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9)
- 2023(9998)
- 2022(8248)
- 2021(7878)
- 2020(6371)
- 2019(14819)
- 2018(14739)
- 2017(27918)
- 2016(14867)
- 2015(16678)
- 2014(16976)
- 2013(16284)
- 2012(14730)
- 2011(13398)
- 2010(13564)
- 2009(12425)
- 2008(12221)
- 2007(11294)
- 2006(9914)
- 2005(9074)
- 学科
- 济(62411)
- 经济(62364)
- 管理(45588)
- 业(42956)
- 企(37737)
- 企业(37737)
- 方法(26539)
- 数学(23218)
- 数学方法(22662)
- 银(19576)
- 银行(19431)
- 行(18129)
- 制(18088)
- 技术(17001)
- 中国(16658)
- 地方(16273)
- 农(14472)
- 业经(13756)
- 融(13083)
- 金融(13081)
- 技术管理(12111)
- 理论(11961)
- 财(11769)
- 度(11600)
- 制度(11585)
- 学(10540)
- 业务(10346)
- 农业(9890)
- 体(9450)
- 地方经济(9421)
- 机构
- 学院(203897)
- 大学(200424)
- 管理(80751)
- 济(79881)
- 经济(77890)
- 理学(68626)
- 理学院(67860)
- 管理学(66435)
- 管理学院(66038)
- 研究(63579)
- 中国(55975)
- 京(42108)
- 科学(38376)
- 财(37219)
- 江(33660)
- 中心(31334)
- 所(30992)
- 农(29188)
- 财经(29018)
- 研究所(27849)
- 州(27836)
- 范(26994)
- 师范(26745)
- 业大(26602)
- 北京(26353)
- 经(26156)
- 技术(23967)
- 经济学(23850)
- 院(23535)
- 银(23492)
- 基金
- 项目(133503)
- 科学(106562)
- 研究(100703)
- 基金(94865)
- 家(81442)
- 国家(80774)
- 科学基金(71038)
- 社会(63023)
- 社会科(59829)
- 社会科学(59817)
- 省(55318)
- 基金项目(49747)
- 教育(48142)
- 自然(45458)
- 划(45421)
- 自然科(44496)
- 自然科学(44490)
- 自然科学基金(43674)
- 编号(42015)
- 资助(38787)
- 成果(33564)
- 创(33358)
- 重点(30399)
- 创新(30205)
- 课题(30048)
- 发(29290)
- 部(28368)
- 项目编号(25510)
- 国家社会(25410)
- 大学(25215)
共检索到319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军
区城银行合作问题,理论界和各监管机构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从长三角经济圈发展形势的需要以及从银行间合作的现状看,长三角区城银行合作创新已成为满足跨区域金融服务需求的当务之急。本文仅就长三角中资银行机构间的合作进行探讨,以期为此问题提供一个新的银行合作研究方向。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银行合作 途径 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迎 唐亚林
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区域更高质量、更可持续一体化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经由了从碎片化到协同化再到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演进历程。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实践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创新与突破,并形成了复合动力机制。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必要建构包括整体性规划引领、法治化理念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保障、数字治理技术嵌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在内的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创新模式,以切实推进长三角区域朝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目标迈进。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伯伟 马骆茹
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地区,苏浙沪粤四省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在各自地方政府的创新政策下又形成了不同的创新模式。在经济发展模式方面,江苏省表现为强势型政府指导下的民营经济驱动,浙江省表现为包容型政府引导下的民营经济驱动,上海市表现为强势型政府主导下的国有经济与外资经济双驱动,广东省表现为改革型政府指导下的外向经济驱动。在创新模式方面,江苏省以培育高新区为特色,浙江省是传统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并举,上海市以"主国有、辅外资"为特色,广东省以打造新型专业镇为特色。苏浙沪粤四省市各具特色的经济
关键词:
创新模式 创新政策 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本刊讯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2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共同支持建设,采取"1+N+X"的组织架构("1"是指研究院本部,"N"是指N个专业研究所,"X"是指X个企业联合创新中心),重点吸纳长三角地区材料领域优势研发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共建,在集聚创新资源、支撑区域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研究院 区域创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也不断深入。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旅游合作的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区域旅游合作阶段,并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归结为三类,即空间生长力、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模型,初步揭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作用机制、合成原则,以及不同演化阶段的主导力量和演化特征的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晓洪 孙东生
本文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分析,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提出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林
“增长三角集成”:东北亚区域合作模式选择周林近年来.围绕着东北亚国家区域合作的具体模式的探讨始终是研究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一个中心议题。选择一个符合东北亚情况的区域合作模式,不仅是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发展的要求,而且是将东北亚国家的区域合作引向深入,推进东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禹有松 冯学钢 杨杰
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安徽省正积极推进东向发展战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最活跃和关联性最强的产业之一,在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①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突出的示范带动作用。安徽旅游资源禀赋好,地理上紧靠长三角广阔市场,旅游经济与长三角地区联系密切。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上,应重点构建直通长三角的三大旅游通道,并以上海为中心建设第三辐射环,同时在交通、信息、人才、服务、管理、政策法规、旅游规划等方面与长三角实现全面对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天佑
780年代末,90年代初,亚太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合作模式——“成长三角”。它一开始出现,就显示出其活力,推动着“成长三角”地区经济向前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可以看成是继香港与我华南珠江三角洲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讨这一模式是有积极和现实意义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曹明园 尤宏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元志
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是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融合的探索和尝试。文章引入企业管理中"商业模式"的概念,将其应用于政府之间的跨域合作问题的分析。政府跨域合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间合作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和稳定性,取决于相关利益主体是否在审慎评估各自区位比较优势、资源互补性以及相关政府的合作意愿的基础上,对价值链上价值活动进行细分,识别各自价值活动的优势劣势,然后进行整合创新。文章运用政府视角的商业模式框架剖析了异地联合建设开发区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
异地开发区 商业模式 跨域合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灿 曾刚 宓泽锋 鲜果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 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1)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2)长三角城市群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灿 曾刚 宓泽锋 鲜果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 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1)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2)长三角城市群重视外部知识获取,跨界网络成为重要的创新合作途径,地理距离对创新合作空间载体选择的制约减弱;(3)创新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获取和城市创新,网络视角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四类创新模式,密集的"本地—跨界"创新网络有助于城市创新。研究结论对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晓露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15.0软件,选取13个指标对全国30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重点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珠三角的综合创新能力优于长三角,但其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方面不如长三角,二者的发展模式及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逸群 张京祥 杨洁莹
边缘地区的创新活动是容易被忽视、然而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现象。文章从网络结构视角切入,结合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数据、复杂网络理论与关联网络模型,分析并解读长三角地理边缘地区创新网络的组织模式和生成机制。研究发现:(1)创新网络遵循“核心—关联—边缘”三级网络生长秩序,并通过“接触式+等级式”的知识扩散路径来实现;(2)由于创新网络包含“生产—控制”双重结构,地理边缘的城市既能够接受周边城市制造企业的近距离、接触式溢出,也有机会通过构建创投联系,承接核心城市金融机构的远距离、等级式溢出,成为在创新网络中发挥资源调配作用的控制型节点。因此,在地理边缘区的空间规划实践中,应更加重视城市在网络中所处的结构性位置,致力于将城市发展为在创新网络中具有门户、控制作用的关键节点,从而实现地理边缘区位下的发展路径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