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0)
- 2023(13136)
- 2022(11245)
- 2021(10185)
- 2020(8905)
- 2019(20456)
- 2018(19870)
- 2017(37807)
- 2016(20648)
- 2015(23187)
- 2014(23285)
- 2013(23146)
- 2012(21788)
- 2011(19778)
- 2010(20425)
- 2009(19607)
- 2008(18583)
- 2007(16932)
- 2006(15001)
- 2005(13787)
- 学科
- 济(86014)
- 经济(85918)
- 管理(52969)
- 业(50354)
- 企(40106)
- 企业(40106)
- 方法(35408)
- 数学(31235)
- 数学方法(30862)
- 中国(29379)
- 融(28254)
- 金融(28246)
- 银(26289)
- 银行(26238)
- 行(25349)
- 地方(23424)
- 农(23275)
- 财(22835)
- 学(20135)
- 制(20025)
- 业经(17387)
- 贸(15796)
- 贸易(15783)
- 农业(15678)
- 易(15234)
- 理论(13930)
- 务(13799)
- 财务(13752)
- 财务管理(13711)
- 体(13587)
- 机构
- 大学(293231)
- 学院(291422)
- 济(118509)
- 经济(115741)
- 研究(107458)
- 管理(103732)
- 中国(88786)
- 理学(87584)
- 理学院(86445)
- 管理学(84646)
- 管理学院(84122)
- 科学(67843)
- 京(66737)
- 农(58811)
- 所(56967)
- 财(56332)
- 研究所(51791)
- 中心(51468)
- 业大(46951)
- 江(46715)
- 农业(46557)
- 财经(43670)
- 北京(42752)
- 经(39492)
- 范(38848)
- 院(38707)
- 师范(38321)
- 经济学(37252)
- 州(37220)
- 经济学院(33659)
- 基金
- 项目(191813)
- 科学(148465)
- 研究(136995)
- 基金(136748)
- 家(121262)
- 国家(120263)
- 科学基金(100379)
- 社会(84532)
- 社会科(80007)
- 社会科学(79979)
- 省(75662)
- 基金项目(71648)
- 自然(65289)
- 划(64985)
- 自然科(63744)
- 自然科学(63717)
- 教育(62769)
- 自然科学基金(62537)
- 资助(57114)
- 编号(55718)
- 成果(46453)
- 重点(44650)
- 发(42876)
- 部(41538)
- 课题(40273)
- 创(39579)
- 科研(37226)
- 创新(37157)
- 计划(36692)
- 大学(35010)
- 期刊
- 济(132237)
- 经济(132237)
- 研究(89396)
- 中国(65226)
- 学报(53440)
- 农(53027)
- 科学(45841)
- 融(45104)
- 金融(45104)
- 财(44473)
- 大学(39397)
- 管理(37292)
- 学学(36911)
- 农业(34001)
- 教育(33501)
- 技术(25128)
- 财经(21964)
- 经济研究(21606)
- 业经(20565)
- 经(18864)
- 业(18622)
- 问题(17391)
- 版(15468)
- 理论(14597)
- 贸(14405)
- 统计(14079)
- 技术经济(13864)
- 图书(13709)
- 业大(13539)
- 实践(13185)
共检索到459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杰英 游蕊
长三角和京津冀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跨区域规划经济体。采用信贷增长率指标构建SVAR模型对两地金融一体化程度进行分析比较。协整结果显示两大区域内信贷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一体化效应明显。长三角一体化程度高于京津冀,京津冀中天津信贷扩散效应显著,北京和河北信贷呈现极化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桥红
文章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北京和上海对区域内金融发展的影响作用,发现在京津冀地区北京金融发展长期看来对天津产生了较强的辐射效应,扩散效应发挥了主要作用,而对河北以极化效应为主;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对江苏的金融发展以扩散效应为主,对浙江以极化效应为主,但这种极化效应有逐渐削弱的趋势。基于收敛理论,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检验了这两个地区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发现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是发散的,而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具有收敛的特性。
关键词:
区域金融 扩散效应 收敛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向荣 刘璇
本文利用Esteban-Ray指数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的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相对于长三角,京津冀极化效应较强而扩散效应较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娄文龙
文章创新性引入区域政策一体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系,得出实证结果: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长江三角洲最低,京津唐处于中间水平;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呈现趋同特性。原因可能在于渐进式的改革中珠江三角洲开放早,协同化程度高,市场一体化效率高,而政府政策制约、经济发展不平衡、制度创新等影响了后两个区域的一体化水平。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大区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璇 刘军
科技中心城市对周边经济腹地技术创新扩散的强度和效应对区域技术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考察北京、上海两地技术市场的交易合同数及成交金额的流量与流向,分析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技术创新扩散的强度,然后以技术市场交易合同数为变量,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测算了北京与上海的技术创新扩散效应。研究表明,相对于上海,北京对周边地区技术创新扩散的强度及扩散效应都较弱。
关键词:
技术创新扩散 技术市场 脉冲响应函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媛媛 孙文生
文章首先采用聚类方法,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实性。由于科技竞争力集中体现了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本文还特别采用灰色关联的方法,从科技竞争力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实性。最终文章重新审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优劣势,并相应提出促进和优化京津冀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 科技竞争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踪家峰 刘姗姗
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京津冀和长三角1980年以来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都在不断加深。京津冀地区,1980—1992年,北京与天津、北京与河北间都不存在Granger关系,天津和河北不存在协整关系;1993—2004年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不断加深,北京是河北、北京是天津的Granger原因;长三角地区,上海与江苏不存在协整关系,1980—1992年,上海与浙江、江苏与浙江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而在1992—2004年,上海与浙江、江苏与浙江均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宏伟 刘敏
本文建立了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高于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区域内各省市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提高地区个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区域内部资源整合、产业协作等措施,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京津冀应学习借鉴长三角区域协作发展的经验,加强区域内部整合与协作,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京津冀 长三角 区域竞争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叶堂林 李国梁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发展模式亟需由传统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文章通过构建空间模型对创新扩散效应进行测度,探讨影响京津冀创新扩散的关键因素,并试图找寻区域性创新扩散枢纽。研究发现,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城市群中创新各环节的空间均衡度存在明显差异;京津冀的技术推广企业在创新腹地中的部分节点城市高度集聚,区域性创新枢纽建设基础较好。同时,研究也发现京津冀范围内人员结构和技术引进模式制约着创新产出效率的提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修岩 马宁 陈露
城市群多中心一体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构建相应指标对200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和多中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综合一体化水平逐年稳步提升,特别是2016年前后出现大幅上升;而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水平则呈现出震荡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4年前后出现大幅下滑。与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对比发现,在一体化、多中心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上,长三角城市群都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最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提高一体化水平、增强科技基础设施连通性、加快培育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动能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昊 李美琦
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是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动力机制。本文利用经济集中度指数测度1995-2015年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两大城市群的城镇体系发展状况,研究表明,长三角是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和苏州为次一级核心的等级结构非常清晰有序的城市体系;而京津冀地区,不仅北京、天津双核协调度较低,而且城市等级结构不够清晰有序。运用位序-回归研究方法分析可以发现,长三角的城市体系日趋合理,而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体系却没有明显改善,两大城市群的帕累托指数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因此,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城市群建设,应该借鉴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北京、天津双核应该更好地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雪琴 马玉梅
本文聚焦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群,以城市群涉及的地级市数据为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估计分别测度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过程。结果显示:首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消费活力Dagum-基尼系数均不断缩小,各地消费活力逐渐趋于均衡,且不同城市群组间差距缩小是导致消费活力空间分布趋于均衡的主要原因;其次,尽管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整体消费活力正在逐渐提高,但不同区域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变化过程呈现明显异质性。据此,本文在促进不同城市群消费市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国平 籍艳丽 马军伟
在考虑指标具有代表性、数据易得性等原则下选择了9对既可地区比较也能进行进程监测的比值指标评价体系,对2013年全国各省市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比较排序,并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3省3市2008~2013年间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从2008~2013年间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尤其2011年以来,3省3市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呈收敛趋势,表明我国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研究表明:我国城乡一体化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3省3市城乡一体化江苏表现最好,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较为缓慢的上升态势;而河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炜熙 胡玉莹
城市群内物流网络的形成是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选取了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比照,讨论京津冀城市群的物流产业与城市群协调发展情况。借用了产业经济学中的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城市群内物流产业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并且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了现代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物流 城市群 京津冀 长三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继敏
国内外有关区域专业化研究大多关于一个国家省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对于一国之内经济区内部的区域专业化研究较少。然而,经济区内部分工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也是包括经济地理学在内的很多学科着力解释的重大议题。这里运用较为成熟的测度方法,以国家图书馆所能查到的最近的2003年各地市制造业分行业就业人口数据为数据源,测度描述区域专业化的区位基尼系数、区域专业化指数、区域分工指数等,综合全面地刻画"十一五"规划界定的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区域专业化的行业特征和区域特征。另外,还比较了两个区域在专业化水平上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信息消费、新业态与区域经济增长——以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为例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比较: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为例
城市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分析——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为例
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城市群落的崛起、经济绩效与区域收入差距——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与长三角区域增长路径的比较分析
铁路通达性变化对区域旅游业的影响——以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对比为例
科技金融促进技术创新的路径探析——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的对比
区域一体化战略能有效提升创新扩散环节溢出效应吗——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我国经济区域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研究——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