进步,鼓励创新,提高服务业生产率,促进服务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书杰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首次在报告中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生产率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领域。要素生产率衡量的是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投入的资源(包含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其最大效用是终极目标。文章基于新古典学派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理论,通过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测算与比较进行实证分析,并提供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转向效率型增长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颖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三方面组成的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此对上海,江苏,浙江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要慢于江苏和浙江,一些优势已经被江苏和浙江取代。江苏由于产业结构较好,其制造业创新能力已经领先上海和浙江。浙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指标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文章最后针对上海、江苏、浙江的不同情况分别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德连   肖慧俊  
基于2002-2021年中国长三角中心区2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静态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与假说。从经济开放度的视角,探究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分析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静态门槛模型的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经济开放度小于或者等于门槛值时,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当经济开放度大于门槛值时,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于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和各地级市在对外开放背景下优化先进制造业集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措施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申俊喜  杨若霞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先测算了2007—2015年间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接下来,运用混合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产业整体来看,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呈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双低的低端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政府补贴资金使用效率较低、企业员工素质不高、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都使得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低端化发展的趋势,而股权集中度适中、成长率较高的企业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泽睿  杨上广  张全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文章选择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莫兰指数分析长三角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长三角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经历“两谷两峰”波动式上升,绿色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两极差距波动式缩小;市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显著。(2)长三角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且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市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同类集聚为主;样本期内长三角西部和北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处于低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瑞雪  司孟慧  张汉飞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究金融集聚效应与区域工业绿色经济高效率发展的关系,对建立绿色高效工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及行业异质性。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保险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而银行业、证券业集聚水平较低和过高都会制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集聚都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门槛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侯祥鹏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其雄厚的研发和资金实力令其在全国一度具有绝对优势。近年来由于商务成本高企,高外资参与度和高民资参与度的制度红利趋于衰减,同时面临国内外竞争的双面夹击,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正受到经营绩效相对劣势的蚕食,其在全国的地位已有所松动。未来,长三角地区应充分运用倒逼机制,以全球视野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抢占行业制高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