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57)
- 2023(18842)
- 2022(16270)
- 2021(14997)
- 2020(12736)
- 2019(29394)
- 2018(28917)
- 2017(55816)
- 2016(30424)
- 2015(34479)
- 2014(34879)
- 2013(34374)
- 2012(31701)
- 2011(28851)
- 2010(28840)
- 2009(26758)
- 2008(26074)
- 2007(23069)
- 2006(20173)
- 2005(17803)
- 学科
- 济(139603)
- 经济(139462)
- 管理(86108)
- 业(79507)
- 企(65386)
- 企业(65386)
- 方法(60403)
- 数学(53008)
- 数学方法(52322)
- 中国(35675)
- 农(33311)
- 财(30892)
- 地方(30703)
- 学(29819)
- 业经(28537)
- 农业(22640)
- 贸(21662)
- 制(21656)
- 贸易(21651)
- 易(20885)
- 理论(20515)
- 环境(20231)
- 和(19997)
- 务(19327)
- 财务(19243)
- 财务管理(19191)
- 企业财务(18146)
- 银(18038)
- 银行(17983)
- 融(17877)
- 机构
- 大学(441340)
- 学院(439926)
- 济(180142)
- 经济(176143)
- 管理(171823)
- 研究(150048)
- 理学(148844)
- 理学院(147146)
- 管理学(144331)
- 管理学院(143555)
- 中国(109890)
- 科学(94889)
- 京(94043)
- 财(79288)
- 所(76315)
- 农(72204)
- 研究所(69850)
- 中心(68010)
- 业大(66612)
- 江(64516)
- 财经(64142)
- 北京(59204)
- 范(58523)
- 经(58118)
- 师范(57982)
- 农业(56669)
- 经济学(54752)
- 院(54619)
- 州(52111)
- 经济学院(49175)
- 基金
- 项目(300662)
- 科学(235399)
- 基金(216910)
- 研究(216337)
- 家(189663)
- 国家(188143)
- 科学基金(160947)
- 社会(135756)
- 社会科(128597)
- 社会科学(128560)
- 省(117954)
- 基金项目(115053)
- 自然(105620)
- 自然科(103132)
- 自然科学(103104)
- 自然科学基金(101185)
- 教育(99688)
- 划(99363)
- 资助(90064)
- 编号(88260)
- 成果(71101)
- 重点(67608)
- 部(65698)
- 发(64400)
- 创(61215)
- 课题(61029)
- 科研(57775)
- 创新(57204)
- 教育部(55901)
- 大学(55590)
- 期刊
- 济(196819)
- 经济(196819)
- 研究(127453)
- 中国(80935)
- 学报(71062)
- 科学(64627)
- 农(64002)
- 管理(61042)
- 财(60925)
- 大学(53054)
- 学学(49981)
- 教育(45905)
- 农业(44045)
- 技术(39955)
- 融(34221)
- 金融(34221)
- 经济研究(31838)
- 财经(31161)
- 业经(30914)
- 经(26734)
- 问题(26702)
- 统计(23052)
- 技术经济(22906)
- 图书(22899)
- 业(22817)
- 资源(20641)
- 理论(20570)
- 策(20457)
- 版(20401)
- 科技(20099)
共检索到640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虎 王兴平 李迎成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找一种适用于当前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就业水平评价及分类的方法。首先构架一个适用于长三角城市的就业水平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获取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得到长三角16个城市就业的质量和数量指标评价结果,再通过波士顿矩阵对16个城市进行分类,藉此对长三角城市就业整体特征和分类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最后提出长三角各个城市就业水平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就业水平 评价及分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虎 王兴平 丛喜静
本文首先从国内有关就业统计数据获取的现实出发,在考虑西方"就业中心"与我国国情差异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首位就业区"的概念。同时,选取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六个中心城市的"区"级行政辖区作为遴选对象,通过运用相关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其首位就业区的空间区位、集聚规模、就业类型、从业结构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最后以此为基础,结合长三角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前景,提出未来城市首位就业区及就业多中心格局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静
通过建立模型,对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FDI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仅凭经济总量的增加不足以进一步吸引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才是吸引FDI的关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赜琳 傅冬绵
本文在对两个三角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的基础上,具体从地理区位结构、积累结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和人口结构等方面比较分析这两个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共性与差异,考察两个区域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指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区域经济 增长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庄士成 汤建光
长三角区域合作"困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合作难以调和利益冲突、粗放增长方式下的区域合作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单一数量目标下的区域合作难以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有利于拓展区域合作空间,有利于破解区域合作困境,也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内涵。以循环经济范式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首先要在长三角区域层面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战略,并以循环经济范式推进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以制度和机制消解循环经济的合作困境。
关键词:
长三角 循环经济 区域合作 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晓伟 刘澈元
研究长三角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对于促进区域一体化以及制定各市的发展规划有着重大意义。利用长三角16个城市和东部21个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改进的象限图方法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长三角格局。研究发现:省际尺度上两者关系的地域差异并不明显,仅存在南北翼的微弱差异。此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格局存在马太效应。长三角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进程,依据客观的发展规律,研究两者适度不协调的合理性,制定两者协调发展的合理规划。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发展水平 关系 长三角格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纪韶 朱志胜
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数据系统分析了我国24个城市群的人口流动模式,并运用基尼算法测算人口流动前后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平衡性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群之间及内部人口流动规模庞大,人口流入和流出均呈集中趋势,人口流入集中特征尤为明显。2.城市群流动人口分布呈现"极化"和"属地化"特征,东部城市群和所在经济区内城市群是主要人口流入区域,东部城市群大规模的人口流入与流出并存,且绝大部分流入人口来自城市群覆盖省份以外。3.珠三角城市群仍为我国最重要的人口强势流入中心,江淮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则构成我国的人口强势流出中心。4.我国城市群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平衡状况总体较为合理,...
关键词:
城市群 流动模式 平衡性 基尼算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蔚 许文璐 陈越
在改进的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4—2015年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各个城市的联系不断加强,但海峡西岸城市群大部分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重要性偏弱;跨区域城市群中缺乏城市规模辐射及城市功能互补两方面均较突出的城市,但核心城市基于规模辐射发挥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增强城市功能互补是加强跨区域城市群经济网络联系程度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静文 赵大利
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地区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研究城市群落崛起过程对该地区经济绩效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城市群落的形成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绩效;第二,在2003年和2004年城市群落崛起过程中,落后地区受益最大,区域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第三,2005~2007年,受益最大的地区是中等发达地区,城市群落的发展进一步缩小了中等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在2007年,落后地区和其它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景睿 刘三林 邓晓锋
知识产出与经济增长受人口受教育水平的适度规模、知识外溢和市场容量的支配,融合以上因素构建理论模型并对珠江三角洲9城市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口受教育水平与知识产出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适度问题,即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人口并不一定是产出弹性最大的人力资本,而是与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转化相匹配的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种适配度区别不仅表现为城市间差异,而且随时间发生动态演变,因此,人力资本政策应该因时因地制宜。
关键词:
适度教育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珠江三角洲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苑春 程国雄
选取长三角二省一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结果表明:银行贷款显著促进了江苏和浙江的经济增长。上海市的证券市场融资额对上海的经济增长虽然显著,但系数很小。江苏和浙江的证券市场融资额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上海和江苏的利用外资显著促进了其经济增长,浙江则不显著。浙江的劳动力系数显著,说明浙江的产业结构比上海和江苏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劳动力投入。因此浙江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保证经济增长的后劲。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金融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求光 李洪英
运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和面板数据,就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的R&D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R&D投入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地效应;②随着R&D投入逐年递增,三大经济区的R&D技术效率水平整体上都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③三个不同经济区之间内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各区域经济也在向着均衡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R&D 技术效率 区域差异 SFA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艺 曾刚 陈鹏鑫 万媛媛
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论文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长三角作为研究对象,在刻画长三角一体化空间范围扩展过程中区域内经济差距动态演进的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实施对区域内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一体化空间范围扩大造成了区域内经济差距加剧,但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推进,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并呈现经济差距缩小的长期演变趋势;(2)从地理区位视角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对规划范围内地理区位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从边界视角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政策产生了明显的边界效应,降低了长三角周边有着类似的地理位置但不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内城市的战略、交通地位,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4)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实施主要通过交易成本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优化效应等途径缩小了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在建设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等议题的背景下,研究能够为进一步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框架、探索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模式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经济差距 区域一体化 动态演进 长三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继良 张奇
本文在测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的基础上,对收敛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基于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造成城市发展差异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长三角 发展差距 成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军山 王金定 李朋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首先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倾斜,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这一区域的迅速集聚使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