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1)
- 2023(11175)
- 2022(9234)
- 2021(8126)
- 2020(6671)
- 2019(14543)
- 2018(13759)
- 2017(26168)
- 2016(14060)
- 2015(15097)
- 2014(14754)
- 2013(14717)
- 2012(13728)
- 2011(12615)
- 2010(12597)
- 2009(11457)
- 2008(10827)
- 2007(9584)
- 2006(8727)
- 2005(7777)
- 学科
- 济(82069)
- 经济(82008)
- 管理(37363)
- 业(33736)
- 方法(27799)
- 数学(25240)
- 数学方法(25077)
- 企(24439)
- 企业(24439)
- 地方(22389)
- 农(18381)
- 中国(17503)
- 学(16868)
- 业经(15149)
- 地方经济(14788)
- 财(13715)
- 农业(13520)
- 环境(12355)
- 贸(11638)
- 贸易(11631)
- 易(11206)
- 制(10386)
- 融(9353)
- 金融(9351)
- 产业(9193)
- 发(9112)
- 和(8672)
- 银(8624)
- 银行(8574)
- 经济学(8521)
- 机构
- 学院(208665)
- 大学(208286)
- 济(97678)
- 经济(96085)
- 研究(79708)
- 管理(75525)
- 理学(66080)
- 理学院(65189)
- 管理学(64095)
- 管理学院(63707)
- 中国(57628)
- 科学(50742)
- 农(43366)
- 京(42864)
- 所(41651)
- 财(39262)
- 研究所(38438)
- 业大(35266)
- 中心(34814)
- 农业(34355)
- 财经(31906)
- 经济学(31812)
- 江(31366)
- 经(29134)
- 经济学院(28559)
- 院(28518)
- 范(26697)
- 师范(26306)
- 北京(26130)
- 科学院(25672)
- 基金
- 项目(147066)
- 科学(116054)
- 基金(109084)
- 研究(99145)
- 家(99017)
- 国家(98261)
- 科学基金(82783)
- 社会(67762)
- 社会科(64412)
- 社会科学(64396)
- 基金项目(58158)
- 省(57318)
- 自然(54071)
- 自然科(52825)
- 自然科学(52808)
- 自然科学基金(51878)
- 划(48672)
- 教育(43737)
- 资助(42792)
- 编号(36187)
- 重点(34282)
- 发(33911)
- 部(31733)
- 创(30464)
- 国家社会(29721)
- 创新(28757)
- 计划(28714)
- 科研(28376)
- 成果(27219)
- 教育部(26563)
共检索到308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丹 孙东琪 陈明星
以1990—2017年为研究时段,以长三角地区6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及其二阶分解测算其总体和内部经济差异,基于ESDA方法分析其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和本土化因素对于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市内和市间差异对于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经济差异在小尺度上更为明显;(2)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呈现空间集聚的格局,极化效应显著,整体呈现非均衡发展,但其局部发展较为协调;(3)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本土化是影响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和空间差异形成的有效因素,其中分权化对于各时期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影响较大而后有所衰落,全球化则在21世纪初影响最大。本土化因素始终是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增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工业化水平和资本规模,劳动力数量对长三角区域差异的影响由负面抑制作用逐渐转为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区域差异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文章从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以长三角区域为考察对象,揭示了人口在年龄、文化、城乡、产业、失业、职业和性别等方面的结构变化演变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利用1978-2010年面板数据探讨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变化因素。研究发现,一是从总体上看,人口结构演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对应,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人口职业结构变化则起到了阻碍作用;二是人口结构变化对不同省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存在差异;三是随着人口过快增长对生产力的压迫大大减轻,人口的结构性问题开始成为制约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决策部门应予以高度...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增洋
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是否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如何增强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基于增长极理论使用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经济增长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城市经济结构升级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城市经济结构升级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但城市经济增长却没有带来城市结构升级,需要通过政策干预促进城市经济结构升级,以更好地增强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城市经济 县域经济 增长极 面板VAR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撑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1988年~2007年间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与投资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明显,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关键词:
长三角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艳 高春亮 李钧鹏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对1990~2006年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效率进行估算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效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城市化率、地区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和对外经济依存度都会增加生产效率,而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对生产效率有负面影响;③1992年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1998年之后有显著上升;④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决定的,规模效应的贡献几乎为零。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生产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
信息消费作为我国新型消费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巩固扩大传统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和传统消费融合催生了多种消费新业态,有力提升了信息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信息消费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且新业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珠三角城市群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明显大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消费 区域经济增长 新业态 调节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易文钧 吴晓杰 邢斐
21世纪以来,中国总体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不同区域的发展仍存在着较显著差异。从长三角和中部五省的科技创新现状出发,选取两个地区1999—2014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测算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长三角还是在中部五省,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长三角的科技创新能力高于中部五省;长三角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大于中部五省。
关键词:
长三角 中部五省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智峰
上海金融发展与上海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上海金融发展对浙江经济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浙江经济增长对上海金融发展有负面影响;上海金融发展对江苏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但江苏经济增长对上海金融发展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金融 长三角 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易文钧 吴晓杰 邢斐
21世纪以来,中国总体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不同区域的发展仍存在着较显著差异。从长三角和中部五省的科技创新现状出发,选取两个地区1999—2014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测算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长三角还是在中部五省,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长三角的科技创新能力高于中部五省;长三角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大于中部五省。
关键词:
长三角 中部五省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昱 肖红姗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60个县(不包括区)1998—2009年间的人均GDP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标准差系数和锡尔系数分析该地区内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水平现状,然后根据经济增长收敛理论进一步对其动态收敛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在1998—2009年间逐渐增大,并且基本不存在动态收敛的趋势,仅部分地区内县域经济存在俱乐部收敛。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丽 王晓燕 熊瑶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观测对象,运用泰尔(Theil)指数二阶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地理探测器法,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分析2005—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产出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城市群创新产出的相对差异有减少的趋势,且区域内部异质性作用明显;(2)城市群创新产出在空间上存在不均衡的集聚分布,总体呈现出"北冷南热,西冷东热"的空间关联特征;(3)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化水平逐渐成为影响长三角创新产出差异的主导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庄汝龙 宓科娜 陈阳 赵彪
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以长三角41地市为研究单元,运用熵值法测度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指数,进一步借助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计算协调度、发展度以及耦合度,并据此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划分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41地市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整体趋势波动上升,但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社会福利随经济增长出现缓慢下降趋势。2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指数空间吻合度较高且格局相对稳定。相比社会福利,经济增长首位特征明显,市际差异相对突出。3耦合度具有明显空间分异规律,初步形成"合宁沪杭甬"Z字型耦合协调发展轴带。4安徽省多数地市属于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失调衰退类型,亟需平衡二者关系,寻求优化路径,推动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向更高层次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演进。
关键词:
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 长三角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惠民 林海涛
该文对长三角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空间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二者指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并形成倒U型空间分布格局。然而,两指数空间重心呈现反向演进态势,且重心偏离度持续扩大。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全域上的低水平空间集聚特征与局域上的非典型空间分布格局。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发展加速与经济增长放缓形成了鲜明对比,二者的空间匹配程度与空间相关性减弱,应当警惕金融资源游离实体经济,形成经济的"脱实向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美娟 李在军 余凤龙
基于2000~2017年长三角城市综合福利、资源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变差函数、面板向量自回归和面板灰色关联模型探究三者的时空演化、冲击响应及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综合福利、资源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皆呈持续递增演进,且地市间分异趋于持续下降;(2)综合福利、资源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具有长期交互作用影响,三者间冲击响应具有时序累积效应,而资源环境压力与综合福利水平不具有因果作用关系,经济增长和综合福利存在单向因果关系;(3)面板灰色关联揭示经济增长和综合福利空间关联系数较高,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而综合福利、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压力的空间关联系数则呈现出经济欠发达地市高于发达地市的空间错位现象,且三者间的关联系数随时间呈波动下降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