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9)
- 2023(11502)
- 2022(9584)
- 2021(8665)
- 2020(7331)
- 2019(16297)
- 2018(16146)
- 2017(30897)
- 2016(16581)
- 2015(17964)
- 2014(18013)
- 2013(17868)
- 2012(16248)
- 2011(14438)
- 2010(14791)
- 2009(14278)
- 2008(14425)
- 2007(13272)
- 2006(11876)
- 2005(11178)
- 学科
- 业(85132)
- 企(79222)
- 企业(79222)
- 济(73784)
- 经济(73663)
- 管理(72376)
- 业经(28938)
- 财(28059)
- 方法(27689)
- 农(25271)
- 务(20854)
- 财务(20837)
- 财务管理(20812)
- 制(20528)
- 技术(20197)
- 企业财务(19738)
- 数学(19526)
- 数学方法(19375)
- 农业(18521)
- 中国(17682)
- 体(15324)
- 划(15202)
- 地方(15091)
- 策(14907)
- 和(13844)
- 技术管理(13763)
- 理论(13734)
- 体制(13462)
- 企业经济(12528)
- 经营(12381)
- 机构
- 学院(242332)
- 大学(236131)
- 济(103860)
- 经济(101887)
- 管理(99742)
- 理学(85050)
- 理学院(84227)
- 管理学(83308)
- 管理学院(82845)
- 研究(76143)
- 中国(62206)
- 财(52104)
- 京(49335)
- 科学(43592)
- 财经(40063)
- 农(39694)
- 江(39407)
- 所(37582)
- 经(36116)
- 中心(35219)
- 研究所(33248)
- 业大(33155)
- 农业(30969)
- 经济学(30832)
- 州(30564)
- 北京(30529)
- 财经大学(29224)
- 商学(28773)
- 商学院(28521)
- 经济学院(27719)
- 基金
- 项目(155231)
- 科学(125368)
- 研究(116972)
- 基金(114262)
- 家(97931)
- 国家(97040)
- 科学基金(85806)
- 社会(77293)
- 社会科(73320)
- 社会科学(73304)
- 省(62173)
- 基金项目(60983)
- 自然(54162)
- 自然科(52932)
- 自然科学(52921)
- 教育(52265)
- 自然科学基金(52052)
- 划(50466)
- 编号(46200)
- 资助(44394)
- 创(39086)
- 成果(36523)
- 业(36461)
- 制(35673)
- 创新(35501)
- 部(34657)
- 重点(34651)
- 发(33886)
- 国家社会(32075)
- 课题(31983)
- 期刊
- 济(125136)
- 经济(125136)
- 研究(73121)
- 中国(52696)
- 财(45636)
- 管理(44921)
- 农(38418)
- 科学(32759)
- 学报(30471)
- 农业(26084)
- 大学(24334)
- 融(24081)
- 金融(24081)
- 技术(23192)
- 学学(23186)
- 业经(22506)
- 教育(21916)
- 财经(20794)
- 经济研究(18366)
- 经(18021)
- 业(16646)
- 问题(15967)
- 技术经济(14701)
- 财会(13532)
- 现代(13002)
- 科技(12838)
- 贸(11824)
- 会计(11798)
- 世界(11743)
- 商业(11726)
共检索到376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洪涛 李聪聪
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发放的249份问卷所获得数据,选择企业规模、产权性质和技术密集度等作为控制变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制造业企业在利用外部创新源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企业特征对于制造业企业选择外部创新源的倾向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企业特征的制造业企业所选择的主要外部创新源存在差异。
关键词:
外部创新源 企业特征 制造业企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颖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三方面组成的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此对上海,江苏,浙江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要慢于江苏和浙江,一些优势已经被江苏和浙江取代。江苏由于产业结构较好,其制造业创新能力已经领先上海和浙江。浙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指标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文章最后针对上海、江苏、浙江的不同情况分别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葛红岩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企业文化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与AMOS软件对模型与假设进行了检验,找出了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路径。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显著正向驱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相比较,企业的精神文化对技术创新的驱动效果最大,并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现状,建议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抓手与核心,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辅助,配合以制度文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正向驱动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粱凯 李廉水
长江三角洲制造业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税收环境。本文从税收对经济以及制造业的影响入手,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税收环境进行了剖析,并从税收的角度探讨了外资投资制造业的动因。通过对制造业税收环境的分析,针对完善和优化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投资环境的要求,对促进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制造业 税收 投资 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金丽 张落成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格局演变表现出"四化"特征,即重型化、高新技术化、集群化、相似化。1999-2010年间,长三角地区重工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由58%上升到71.4%,霍夫曼系数下降趋势明显;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份额明显下降,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结构中的比例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产业出现相似化,但如果从制造业产品结构分析,产业同构现象并不明显;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已经形成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采用区位熵研究发现,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产业集聚程度越来越高,产业优势越来越明显。应该做大做强具有传统优势的先进制造...
关键词:
长三角 格局演变 制造业 优势变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杰义 来碧波
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246家制造企业有效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整体薪酬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薪酬感知的各维度指标均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整体薪酬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细化了整体薪酬感知的内涵体系,丰富了应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为揭开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提供新视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继敏
国内外有关区域专业化研究大多关于一个国家省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对于一国之内经济区内部的区域专业化研究较少。然而,经济区内部分工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也是包括经济地理学在内的很多学科着力解释的重大议题。这里运用较为成熟的测度方法,以国家图书馆所能查到的最近的2003年各地市制造业分行业就业人口数据为数据源,测度描述区域专业化的区位基尼系数、区域专业化指数、区域分工指数等,综合全面地刻画"十一五"规划界定的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区域专业化的行业特征和区域特征。另外,还比较了两个区域在专业化水平上的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继英 李琪
当前长三角地区亟须通过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来调整产业布局,但目前关于两业融合的测算方法较为单一,也缺乏对区域两业融合时空演变的考察和空间异质性分析。为此,以2012—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法测度其两业融合水平,并将经济环境、政府支持、市场开放、外商投资、区域创新及信息技术等确定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核密度估计、自然断点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化格局及有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两业融合水平呈上升态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并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区域内和区域间有差异,经济环境、外商投资和区域创新对本市产业融合的驱动作用明显,信息技术应用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市产业融合发展;对先进制造业服务化而言,政府支持是直接驱动因素,经济环境和区域创新发挥空间外溢效应;对现代服务业制造化而言,经济环境、外商投资和区域创新是直接驱动因素,信息技术应用产生的溢出效应驱动邻市现代服务业制造化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长三角地区的两业融合发展提出提升融合水平、优化空间布局、统筹推进融合发展以及培育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等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晓晴 黄丹
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而制造业企业占我国海外直接投资总规模的三成以上。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的三大中心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完善的基础配套,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也在全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除了现有理论给出的海外直接投资动因,我们认为企业海外投资仍存在一种与企业国内发展有关的隐性价值动因。文章基于资源基础观和信号理论,研究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对其在国内发展的关联影响,进而探索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关联动因。本研究将为提高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质量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张伊娜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城市和区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基于财富500强外资制造业企业数据,从产业价值区段的视角,运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参与全球劳动分工的时空演化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分支机构的价值链层次不断提升,推动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则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状态,无助于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谢浩 张明之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最为突出。长三角地区2008—2014年两位数制造业的产业同构指数变化趋势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水平相对较高,并且进一步趋同的基础依然存在。2014年域内两位数制造行业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具备明显"和而不同"特征:错落的"优势产业"和普遍的"基础产业"同时存在;"全地区"主要行业合理布局海外市场;高重叠技术型行业效益高于全国均值和产业跨区梯度转移互动较强等。长三角地区的合意性产业同构现状蕴含了域内产业协同发展趋势,是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构成和基础。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产业同构 产业协同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江静 刘志彪
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的内在机理。基于2000-2007年长三角地区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江苏、上海和浙江三地区影响程度不同。作为长三角的中心,上海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不仅仅为了本地区服务,其服务范围更多地扩散到周边地区,从而加速了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中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艳萍
通过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长三角地区20个制造业行业1998-200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进行测算,并对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长三角及其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效率水平并不高;两省一市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从高到低排列为江苏、上海、浙江。地区内部行业之间的比较显示,上海制造业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差异最大,其次为江苏,浙江行业间的差异最小。由此表明,长三角制造业要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除了提高技术进步之外,关键是要改善技术效率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侯祥鹏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其雄厚的研发和资金实力令其在全国一度具有绝对优势。近年来由于商务成本高企,高外资参与度和高民资参与度的制度红利趋于衰减,同时面临国内外竞争的双面夹击,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正受到经营绩效相对劣势的蚕食,其在全国的地位已有所松动。未来,长三角地区应充分运用倒逼机制,以全球视野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抢占行业制高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卫星 刘赟 赵东安
经济转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制造业的更新与升级。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合对该地区高职教育现状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在现有条件下,低成本、恶性竞争的产业集群,企业"一窝蜂"式的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以及产业地域集中后的"拥挤效应"而引致的集群不经济,依然是阻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更新升级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从企业层面上来讲,应重视技术型员工在制造业企业中对技术创新的贡献作用;从政府层面讲,要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度,培植具有地方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高等职业教育。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业集群 制造业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