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2)
- 2023(16411)
- 2022(14199)
- 2021(13273)
- 2020(10897)
- 2019(24713)
- 2018(24663)
- 2017(46790)
- 2016(25447)
- 2015(28701)
- 2014(28974)
- 2013(28793)
- 2012(27064)
- 2011(24659)
- 2010(24968)
- 2009(23100)
- 2008(22622)
- 2007(20243)
- 2006(18138)
- 2005(16492)
- 学科
- 济(121404)
- 经济(121280)
- 管理(70221)
- 业(66286)
- 企(52413)
- 企业(52413)
- 方法(45247)
- 数学(38628)
- 数学方法(38156)
- 中国(34203)
- 地方(31303)
- 农(30733)
- 学(26151)
- 业经(25843)
- 财(23623)
- 农业(21487)
- 制(20058)
- 贸(18887)
- 贸易(18872)
- 易(18139)
- 地方经济(18039)
- 理论(17993)
- 环境(17783)
- 银(17708)
- 融(17706)
- 金融(17702)
- 银行(17659)
- 和(17648)
- 行(17040)
- 技术(16098)
- 机构
- 大学(372307)
- 学院(370238)
- 济(153407)
- 经济(149990)
- 管理(141406)
- 研究(133749)
- 理学(120721)
- 理学院(119239)
- 管理学(117143)
- 管理学院(116473)
- 中国(100033)
- 科学(82653)
- 京(81700)
- 所(68853)
- 财(68131)
- 研究所(62331)
- 农(59923)
- 中心(59236)
- 江(56164)
- 财经(53708)
- 业大(53397)
- 北京(52596)
- 范(51995)
- 师范(51513)
- 经(48587)
- 院(48528)
- 农业(46523)
- 经济学(46506)
- 州(45649)
- 师范大学(41790)
- 基金
- 项目(244588)
- 科学(191650)
- 研究(179875)
- 基金(175566)
- 家(153097)
- 国家(151779)
- 科学基金(129138)
- 社会(113126)
- 社会科(107060)
- 社会科学(107032)
- 省(95149)
- 基金项目(92610)
- 自然(82466)
- 教育(81932)
- 自然科(80512)
- 自然科学(80495)
- 划(80384)
- 自然科学基金(79006)
- 编号(73371)
- 资助(72616)
- 成果(60713)
- 发(56078)
- 重点(55027)
- 部(53453)
- 课题(51607)
- 创(49716)
- 创新(46438)
- 国家社会(46288)
- 科研(45784)
- 教育部(45622)
- 期刊
- 济(181968)
- 经济(181968)
- 研究(116104)
- 中国(78804)
- 学报(58788)
- 农(55731)
- 科学(55155)
- 管理(54615)
- 财(49983)
- 教育(44683)
- 大学(44365)
- 学学(41523)
- 农业(38662)
- 融(34586)
- 金融(34586)
- 技术(33564)
- 经济研究(28754)
- 业经(28351)
- 财经(26917)
- 经(23198)
- 问题(23119)
- 图书(20561)
- 业(19673)
- 技术经济(19311)
- 理论(17851)
- 科技(17603)
- 资源(17549)
- 现代(17069)
- 贸(16903)
- 版(16714)
共检索到572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上广 王春兰
劳动力的迁移流动及其区域效应是当今区域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劳动力迁移流动态势及区域效应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区域发展进程的经济社会演化态势,并对中国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可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呈现了劳动力高强度集聚、长三角内迁移流动活跃、劳动力迁移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等劳动力迁移流动态势,与此同时,长三角劳动力迁移流动对长三角各地区的受教育程度、人才密度、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将造成影响。在未来,经济社会演变对长三角劳动力的迁移流动将产生新的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力
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迁移南开大学经研所博士生高国力劳动力迁移作为人口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很多,客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都是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在影响劳动力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荣荣
长三角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该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及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长三角的发展重点及定位进行论述,指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制约因子及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 现状与特点 发展战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子玉 卢海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长三角地区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一体化发展更趋紧密;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三大需求关系更趋协调等。当然,长三角区域的发展也存在着其特有的矛盾,但这也是长三角在融合、发展中所必然产生的问题。展望"十二五"的发展,长三角将为崛起成为全球城市区域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经济 “十二五”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永庆
以上海为龙头,以苏南、浙北为两翼,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因此,深刻分析作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龙头的上海经济发展态势,正确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对于相关省市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上海 长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国力,季任钧
本文以经济发展迅速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应用托达罗人口迁移经济模式分析其人口迁移机制,对广东省人口迁移省际省内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区际分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润龙
2010年长三角人口总量、GDP总量,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地均GDP都处较高水平。长三角的高收入和优裕生活条件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大量的人口流入,使上海、浙江的人口老龄化似乎得到了缓和,但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仍非常高。论文讨论了人口老龄化的三个阶段:长寿(健康)老龄化、少子老龄化和迁移(流动)老龄化。迁移老龄化加剧农村空心化,加大了政府和社区的社会责任;迁移老龄化的突发性使其与经济发展相关性下降;迁移老龄化也造成全局老龄化和区域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和家庭老龄化、户籍人口老龄化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相背离。这些都必须引起有关方面高度注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撑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1988年~2007年间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与投资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明显,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关键词:
长三角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晓合 孙倩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长三角地区走的是渐进式制度创新的改革道路,这一改革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对于这一作用,本文尝试用岭回归、经济增长收敛性等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探讨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的改革行为在我国渐进式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沈正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经济社会体系结构性问题,表现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收人分配、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等方面;发展不充分主要是经济社会体系总量水平问题,表现在市场竞争、质量效益、有效供给、制度创新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点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这种情况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由哈尔滨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旺军
社会经济网络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俱乐部,将区域空间内企业的知识传递、创新活动、企业采购和销售等外部问题内部化,其存在减少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组织之外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科斯制度的形式。这一理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赖德胜 孟大虎
资源依赖型产业链、重工业偏向型产业结构和既定的体制环境,造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劳动力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专用性。文章认为,既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导致了劳动力在搜寻匹配岗位时遇到了很大困难,以致于在转岗再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人力资本粘性和人力资本失灵。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下岗失业劳动力高质量地完成转岗再就业过程,应当重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重工业化改造,同时还应对人力资本生产制度、流动制度和激励制度进行有效调整。
关键词:
专用性人力资本 资源依赖 人力资本粘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锐 吕臻
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农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赜琳 傅冬绵
本文在对两个三角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的基础上,具体从地理区位结构、积累结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和人口结构等方面比较分析这两个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共性与差异,考察两个区域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指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区域经济 增长方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易耀秋
长三角在行政主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制约该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江苏沿江跨江联动开发是发挥上海龙头作用,转移苏南沿江产业带,促使长三角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对称格局的必然。江阴———靖江的先行联动更具条件。跨江联动开发目标选择的关键在于冲破行政壁垒,进行有效的政府合作,对长三角经济的再发展具有导向价值。
关键词:
长三角 跨江联动 政府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