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3)
2023(7900)
2022(6699)
2021(6393)
2020(4960)
2019(11252)
2018(10726)
2017(21080)
2016(11439)
2015(12411)
2014(12699)
2013(12508)
2012(12067)
2011(11081)
2010(11568)
2009(10967)
2008(10795)
2007(10029)
2006(9490)
2005(8370)
作者
(32739)
(27772)
(27275)
(26499)
(17675)
(13278)
(12369)
(10502)
(10380)
(10188)
(9426)
(9286)
(9007)
(8731)
(8706)
(8529)
(8080)
(8050)
(7992)
(7816)
(7020)
(6757)
(6638)
(6466)
(6233)
(6167)
(6155)
(6034)
(5684)
(5542)
学科
(49267)
经济(49205)
(32710)
(29515)
管理(28949)
(20287)
企业(20287)
农业(19756)
地方(16462)
中国(16090)
业经(13913)
方法(13894)
(13427)
(12372)
数学(12339)
数学方法(12033)
(10991)
(9200)
银行(9197)
(9135)
及其(9082)
(8870)
(8857)
(8847)
贸易(8840)
(8515)
(8367)
金融(8365)
农业经济(8341)
政策(8334)
机构
学院(166130)
大学(162069)
(70707)
经济(68863)
研究(61721)
管理(60683)
理学(50636)
理学院(49941)
中国(49054)
管理学(48997)
管理学院(48675)
科学(35562)
(35087)
(34942)
(31475)
(31282)
中心(29203)
(28212)
研究所(27549)
财经(25778)
(25328)
师范(25195)
(23082)
农业(22891)
业大(22509)
(22494)
北京(22434)
(22005)
经济学(21115)
(21075)
基金
项目(103373)
科学(82171)
研究(80251)
基金(74364)
(63625)
国家(62994)
科学基金(53736)
社会(52031)
社会科(48984)
社会科学(48976)
(40398)
基金项目(38921)
教育(35768)
编号(34037)
(33864)
自然(32244)
自然科(31459)
自然科学(31455)
自然科学基金(30832)
资助(29836)
成果(29347)
(24469)
课题(24198)
重点(23202)
(22890)
(21230)
国家社会(21164)
(20550)
发展(20452)
(20141)
期刊
(93398)
经济(93398)
研究(56674)
中国(37493)
(36109)
(25509)
农业(23296)
(23068)
金融(23068)
科学(22956)
学报(21728)
管理(21443)
教育(19153)
业经(18052)
大学(17516)
学学(16410)
经济研究(13017)
技术(12973)
问题(12661)
财经(12441)
(10817)
农村(10508)
(10508)
农业经济(10475)
(9067)
(9058)
(8677)
经济问题(8526)
资源(8384)
(8275)
共检索到273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可人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互促推进,生产要素加快集聚,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全地域资源要素的均衡化配置,形成了乡村地区空间高密度均质化转型的独特趋势,主要表现为乡村生产要素非农化、农居布局分散化、村落区位郊区化。但在较大程度上引发长三角地区乡村空间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产业同质化竞争、城乡二元结构固化等深层次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提出完善现有乡村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构建新型乡村空间的对策建议。重点是研究制定乡村空间布局、农居建设整治、农田水利及附属设施建设、乡土景观建设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引导长三角地区乡村布局建设向更加规范有序、集聚集约的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谦  杨凯健  黄耀志  
乡村空间格局反映了乡村地区真实的人地关系。本文借鉴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保护和更新乡村空间的有效途径。将长三角水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提炼乡村空间构成要素并分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水系网络为主导因素归纳出长三角水网地区典型的8种乡村空间类型,并通过其演变机制及进程的分析,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引导水网地区乡村空间在图底格局、城乡关系、聚落之间以及聚落内部关系等方面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俊梁  林影  史欢欢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科学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寻求有效的评价方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保障。文章在梳理学术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的5个维度,拓展出1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苏浙皖3个省份的40地市进行了实证评价和分析比较。研究认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红利,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玮   李晓菡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长三角地区乡村景观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探讨了数字叙事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强调了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及其在长三角地区的实践意义。研究指出,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景观的设计和保护提供了持久性、集成能力和高效管理等优势。文章分析了数字化工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一步论证了数字叙事在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保护和传承中的战略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将数字叙事融入乡村景观设计,能够有效推动长三角地区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同时确保了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忠平  李雄军  
推动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选取了相关指标,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40个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分析其阻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良好且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通过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横向对比发现,江苏省各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各维度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不同城市的差距较大。同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保险深度、人均村卫生室数量和城乡收入差距是阻碍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游猎   刘国玲   陈睿山  
人口变化与用地增减的关系问题,是区域城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城乡人地关系协调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论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运用人居空间变迁模型分析和比较了1997年以来苏浙沪皖三省一市,以及长三角地区市、县、镇、乡、村5级行政单元人口变化与用地增减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1)分省来看,苏浙皖三省整体呈现出城镇膨胀、蔓延与乡村萎缩、收缩互补态势;苏皖人地数量变化比沪浙更为协调,变迁强度更弱且更具稳定性。(2)分级来看,乡村地区人地数量变化一致性最弱,表现出明显的人口用地弹性,且异动明显;而市县镇变迁较为稳定。结论指出:人口要素虽然总体表现为乡村向城市逐级流动,但上海、浙江已经显示出人口的城乡双向流动;而用地要素则表现为乡村向城镇的单向流动;后者从要素间关系角度反映了“地随人走”的趋势。研究通过识别长三角地区城乡人居空间变迁过程及特征,有助于判断当前城乡融合的发展形势,并可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筱丹  陈春文  徐文静  
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理应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示范作用。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生长在农村,发展在城市的新时代乡贤而言,他们无疑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是城乡融合的纽带。他们具有奉献家乡的愿望,也具有市场资源、资金资源、社会资源,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将聚焦长三角,探索乡贤返乡原因、其具有的特殊优势以及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与内在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浩然   孔翔   李天宇  
以长三角地区992个国家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内部分异特征,探究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为森林乡村分区优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数量分布总体上相对均衡,但是区域内部分异特征显著。(2)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格局,集聚形态上呈现多核式“核心—边缘”结构。(3)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异是产业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因素互动影响的结果。自然环境因素长期控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经济因素则会驱动其空间格局演进。(4)基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划分了集聚提升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引导区和都市边缘区4个类型区,形成面向县域单元的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的分区优化与科学施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玮   韦姿言   张嘉龙   刘汉成  
文章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访谈、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深度挖掘生态型乡村景观的设计需求,利用全面质量管理KJ法整合用户需求卡片;编制KANO模型问卷,依据调研结果对生态乡村景观设计需求进行属性分类;结合Better-Worse系数明确构成优先级分析的设计依据。研究得出3项必备型需求、5项期望型需求、2项魅力需求的优先等级,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与研究思路。运用KANO模型分析生态乡村景观各项设计要素属性与优先级,为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依据与方向,有利于丰富现有生态型乡村景观。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程仲鸣  孙浛情  虞涛  
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然而,逆全球化浪潮阻碍长三角地区企业海外并购布局。研究利用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数据库,总结了长三角地区企业海外并购存在“量减质降”的问题,并根据制度基础观对该问题进行内外部因素分析,提出文化冲突加剧、外资安全审查趋紧、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三个外部因素,以及忽略国内技术转让、企业融资约束、技术势差引致谈判劣势三个内部因素,最后给予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企业海外并购“增量提质”、高效利用全球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燕  曹永峰  
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有待提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以及产业同构等问题。建议采取竞争合作策略,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整体做大做强的飞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樊士德  周睿  
相比全国而言,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流动人口政策更为宽松、灵活,制度创新更为多元,但在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如缺乏相关制度约束、行政壁垒明显、应对流动人口复杂结构的政策滞后等。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以下建议:发挥长三角地区不同省域间的协同效应;积极落实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不断提高其社会保障水平;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建设,加强对流动人口集聚区域的管理和服务;依托现代"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饶宝红  徐维祥  陆央央  沈阳松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在我国经济、技术和社会整体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提出了将城市化分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城市化的全面评价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模型,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和广东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最后指出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云儿  
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效率提高和国民产出总量增长的主导力量。文章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特点,提出了提升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应策略,主要包括: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扩大市场经济开放度;大力培育高等专业要素,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强化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政府的孵化和辅助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晓燕  
文章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长三角地区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主要包括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目标性不明确,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多元供给机制不健全以及区域合作中的利益共享机制还未形成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