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9)
- 2023(7516)
- 2022(6418)
- 2021(5650)
- 2020(4618)
- 2019(9751)
- 2018(9643)
- 2017(18214)
- 2016(9377)
- 2015(10170)
- 2014(9876)
- 2013(9596)
- 2012(8757)
- 2011(8017)
- 2010(8225)
- 2009(8028)
- 2008(7233)
- 2007(6288)
- 2006(5907)
- 2005(5506)
- 学科
- 济(61779)
- 经济(61742)
- 管理(24737)
- 业(20523)
- 地方(17617)
- 方法(17084)
- 企(15565)
- 企业(15565)
- 数学(15206)
- 数学方法(15067)
- 地方经济(12835)
- 中国(12733)
- 农(11840)
- 业经(11023)
- 学(10571)
- 财(8679)
- 农业(8386)
- 环境(7809)
- 贸(7712)
- 贸易(7705)
- 制(7554)
- 易(7367)
- 经济学(7153)
- 融(6923)
- 金融(6922)
- 发(6667)
- 和(6294)
- 体(6251)
- 银(6232)
- 银行(6224)
- 机构
- 学院(135042)
- 大学(131257)
- 济(67102)
- 经济(65958)
- 研究(49547)
- 管理(47433)
- 理学(40234)
- 理学院(39774)
- 管理学(39096)
- 管理学院(38844)
- 中国(37129)
- 财(28472)
- 科学(27641)
- 京(26318)
- 所(24576)
- 经济学(22384)
- 财经(22380)
- 研究所(22043)
- 中心(21549)
- 江(20719)
- 经(20170)
- 经济学院(19787)
- 农(18427)
- 院(17760)
- 范(17302)
- 师范(17154)
- 北京(16314)
- 州(16271)
- 财经大学(16251)
- 业大(16118)
- 基金
- 项目(85213)
- 科学(67347)
- 研究(64051)
- 基金(61651)
- 家(52995)
- 国家(52596)
- 科学基金(45189)
- 社会(43338)
- 社会科(41154)
- 社会科学(41147)
- 省(33714)
- 基金项目(31527)
- 教育(28684)
- 划(27167)
- 自然(26561)
- 自然科(25952)
- 自然科学(25947)
- 编号(25533)
- 自然科学基金(25450)
- 资助(24964)
- 发(20542)
- 成果(20371)
- 重点(19605)
- 国家社会(18489)
- 课题(18197)
- 部(18184)
- 创(17607)
- 发展(17180)
- 展(16932)
- 创新(16569)
共检索到213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詹宇波 夏兵玉 张逸辰
与其他外生冲击不同,疫情对经济中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造成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前期冲击导致的结果会持续引发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出现错配,引发就业质量下降,进而收入增长滞后和消费不振,而区域间结构性差异则会导致不同地区恢复性增长模式的差异。本文使用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数据,计算了各自分部门和分产业的增长贡献度,对上述理论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冲击发生初期,消费和第三产业贡献度较大的上海受影响最大,且恢复较缓;其余三省则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保持了较好的恢复性增长。未来上海应增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江苏和浙江应强化内需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安徽则应进一步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并优化产业结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峰 殷文星 胡本田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本文基于2000~2021年相关数据,从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角度考察了疫情冲击下长三角26市2020年与2021年的经济韧性,并深入探讨了各市经济韧性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了经济韧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长三角中东部城市的经济韧性较强,西部城市经济韧性较弱;(2)疫情对长三角的经济冲击是暂时的、可恢复的,2021年大多数城市已恢复到疫情前或更好的水平;(3)区域发展基础、科技创新水平、劳动力环境、产业组成、政府管理、对外开放程度是抵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卫生事业水平、产业组成、对外开放程度是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4)长三角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正向空间关联性,特别是2020年抵抗力的空间关联性较为明显,形成了“长三角一体化”特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好好
俄罗斯经济在最近两年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这一成就的取得有多方面的因素 ,包括普京执政以来推行的新治国方略 ,对俄罗斯有利的国际市场形势等等。作者认为 ,俄罗斯经济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 ,其中最重要的有广大民众的贫困化问题等。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础还相当脆弱 ,近期经济继续增长的前景并不明朗。
关键词:
俄罗斯 经济形势 矛盾 前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毕洪业
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走势一改经济转轨以来连续下滑的颓势,出现触底反弹并持续增长的积极迹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这种增长主要的仍是经济严重危机后的恢复性增长,由于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的存在,俄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本文在简单回顾俄罗斯转轨以来的经济走势后,重点分析了近年俄经济持续好转的原因及经济增长前景。
关键词:
俄罗斯 经济转轨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巫强
该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以全国作为比较基准,实证研究了1979-2004年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投资、人力资本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计量结果表明:教育和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这两类人力资本投资,对上海、江苏、浙江GDP指数和人均GDP指数的推动作用大多显著为正,尤其上海经济增长体现出强烈的教育推动特征,江苏经济增长体现显著人力资本推动特征。虽然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有高低之分,而且投资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但与全国经济增长的格局相比较,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性质并不属于纯粹的粗放型经济。
关键词:
长三角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亚菲 孙淼
该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则呈现负向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长三角 产业集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在军 尹上岗 姜友雪 吕玉兰
低碳经济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时空关联、异速增长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具有正向关联,关联强度总体呈“V”型波动变化。2000—2008年高关联强度区相对集中分布于苏南、苏北及浙中等地区,2009—2017年空间关联强度明显下降,大体呈“南低北高”分布。(2)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化以经济扩张弱型为主,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关系实现由正转负。(3)地理探测器诊断第二产业比例、第三产业比例、城市化和人口密度是驱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动的主要因子。(4)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表明人口密度显著负向影响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化,投资强度和财政支出强度起到抑制作用,城市化和消费水平表现出先促进后抵消作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及固碳水平则起到先抑制后促进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岚
本文通过构建迈尔奎斯特生产力经济增长指数,运用二阶段线性规划技术估算反映区域经济前沿的距离方程,分析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重要经济指标,并分析它们因规模效应和科技进步所引起的在水平上存在差异的内在动因,从而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动和职能分工提供战略指导。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经济增长 指标体系 综合实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亚菲 孙淼
该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则呈现负向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长三角 产业集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素芹 胡玲玲
国际化是长三角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点和强大的经济引擎。通过多年对外开放,长三角经济已成为开放度最高、竞争力较强的一个区域。但以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外向型模式面临着诸多矛盾与问题,难以支撑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表现。为实现这一目标,长江三角洲必须通力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
关键词:
长三角 开放型经济 模式转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詹正华 蔡世强
基于分解效应模型理论,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本文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环境管制效应等方面分析了长三角地区FDI、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FDI在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FDI每增长1%,该地区的CO2排放量随之增加0.0254%,而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环境管制效应的影响弹性分别为0.0148、0.0518、0.0071,只有技术效应的影响弹性为-0.0483。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丹 孙东琪 陈明星
以1990—2017年为研究时段,以长三角地区6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及其二阶分解测算其总体和内部经济差异,基于ESDA方法分析其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和本土化因素对于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市内和市间差异对于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经济差异在小尺度上更为明显;(2)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呈现空间集聚的格局,极化效应显著,整体呈现非均衡发展,但其局部发展较为协调;(3)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本土化是影响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和空间差异形成的有效因素,其中分权化对于各时期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影响较大而后有所衰落,全球化则在21世纪初影响最大。本土化因素始终是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增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工业化水平和资本规模,劳动力数量对长三角区域差异的影响由负面抑制作用逐渐转为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区域差异 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撑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1988年~2007年间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与投资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明显,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关键词:
长三角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菊红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引人注目,然而,公共服务却不能与之匹配。文章从经济增长与公共服务一般理论出发,分析该地区在一体化中两者动态关系,建立公共服务供给、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并进行检验。研究首次发现,该地区公共服务供给增加初期会扩大地区间经济差距,但之后却有利于缩小差距,公共服务与经济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且经济增长有利于公共服务供给增加;而地方政府间竞争则与公共服务供给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公共服务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海啸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长三角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发现导致环境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在此基础上,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长三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显示长三角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城市为无锡、绍兴和南通,样本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无约束条件下均低于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测算出的值,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