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5)
- 2023(5411)
- 2022(4472)
- 2021(4206)
- 2020(3505)
- 2019(7677)
- 2018(7356)
- 2017(13230)
- 2016(7802)
- 2015(8719)
- 2014(9020)
- 2013(9097)
- 2012(8628)
- 2011(7545)
- 2010(7716)
- 2009(7280)
- 2008(7554)
- 2007(6673)
- 2006(6001)
- 2005(5660)
- 学科
- 济(33979)
- 经济(33939)
- 管理(26034)
- 财(21611)
- 业(20721)
- 企(17615)
- 企业(17615)
- 地方(14533)
- 财政(12203)
- 方法(11671)
- 中国(10948)
- 数学(10140)
- 数学方法(9990)
- 政(9711)
- 制(9115)
- 农(8838)
- 务(8739)
- 财务(8728)
- 财务管理(8682)
- 地方经济(8265)
- 企业财务(8262)
- 学(7624)
- 业经(6922)
- 度(6283)
- 制度(6278)
- 体(5913)
- 银(5814)
- 银行(5792)
- 策(5702)
- 农业(5638)
- 机构
- 学院(106894)
- 大学(106640)
- 济(42080)
- 经济(41056)
- 研究(39884)
- 管理(37645)
- 中国(31575)
- 理学(31365)
- 理学院(30944)
- 管理学(30347)
- 管理学院(30148)
- 财(29116)
- 科学(25440)
- 京(23224)
- 所(21054)
- 江(19689)
- 研究所(18630)
- 中心(18502)
- 财经(18395)
- 农(17785)
- 经(16406)
- 省(16003)
- 范(15390)
- 师范(15243)
- 州(14937)
- 院(14803)
- 北京(14625)
- 业大(14555)
- 农业(13736)
- 财经大学(13083)
- 基金
- 项目(68707)
- 科学(53627)
- 研究(50048)
- 基金(48536)
- 家(42819)
- 国家(42464)
- 科学基金(35733)
- 社会(31731)
- 社会科(30110)
- 社会科学(30106)
- 省(27841)
- 基金项目(25162)
- 划(23201)
- 教育(22708)
- 自然(22390)
- 自然科(21839)
- 自然科学(21832)
- 自然科学基金(21389)
- 编号(20013)
- 资助(19840)
- 成果(17445)
- 重点(16467)
- 发(15624)
- 课题(15078)
- 部(14600)
- 创(13726)
- 国家社会(13201)
- 科研(13175)
- 性(13034)
- 创新(12970)
共检索到180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琛影
本文用泰尔指数来测算长三角区域财力均等化水平,研究显示长三角区域初次财力分配与财力再分配的差异呈缩小趋势,财力总体差异由区域间差异与发达地区内差异共同贡献;转移支付促进了区域间财力均衡,却未能缩小总体与区域内财力差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间财力缺口较大,而较发达地区内的财力分配较均衡。区域财力分配是否均等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为改进长三角区域财力均等化状况,需优化转移支付的地区分布,完善转移支付结构及建立以均衡性税收分享为核心的财力分配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发 周琛影
我国地方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已影响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能否有效解决取决于地方政府间财力分配的均等化程度。基于分税制体制安排后果,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总体水平一般,地方财政自给率低下;在接受中央转移支付后,地方横向财政间财力均等化程度有所提高,不过地区间初次财力分配与财力再分配后的差异程度仍旧较大;地方纵向财政间财力分配不太均衡,表现为级次越高的政府财力越充裕,而最末端的县乡政府财力普遍不足,拉大了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改革建议为:合理的地方政府财力分配规模与水平,应是在集权和分权这两个基本路径之间寻求某种程度的平衡;要提高横向财政间财力分配均等化水平,除了靠缩小基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形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田发 周琛影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四大区域财政能力是否均等,这关系到能否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发现,经过转移支付的调节,四大区域间财政均等化的状况有所改进,但区域内东部、西部地区的财政非均衡性较为明显,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果一般。在引入区域财政标准人分配模型后,度量出均等化区域内各省财力均等化的真实缺口,表现为中部、东北地区的标准人财力分配比较均衡,而东部、西部地区的标准人实际财力偏离标准财力幅度较大。据此,文章建议提高中央对各区域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水平,并构建区域财政横向均衡与转移支付制度,以提升区域财政均等化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发 杨楠
以1995-2010年全国31个省级财政数据为样本,本文运用泰尔指数来估算区域财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均等化水平。研究发现区域总体财力不均衡在区域财力初次分配中没有明显收敛,且区域间财力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中央转移支付在区域财力再分配中改善了区域总体财力非均衡状态,但不能有效缩小区域内财力差异,东部、西部地区的财力差异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升区域财力均等化水平既要改革现行转移支付结构及模式,构建横向均衡转移支付制度,又要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
区域财力 均等化 泰尔指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旭 张传庆
文章基于2007-2011年西藏7个地区市财政数据,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方法对藏西北、藏东南和藏中南区域财力均等化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从区域财力分配总体情况看,西藏区域总体财力不均衡在区域财力初次分配中更显著,且区域内财力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中央转移支付在西藏区域财力再分配中改善了区域间总体财力非均衡状态,但未能有效缩小区域内财力差异;从区域财力总体差异分解看,西藏区域财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均等均主要源于区域内财力差异,其主要是由西藏特殊的财力特征以及特殊的区位条件所决定的。藏中南、藏东南地区的
关键词:
区域财力 泰尔指数 财力分配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明 康慧芳
财政分权框架下,转移支付是平衡县级政府财力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促进县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2010—2019年山西省县域财政数据,通过对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进行分解,分析转移支付对县域财力均等化的影响。结论显示,转移支付总体上能够发挥财力均等化作用,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贡献最大,税收返还也有助于缩小县域财力差距,但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了县际财力的不均衡程度。因此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体制。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转移支付 财政均等化 基尼系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澄
文章利用高等数学、经济学等的理论与方法,自主构建了基于最速下降法的区域旅游潜力研究分析方法,利用该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曲线化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展开宏观性分析与研究。针对曲线分析深度不足的缺陷,展开模型化的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过程,构建了拓展的引力-斥力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分析。由此,找到了如何解决长三角区域旅游短板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对如何扩大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提出了整体对策,为该区域旅游产业稳定、深入发展提供了决策思路与依据。
关键词:
长三角 旅游 潜力 最速下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晓露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15.0软件,选取13个指标对全国30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重点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珠三角的综合创新能力优于长三角,但其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方面不如长三角,二者的发展模式及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杰 王孝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均衡性与可及性,是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双城经济圈43个城市2010-2021年的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和Tsui指数,对比研究长三角城市群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研究发现:(1)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高于成渝双城经济圈;(2)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人口可及性来看,长三角城市群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高于成渝双城经济圈;(3)从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来看,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均等化程度高于长三角城市群。基于此,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从可及性与均衡性双重维度,重点探索群内按需流动与便利共享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宏伟 刘敏
本文建立了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高于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区域内各省市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提高地区个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区域内部资源整合、产业协作等措施,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京津冀应学习借鉴长三角区域协作发展的经验,加强区域内部整合与协作,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京津冀 长三角 区域竞争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慧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区域经济体,知识产权对于促进该地区的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区域知识产权竞争力是在区域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主导下所形成的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为核心的能力集合。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区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22个城市的知识产权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排名前三的城市为上海、杭州和苏州。文中还揭示了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态势不平衡等问题,以期为该地区提升知识产权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彬 董波 赵鹏飞
本文通过运用偏离份额法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表明,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两大区域在电子通信制造业领域都拥有了领先全国的结构与区域竞争优势。然而,在其他制造业领域,珠三角由于未能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及时提升产品技术层次和劳动生产效率,致使原有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迫切需要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加强城市职能分工等角度寻求转型之路。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的制造业结构偏差问题更加突出,纺织业等传统制造业亟需提高发展质量,增强产业转移之后的升级能力与价值链治理能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贾彦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新区域主义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区域化的进程,本文在分析新区域主义产生和对比新旧区域主义的基础上,建议长三角地区应该以新区域主义理论为指导,完善考核体系,形成协调机构,促进要素流动等方面促进区域化的发展。
关键词:
新区域主义 旧区域主义 长三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娜 庄士成 汤建光
区域合作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普遍形式,区域合作的逻辑起点在于有别于"经济人"理性的"合作理性"。在市场层面,长三角区域合作动力源主要来自市场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合作博弈所达成的"共同利益最大化"成为区域合作的基点;在政府层面,区域合作的动力来自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地方政府推动区域合作的动机,既有来自自身利益(包括地方利益)的追求,也有来自其承担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政府的推动和干预会导致区域合作的双重后果。通过区域善治式政府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是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理想状态,建立平等对话、多元参与和矛盾仲裁等机制对完善区域政府合作至关重要。能否将市场动力和政府推力有机整合,形成目标一致的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鲍曙光
本文基于县级财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构建均衡系数,对我国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均等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转移支付缩小了地区财力差异,但地区间财力差距仍极大,且均等效果在2008年以后有所弱化;相对于省际差距,省内差距是地区财力差距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要重点推进省以下转移支付体系建设;转移支付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但东部地区财力差距问题凸显;一般性转移支付均等的效果和效率都是最高,专项转移支付均等效果也较强,但体制性补助和税收返还均等效率较低。最后,笔者围绕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结构和分配公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财力均等化 差距 泰尔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