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8)
2023(13598)
2022(11590)
2021(10393)
2020(8762)
2019(19972)
2018(19526)
2017(37149)
2016(20200)
2015(22914)
2014(23240)
2013(23299)
2012(22629)
2011(21009)
2010(21338)
2009(19962)
2008(19830)
2007(18028)
2006(16284)
2005(15241)
作者
(64220)
(53626)
(53592)
(51057)
(34338)
(25963)
(24413)
(20876)
(20496)
(19205)
(18580)
(17979)
(17510)
(17332)
(17171)
(16810)
(16008)
(15949)
(15636)
(15570)
(13623)
(13568)
(13256)
(12528)
(12262)
(12060)
(12012)
(11972)
(11100)
(10723)
学科
(107924)
经济(107826)
管理(52087)
(49288)
方法(37876)
(37266)
企业(37266)
数学(33101)
数学方法(32777)
地方(29847)
中国(29450)
(26716)
(22940)
业经(21627)
(19780)
农业(18338)
地方经济(17598)
(17414)
(17117)
贸易(17105)
(16411)
(16109)
金融(16107)
(15673)
银行(15624)
环境(15531)
(15151)
(14571)
(14438)
理论(12972)
机构
大学(306630)
学院(306549)
(134489)
经济(131625)
研究(118782)
管理(108745)
理学(91482)
理学院(90255)
中国(89342)
管理学(88639)
管理学院(88066)
科学(74194)
(67576)
(63554)
(59135)
(58703)
研究所(57550)
中心(52559)
(49579)
业大(46559)
农业(46229)
财经(45823)
北京(43473)
(42511)
(42322)
经济学(42222)
师范(42027)
(41275)
(38906)
经济学院(37709)
基金
项目(195169)
科学(151718)
研究(140092)
基金(138868)
(123039)
国家(122012)
科学基金(101528)
社会(88485)
社会科(83753)
社会科学(83729)
(77581)
基金项目(72656)
(65863)
自然(64704)
教育(63182)
自然科(63089)
自然科学(63065)
自然科学基金(61920)
资助(57667)
编号(56045)
(48842)
成果(46612)
重点(45600)
(42447)
课题(40848)
(39764)
发展(38949)
(38329)
创新(37408)
科研(37162)
期刊
(162571)
经济(162571)
研究(97019)
中国(68082)
(54307)
学报(52020)
科学(47253)
(44773)
管理(41340)
大学(38047)
农业(36650)
学学(35862)
教育(32961)
(31407)
金融(31407)
技术(27342)
经济研究(26712)
业经(25165)
财经(23491)
问题(21166)
(20444)
(19910)
技术经济(16991)
(16766)
世界(15591)
统计(15483)
国际(14983)
资源(14941)
商业(14658)
(14632)
共检索到487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正华  徐小平  杜建国  
本文主要采用测度熵(GEM)和极化(TW)相结合方法,从不同集聚层次对1993—2005长三角人均GDP(GDPPC)、农村居民纯收入(RPCI)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UPCI)进行不均衡和极化演化分析,得出计算结果,根据结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建议政府在低水平集聚层次上进行决策可以有效地降低区域不均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迁  潘建成  杜建国  
This paper uses GDP per capita,rural per capita net income and urban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to depict Chines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which,the inequality index GEM and polarization index TW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aggregation level of nation,belt and province from 1993 to 2003.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When measures are made to decrease the national inequality,that in coast region should be concerned especially.Moreover,polices applied to reduce disparities should be made on lower level.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永庆  
以上海为龙头,以苏南、浙北为两翼,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因此,深刻分析作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龙头的上海经济发展态势,正确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对于相关省市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荣荣  
长三角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该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及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长三角的发展重点及定位进行论述,指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制约因子及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子玉  卢海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长三角地区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一体化发展更趋紧密;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三大需求关系更趋协调等。当然,长三角区域的发展也存在着其特有的矛盾,但这也是长三角在融合、发展中所必然产生的问题。展望"十二五"的发展,长三角将为崛起成为全球城市区域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赜琳  傅冬绵  
本文在对两个三角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的基础上,具体从地理区位结构、积累结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和人口结构等方面比较分析这两个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共性与差异,考察两个区域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指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春  朱永彬  王铮  董彦岭  
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结果发现全国尺度上地市间的差距在拉大,经济极化程度加剧;其次利用Gini系数来计算1994~2004年我国的不均衡程度,用核密度参数法、Wolfson指数来计算极化情况,分析了各省的经济不均衡和极化程度,发现西部省份的经济不均衡程度与极化程度并存,中部省份的不均衡和极化程度相对较弱,东部发达地区存在了两个极端;再次分析了Gini系数和Wolfson指数随时间变化趋势;最后在截面数据上研究了Gini系数和Wolfson指数同人均GDP的关系,发现各省Gini系数同人均GDP呈现近似三次多项式的分布,Wolfson指数同人均GDP无显著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为彪  吴玉鸣  许丽萍  
高速铁路的发展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核心因素之一。基于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城市是否开通高铁作为准自然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铁网络,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系统考察了高铁开通对长三角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长三角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然保持不变。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对大城市影响不明显;高铁网络中拥有度数中心度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影响机制表明,高铁开通加速了劳动力流动进而加剧了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极化效应,且该机制对外围小城市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高铁开通降低了外围小城市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拉大了其与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中心、网络化的高铁网络有利于缓解因高铁开通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此外,高铁开通明显扩大了距离中心城市300-400公里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本研究为从多中心、网络化的中心—外围视角理解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政府推动高铁网络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矫卫红  
为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文章利用模型分析法建立地理加权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证实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总体呈现空间相关性与差异性,长三角地区的初始经济状态与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文超  
文章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以黄河流域313个县域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0—2018年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的时空演化情况。结果显示:2010—2018年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的绝对程度在拉大,相对程度在不断缩小,同时呈现着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而且空间集聚的程度在不断强化。从空间集聚的形态看,"高-高"型县域主要集聚在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的北部,少数分布在山东;"低-低"型县域主要集聚在黄河上游的西部地区;"低-高"型的塌陷型和"高-低"型的极化型县域相对较少。2018年,"高-高"型县域有局部扩散的现象,"低-低"型县域出现了向西扩散和向山西转移的趋势,"高-低"型的极化型县域数量明显增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上广  吴柏均  
经济活动的空间状态及其内在关系是当今区域经济学等关注的重点。从研究的视角与范式看,对于经济空间性理论检讨的学科主要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学。而从实证研究中可知,当前长三角区域发展水平和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都存在空间差异。开发区、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区域经济网络格局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几种重要空间形态。在未来,长三角经济增长是否会趋缓、经济增长机制和模式是否会趋同、多中心的区域格局是否会形成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实现等问题应引起思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漆嘉琦  王斌会  
近年来,关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非常多,但鲜有针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平均指标(比如人均GDP)进行因素分析。本文通过构建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模型,对2000年与2009年广东省经济发展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流动不均衡,这一结果可以为我国协调区域均衡发展的工作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军山  王金定  李朋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首先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倾斜,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这一区域的迅速集聚使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健  
人口在产业和城镇之间的均衡发展程度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尤为重要。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国内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因此,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对人口在产业和城镇之间的均衡发展程度进行了测度,并探讨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人口在产业和城镇之间均衡发展的路径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健  
人口在产业和城镇之间的均衡发展程度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尤为重要。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国内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因此,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对人口在产业和城镇之间的均衡发展程度进行了测度,并探讨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人口在产业和城镇之间均衡发展的路径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