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6)
- 2023(9576)
- 2022(8059)
- 2021(7249)
- 2020(6012)
- 2019(13278)
- 2018(12764)
- 2017(24247)
- 2016(13414)
- 2015(14499)
- 2014(14179)
- 2013(14017)
- 2012(13019)
- 2011(11865)
- 2010(11789)
- 2009(10510)
- 2008(10555)
- 2007(9210)
- 2006(8195)
- 2005(7044)
- 学科
- 济(58267)
- 经济(58203)
- 业(36004)
- 管理(33652)
- 企(26759)
- 企业(26759)
- 方法(23828)
- 数学(20915)
- 数学方法(20684)
- 农(18238)
- 地方(15091)
- 学(14602)
- 业经(14325)
- 中国(13590)
- 农业(13074)
- 财(12272)
- 产业(11646)
- 贸(11024)
- 贸易(11021)
- 易(10647)
- 技术(9918)
- 制(9177)
- 环境(9124)
- 地方经济(8813)
- 和(7379)
- 融(7379)
- 金融(7377)
- 银(7358)
- 银行(7296)
- 理论(7140)
- 机构
- 大学(197124)
- 学院(196861)
- 济(79936)
- 经济(78593)
- 研究(73123)
- 管理(72328)
- 理学(63992)
- 理学院(63122)
- 管理学(61811)
- 管理学院(61479)
- 中国(51266)
- 科学(50040)
- 农(45581)
- 京(41311)
- 所(39223)
- 业大(36919)
- 研究所(36749)
- 农业(36496)
- 财(32722)
- 中心(32339)
- 江(29219)
- 财经(27074)
- 范(26325)
- 院(26052)
- 师范(25881)
- 北京(24952)
- 经济学(24934)
- 经(24714)
- 农业大学(24165)
- 科学院(23392)
- 基金
- 项目(145049)
- 科学(113724)
- 基金(106564)
- 家(97997)
- 国家(97245)
- 研究(96420)
- 科学基金(81058)
- 社会(63106)
- 社会科(59990)
- 社会科学(59974)
- 基金项目(57577)
- 省(57060)
- 自然(54783)
- 自然科(53515)
- 自然科学(53495)
- 自然科学基金(52575)
- 划(49362)
- 教育(42897)
- 资助(41705)
- 编号(35883)
- 重点(34022)
- 发(33022)
- 部(31060)
- 创(30853)
- 计划(30133)
- 创新(28985)
- 科研(28409)
- 成果(27488)
- 国家社会(27217)
- 科技(26735)
共检索到275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徐亮 徐海东 倪鹏飞 徐晓辰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对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借助社会网络分析、QAP模型等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省域产业转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总体以省内转移为主,虽然存在区域内跨省产业转移,省际协同性仍有不足;安徽省内城市间产业相互转移数量最多,合肥是中心节点城市;上海是产业转出的中心城市,与江苏的产业转移联系紧密。(2)农林业转移中安徽内部相互联系较为明显;制造业转移中江苏和安徽的集团化特征较为显著;服务业转移呈现出显著的网状特征。(3)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间的邻近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房价差异,不同行业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闫海洲
本文根据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构造了长三角江浙沪三地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三地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进行了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区域差异和趋势趋同特征,继而使用1990—2008年面板数据对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科技创新和政府规模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正向作用,进出口贸易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向作用,FDI和社会投资作用则不太明显。其政策含义在于,在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化进程中,更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产业结构 高级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亚莉 刘友兆 龙开胜
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GIS软件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明显,并且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上海、杭州为中心的高强度地区,这与目前长三角经济增长极相吻合。同时,经济增长、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显著正相关,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短期内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土地管理政策的影响尚不显著。今后,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谭晶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区位、资源等相对比较优势,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在经济增长不断受到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长三角地区产业急需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长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路径选择,提出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耀烈 缪苗
改革开放后,上海的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金融文化服务中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江苏省和浙江省近几年在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上名列其他各省之前。属于长三角地区的沪苏浙强强联手必将带动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在沪苏浙三方的努力下,长三角的产业结构目前已经处于合理化阶段,但是同比世界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差距,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压力。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了产业升级的契机。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长三角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浩然 孔翔 李天宇
以长三角地区992个国家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内部分异特征,探究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为森林乡村分区优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数量分布总体上相对均衡,但是区域内部分异特征显著。(2)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格局,集聚形态上呈现多核式“核心—边缘”结构。(3)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异是产业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因素互动影响的结果。自然环境因素长期控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经济因素则会驱动其空间格局演进。(4)基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划分了集聚提升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引导区和都市边缘区4个类型区,形成面向县域单元的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的分区优化与科学施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峰 姜德波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2年的非均衡发展,资源短缺、产业同构、产业过度集聚等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通过产业的向外转移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国内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则需要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来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趋势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吴先华 郭际 胡汉辉
本文以邓宁的区位优势理论为基础,选择劳动力工资水平、市场容量、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制度变迁和进出口商品总值等关键变量,利用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的面板数据对这些变量与FDI的流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简要推断了FDI的类型,得出了具有一定解释力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家军 任怡
文章从长三角地区电力资源需求现状入手,在回顾了相关经济学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Panel Date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关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电力生产的长期规划和电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伟 吴群
在探讨土地利用效率及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内涵后,利用DEA方法、GIS空间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系统研究了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变化特征,检验了经济、城镇化、产业、政府管理等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具有"南高北低"的特点,多数城市2003年前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处于上升状态,2003年后出现一定程度下降;2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和江苏区域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差异程度呈增大趋势,2003年之后浙江区域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的差异逐渐缩小,并且长三角地区和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大于建设用地配置的不均衡;3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镇化和政府影响力能对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土地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产生负向影响,土地城镇化过快是导致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庆华 王文平
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的认识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许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存在产业同构现象,而一些学者否认产业同构现象存在;一些学者认为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一些学者则认为存在产业结构趋异现象。关于产业同构问题的成因则有经济发展水平观、行政管理体制观、区域资源禀赋观、市场开放程度观等。关于产业同构现象的影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另一种观点认为是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的对策措施亦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产业同构 研究综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邱风 张国平 郑恒
长三角产业同构与恶性竞争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视,但这个问题并没有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的那样严重。随着产业的细分和时间的推移,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趋于下降,这是市场力量促使该地区产业互补推进的结果。而恶性竞争主要表现在由政府控制投资的领域,这是由我国特殊的政府官员晋升体制决定的。因此,该地区的产业协作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政府要为此提供政策环境。破解恶性竞争须从供给性制度变迁入手,促进区域合作,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
关键词:
长三角 产业结构 相似系数 产业协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永红 吴江涛
1.重新界定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的功能及产业分工定位在各中心的功能定位上,上海可定位为综合性的经济中心,未来以服务业为主;南京则可定位为以重化、化学原料、机械、电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继良 陈炳华 张帅奇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本文在对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产业发展异同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三省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政策思考。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必然性 差异性 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添贵 胡晗 付舒斐 孔安妮
基于生态系统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框架构建城市生态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和STIRPAT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介于0.420~0.761,呈现时序异质性,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生态韧性值较低,而南通、温州等城市生态韧性则有所提升;(2)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空间格局差异明显,2005—2010年城市生态韧性呈现“东部低、中部高、西部低”的格局,2015—2020年则呈现“北部高、中部低、南部高”的格局,并形成西南部较高水平生态韧性城市带和中部城市生态韧性低值走廊;(3)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具有非均衡性,全局Moran’s I值变化幅度较大,且局部自相关集聚模式变化较大;(4)经济要素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人口、技术和土地要素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反向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