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6)
- 2023(7773)
- 2022(6873)
- 2021(6300)
- 2020(5627)
- 2019(12849)
- 2018(12295)
- 2017(23564)
- 2016(13717)
- 2015(16059)
- 2014(16732)
- 2013(16309)
- 2012(15553)
- 2011(14181)
- 2010(14406)
- 2009(13038)
- 2008(12960)
- 2007(12011)
- 2006(10254)
- 2005(9339)
- 学科
- 济(59488)
- 经济(59436)
- 管理(32419)
- 业(30497)
- 方法(26941)
- 数学(24073)
- 数学方法(23854)
- 企(22818)
- 企业(22818)
- 中国(17139)
- 地方(16532)
- 农(16133)
- 学(12527)
- 财(12300)
- 农业(10876)
- 业经(10864)
- 贸(10862)
- 贸易(10859)
- 制(10741)
- 易(10455)
- 理论(10101)
- 地方经济(10087)
- 教育(9943)
- 和(8843)
- 融(8361)
- 金融(8359)
- 环境(8333)
- 银(8169)
- 银行(8140)
- 技术(7892)
- 机构
- 学院(202340)
- 大学(196134)
- 济(80044)
- 经济(78039)
- 研究(72128)
- 管理(70366)
- 理学(59953)
- 理学院(59144)
- 管理学(57997)
- 管理学院(57619)
- 中国(51056)
- 科学(44958)
- 京(42789)
- 所(37942)
- 农(36811)
- 财(34690)
- 研究所(34546)
- 江(32839)
- 中心(32382)
- 业大(30719)
- 农业(29130)
- 范(28468)
- 师范(28198)
- 技术(28090)
- 财经(27659)
- 北京(26827)
- 州(26147)
- 院(26062)
- 经(24919)
- 经济学(24856)
- 基金
- 项目(130991)
- 科学(101648)
- 研究(98622)
- 基金(90292)
- 家(78686)
- 国家(78015)
- 科学基金(65272)
- 社会(58433)
- 社会科(55127)
- 社会科学(55109)
- 省(54866)
- 教育(49269)
- 基金项目(48122)
- 划(45878)
- 编号(43560)
- 自然(41549)
- 自然科(40514)
- 自然科学(40497)
- 自然科学基金(39750)
- 资助(37245)
- 成果(35031)
- 课题(31966)
- 重点(31191)
- 发(29975)
- 部(29035)
- 创(27231)
- 年(25872)
- 创新(25336)
- 科研(25187)
- 性(24884)
共检索到299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瑞林 张银
我国的就业模式正在从正规就业逐渐转向非正规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运用劳动经济学原理,构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失业模型,指出必将有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得不非正规就业、甚至非自愿性失业。在此基础上,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开展实证分析,指出非正规就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可逆转的趋势。最后提出了转变就业观念、完善就业制度、加强引导教育、构建支持体系四点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周倩 罗小龙 顾宗倪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区域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梳理199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战略的演变历程、战略意图和政策效应,来探究长三角区域竞合特征及其趋势。研究表明,区域战略是系统研究长三角区域竞合的有效依据。长三角区域战略经历了从竞争为主到加强合作的历程,按竞合性质可将其归纳为竞争、合作和竞合三类战略。以区域战略透视长三角竞合新趋势,长三角多中心、网络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发展成熟,都市圈成为竞合的重要载体,区域创新成为竞合的着力点,跨界合作带来新发展机遇。建议通过国家介入或中心城市主导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建 曹有挥
本文分析了199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货流的变动情况。在时间序列上,长三角地区表现为交通网络的完备和货运量的快速增长;空间上,货运的非均衡性趋势是货流空间变化的主流,且一直保持集中的趋势;通过马尔可夫链的空间分析发现目前长三角已经形成了高、中高、中低、低几个趋同的俱乐部。
关键词:
货流 时空演化 长三角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兆安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大规模涌入长三角的历史进程,台资对长三角产业的崛起及产业体系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台资进入长三角发展的区域优势,揭示了台资助推长三角产业崛起与发展的规模、程度及基本态势,最终提出了台资在长三角未来发展的若干基本趋势。
关键词:
台资 优势 作用 基本趋势 区域联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永庆
以上海为龙头,以苏南、浙北为两翼,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因此,深刻分析作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龙头的上海经济发展态势,正确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对于相关省市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上海 长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清 蔡则祥
在对区域金融风险本质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粗集方法约简、根据模糊数层次模型(FAHP)对"长三角"区域两省一市的金融稳定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风险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晓菊 汪程 郭倩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趋势规律,对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探索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变动规律。
关键词:
长三角 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 趋势变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璨 于程媛 王强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的畅通流动。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聚焦高校毕业生这一重要区域人才资源,基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刻画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流动的空间格局,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城市创新等因素对毕业生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流动基本遵循随距离衰减和等级跃迁规律,区域内就业占比高达79.72%。江苏、浙江、安徽呈现出差异化的省内流动空间形态。(2)位于“Z”型发达地带和沿海的城市毕业生粘滞率较高,上海和与其紧邻的苏州、嘉兴、南通形成“高—高”区。(3)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创新因素对毕业生流动的驱动力较强,但按省域来看,驱动作用在江苏最强,浙江次之,而在安徽并不显著。风险探测显示,创新因素的驱动存在阈值效应。研究揭示了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格局及与城市创新的关系,为推动区域人才一体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在后经济危机和资源环境约束日渐趋紧的形势下,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本文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出发,从三个地域层面总结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结构。根据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及其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加快,分析得出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优化过程中将形成具有极强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与现代制造业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结构,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布局将重构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格局。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布局结构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建森 华彦玲
运用Logistic、PDL模型等多种预测方法研究未来长江三角洲的土地供需状况发现:未来十几年内,长江三角洲土地有开发殆尽的可能,土地将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必将经历各种资源要素的重新分配组合。打破"长三角"各城市界线的"土地联盟",通过"产业链区域分工"、"土地租赁"、"土地股份制"或"有偿等价交换"等土地资源区域共享形式将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资源整合和土地利用模式的必然趋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虎 王兴平 李迎成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找一种适用于当前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就业水平评价及分类的方法。首先构架一个适用于长三角城市的就业水平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获取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得到长三角16个城市就业的质量和数量指标评价结果,再通过波士顿矩阵对16个城市进行分类,藉此对长三角城市就业整体特征和分类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最后提出长三角各个城市就业水平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就业水平 评价及分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沈能
本文采用Bernand和Durlarf的时间序列技术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考察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动态模拟了区域内部之间的溢出效应和累积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同时区域内三大地区在系统内相互作用产生了动态联动效应。该地区为其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收敛 脉冲响应 溢出效应 累积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娜 庄士成 汤建光
区域合作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普遍形式,区域合作的逻辑起点在于有别于"经济人"理性的"合作理性"。在市场层面,长三角区域合作动力源主要来自市场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合作博弈所达成的"共同利益最大化"成为区域合作的基点;在政府层面,区域合作的动力来自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地方政府推动区域合作的动机,既有来自自身利益(包括地方利益)的追求,也有来自其承担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政府的推动和干预会导致区域合作的双重后果。通过区域善治式政府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是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理想状态,建立平等对话、多元参与和矛盾仲裁等机制对完善区域政府合作至关重要。能否将市场动力和政府推力有机整合,形成目标一致的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方 全伟
文章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对外商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现状进行了探讨。在区域分布分析中,笔者具体分析15个城市的外资分布现状;在投资产业结构中,则对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分别讨论,分析各地外商投资现状特征及其原因;最后得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距离上海的远近和经济实力的强弱是影响外资分布的主要因素等结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常雅茹 程翠云 葛察忠 段显明
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1—2018年长三角区域环境规制效率,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长三角区域环境规制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环境规制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环境规制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内部差异明显,上海一直处于最高水平,江苏、安徽呈波动上升趋势,而浙江呈下降—上升趋势,局部空间格局由较低、低环境规制效率空间集聚区上升为较低、较高环境规制效率空间集聚区。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科技投入水平对长三角区域环境规制效率具有正效应,而产业结构、市场环境和对外开放水平呈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