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619)
- 2023(23837)
- 2022(20058)
- 2021(18558)
- 2020(15761)
- 2019(35993)
- 2018(35814)
- 2017(68215)
- 2016(37511)
- 2015(42556)
- 2014(42682)
- 2013(42267)
- 2012(39221)
- 2011(35286)
- 2010(35646)
- 2009(33213)
- 2008(33363)
- 2007(30035)
- 2006(26741)
- 2005(24426)
- 学科
- 济(157645)
- 经济(157442)
- 业(117740)
- 管理(116304)
- 企(100791)
- 企业(100791)
- 方法(67325)
- 数学(55830)
- 数学方法(55103)
- 农(45492)
- 财(45251)
- 中国(44099)
- 业经(40316)
- 地方(34664)
- 制(33947)
- 学(32432)
- 农业(30827)
- 务(29466)
- 财务(29366)
- 财务管理(29299)
- 贸(28567)
- 贸易(28546)
- 企业财务(27801)
- 理论(27727)
- 易(27629)
- 银(26012)
- 和(25972)
- 银行(25942)
- 技术(25546)
- 融(24784)
- 机构
- 学院(541167)
- 大学(540663)
- 济(216994)
- 经济(212183)
- 管理(207771)
- 研究(184543)
- 理学(177351)
- 理学院(175291)
- 管理学(172120)
- 管理学院(171119)
- 中国(141695)
- 京(118080)
- 科学(113902)
- 财(104774)
- 所(94772)
- 农(93455)
- 研究所(85362)
- 江(84212)
- 中心(83899)
- 财经(81754)
- 业大(80717)
- 北京(75225)
- 经(74062)
- 农业(73005)
- 范(71678)
- 师范(70928)
- 州(67184)
- 院(66766)
- 经济学(65102)
- 财经大学(60271)
- 基金
- 项目(354180)
- 科学(277454)
- 研究(258533)
- 基金(254673)
- 家(222310)
- 国家(220362)
- 科学基金(188731)
- 社会(161661)
- 社会科(153070)
- 社会科学(153030)
- 省(139215)
- 基金项目(133996)
- 自然(122681)
- 教育(120007)
- 自然科(119823)
- 自然科学(119792)
- 自然科学基金(117630)
- 划(117023)
- 编号(106072)
- 资助(105753)
- 成果(87219)
- 重点(79742)
- 部(77811)
- 发(76989)
- 课题(74187)
- 创(73621)
- 创新(68496)
- 科研(67606)
- 教育部(66484)
- 国家社会(66121)
- 期刊
- 济(249059)
- 经济(249059)
- 研究(162625)
- 中国(113234)
- 学报(86618)
- 农(86086)
- 财(84168)
- 管理(80987)
- 科学(78846)
- 大学(65803)
- 教育(63794)
- 学学(61659)
- 农业(58233)
- 融(52304)
- 金融(52304)
- 技术(49795)
- 业经(41471)
- 财经(40827)
- 经济研究(38459)
- 经(35040)
- 问题(32965)
- 业(32497)
- 图书(27254)
- 技术经济(27178)
- 版(26165)
- 贸(25371)
- 统计(25136)
- 理论(24796)
- 科技(24747)
- 现代(24545)
共检索到828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蕾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值增长的波动较大,增速明显下滑,并且长三角地区各省份制造业的增长态势及其规模的差异很大。该文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同京津冀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优势。但是,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制造业转型升级层次低、转型升级速度慢,与北京的差距较大。上海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也不明显。而且长三角其他省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头较弱。该文对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进入由梯度转移为主向城市功能转变为主的产业合作新阶段。但是与京津冀相比,长三角各省市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各省市间制造业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不及京...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继敏
国内外有关区域专业化研究大多关于一个国家省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对于一国之内经济区内部的区域专业化研究较少。然而,经济区内部分工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也是包括经济地理学在内的很多学科着力解释的重大议题。这里运用较为成熟的测度方法,以国家图书馆所能查到的最近的2003年各地市制造业分行业就业人口数据为数据源,测度描述区域专业化的区位基尼系数、区域专业化指数、区域分工指数等,综合全面地刻画"十一五"规划界定的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区域专业化的行业特征和区域特征。另外,还比较了两个区域在专业化水平上的差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吕程 张亮
以我国2007年省区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根据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情况,编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12大产业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比较分析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外向程度较高,对其他地区产业的支持力度高于长三角地区,辐射范围更加广泛,且物流业产业关联程度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均较高;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物流业也存在运营效率低下、区域内产业联动有待加强以及垄断势力较强、价格显著偏高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吕程 张亮
以我国2007年省区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根据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情况,编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12大产业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比较分析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外向程度较高,对其他地区产业的支持力度高于长三角地区,辐射范围更加广泛,且物流业产业关联程度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均较高;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物流业也存在运营效率低下、区域内产业联动有待加强以及垄断势力较强、价格显著偏高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浩瀚 潘源
分别以2003—2015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Hansen门限模型,以金融规模与金融效率作为门限变量,同时考虑到金融集聚的影响,来考察和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不仅存在门限效应,且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不同城市群产业升级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其次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发展程度地区也是不同的,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东坡 于诚 徐保昌
推动上海高端服务业和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者的协同机制包括空间分布上的协同定位、发展模式上的协同演化、升级动力上的协同创新三个维度。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实证分析表明,上海高端服务业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正处于协同发展状态,且在2006年之后的趋势更为明显,但先进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较低成为制约复合系统协同度提升的重要原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峰
由合理竞争导致的分工有利于效率提高,而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文章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各门类的非均衡发展状况,对文化产业的分工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寻求更好的区域内分工合作途径,为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促进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更趋繁荣。
关键词:
长三角 文化 分工 合作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丽芹
本文在对泛长三角地区范围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空间竞合基础分析,从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市场三方面对泛长三角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泛长三角地区旅游协同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剖析,同时在旅游协同发展思路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邱风 朱勋
所谓的长三角地区产业重复投资以致引起结构趋同与过度竞争问题不断为学界和有关部门关注,而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因重复投资引起结构趋同与过度竞争问题并不突出,正是区域内产业的有效竞争使得该地区表现出领先于全国的经济活力和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竞争以及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长三角地区有必要防止过度竞争,加强区域产业的一体化融合,并尽可能通过投资政策的协调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
长三角 重复投资 过度竞争 制度安排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德华 江静 夏杰长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影响其升级有两个重要原因:制造业企业内部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分离降低了企业的装置成本并有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化的专业分工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在产业关联度上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不断地投入现代服务业所内含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使整体产业结构不断向"软化"趋势调整。通过利用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地以及全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比较,北京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能够较多地利用外部服务业的地区;利用北京等四地2000~2005年的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计量检验表明在四地外部服务业的发展都将有利...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升级 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颖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三方面组成的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此对上海,江苏,浙江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要慢于江苏和浙江,一些优势已经被江苏和浙江取代。江苏由于产业结构较好,其制造业创新能力已经领先上海和浙江。浙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指标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文章最后针对上海、江苏、浙江的不同情况分别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卫星 刘赟 赵东安
经济转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制造业的更新与升级。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合对该地区高职教育现状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在现有条件下,低成本、恶性竞争的产业集群,企业"一窝蜂"式的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以及产业地域集中后的"拥挤效应"而引致的集群不经济,依然是阻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更新升级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从企业层面上来讲,应重视技术型员工在制造业企业中对技术创新的贡献作用;从政府层面讲,要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度,培植具有地方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高等职业教育。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业集群 制造业升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向荣 刘璇
本文利用Esteban-Ray指数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的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相对于长三角,京津冀极化效应较强而扩散效应较弱。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江静 刘志彪
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的内在机理。基于2000-2007年长三角地区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江苏、上海和浙江三地区影响程度不同。作为长三角的中心,上海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不仅仅为了本地区服务,其服务范围更多地扩散到周边地区,从而加速了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中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继良 陈炳华 张帅奇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本文在对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产业发展异同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三省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政策思考。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必然性 差异性 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内在因素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
铁路通达性变化对区域旅游业的影响——以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对比为例
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进程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
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
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协同的比较与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视角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同能提高经济圈竞争力吗?——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比较
电力投资规模对经济发展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数据
区域技术创新扩散强度与效应研究——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为例
产业集聚、市场集中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基于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的比较
珠三角、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本形成模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