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8)
- 2023(12686)
- 2022(11114)
- 2021(10446)
- 2020(8665)
- 2019(19754)
- 2018(19847)
- 2017(37476)
- 2016(20741)
- 2015(23286)
- 2014(23600)
- 2013(22939)
- 2012(20992)
- 2011(18882)
- 2010(18650)
- 2009(16863)
- 2008(16249)
- 2007(14029)
- 2006(12182)
- 2005(10626)
- 学科
- 济(81138)
- 经济(81039)
- 管理(56911)
- 业(51046)
- 企(42548)
- 企业(42548)
- 方法(35455)
- 数学(30517)
- 数学方法(30113)
- 中国(21760)
- 农(21090)
- 地方(21060)
- 学(19874)
- 财(18374)
- 业经(17938)
- 制(15095)
- 理论(14852)
- 农业(14102)
- 和(13586)
- 环境(13107)
- 贸(12610)
- 贸易(12603)
- 易(12147)
- 教育(12085)
- 技术(12028)
- 银(11822)
- 银行(11772)
- 融(11647)
- 金融(11638)
- 地方经济(11627)
- 机构
- 大学(287098)
- 学院(286203)
- 管理(112729)
- 济(106401)
- 经济(103784)
- 研究(98489)
- 理学(97944)
- 理学院(96767)
- 管理学(94925)
- 管理学院(94407)
- 中国(71291)
- 科学(64768)
- 京(62293)
- 所(50161)
- 农(48700)
- 财(47755)
- 研究所(46188)
- 业大(45065)
- 中心(43947)
- 江(41868)
- 范(39911)
- 师范(39483)
- 北京(39196)
- 财经(38312)
- 农业(38272)
- 院(36678)
- 经(34811)
- 州(34121)
- 技术(32921)
- 师范大学(32009)
- 基金
- 项目(203349)
- 科学(158714)
- 研究(147996)
- 基金(144953)
- 家(127680)
- 国家(126612)
- 科学基金(107701)
- 社会(90180)
- 社会科(85232)
- 社会科学(85209)
- 省(81130)
- 基金项目(77595)
- 自然(71282)
- 自然科(69583)
- 自然科学(69563)
- 划(68682)
- 自然科学基金(68237)
- 教育(67944)
- 编号(61164)
- 资助(59180)
- 成果(49467)
- 重点(45866)
- 发(43791)
- 部(43564)
- 课题(43015)
- 创(42137)
- 创新(39277)
- 科研(38923)
- 计划(37592)
- 项目编号(37423)
- 期刊
- 济(116730)
- 经济(116730)
- 研究(82575)
- 中国(55706)
- 学报(49294)
- 科学(44399)
- 农(43636)
- 管理(40952)
- 教育(37024)
- 大学(36251)
- 财(34538)
- 学学(33983)
- 农业(30532)
- 技术(25911)
- 融(21330)
- 金融(21330)
- 业经(19656)
- 经济研究(18071)
- 财经(17321)
- 图书(16539)
- 业(15460)
- 科技(14907)
- 问题(14905)
- 经(14688)
- 理论(13968)
- 版(13804)
- 资源(13757)
- 技术经济(12931)
- 实践(12894)
- 践(12894)
共检索到413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宗传宏
世博会通过促进要素的集聚与扩散,推动了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世博会对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推动作用,并根据发展的实际提出世博后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四个重点领域,最后提出六项重点对策。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综合交通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浩 兰振东 葛洪磊
"长三角一体化"概念在2008年首次进入中央文件并正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因此得到全面提速。长三角经济迅猛发展带动的交通物流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区域交通运输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交通拥挤、事故增多、环境日益恶化已经成为了长三角交通运输所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在长三角区域建设立体化多模式联动的综合交通体系,探讨了建设立体交通联动体系的主要任务,联动机制以及相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多模式交通 联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奇锋 童洁 顾新
加强知识在系统中要素之间的流动,是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的特点,建立分层螺旋的知识流动结构模型,分析知识流动的形式,从环境、主体与客体等方面讨论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巢来春 高福斌 楼巧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立军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发挥各地资源、制度优势,共建区域创新体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课题。在分析沪苏浙两省一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就联手共建长三角创新体系的目标定位、主要内容和合作机制等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合作 科技进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磊 戈冬梅 季民河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采用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2003—2008年)的专利申请授权和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创新变量对创新活动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变差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发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在两个专利变量上的相对差异变化均呈下降趋势,首位度指标则显示创新第二高城市距离创新最高城市——上海的差距在逐年减小;然后基于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动规模的发展趋势,发现其模式呈分散均衡型分布。最后,归纳出促使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缩小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差异 位序规模分布 长三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共建"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课题组 薛明扬 沈健 刘希平 袁雯 丁晓昌 丁天乐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格局中的关键区域,在国家改革开放及综合国力、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发挥着重要的探索、创新和引领带动作用。站在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联手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区域教育率先发展,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率先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大战略选择。在教育部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本刊也于2009年专门刊发了"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的专题文章,经过近三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三角教育改革又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期"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专题将围绕长三角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推动教育联动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基础与优势以及共建"长三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申玲 张福生 王微茜
"长三角"中心城市经济发达,水域面积广阔。利用城市中江河湖泊地下空间,促进水域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建设开发的客观要求。论文首先分析了"长三角"中心城市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与开发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域地下空间可能的开发利用功能类型及组合方式,最后简要的分析了未来水域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超 黄晓雅
打破“以邻为壑”,探究协同治理模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战略性选择。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创新产业共建、基础设施服务、生态环境共保和高水平协同开放五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测度长三角一体化水平,分析2012—2020年长三角各城市一体化水平差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并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揭露长三角城市协同治理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长三角东部城市一体化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水平较高城市主要集中在早期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源于省域间差异;长三角城市协同治理模式趋向于常态化参与一体化发展,政府奖励并不是越高越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朝相 徐玲
本文梳理了长三角区域16座城市产业结构现状、职能特征与产业分工,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集聚的协同效应,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指出整合以政府政策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袁昱明 兰娟
促进要素流动 ,特别是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 ,是中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机制。必须突破行政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避免产业、技术雷同和重复投资 ,打造跨地区的要素流动转换系统平台 ,形成中观经济模块 ,推动长三角经济腾飞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经济 科技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克罗吉 顾庆良
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位居我国前列,属于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两省一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特点,以期给我国其他地区建设创新型省市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科技创新体系 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特木钦
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联动可部分缓解人口老龄化及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区域养老负担日益严重的现实矛盾,加上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和制度基础成熟,推进养老服务产业融合可以取得积极进展。针对养老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有待激发、养老服务水平地区间不均衡、异地养老在制度和政策方面等问题,养老服务的区域融合要提高老年人口的自由流动以及养老资源的配置效率,从组织、系统、政策、平台等层面全力推进机制建设,满足区域内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养老需求。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老龄化 养老服务 区域融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蒋正举
根据区域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涵义,通过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文章对长三角地区76个县域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呈现圈层结构;空间分布区位优势明显,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存在核心圈层发展度高但协调度不高、内圈层带动作用有限、中圈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最后,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结构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菁奇 金露露 张文君
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文章以长三角区域为例,运用VIKOR方法评价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构建了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模型。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自2016年以来呈逐年递增趋势;影响各省市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的因素不同,R&D经费支出对上海市有影响,创新平台对江苏省影响最大,研发机构—企业协同创新影响浙江省创新体系效能,对安徽省而言则是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文章为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效能找到了着力点,并对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长三角区域 效能建设与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