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9)
2023(11554)
2022(10261)
2021(9679)
2020(8039)
2019(18254)
2018(18298)
2017(35007)
2016(19311)
2015(21760)
2014(21942)
2013(21618)
2012(19745)
2011(17555)
2010(17447)
2009(15738)
2008(15223)
2007(13153)
2006(11347)
2005(9727)
作者
(55136)
(45572)
(45348)
(43112)
(28916)
(21954)
(20714)
(18016)
(17324)
(16162)
(15813)
(15234)
(14409)
(14184)
(14020)
(13850)
(13689)
(13607)
(12924)
(12885)
(11345)
(11044)
(10909)
(10317)
(10147)
(10106)
(10089)
(9982)
(9110)
(9095)
学科
(76895)
经济(76816)
管理(54175)
(47991)
(40823)
企业(40823)
方法(35059)
数学(29388)
数学方法(29031)
地方(20867)
(19931)
中国(19449)
(18384)
业经(17666)
(16361)
环境(15498)
(14499)
理论(14206)
农业(13478)
(11859)
贸易(11853)
教育(11701)
(11545)
地方经济(11490)
(11435)
(11393)
技术(11318)
(10393)
财务(10334)
财务管理(10308)
机构
学院(267507)
大学(266763)
管理(107733)
(98449)
经济(96061)
理学(94014)
理学院(92884)
管理学(91213)
管理学院(90736)
研究(88038)
中国(63085)
科学(58310)
(57203)
(43845)
(43095)
(41394)
业大(40891)
研究所(40528)
中心(39695)
(38171)
(38138)
师范(37826)
北京(35919)
财经(35208)
(32756)
农业(32307)
(31914)
(31859)
师范大学(30632)
技术(29381)
基金
项目(191895)
科学(150413)
研究(141376)
基金(136887)
(119152)
国家(118142)
科学基金(101375)
社会(87038)
社会科(82305)
社会科学(82281)
(76477)
基金项目(73990)
自然(66375)
自然科(64698)
自然科学(64685)
教育(64473)
(64402)
自然科学基金(63454)
编号(59137)
资助(55258)
成果(47381)
重点(43122)
(41480)
(41058)
课题(40570)
(39705)
创新(36879)
科研(36399)
项目编号(36076)
大学(35148)
期刊
(106818)
经济(106818)
研究(74573)
中国(48256)
学报(43210)
科学(39993)
管理(37757)
(37158)
教育(33623)
大学(32005)
(30705)
学学(30025)
农业(26456)
技术(23022)
业经(18591)
(18329)
金融(18329)
图书(16351)
经济研究(15822)
财经(15710)
资源(14456)
科技(14021)
问题(13832)
(13749)
(13302)
理论(13170)
(12448)
实践(12378)
(12378)
现代(12066)
共检索到376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纪江明  葛羽屏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逐步走向一体化,其文化整合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这一地区的文化起源、文化生态及其交互影响,主张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构筑共同繁荣的长三角都市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圈),同时提倡发展多样性、个性化的城市历史特色文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邹伟  杜凤姣  居晓婷  
都市圈能够发挥支撑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共享公共服务的作用,有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经过多年发展,长三角都市圈在推进区域一体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功能定位统筹、核心城市辐射效能、协作推进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难题,需要在区域层面的都市圈治理及实施方面,构建“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大中小城市”的空间层次体系,打造区域一体化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在都市圈之间,差异化定位都市圈功能,发挥都市圈比较优势,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都市圈发展布局;在都市圈内部的联通与协同等方面,深化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与衔接,建立底线与协同并重的都市圈规划成果框架,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吴文元  
本文运用"多投入—多产出"的DEA模型,以环境生产函数(EPF)和环境方向距离函数(EDDF)为基础,将污染作为生产过程产生的负产出纳入生产理论,将传统的生产技术扩展为环境生产技术,对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群1996—2008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成分进行了测度,并对能源效率及其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在环境约束下,能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废气的过度排放导致长三角都市圈能源效率增长率和能源使用技术效率增长率的降低,而忽视能源使用减排技术的提高导致能源使用技术进步增长率的降低。累积的技术效率增长率、人均GDP、单位GDP废气排放量、技术进步程度、FDI、人均能源使用量对能源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文章以空间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考察了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1981年至2010年间区域集聚扩散功能的演化,并将影响该功能的潜在动因划分为城市空间效应和总体经济增长效应。随后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证明,在过去近三十年间长三角都市圈呈现明显的经济扩散效应,这种扩散效应既是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之间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和空间补充效应的结果,也是部分城市存在空间总体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本文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使用1981—2010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GDP数据,分别构建了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的空间关系。结论认为,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竞争合作关系,形成"两线两圈"式的空间效应体系;此外,上海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不足,与周边城市的竞争效应多于合作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谷永芬  洪娟  
从服务业区位功能上,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体系:核心城市——上海;二级城市——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其他三级城市。从资源整合优势看,圈内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合作发展应以上海为核心,在上海优先驱动模式下,二级城市与之错位发展,形成水平分工。在该竞争合作发展模式下,通过制定相应战略加速圈内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晓永  
长三角与京津冀都市圈无论从行政区划上,还是从地理分布上,都有着很多相似性。对京津冀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的增长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目前两大区域正处于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新起点上,北京、上海两大区域龙头如何依托各自在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释放经济潜能,是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开忠  张子晔  刘翊  王安然  
利用含水生态足迹方法,在测度2005-2012年首都圈、长三角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首都圈和长三角生态足迹的水平及其变迁。结果发现,长三角除人均生态赤字之外,总生态足迹、总生态承载力、总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及生态效率均大于首都圈;在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两个指标上,首都圈内各省(市)的差距较之长三角更为悬殊,且省(市)际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而长三角的省际差距则在逐年缩小。此外,对比中心城市的表现,北京市拉低了首都圈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而上海市则起到了拉高的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谷永芬  费军伟  李松吉  
长三角都市圈在近几十年中发展迅速,但因地区内产业分工缺乏协调性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从古典到现代的分工理论,均证明都市圈内产业分工、同一产业内分工的必要性。从长三角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现状和对国际成熟都市圈发展的比较分析中,找出长三角发展的差距和启示,以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国林  张小林  卞显红  
度假旅游在我国正在兴起,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度假旅游客源地。根据对长三角主要旅游城市的调查,分析其居民度假旅游需求的人口学特征、度假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行为和度假偏好,对以长三角为目标市场的度假区项目开发和市场开拓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蔡晶  吴柏钧  吴玉鸣  
基于Romer资源约束的经济增长尾效理论,采用纳入时空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对土地资源对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经济增长尾效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发现:土地资源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尾效约束平均约为1.8%,土地的抑制作用导致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经济增长年均减少1.8%,高于现有研究中土地资源对我国整体经济增长尾效的约束水平;由于各城市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迥异,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尾效也存在差异;考虑纳入邻近城市时空效应的经济增长对本城市经济增长的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尾效值,为我国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率提升及城市可持续增长提供决策支持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立军,朱海就  
上海提出的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必须由苏浙沪三地共建才能实现。长三角大都市圈应该是多极的,而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以上海为中心的一极;应从经济地位和经济关联度而不能仅从地理、交通来考虑上海大都市圈的外延,一些距离上海相对较远,但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亦应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应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慧源  
基于2012~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本文从产业规模、市场需求、生产运营、空间集聚、重点门类等方面对长三角文化产业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文化产业的经营效益远远高于江苏、浙江地区,在数字出版和网络游戏两个门类具有明显优势;产业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R&D是江苏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所在;浙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较为平稳,文化企业的竞争力较为突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都市圈内城市的多头对外生产、产业同构化和区域规划软约束是城市蔓延的重要原因。它使得城市之间的自然区隔趋于消失,都市圈成为无边无际的城市连绵区。传统区域主义学者主张在都市圈内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以应对区域内无序竞争、城市规划无效和城市蔓延问题。但是,新区域主义学者认为应当在承认地方差异的客观事实基础之上,寻求一种协商机制而不是统一的管理组织来解决都市圈城市蔓延的问题。该文通过比较两者的优势与劣势,分析长三角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的治理机制发展状况,测度两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程度,发现统一与集中的管理组织并不能抑制城市蔓延。控制城市蔓延的对策是实现经济发展思想转变,建立起多种有效的城市协调机制,促进都市圈形成分工与协作的经济生产关系,提高都市圈区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立锋  夏艺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宁波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五圈"之一,发挥其在我国内外双向大开放中战略节点的作用,亟需强化亚太开放门户、制造业创新中心、海陆统筹发展等功能特色,构建"一主一副四带"空间构架,加强与上海和周边都市圈外联对接,强化区域内在融合发展,做强中心城市极核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