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9)
- 2023(12670)
- 2022(11144)
- 2021(10258)
- 2020(8629)
- 2019(19617)
- 2018(19395)
- 2017(38120)
- 2016(20635)
- 2015(23274)
- 2014(23208)
- 2013(23005)
- 2012(21103)
- 2011(19021)
- 2010(18815)
- 2009(16947)
- 2008(16397)
- 2007(14120)
- 2006(12216)
- 2005(10482)
- 学科
- 济(91636)
- 经济(91543)
- 管理(58575)
- 业(55607)
- 企(45824)
- 企业(45824)
- 方法(43295)
- 数学(38240)
- 数学方法(37896)
- 农(22718)
- 地方(22469)
- 中国(21841)
- 业经(19877)
- 财(19616)
- 学(17699)
- 农业(15525)
- 理论(14627)
- 贸(14504)
- 贸易(14497)
- 技术(14152)
- 易(13953)
- 环境(13618)
- 制(13558)
- 和(13342)
- 产业(13061)
- 地方经济(13021)
- 务(12429)
- 财务(12369)
- 财务管理(12340)
- 企业财务(11746)
- 机构
- 大学(292986)
- 学院(292452)
- 管理(120233)
- 济(118366)
- 经济(115924)
- 理学(105512)
- 理学院(104382)
- 管理学(102736)
- 管理学院(102213)
- 研究(94979)
- 中国(68256)
- 京(61672)
- 科学(59098)
- 财(51360)
- 所(46296)
- 农(43498)
- 业大(43062)
- 中心(42828)
- 财经(42542)
- 研究所(42471)
- 江(41311)
- 经(38766)
- 范(38681)
- 北京(38603)
- 师范(38345)
- 经济学(35725)
- 院(35132)
- 农业(34069)
- 州(33826)
- 经济学院(32529)
- 基金
- 项目(208258)
- 科学(164907)
- 研究(153859)
- 基金(151181)
- 家(130809)
- 国家(129766)
- 科学基金(112640)
- 社会(97314)
- 社会科(92406)
- 社会科学(92385)
- 省(81764)
- 基金项目(80994)
- 自然(72982)
- 自然科(71266)
- 自然科学(71253)
- 教育(70418)
- 自然科学基金(69977)
- 划(68437)
- 编号(62635)
- 资助(62319)
- 成果(49580)
- 重点(46473)
- 部(46003)
- 发(45212)
- 创(43654)
- 课题(42997)
- 创新(40651)
- 国家社会(39759)
- 教育部(39704)
- 科研(39478)
- 期刊
- 济(123527)
- 经济(123527)
- 研究(83524)
- 中国(51185)
- 学报(43650)
- 管理(42510)
- 科学(41180)
- 农(38351)
- 财(36186)
- 大学(33195)
- 教育(33157)
- 学学(31227)
- 农业(27200)
- 技术(26108)
- 融(22075)
- 金融(22075)
- 业经(20886)
- 财经(20224)
- 经济研究(19767)
- 经(17261)
- 问题(16335)
- 图书(15085)
- 技术经济(14559)
- 科技(14528)
- 理论(14435)
- 业(13931)
- 资源(13713)
- 商业(13347)
- 实践(13256)
- 践(13256)
共检索到409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康保苓 丘萍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长三角区域运动休闲、高档会所、茶文化休闲产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实证调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休闲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资质要求等,高职生在休闲企业的用工比例,休闲企业对高职生的满意度以及休闲企业招聘人才来源等,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休闲产业 长三角 人才需求 高职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正磊 韩顺法 管卫华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每一个旅游地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而代之以各种共存与共生关系。但是,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地区间或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因此,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作为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及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已成为重塑新型旅游区域关系的关键。对长三角几个重要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空间旅游进行分析,指出影响旅游发展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加快长三角旅游合作与共同繁荣的实质措施。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旅游 合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青霞 夏传信 施建军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与科技人才集聚形成正向的交互效应,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更大,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协同集聚的效应则显著为负,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科技人才集聚的对数值超过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总效应为正,低于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则对区域创新起着抑制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人才集聚 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洪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助于长三角区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金融能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2001-2017年间,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金融广化、金融深化以及金融风险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显著。金融广化与金融深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金融风险则抑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融对长三角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金融广化对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金融深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按照沪浙苏皖的顺序依次减小。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金融风险的影响最小。为了增强金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正向影响,应提升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水平,稳妥推进金融广化,开发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的金融新产品,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晔 王佳妮
相关经验表明,某一区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与周边区域、城市乃至更远地区的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如技术引进、技术转移等活动),以便提升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依托国际五大城市群发展模式的研究,从相关运营主体的发展模式、市场载体演进路径、政策导向及其制度框架三个层面,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长三角地区技术扩散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长三角产业集群合作的目标达成情况良好,但存在着主体之间技术转移力度较小,有效资源禀赋缺乏,短期利益导向,缺乏企业内生驱动能力的培育等问题。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内产业集群良性互动,应从主体角色的发展机制建设、市场载体的发展机制建设、政策导向及制度框架的发展机制建设等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晏清 贺超飞 郭焕修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下,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否有利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碳达峰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内外碳达峰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05—2019年的二氧化碳核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碳达峰预测。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二氧化碳排放聚集效应明显。总体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素市场一体化、外商直接投资、公共财政收入和科技支出显著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碳达峰。如果充分考虑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地区将提前7年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就如何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上述地区尽早实现碳达峰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少平 黄飞
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与地理两方面特征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静态与动态面板SEM模型,对其2003—2013年区域创新空间集聚现象进行考察。Thiel熵显示区域创新存在不平衡性,但在逐渐缩小;Moran's I指数显示区域创新有明显的正空间相关性,在地理空间上集聚;空间静态面板模型实证虽发现长三角的区域创新集聚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因忽略了一些潜在的因素,而高估创新生产的空间相关系数、个体随机效应以及创新投入变量的影响,从而使得模型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而空间动态面板模型正好弥补其缺点,能更真实客观解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能洲 沈玉芳 张婧 马仁锋 刘曙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规划不统一,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明显,严重制约了区域物流的联动发展。据此,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运用GIS、变异系数及区位商等区域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结构及演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区域物流空间整合的对策建议,认为长三角地区应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网络化空间布局、物流信息一体化、大通关建设一体化、区域物流协调机构构建及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几个方面推动区域物流的空间整合进程。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分布特征 空间整合 长三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澄
文章利用高等数学、经济学等的理论与方法,自主构建了基于最速下降法的区域旅游潜力研究分析方法,利用该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曲线化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展开宏观性分析与研究。针对曲线分析深度不足的缺陷,展开模型化的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过程,构建了拓展的引力-斥力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分析。由此,找到了如何解决长三角区域旅游短板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对如何扩大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提出了整体对策,为该区域旅游产业稳定、深入发展提供了决策思路与依据。
关键词:
长三角 旅游 潜力 最速下降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邴振华 高峻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呼唤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研究。本文引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区域集聚度指数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同时对旅游产业集聚度与区域GDP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已经出现较强的集聚现象,但区域内部集聚程度不均衡;旅游产业中星级饭店、旅行社、其他旅游企业的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分别呈高、负、中相关性。研究同时显示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且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的行业,一定程度上将更多地拉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旅游产业集聚 经济发展拉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帅 谭黎阳 杨航英
本文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背景,将房地产价格引入中心-外围模型(即C-P模型),提出区域房价差异将降低制造业集聚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同时基于长三角2007-2018年27个主要城市的相关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与中介效应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相对房价的上升,将减少当地劳动力的流入而增加流出,从而抑制当地制造业集聚。另一方面,区域房价差异的扩大将提高制造业厂商的生产成本,缩减生产者的利润空间,促使制造企业向成本较低的经济边缘地带转移,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腾出空间,促进当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作为二者的"合力",其发展趋势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一致,与区域房价差异呈正相关。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集聚存在直接影响。最后,本文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明康 王诚庆
以长三角地区39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样本,构建休闲农业效率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借助DEA模型与Malmqiust指数法,利用2013—2016年数据探讨其休闲农业效率特征、变动态势、空间格局及演化。结果表明:(1)示范县休闲农业综合效率水平较高,区域差异显著,受纯技术效率影响较大,规模效率水平高于纯技术效率。(2)示范县休闲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态势,受技术进步不足制约较大,技术效率提升明显。(3)苏南、浙北及浙东3个区域示范县休闲农业综合效率较高,上海、苏中及皖南地区的效率提升态势明显。(4)休闲农业效率演化一般呈现出要素投入、管理改善及技术创新3个阶段,2016年大部分示范县处于技术创新阶段。针对不同类型的示范县分别提出了增加投入、集约化发展、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技术模仿与学习及品牌创新等效率提升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妙燕 王静
文章指出,对于区域金融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往往将区域视作一个整体,而忽视了区域内部金融发展的差异。但由于金融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发展差异会对区域金融一体化乃至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有鉴于此,文章选择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对江浙沪三大区域金融差异的现状做出实证分析,包括总量发展、金融结构、金融生态和金融市场化等各个方面,以期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金融做出非均质性分析。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金融 金融差异 实证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婧 姜哲
基于2005—2018年长三角区域41市的经验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与空间分析工具检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直接效果、空间效应和经济复合效果。检验结论有:(1)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直接效果具有明显的短期效应和问题导向特点,区域内环境排放逐渐趋同;(2)长三角区域环境排放空间关联较强,存在两极分化的空间集聚特征,“双低”区域分布在城市群外围,“双高”区域则集中于核心区域;(3)各城市环境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所处的阶段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结论表明,长三角区域环境协同治理需要长效动态机制的顶层设计,并应兼顾区际差异和空间异质性,以实现区域环境与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而处于控制组的全国其他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关键词:
区域环境 协同治理 合成控制法 空间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婧 姜哲
基于2005—2018年长三角区域41市的经验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与空间分析工具检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直接效果、空间效应和经济复合效果。检验结论有:(1)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直接效果具有明显的短期效应和问题导向特点,区域内环境排放逐渐趋同;(2)长三角区域环境排放空间关联较强,存在两极分化的空间集聚特征,“双低”区域分布在城市群外围,“双高”区域则集中于核心区域;(3)各城市环境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所处的阶段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结论表明,长三角区域环境协同治理需要长效动态机制的顶层设计,并应兼顾区际差异和空间异质性,以实现区域环境与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而处于控制组的全国其他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关键词:
区域环境 协同治理 合成控制法 空间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