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63)
- 2023(18702)
- 2022(15894)
- 2021(14924)
- 2020(12466)
- 2019(28422)
- 2018(28131)
- 2017(53594)
- 2016(28994)
- 2015(32420)
- 2014(32643)
- 2013(31497)
- 2012(28931)
- 2011(25884)
- 2010(25640)
- 2009(23228)
- 2008(22414)
- 2007(19856)
- 2006(17101)
- 2005(14434)
- 学科
- 济(112141)
- 经济(112010)
- 管理(86935)
- 业(79375)
- 企(66780)
- 企业(66780)
- 方法(50352)
- 数学(43248)
- 数学方法(42647)
- 中国(31052)
- 农(30782)
- 财(29333)
- 地方(26401)
- 业经(25910)
- 学(25108)
- 技术(24354)
- 制(20804)
- 农业(20725)
- 理论(20563)
- 贸(18566)
- 贸易(18555)
- 和(18406)
- 易(17982)
- 环境(17880)
- 务(17081)
- 财务(16990)
- 财务管理(16949)
- 银(16917)
- 银行(16861)
- 融(16674)
- 机构
- 大学(398778)
- 学院(398079)
- 管理(158001)
- 济(153912)
- 经济(150434)
- 理学(137128)
- 理学院(135588)
- 管理学(133098)
- 管理学院(132349)
- 研究(131737)
- 中国(96852)
- 京(84597)
- 科学(83330)
- 财(71055)
- 所(64979)
- 农(64123)
- 中心(60797)
- 业大(60231)
- 研究所(59438)
- 江(59093)
- 财经(56459)
- 范(54097)
- 师范(53500)
- 北京(52717)
- 经(51529)
- 农业(49992)
- 院(49192)
- 州(47559)
- 经济学(46033)
- 技术(45496)
- 基金
- 项目(280604)
- 科学(221192)
- 研究(206628)
- 基金(201964)
- 家(176535)
- 国家(175074)
- 科学基金(150685)
- 社会(129279)
- 社会科(122336)
- 社会科学(122306)
- 省(111252)
- 基金项目(107144)
- 自然(97953)
- 教育(96321)
- 自然科(95702)
- 自然科学(95678)
- 自然科学基金(93915)
- 划(93538)
- 编号(84458)
- 资助(82027)
- 成果(68219)
- 重点(63224)
- 部(61550)
- 创(60927)
- 发(60070)
- 课题(59029)
- 创新(56397)
- 科研(53521)
- 国家社会(52969)
- 教育部(52769)
- 期刊
- 济(165308)
- 经济(165308)
- 研究(113719)
- 中国(80495)
- 学报(64143)
- 管理(58619)
- 科学(58403)
- 农(57348)
- 财(54484)
- 教育(52729)
- 大学(49004)
- 学学(45735)
- 农业(39933)
- 技术(38895)
- 融(30609)
- 金融(30609)
- 业经(28053)
- 财经(26668)
- 经济研究(26109)
- 经(22917)
- 图书(22609)
- 科技(21324)
- 问题(21198)
- 业(20927)
- 技术经济(19609)
- 版(18907)
- 理论(17910)
- 坛(17468)
- 论坛(17468)
- 资源(17329)
共检索到578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岩 李海波 陈铁 李星洲 高晓瑾
区域技术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手段,成为驱动区域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省域层面技术创新建设,本研究从创新研发投入、专利申请、创新平台和新产品及产值4个技术创新关键方面,选取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长三角的江苏、上海和浙江为对象开展比较研究,基于创新主体政府视角,总结其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共同之处,为我国其他省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技术创新体系 比较研究 对策建议 长三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米建华
文章首先对创业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创业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原因在于创业投资具有创新发现功能、创新加速功能、创新产业化促进功能以及创新风险分散功能。同时,文章还对长三角地区创业投资与技术创新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基于此,文章提出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创业投资合作体系、以上海、杭州和南京三个城市为创新研发中心的创新智力支撑体系、以上海、江苏和浙江为创新产业化承接基地,并且创业投资、技术创新和创新产业化进行合理分工与协作,从而在长三角区域内形成以创业投资为推动力、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最终目标的区域协作与分
关键词:
创业投资 技术创新 长三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奇锋 童洁 顾新
加强知识在系统中要素之间的流动,是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的特点,建立分层螺旋的知识流动结构模型,分析知识流动的形式,从环境、主体与客体等方面讨论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巢来春 高福斌 楼巧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立军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发挥各地资源、制度优势,共建区域创新体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课题。在分析沪苏浙两省一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就联手共建长三角创新体系的目标定位、主要内容和合作机制等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合作 科技进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袁昱明 兰娟
促进要素流动 ,特别是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 ,是中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机制。必须突破行政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避免产业、技术雷同和重复投资 ,打造跨地区的要素流动转换系统平台 ,形成中观经济模块 ,推动长三角经济腾飞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经济 科技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克罗吉 顾庆良
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位居我国前列,属于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两省一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特点,以期给我国其他地区建设创新型省市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科技创新体系 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菁奇 金露露 张文君
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文章以长三角区域为例,运用VIKOR方法评价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构建了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模型。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自2016年以来呈逐年递增趋势;影响各省市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的因素不同,R&D经费支出对上海市有影响,创新平台对江苏省影响最大,研发机构—企业协同创新影响浙江省创新体系效能,对安徽省而言则是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文章为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效能找到了着力点,并对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长三角区域 效能建设与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磊 戈冬梅 季民河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采用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2003—2008年)的专利申请授权和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创新变量对创新活动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变差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发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在两个专利变量上的相对差异变化均呈下降趋势,首位度指标则显示创新第二高城市距离创新最高城市——上海的差距在逐年减小;然后基于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动规模的发展趋势,发现其模式呈分散均衡型分布。最后,归纳出促使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缩小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差异 位序规模分布 长三角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以胜 赵浚吟 陈必坤 赵蓉英
文章首先概述了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内涵与研究现状,指出创新主体才是知识流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然后基于创新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动因以及各主体在知识流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表示以及信息传递这一信息链过程来详细探讨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影响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障碍因素。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主体 知识流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雪祎 方存好 孟硕
本文从研究区域技术创新各个环节中的"市场失灵"出发,致力于政府相关区域技术创新政策选择的研究。本文首先基于市场和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不同作用机制,提出了一个基于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区域技术创新理论模型。在这一模型框架下,进一步以新古典经济学派关于"市场失灵"的假定为基本的分析依据,并参照新熊彼特学派的技术创新理论,以技术创新中的各个创新过程为分析对象,对各个技术创新环节中的"市场失灵"进行判断和分析,由此导出政府相应的政策工具选择。以此为依据,分析得出一个政府应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市场失灵"的政策框架。最后,本文结合深圳、无锡、宁波、东莞这四个"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现有的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对本文分析得出的政策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
关键词:
区域创新 技术创新 市场失灵 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贵生,王毅,王瑛
近年来,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成为我国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由技术创新相关组织、这些组织之间的联系及其运行机制和制度组成的网络系统,技术创新的相关组织直接或间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织是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政府作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主体,在行动时正确定位、并在重点工作领域内以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庆存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绝大多数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中国企业的手里,中国企业最大的危险在于技术的空心化,中国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培植自己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伯伟 马骆茹
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地区,苏浙沪粤四省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在各自地方政府的创新政策下又形成了不同的创新模式。在经济发展模式方面,江苏省表现为强势型政府指导下的民营经济驱动,浙江省表现为包容型政府引导下的民营经济驱动,上海市表现为强势型政府主导下的国有经济与外资经济双驱动,广东省表现为改革型政府指导下的外向经济驱动。在创新模式方面,江苏省以培育高新区为特色,浙江省是传统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并举,上海市以"主国有、辅外资"为特色,广东省以打造新型专业镇为特色。苏浙沪粤四省市各具特色的经济
关键词:
创新模式 创新政策 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樊霞 陈娅 贾建林
构建协同度测度模型对长三角和珠三角1202项创新政策展开量化评价与特征比较。研究发现:政策主体以主管科技资源和掌握行政和经济资源部门协同为主,协同深度不够理想;目标协同存在差异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关;需求导向措施严重缺位,长三角的需求型政策与环境型政策表现更为协同,环境型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较好,而珠三角供给型政策和环境型政策协同度更高,需求导向型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性优于长三角;两区域的措施协同、措施与目标协同整体呈上升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