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98)
- 2023(21499)
- 2022(18485)
- 2021(17114)
- 2020(14736)
- 2019(33527)
- 2018(33431)
- 2017(64258)
- 2016(35236)
- 2015(39738)
- 2014(39768)
- 2013(39433)
- 2012(36523)
- 2011(32770)
- 2010(32954)
- 2009(30941)
- 2008(31148)
- 2007(28155)
- 2006(24746)
- 2005(22303)
- 学科
- 济(146358)
- 经济(146166)
- 业(115560)
- 管理(112440)
- 企(100259)
- 企业(100259)
- 方法(66559)
- 数学(55273)
- 数学方法(54463)
- 财(43534)
- 农(42645)
- 业经(38651)
- 中国(36173)
- 制(31510)
- 学(30646)
- 务(29346)
- 财务(29250)
- 财务管理(29191)
- 地方(28983)
- 农业(28950)
- 企业财务(27708)
- 理论(25917)
- 贸(25699)
- 贸易(25686)
- 易(24915)
- 技术(24807)
- 和(24334)
- 银(22778)
- 银行(22714)
- 体(21979)
- 机构
- 学院(512153)
- 大学(511064)
- 济(203251)
- 管理(199183)
- 经济(198748)
- 理学(171219)
- 研究(169496)
- 理学院(169280)
- 管理学(166046)
- 管理学院(165110)
- 中国(129070)
- 京(109369)
- 科学(106780)
- 财(97441)
- 农(89643)
- 所(86959)
- 研究所(78695)
- 江(78278)
- 业大(78030)
- 中心(77987)
- 财经(76965)
- 农业(70414)
- 经(69697)
- 北京(68855)
- 范(65832)
- 师范(65137)
- 州(62655)
- 院(61227)
- 经济学(60981)
- 财经大学(56852)
- 基金
- 项目(339673)
- 科学(266199)
- 基金(245714)
- 研究(245210)
- 家(214739)
- 国家(212915)
- 科学基金(182563)
- 社会(153348)
- 社会科(145274)
- 社会科学(145234)
- 省(133433)
- 基金项目(129745)
- 自然(120165)
- 自然科(117361)
- 自然科学(117328)
- 自然科学基金(115199)
- 教育(112955)
- 划(111697)
- 资助(102085)
- 编号(99943)
- 成果(81514)
- 重点(75985)
- 部(74416)
- 发(71759)
- 创(70834)
- 课题(68841)
- 创新(65825)
- 科研(65271)
- 教育部(63386)
- 大学(63252)
- 期刊
- 济(228630)
- 经济(228630)
- 研究(148069)
- 中国(99027)
- 学报(84041)
- 农(82577)
- 财(79167)
- 管理(76564)
- 科学(75967)
- 大学(63610)
- 学学(60108)
- 农业(56228)
- 教育(53744)
- 技术(46080)
- 融(45302)
- 金融(45302)
- 财经(38474)
- 业经(38460)
- 经济研究(35088)
- 经(33067)
- 业(31390)
- 问题(30051)
- 技术经济(26346)
- 版(25659)
- 图书(24922)
- 统计(24513)
- 科技(23889)
- 理论(23524)
- 现代(23322)
- 商业(22618)
共检索到761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谢浩 张明之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最为突出。长三角地区2008—2014年两位数制造业的产业同构指数变化趋势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水平相对较高,并且进一步趋同的基础依然存在。2014年域内两位数制造行业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具备明显"和而不同"特征:错落的"优势产业"和普遍的"基础产业"同时存在;"全地区"主要行业合理布局海外市场;高重叠技术型行业效益高于全国均值和产业跨区梯度转移互动较强等。长三角地区的合意性产业同构现状蕴含了域内产业协同发展趋势,是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构成和基础。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产业同构 产业协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庆华 王文平
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的认识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许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存在产业同构现象,而一些学者否认产业同构现象存在;一些学者认为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一些学者则认为存在产业结构趋异现象。关于产业同构问题的成因则有经济发展水平观、行政管理体制观、区域资源禀赋观、市场开放程度观等。关于产业同构现象的影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另一种观点认为是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的对策措施亦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产业同构 研究综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戈
针对现有文献提出的关于长三角地区正在出现制造业结构趋异的观点,利用1997—2006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长三角制造业结构相似指数与差异指数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再考察,并发现以2004年为转折点,该地区再次出现了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为了解释其中的原因,提出了一个"雁行假说":通过考察地区间制造业的升级次序与空间转移路径,论证了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雁行"特征,进而分析了"雁行模式"导致长三角制造业在结构趋异与结构趋同之间相互转换的内在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粱凯 李廉水
长江三角洲制造业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税收环境。本文从税收对经济以及制造业的影响入手,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税收环境进行了剖析,并从税收的角度探讨了外资投资制造业的动因。通过对制造业税收环境的分析,针对完善和优化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投资环境的要求,对促进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制造业 税收 投资 环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卫星 刘赟 赵东安
经济转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制造业的更新与升级。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合对该地区高职教育现状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在现有条件下,低成本、恶性竞争的产业集群,企业"一窝蜂"式的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以及产业地域集中后的"拥挤效应"而引致的集群不经济,依然是阻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更新升级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从企业层面上来讲,应重视技术型员工在制造业企业中对技术创新的贡献作用;从政府层面讲,要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度,培植具有地方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高等职业教育。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业集群 制造业升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继良 陈炳华 张帅奇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本文在对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产业发展异同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三省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政策思考。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必然性 差异性 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娜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过高,过度竞争日益明显,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文章以浙江(宁波、杭州)、上海、江苏为例,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相似性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程度并达未到令人担忧的程度,其要素和产品互相支撑所体现的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使得这一地区内部在区域竞争的基础上存在着紧密的产业水平分工,在国内表现出强大的区域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产业结构 相似系数 区位商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德华 江静 夏杰长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影响其升级有两个重要原因:制造业企业内部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分离降低了企业的装置成本并有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化的专业分工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在产业关联度上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不断地投入现代服务业所内含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使整体产业结构不断向"软化"趋势调整。通过利用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地以及全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比较,北京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能够较多地利用外部服务业的地区;利用北京等四地2000~2005年的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计量检验表明在四地外部服务业的发展都将有利...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升级 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颖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三方面组成的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此对上海,江苏,浙江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要慢于江苏和浙江,一些优势已经被江苏和浙江取代。江苏由于产业结构较好,其制造业创新能力已经领先上海和浙江。浙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指标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文章最后针对上海、江苏、浙江的不同情况分别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江静 刘志彪
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的内在机理。基于2000-2007年长三角地区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江苏、上海和浙江三地区影响程度不同。作为长三角的中心,上海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不仅仅为了本地区服务,其服务范围更多地扩散到周边地区,从而加速了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中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继敏
国内外有关区域专业化研究大多关于一个国家省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对于一国之内经济区内部的区域专业化研究较少。然而,经济区内部分工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也是包括经济地理学在内的很多学科着力解释的重大议题。这里运用较为成熟的测度方法,以国家图书馆所能查到的最近的2003年各地市制造业分行业就业人口数据为数据源,测度描述区域专业化的区位基尼系数、区域专业化指数、区域分工指数等,综合全面地刻画"十一五"规划界定的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区域专业化的行业特征和区域特征。另外,还比较了两个区域在专业化水平上的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杰 王志华
引入一种测度制造业同构的新方法,测度了1982~2003年长三角制造业的同构度。同时,依据产业组织理论中测度集中度的方法计算了相同时段内长三角制造业的集中度,对长三角制造业同构度与集中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长三角 制造业 同构 集中度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层级分工典型特征与趋势出发,在对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人才与知识、市场容量、信息资源、成本与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产生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长三角38个城市数据,以经济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空间外溢效应以及比较优势的发挥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生产效率。最后,提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环境问题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效应。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均有效驱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规制强度越高,经济中服务业占比越高,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已初步显现;人均GDP、产业规模和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指数正相关,而对外开放度对产业结构调整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长三角地区应制定多样性的正式环境规制政策、促进消费者导向的环境规制创新以及加强非正式规制力量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 倒逼机制 长三角地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东坡 于诚 徐保昌
推动上海高端服务业和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者的协同机制包括空间分布上的协同定位、发展模式上的协同演化、升级动力上的协同创新三个维度。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实证分析表明,上海高端服务业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正处于协同发展状态,且在2006年之后的趋势更为明显,但先进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较低成为制约复合系统协同度提升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格局演变与优势变化
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对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制造业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路径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的实证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地区专业化与协同发展研究——基于长三角与京津冀比较的实证分析
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GMM方法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间消耗研究
长三角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与同构的关系分析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关联的多重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