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0)
2023(15538)
2022(13365)
2021(12448)
2020(10096)
2019(23279)
2018(23235)
2017(43657)
2016(23791)
2015(26690)
2014(27023)
2013(26895)
2012(25072)
2011(22907)
2010(22996)
2009(21181)
2008(20433)
2007(18176)
2006(16365)
2005(14332)
作者
(71178)
(59027)
(58685)
(55520)
(37472)
(28500)
(26666)
(23250)
(22527)
(21242)
(20145)
(19883)
(18802)
(18775)
(18176)
(18095)
(17522)
(17319)
(16869)
(16678)
(14801)
(14713)
(14296)
(13517)
(13294)
(13223)
(13163)
(13081)
(12107)
(11711)
学科
(102932)
经济(102821)
(64797)
管理(62935)
(49073)
企业(49073)
方法(40423)
(37118)
数学(34711)
数学方法(34259)
中国(30759)
地方(29245)
业经(25478)
农业(24904)
(22295)
(21840)
(18598)
(16587)
贸易(16567)
(16343)
环境(16214)
(15950)
(15943)
银行(15902)
(15811)
理论(15737)
(15511)
金融(15509)
技术(15350)
(15326)
机构
学院(340381)
大学(339758)
(133198)
管理(132974)
经济(130044)
研究(120797)
理学(114235)
理学院(112858)
管理学(110871)
管理学院(110257)
中国(89794)
科学(76279)
(74458)
(62083)
(61508)
(59427)
研究所(55983)
中心(54724)
业大(52950)
(51374)
(48530)
师范(48094)
北京(47569)
农业(47399)
财经(46547)
(43862)
(42211)
(42143)
师范大学(38838)
经济学(38373)
基金
项目(232126)
科学(181327)
研究(171322)
基金(164929)
(144012)
国家(142702)
科学基金(121495)
社会(106403)
社会科(100473)
社会科学(100448)
(92611)
基金项目(87970)
自然(77843)
教育(77824)
(77601)
自然科(75983)
自然科学(75968)
自然科学基金(74531)
编号(71211)
资助(67230)
成果(58112)
(53642)
重点(52161)
(50142)
课题(49973)
(47723)
创新(44422)
科研(43783)
国家社会(42965)
发展(42765)
期刊
(157051)
经济(157051)
研究(102763)
中国(72877)
(61174)
学报(55132)
科学(51895)
管理(48519)
教育(42860)
(42581)
大学(41763)
农业(41751)
学学(39116)
(31433)
金融(31433)
技术(30721)
业经(28559)
经济研究(23262)
财经(21463)
问题(20223)
(19917)
图书(19227)
(18303)
科技(17353)
(16795)
资源(16719)
技术经济(16575)
理论(16188)
现代(15363)
商业(15007)
共检索到516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俊梁  林影  史欢欢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科学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寻求有效的评价方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保障。文章在梳理学术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的5个维度,拓展出1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苏浙皖3个省份的40地市进行了实证评价和分析比较。研究认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红利,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忠平  李雄军  
推动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选取了相关指标,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40个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分析其阻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良好且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通过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横向对比发现,江苏省各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各维度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不同城市的差距较大。同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保险深度、人均村卫生室数量和城乡收入差距是阻碍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筱丹  陈春文  徐文静  
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理应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示范作用。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生长在农村,发展在城市的新时代乡贤而言,他们无疑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是城乡融合的纽带。他们具有奉献家乡的愿望,也具有市场资源、资金资源、社会资源,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将聚焦长三角,探索乡贤返乡原因、其具有的特殊优势以及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与内在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爱喜   方楚丹   姚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长三角地区的乡村振兴是由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升为国家战略,承载着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示范和引领的功能。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乡村振兴五大目标作为一级指标,以金融服务为二三级指标,编制2015—2021年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指数。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总指数稳步上升,尤其是2018年后加速上升,佐证了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加大的事实。但与此同时,五大目标的指数在上升过程中呈现分化趋势,并且地区差异和地区特征明显。效果分析表明,地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同时,金融机构长期偏重于为农村产业兴旺提供金融服务,在推进乡村振兴其他四大目标时,比较均衡地向每个目标配置金融资源。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级,仍需要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和农村内生动力赋能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志飞  宋伟轩  王捷凯  陈艳如  熊烨箐  
在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案例,运用熵值法计算长三角地区2008—2018年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城乡融合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高”结构向“Σ”转变的空间演变特征,空间融合发展水平和社会融合发展水平的高值区大致呈现出“Σ”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高”的圈层结构特征,生活融合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地理探测器模型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高级化、财政支农支出比例、财政分权有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速度、产业结构偏离、城乡基本建设支出比例不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从时间变化上看,政府力量在逐步减弱,市场力量在逐渐增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凌   冶建明   朱梦梦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客观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乡村发展综合特征,根据地区差异性划分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包含42个指标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借助改进后的熵值法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并结合协调影响力指数开展兵团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1)兵团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维度发展水平评价得分和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2)兵团乡村振兴耦合度、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师市间差异明显;协调度呈现“天山南坡发展区—天山北坡发展区—沿边口岸经济区—南疆发展区”的空间格局。(3)结合协调影响力指数来看,五大维度在研究期间对不同师市的作用方向各异。(4)综合协调度与协调影响力指数,将研究区乡村发展细分为3类6型共11个亚类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结论]兵团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师市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兴旺维度对兵团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制约作用显著。未来应基于上述分类结果,针对现存短板出台相应振兴策略,走符合地方实际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元秀  徐长乐  
为全面认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转型发展的进展情况,文章依据现代化的发展诉求,构建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两个评价指标:转型发展水平和转型发展指数,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长三角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横向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尤其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方面;纵向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变化趋势,但是各领域的转型尚不够协调,主要是经济增长效益与经济结构优化进展较慢,今后需要加大转型力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国良  
长三角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长三角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长江流域两大发达地带的交汇部,是我国经济格局中的关键区域。坐拥上海、杭州、南京等一批大中城市的长三角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具有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独特优势,不仅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据突出地位,而且在全球增长格局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普遍被视为最有可能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区域。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是国家战略赋予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个指导性文件,要求长三角地区在国家区域发展中率先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葛月凤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迅猛发展,但各城市严重存在各自为展,缺乏合作,竞争无序的现象。因此,开展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联动发展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供长三角相关部门决策,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各城市会展业相关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形成长三角各城市会展的合理布局、错位经营、有序发展,共同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及参与配合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伟轩  白彩全  廖文强  周瑞  
在借鉴耦合理论中容量耦合概念及框架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的耦合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分别对2003~2010年长三角16个地级市单元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耦合协调程度上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2003~2010年这8a中都保持相对稳定,但上海市最高,为类型Ⅱ,其次为苏州和杭州,为类型Ⅲ,苏南地区和浙江舟山、湖州最低,为类型Ⅴ;(2)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先后顺序上看,长三角地区主要体现为类型B和类型C,反映出各个城市所重视的方向不同,如杭州市为类型B,更加注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苏州市为类型C,注重经济和居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文勇  
文章从高效、稳定、协调、持续、共享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了长三角2010—201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态势;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城市的行政级别或经济规模存在一定关联;五个维度对总指数的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持续、高效、共享、协调、稳定;各维度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布非常不均衡。长三角应重点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产业供给体系质量、优化城市功能分工、健全保障制度等方面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蒋廉雄  陈广汉  
研究者们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两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很少关注其自主品牌发展问题。该文利用多来源数据,通过建立品牌化评价的系统指标,从多个角度和水平上对两地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两地在品牌化相对水平、行业分布和市场优势方面存在差异,且珠三角地区的品牌成长、行业占据和市场优势均弱于长三角地区。该文还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两地自主品牌建立的战略性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谦  杨凯健  黄耀志  
乡村空间格局反映了乡村地区真实的人地关系。本文借鉴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保护和更新乡村空间的有效途径。将长三角水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提炼乡村空间构成要素并分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水系网络为主导因素归纳出长三角水网地区典型的8种乡村空间类型,并通过其演变机制及进程的分析,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引导水网地区乡村空间在图底格局、城乡关系、聚落之间以及聚落内部关系等方面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可人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互促推进,生产要素加快集聚,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全地域资源要素的均衡化配置,形成了乡村地区空间高密度均质化转型的独特趋势,主要表现为乡村生产要素非农化、农居布局分散化、村落区位郊区化。但在较大程度上引发长三角地区乡村空间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产业同质化竞争、城乡二元结构固化等深层次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提出完善现有乡村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构建新型乡村空间的对策建议。重点是研究制定乡村空间布局、农居建设整治、农田水利及附属设施建设、乡土景观建设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引导长三角地区乡村布局建设向更加规范有序、集聚集约的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玮   李晓菡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长三角地区乡村景观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探讨了数字叙事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强调了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及其在长三角地区的实践意义。研究指出,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景观的设计和保护提供了持久性、集成能力和高效管理等优势。文章分析了数字化工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一步论证了数字叙事在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保护和传承中的战略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将数字叙事融入乡村景观设计,能够有效推动长三角地区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同时确保了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