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0)
- 2023(6775)
- 2022(5689)
- 2021(5483)
- 2020(4733)
- 2019(11241)
- 2018(11153)
- 2017(21835)
- 2016(11948)
- 2015(13543)
- 2014(13673)
- 2013(13382)
- 2012(12142)
- 2011(11072)
- 2010(11518)
- 2009(10410)
- 2008(10072)
- 2007(8786)
- 2006(7889)
- 2005(7213)
- 学科
- 济(54480)
- 经济(54398)
- 管理(30922)
- 业(29733)
- 方法(26318)
- 数学(24254)
- 数学方法(23712)
- 企(23031)
- 企业(23031)
- 中国(14679)
- 农(14229)
- 地方(13751)
- 财(10625)
- 学(10351)
- 制(10099)
- 农业(9823)
- 业经(9768)
- 理论(8333)
- 贸(8323)
- 贸易(8314)
- 地方经济(8080)
- 易(8032)
- 融(7135)
- 金融(7133)
- 银(6936)
- 银行(6926)
- 环境(6662)
- 行(6643)
- 技术(6492)
- 体(6482)
- 机构
- 大学(167912)
- 学院(167764)
- 济(69490)
- 经济(68111)
- 管理(63466)
- 研究(57900)
- 理学(54975)
- 理学院(54323)
- 管理学(52900)
- 管理学院(52605)
- 中国(43179)
- 京(35611)
- 科学(35305)
- 财(31486)
- 所(29822)
- 研究所(27050)
- 农(26987)
- 中心(26375)
- 江(25121)
- 财经(24727)
- 业大(24673)
- 北京(22454)
- 经(22384)
- 范(22280)
- 经济学(22135)
- 师范(22065)
- 农业(20985)
- 院(20626)
- 州(20218)
- 经济学院(19920)
- 基金
- 项目(114155)
- 科学(89613)
- 基金(82742)
- 研究(81745)
- 家(72962)
- 国家(72433)
- 科学基金(61660)
- 社会(51992)
- 社会科(49178)
- 社会科学(49166)
- 省(44358)
- 基金项目(42987)
- 自然(40197)
- 自然科(39320)
- 自然科学(39315)
- 教育(38892)
- 自然科学基金(38574)
- 划(37884)
- 资助(35043)
- 编号(32894)
- 成果(26756)
- 重点(26335)
- 部(25126)
- 发(24829)
- 创(23509)
- 课题(23447)
- 创新(22020)
- 国家社会(21652)
- 教育部(21649)
- 科研(21501)
共检索到250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林 陈晨
基于熵值法对上海、南京和杭州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运用Arc GIS点距离工具测算各空间单元到沪宁杭的距离,然后借鉴重力模型,将长三角地区划分为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的3个城市经济区,并进行区域人口密度模型拟合。相比线性、指数和乘幂模型,对数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经济区内各县、县级市或市辖区人口密度与其到各自经济区中心距离的关系。而相比上述基础模型,基于基础模型的二次模型拟合的判定系数更高,拟合效果更好。其中,对数二次模型拟合的判定系数最高,且明显优于基础模型。基于对数二次模型的人口密度变动的空间差异,沪、宁、杭经济区增长模式可以总结为"强向心集聚"和"近域扩散",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增长模式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阳 代柳阳 牟士群 鄢晓凤
文章以1990—2019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扩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别基于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测算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仅为11.24%,远低于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以及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通过释放人口数量红利和人口质量红利实现,但人口数量红利贡献率较低;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09年以后呈下降趋势;上海与浙江的人口质量红利贡献率与人口质量现状不匹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宪浩
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存在着流动人口输入型和输出型两种相反的人口流动模式。文章以江苏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样本,分别分析了两种人口流动模式的形成原因、经济效应和联系与区别。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俊成 宋成舜 张敏 黄莉敏 汤进华
目前,以城市为载体的多中心与族群经济现象,正在成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多中心间的关联与互动、合作与竞争成为影响和制约长三角多中心区域协同共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多中心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力。共生,一种新型区域关系模式,成为影响多中心区域协同发展潜力、能力、综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重要因子。运用生物共生思想,针对长三角多中心城市结构与关系,基于多中心共生的推力、拉力和阻力机理,构建多中心共生结构与模式:体制一体化、产业组合式集群化、研发一体化和社会共生多元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上岗 杨山 吴小影 朱奕衡
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区面积扩展的关系问题,是城市乃至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根据趋势面和位序-规模法则分析2000~2018年城市人口与用地的分布演化特征,并探究其异速增长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与用地的分布态势呈"东高西低,中间高南北低",人口规模逐渐由均衡化向集中化分布模式转变,用地规模一直为均衡化分布模式。(2)从两者异速关系来看,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面积异速增长为负异速的人口扩张弱型阶段,其中2008年前70%以上的城市以正异速为主,2008年后80%以上的城市以负异速为主。(3)在各城市异速类型变化上,正异速城市向下变动率较高,且多数转变为负异速类型,负异速城市保持稳定率较高,反映出长三角地区多数城市城镇化动力逐渐由土地扩张推动转变为人口增长推动。城市人口-面积异速增长规律的研究可以为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要素流动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区域一体化推进提供实践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志强 范胜寒 余慧 洪亘伟
城市公园配置不均衡与人口高度聚集是长三角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深刻把握城市公园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探明与人口聚集状态相协调的公园建设路径。文章选用2020年长三角城市公园和人口密度相关指标截面数据,引入标度律模型,探析二者在长三角城市的标度律。结果表明:(1)整体标度律特征方面,公园与人口密度存在非线性关系,其中,公园率、人均公园面积呈超线性模式,为集聚效应的体现,公园密度呈次线性模式,具有规模效应;(2)分类标度律特征方面,苏、浙、皖三省与不同人口密度城市公园要素均符合长三角整体标度律,并存在趋同聚集的空间规律。研究结论可为适配城市人口密度的公园建设提供科学指导,亦是标度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层面的应用延伸。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詹正华 蔡世强
基于分解效应模型理论,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本文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环境管制效应等方面分析了长三角地区FDI、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FDI在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FDI每增长1%,该地区的CO2排放量随之增加0.0254%,而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环境管制效应的影响弹性分别为0.0148、0.0518、0.0071,只有技术效应的影响弹性为-0.0483。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菊红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引人注目,然而,公共服务却不能与之匹配。文章从经济增长与公共服务一般理论出发,分析该地区在一体化中两者动态关系,建立公共服务供给、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并进行检验。研究首次发现,该地区公共服务供给增加初期会扩大地区间经济差距,但之后却有利于缩小差距,公共服务与经济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且经济增长有利于公共服务供给增加;而地方政府间竞争则与公共服务供给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公共服务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嬛 郑秀君 张学良
文章基于空间密度依赖理论,考察了空间产业密度及相伴的产业合法性和竞争性对企业诞生的影响过程,并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1998-2008年长三角地区26个制造业行业的企业诞生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诞生受到本地、周边地区和国家产业密度的共同影响,其中本地产业密度的影响最大。对于传统制造业,本地产业密度对企业诞生的影响呈"倒U形",周边地区和国家产业密度的影响则为负;而对于先进制造业,本地产业密度对企业诞生的影响为正,周边地区产业密度的影响呈"倒U形",国家产业密度的影响则为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素芹 胡玲玲
国际化是长三角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点和强大的经济引擎。通过多年对外开放,长三角经济已成为开放度最高、竞争力较强的一个区域。但以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外向型模式面临着诸多矛盾与问题,难以支撑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表现。为实现这一目标,长江三角洲必须通力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
关键词:
长三角 开放型经济 模式转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文杰 史煜瑾 朱青 张文新 丁俊翔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沿途城市将高铁站点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对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和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基于贝托里尼的"节点—场所"橄榄球模型,通过测算长三角地区26个高铁站点的节点(交通)价值和场所(功能)价值,对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进行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杭州东站、南京南站、宜兴站等8个站点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而大部分高铁站点偏离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规划建设主体应兼顾高铁站点建设存在的潜力与风险,规划中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高铁站点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带动城市整体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晶 许崇正
近年来,空间经济学家在空间经济一体化发展领域不断放松假设条件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经验验证和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同时也富含许多政策含义,但是大多只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得出结论。本文尝试利用引力模型结构,通过对"经济质量"和"经济距离"内涵的界定,构建一个基于空间经济视角下的"经济引力"模型。同时,本文以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上海为重心,运用该模型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经济引力"进行定量测度,为各城市的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引力”模型 经济一体化 空间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程俊杰 唐德才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驱动,"大通关"建设成为该地区打破发展瓶颈、改善贸易环境的必然选择。目前长三角地区"大通关"建设存在着政府理念创新和协调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长三角地区要加快"大通关"建设,就必须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整体规划水平,使"大通关"建设与总体规划相匹配;同时推进海关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等相关体制的改革,加强长三角地区"大通关"制度一体化建设,加快电子口岸的信息平台建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傅为忠 黄小康
从工业绿色转型的角度,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为促进工业绿色转型,要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形成示范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