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7)
2023(9375)
2022(7783)
2021(7071)
2020(5334)
2019(12327)
2018(11926)
2017(21927)
2016(11978)
2015(13284)
2014(13687)
2013(13906)
2012(13436)
2011(12542)
2010(12818)
2009(12002)
2008(11635)
2007(10770)
2006(9985)
2005(8939)
作者
(37737)
(31567)
(31475)
(29619)
(19949)
(15450)
(14184)
(12316)
(12097)
(11514)
(10860)
(10556)
(10338)
(10161)
(9910)
(9645)
(9279)
(9113)
(9095)
(8940)
(8218)
(7896)
(7713)
(7284)
(7222)
(7123)
(7115)
(6947)
(6706)
(6392)
学科
(61784)
经济(61641)
(31971)
(30047)
管理(27132)
地方(23850)
中国(21324)
农业(20391)
(18756)
企业(18756)
业经(17167)
方法(16558)
数学(14474)
数学方法(14260)
(13106)
地方经济(12411)
(11407)
(11088)
(10763)
(10177)
金融(10176)
发展(10171)
(10144)
(10059)
银行(10046)
(9848)
环境(9560)
农业经济(9385)
(8586)
贸易(8570)
机构
学院(179574)
大学(174991)
(73688)
经济(71847)
研究(70510)
管理(63509)
中国(53314)
理学(52856)
理学院(52068)
管理学(51116)
管理学院(50774)
科学(43562)
(39263)
(38648)
(36717)
研究所(33056)
(32602)
中心(32161)
(29995)
农业(28772)
业大(28032)
(27932)
师范(27690)
(25345)
北京(25329)
(25128)
(24294)
财经(24213)
师范大学(22104)
经济学(21784)
基金
项目(116060)
科学(90160)
研究(87841)
基金(79830)
(69622)
国家(68919)
科学基金(57425)
社会(55835)
社会科(52445)
社会科学(52432)
(48289)
基金项目(41974)
(39713)
教育(38392)
编号(36583)
自然(33737)
自然科(32860)
自然科学(32853)
(32547)
自然科学基金(32159)
资助(31544)
成果(30551)
课题(27174)
重点(26669)
发展(26392)
(25896)
(24387)
(23462)
国家社会(22599)
创新(21969)
期刊
(98750)
经济(98750)
研究(57014)
中国(47812)
(42722)
农业(28485)
学报(28460)
科学(27943)
教育(23452)
管理(22947)
(22918)
大学(21933)
(20690)
金融(20690)
学学(20654)
业经(20201)
技术(16458)
经济研究(13935)
问题(12826)
(12816)
财经(11452)
农业经济(10619)
资源(10580)
农村(10151)
(10151)
(10004)
(9880)
经济问题(9081)
技术经济(9040)
(9024)
共检索到296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忠平  李雄军  
推动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选取了相关指标,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40个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分析其阻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良好且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通过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横向对比发现,江苏省各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各维度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不同城市的差距较大。同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保险深度、人均村卫生室数量和城乡收入差距是阻碍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俊梁  林影  史欢欢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科学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寻求有效的评价方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保障。文章在梳理学术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的5个维度,拓展出1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苏浙皖3个省份的40地市进行了实证评价和分析比较。研究认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红利,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筱丹  陈春文  徐文静  
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理应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示范作用。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生长在农村,发展在城市的新时代乡贤而言,他们无疑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是城乡融合的纽带。他们具有奉献家乡的愿望,也具有市场资源、资金资源、社会资源,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将聚焦长三角,探索乡贤返乡原因、其具有的特殊优势以及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与内在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爱喜   方楚丹   姚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长三角地区的乡村振兴是由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升为国家战略,承载着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示范和引领的功能。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乡村振兴五大目标作为一级指标,以金融服务为二三级指标,编制2015—2021年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指数。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总指数稳步上升,尤其是2018年后加速上升,佐证了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加大的事实。但与此同时,五大目标的指数在上升过程中呈现分化趋势,并且地区差异和地区特征明显。效果分析表明,地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同时,金融机构长期偏重于为农村产业兴旺提供金融服务,在推进乡村振兴其他四大目标时,比较均衡地向每个目标配置金融资源。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级,仍需要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和农村内生动力赋能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方铭   刘满成  
文章构建了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其新质生产力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其区域差异和来源,通过障碍度模型探究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呈现连续上升趋势,形成了以上海市为起点向长江上游城市逐渐降低的“东高西低”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各区域间差异都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主要障碍因子是劳动资料,突出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能力、数字基础设施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小鹰   陈宓   汤李琛  
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进行量化测评和障碍因素识别。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区域协同水平较高,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其关联度较大的指标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要素协调水平逐渐提升,但仍存在多级分化状态,其中科技创新协调度一直处于基础协调水平,经济增长、环境质量、绿色生活、资源利用的协调度保持在中度协调水平,环境治理协调度率先达到高度协调水平;按照影响要素协调发展的障碍度大小进行排序,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绿色生活>环境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小鹰   陈宓   汤李琛  
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进行量化测评和障碍因素识别。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区域协同水平较高,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其关联度较大的指标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要素协调水平逐渐提升,但仍存在多级分化状态,其中科技创新协调度一直处于基础协调水平,经济增长、环境质量、绿色生活、资源利用的协调度保持在中度协调水平,环境治理协调度率先达到高度协调水平;按照影响要素协调发展的障碍度大小进行排序,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绿色生活>环境质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志飞  宋伟轩  王捷凯  陈艳如  熊烨箐  
在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案例,运用熵值法计算长三角地区2008—2018年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城乡融合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高”结构向“Σ”转变的空间演变特征,空间融合发展水平和社会融合发展水平的高值区大致呈现出“Σ”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高”的圈层结构特征,生活融合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地理探测器模型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高级化、财政支农支出比例、财政分权有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速度、产业结构偏离、城乡基本建设支出比例不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从时间变化上看,政府力量在逐步减弱,市场力量在逐渐增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武婷燕  尹玉林  
[目的]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主要考核指标,系统剖析31个省(市、自治区)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及其障碍因子,对掌握乡村发展实绩、发现乡村发展短板,纠正乡村发展偏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熵权TOPSIS评估当前背景下乡村发展现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影响乡村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①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州等地区的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高的农业省,产业兴旺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省生态宜居。尽管全国乡风文明水平并不高,仅上海、北京为理想状态,但全国乡村治理水平较好,生活富裕水平与城市经济和乡村农业发展水平关联紧密。②主要障碍因子分为4类。产业类:农业技术贡献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生活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信息化程度、农村恩格尔系数;生态类:农村公共厕所卫生情况、村生活污水处理程度;治理类:农村家庭美德覆盖率、乡村治理参与程度。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障碍因子主要为产业类与生活类。[结论]基于上述结果,各地区各部门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评估乡村振兴的实施绩效,及时发现乡村振兴的短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每一步高质有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元秀  徐长乐  
为全面认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转型发展的进展情况,文章依据现代化的发展诉求,构建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两个评价指标:转型发展水平和转型发展指数,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长三角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横向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尤其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方面;纵向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变化趋势,但是各领域的转型尚不够协调,主要是经济增长效益与经济结构优化进展较慢,今后需要加大转型力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航  王跃伟  
[目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民生维度目标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是相呼应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该文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的测度体系。[方法]运用熵权法、TOPSIS、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潜力水平总体不高,且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与省域相比,上海、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潜力水平处于较高等级,高水平地区从点状分散向集聚分布格局转变,部分省域的等级呈现动态变化。[结论]经济、文化、社会维度是准则层的主要障碍因素,其中文化维度的障碍度呈降低趋势,环境、社会维度的障碍度呈增大趋势;环境治理、绿化覆盖、客源市场消费能力、产业规模、居民消费水平是指标层的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彦杰  高启杰  杨瑞  
基于我国201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基础保障和数字化效率提升5个层面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权、泰尔指数分解差距因素、障碍度模型找出障碍因子。研究发现:全国和三大区域2015—2019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自东向西依次降低,但增长率自西向东依次升高;东部沿海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邻近省份联系较多,中部和西部较少;三大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但不明显,数字技术应用、数字产品服务和数字基础保障是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基于结论,提出强化数字基础保障、提升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强化产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和促进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文勇  
文章从高效、稳定、协调、持续、共享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了长三角2010—201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态势;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城市的行政级别或经济规模存在一定关联;五个维度对总指数的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持续、高效、共享、协调、稳定;各维度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布非常不均衡。长三角应重点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产业供给体系质量、优化城市功能分工、健全保障制度等方面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谦  杨凯健  黄耀志  
乡村空间格局反映了乡村地区真实的人地关系。本文借鉴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保护和更新乡村空间的有效途径。将长三角水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提炼乡村空间构成要素并分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水系网络为主导因素归纳出长三角水网地区典型的8种乡村空间类型,并通过其演变机制及进程的分析,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引导水网地区乡村空间在图底格局、城乡关系、聚落之间以及聚落内部关系等方面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可人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互促推进,生产要素加快集聚,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全地域资源要素的均衡化配置,形成了乡村地区空间高密度均质化转型的独特趋势,主要表现为乡村生产要素非农化、农居布局分散化、村落区位郊区化。但在较大程度上引发长三角地区乡村空间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产业同质化竞争、城乡二元结构固化等深层次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提出完善现有乡村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构建新型乡村空间的对策建议。重点是研究制定乡村空间布局、农居建设整治、农田水利及附属设施建设、乡土景观建设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引导长三角地区乡村布局建设向更加规范有序、集聚集约的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