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55)
2023(5744)
2022(4849)
2021(4404)
2020(3550)
2019(7889)
2018(7509)
2017(14021)
2016(7515)
2015(8350)
2014(8284)
2013(8091)
2012(7526)
2011(7010)
2010(7112)
2009(6384)
2008(6507)
2007(6034)
2006(5459)
2005(5066)
作者
(22662)
(18730)
(18627)
(17674)
(12105)
(9073)
(8573)
(7225)
(7086)
(6597)
(6387)
(6352)
(6154)
(6126)
(5976)
(5858)
(5594)
(5490)
(5415)
(5285)
(4657)
(4597)
(4578)
(4289)
(4281)
(4160)
(4148)
(4051)
(3768)
(3721)
学科
(37789)
经济(37766)
(21648)
管理(21584)
(19024)
企业(19024)
地方(14294)
方法(12040)
中国(9909)
数学(9696)
数学方法(9523)
业经(9433)
地方经济(9073)
(8612)
(7258)
贸易(7253)
(6995)
(6675)
(6339)
(6294)
(6193)
(6114)
农业(6016)
理论(5733)
环境(5601)
(5381)
(5300)
(5190)
银行(5183)
技术(5095)
机构
学院(111115)
大学(108283)
(46027)
经济(44940)
管理(42295)
研究(41884)
理学(36076)
理学院(35576)
管理学(34977)
管理学院(34724)
中国(30836)
科学(25426)
(23618)
(21368)
研究所(19463)
(18579)
中心(18190)
(17805)
(16337)
师范(16207)
(16024)
(15934)
北京(14822)
财经(14684)
(14388)
业大(14080)
(13157)
师范大学(13078)
经济学(12939)
技术(12685)
基金
项目(74167)
科学(59282)
研究(55294)
基金(52639)
(46217)
国家(45873)
科学基金(39396)
社会(35074)
社会科(33355)
社会科学(33346)
(30073)
基金项目(27531)
(25373)
教育(25157)
自然(24707)
自然科(24156)
自然科学(24151)
自然科学基金(23708)
编号(22843)
资助(20942)
成果(18342)
(18065)
重点(17620)
课题(16848)
(15709)
(15575)
发展(14760)
创新(14680)
(14512)
国家社会(14389)
期刊
(54922)
经济(54922)
研究(32601)
中国(23459)
管理(18475)
科学(15593)
学报(14747)
(14455)
教育(13838)
(12980)
大学(11103)
技术(10974)
学学(10414)
农业(10048)
(9819)
金融(9819)
业经(9416)
经济研究(8602)
问题(6984)
财经(6916)
(6777)
资源(6713)
国际(6326)
(6108)
(6068)
商业(5822)
(5774)
论坛(5774)
技术经济(5576)
现代(5570)
共检索到172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周倩  罗小龙  顾宗倪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区域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梳理199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战略的演变历程、战略意图和政策效应,来探究长三角区域竞合特征及其趋势。研究表明,区域战略是系统研究长三角区域竞合的有效依据。长三角区域战略经历了从竞争为主到加强合作的历程,按竞合性质可将其归纳为竞争、合作和竞合三类战略。以区域战略透视长三角竞合新趋势,长三角多中心、网络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发展成熟,都市圈成为竞合的重要载体,区域创新成为竞合的着力点,跨界合作带来新发展机遇。建议通过国家介入或中心城市主导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阮君华  
竞争与合作是长三角区域经济管理中两大主题。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机制,是长三角区域经济管理的现实发展需要。实现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各类主体自主行动是长三角竞合机制的前提基础。主体多元性、主体自主性、环境开放性、制度约束性是长三角竞合机制的基本内容。坚持市场引导、多方联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四大原则,是形成长三角竞合机制的基本保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兆安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大规模涌入长三角的历史进程,台资对长三角产业的崛起及产业体系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台资进入长三角发展的区域优势,揭示了台资助推长三角产业崛起与发展的规模、程度及基本态势,最终提出了台资在长三角未来发展的若干基本趋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瑞林  张银  
我国的就业模式正在从正规就业逐渐转向非正规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运用劳动经济学原理,构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失业模型,指出必将有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得不非正规就业、甚至非自愿性失业。在此基础上,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开展实证分析,指出非正规就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可逆转的趋势。最后提出了转变就业观念、完善就业制度、加强引导教育、构建支持体系四点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艳杰  
国际金融危机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引起广泛重视,承载着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多项重要功能。长三角地区发展到现阶段已面临较明显的资源、空间、成本等制约,迫切需要转型发展。目前长三角一些新兴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内外部环境总体利好。近期宜进一步细化和聚焦重点领域,分类加大政府扶持或完善市场环境,加快技术创新占领产业链高端,制定行业标准并实施动态监测,深化分工合作实现区域共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擎宇   杨山   刘帅宾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旨在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具有全球重要竞争力的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地,从城市发展的竞争与合作的角度,在测度2006—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竞合水平基础上,运用空间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重叠社区发现模型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竞合水平的时空特征及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伴随着长三角地区竞合水平整体向上发展的变化,长三角地区在空间上呈现从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孤岛式分布格局逐步向以沪宁合、沪杭甬“片状”连绵一体化空间格局转变,长三角中心区的功能越发突出。(2)从竞合水平时空转移特征看,城市受到自身发展影响存在类型间的转移惰性和路径依赖,多数城市不论是邻域还是自身转移类型均保持很强的稳定性;邻域状态强化了区域低竞合城市的空间集中和高竞合城市的空间溢出,并带动了俱乐部收敛的空间扩散。低邻域和较低状态下各竞合水平类型城市基本位于长三角外围区,高邻域和较高邻域状态下各竞合水平类型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和中心区。(3)从网络社区和交叠城市看,长三角地区竞合水平不断向网络化和组团化转变,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开始从城市间竞合转向城市圈之间竞争和城市圈内部合作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杰  
当前,如果仅仅把中美之间贸易摩擦方面的问题视作为双方战略竞争的基础性问题,就有可能在面对来自美国的持续性战略竞争压力情形下,干扰中国做出全面理性判断及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美国作为试图主导和控制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和WTO新规则调整改革权力的最大最强发达国家,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利益特别是中小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的代表,今后双方的战略竞争,不仅仅落在两个国家自身利益层面的博弈和斗争,还会进一步延伸到科技创新领域和WTO及其新规则的主导权方面。在我们的思维和判断中,无论是美国针对中国的"全面接触"战略,或是美国针对中国的"彻底遏制"战略,双方博弈到最后的可能均衡状态是中美双方之间逐步形成一种特定的稳定的新型"竞合"战略竞争关系。今后一段时期内中美战略竞争格局中作为突出的现象仍然是遏制与反遏制关系;不过,中国应对美国遏制战略的综合力量以及中国式智慧决定了中美之间新型"竞合"战略竞争关系的形成以及发展方向。在全面分析中美之间可能的新型"竞合"战略竞争关系的内涵和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面临即将到来的中美新型"竞合"关系及WTO新规则变化格局的可能应对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保全  任优生  
加快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增长质量是推动长三角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生产率的提升是其核心。文章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测度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研究表明: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滑趋势;前期呈现出"轻技术创新、重规模扩张"的低端化趋势;后期分别呈现"低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轻技术创新"的低端化趋势。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智伟  张友苏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原有的"15+1"模式逐渐难以满足竞争需求,要求扩容的呼声渐起。江西作为长三角相邻省份,理应抓住泛化机遇,加速融入长三角,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为江西崛起构筑新的发展平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谷永芬  洪娟  
从服务业区位功能上,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体系:核心城市——上海;二级城市——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其他三级城市。从资源整合优势看,圈内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合作发展应以上海为核心,在上海优先驱动模式下,二级城市与之错位发展,形成水平分工。在该竞争合作发展模式下,通过制定相应战略加速圈内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瑟致  
全球化的潮流,公共议题多元化、复杂化的现象,逐渐改变了地方政府的治理行为与地方关系,"区域治理"模式成了重要的概念。本研究从区域治理理论去检视长三角地区港口群的发展,表现出的理论意涵,可称之为"传统改革主义─政府主导下的竞合关系"。最后,透过对西方理论的分析,本文认为长三角港口群的区域治理表现出具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建  曹有挥  
本文分析了199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货流的变动情况。在时间序列上,长三角地区表现为交通网络的完备和货运量的快速增长;空间上,货运的非均衡性趋势是货流空间变化的主流,且一直保持集中的趋势;通过马尔可夫链的空间分析发现目前长三角已经形成了高、中高、中低、低几个趋同的俱乐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河清  田晓辉  王蕾蕾  
首先建立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区域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最后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对各城市展开横向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区域有针对性的竞合发展战略,以期实现两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兰  丁长青  
文章科学剖析了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与实施途径,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分析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给出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政策性建议,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国强  汤向俊  
本文基于波特的竞争力模型,提出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四个因素:市场、科技支持、空间和政府支持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并给出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2000—2010年间我国三大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提升较为明显;分区域来看,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提升最为显著,改变了十年前的落后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