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61)
2023(13551)
2022(11332)
2021(10468)
2020(8787)
2019(20093)
2018(20199)
2017(39355)
2016(21570)
2015(23953)
2014(24222)
2013(23821)
2012(21577)
2011(19257)
2010(19091)
2009(17301)
2008(16820)
2007(14698)
2006(12868)
2005(11395)
作者
(62001)
(51369)
(51035)
(48725)
(32626)
(24643)
(23246)
(20227)
(19568)
(18408)
(17598)
(17218)
(16330)
(16267)
(15896)
(15843)
(15397)
(15190)
(14666)
(14571)
(12717)
(12665)
(12490)
(11713)
(11500)
(11370)
(11353)
(11177)
(10340)
(10071)
学科
(89919)
经济(89820)
管理(59968)
(59072)
(49081)
企业(49081)
方法(39511)
数学(33864)
数学方法(33500)
中国(25116)
(24114)
业经(21857)
地方(20581)
(20199)
(19904)
农业(16255)
(15737)
(14717)
贸易(14708)
理论(14588)
技术(14240)
(14173)
产业(14102)
(13870)
环境(13018)
(12736)
财务(12668)
财务管理(12642)
(12141)
银行(12095)
机构
大学(304874)
学院(302563)
管理(121258)
(120326)
经济(117732)
理学(105830)
理学院(104615)
研究(103070)
管理学(102733)
管理学院(102208)
中国(73712)
(65609)
科学(65015)
(52426)
(51724)
(48436)
研究所(47480)
业大(45913)
中心(45142)
(43590)
财经(42789)
北京(41236)
(40975)
师范(40580)
(38846)
农业(37910)
(37712)
经济学(35908)
(35657)
师范大学(32968)
基金
项目(212404)
科学(167445)
研究(155174)
基金(153915)
(134186)
国家(133079)
科学基金(114532)
社会(97738)
社会科(92586)
社会科学(92563)
(83067)
基金项目(82428)
自然(74555)
自然科(72834)
自然科学(72817)
自然科学基金(71525)
教育(70214)
(69740)
编号(62933)
资助(62611)
成果(50626)
重点(47612)
(46199)
(46078)
(44086)
课题(43406)
创新(41060)
科研(40171)
国家社会(39839)
教育部(39572)
期刊
(130687)
经济(130687)
研究(89517)
中国(55266)
学报(48811)
科学(46119)
管理(44672)
(44208)
(37850)
大学(36803)
学学(34595)
教育(33408)
农业(30878)
技术(25912)
(22726)
金融(22726)
业经(22435)
经济研究(20990)
财经(20400)
问题(17681)
(17517)
图书(16272)
(15857)
科技(15305)
技术经济(14695)
理论(14458)
现代(14326)
商业(13868)
(13803)
实践(13219)
共检索到433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阳  鄢晓凤  罗超平  龙贝  
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文章从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双重视角出发,以2000-2017年我国"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包括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内的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长三角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互动:人口集聚主要通过发挥人力资本效应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人口集聚的促进作用呈"倒U"型;产业结构高级化初期主要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口集聚,后期则会因为扩大人力资本需求而抑制人口集聚。研究结论对当下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闫海洲  
本文根据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构造了长三角江浙沪三地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三地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进行了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区域差异和趋势趋同特征,继而使用1990—2008年面板数据对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科技创新和政府规模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正向作用,进出口贸易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向作用,FDI和社会投资作用则不太明显。其政策含义在于,在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化进程中,更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华  陈圻  
依据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三种基本表现形式,本文对长三角制造业进行了分类。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分别计算了不同分类条件下制造业的同构度。同时,测度了长三角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同构与高级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业结构上的趋同与该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有一定的正向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矫萍  姜明辉  叶婉婧  
结合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分布的现状,以产业竞争力为关键切入点,逐次分析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FDI的影响路径以及FDI对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并以日企在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为例,对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外资分布也较多;在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成长阶段,FDI的进入对于产业集聚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该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吸引了FDI的进入,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之间通过产业竞争力这一间接导体产生了一种"良性循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贾晋  高远卓  申云  
长期以来,是“以产聚人”还是“以人定产”,成为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战略抉择难题。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253个地级市样本,采用差分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人口集聚、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应了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以产聚人”与“以人定产”发展模式选择之争。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其促进作用表现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表现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总体而言,人口集聚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对区域经济存在一定增长惯性,两者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策的略选择是建立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良性互动来加快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则优先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结构转型,以此形成人口收缩趋势下的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而西部地区的主要通过吸引人口回流并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而持续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不同地区需要结合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选择“以产聚人”还是“以人定产”的发展模式,并统筹协调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均衡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鱼鸿杰  
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至2010年第三产业相关数据,本文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讨,认为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在总体上存在显著正全域空间自相关性。局域自相关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特别是沪宁一线体现出显著高值空间集聚特征,苏北地区存在显著低值集聚特征,浙江大部分地区具有空间分散特征且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海天  何骏  
以沪苏浙皖为范围的泛长三角区域已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掌握泛长三角区域的工业定位能有效促进该区域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文以泛长三角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为背景,在泛长三角区域工业发展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结构和集聚的视角对泛长三角区域的工业定位进行研究。就结构而言,上海市和江苏省存在强竞争关系,上海市与安徽省存在强互补关系;就集聚而言,上海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江苏省的中高端设备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浙江省的传统加工业,安徽省的资源导向性工业成为各自的主导工业,集聚迹象明显。泛长三角区域各省市应充分利用各自的结构与集聚优势进行准确定位,加强横向和纵向协作,加快泛长三角...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邴振华  高峻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呼唤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研究。本文引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区域集聚度指数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同时对旅游产业集聚度与区域GDP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已经出现较强的集聚现象,但区域内部集聚程度不均衡;旅游产业中星级饭店、旅行社、其他旅游企业的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分别呈高、负、中相关性。研究同时显示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且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的行业,一定程度上将更多地拉动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许庆明  胡晨光  刘道学  
文章基于日本、韩国城市人口集聚密度和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了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人口集聚密度、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问题。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人口集聚密度大幅低于日本、韩国的类似发展阶段,这一差异反映了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方面的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文章根据对日本、韩国相关城市群人口集聚密度和产业结构历史变迁及其动因分析,认为城市群核心城市人口集聚密度高于非核心城市,从而形成城市人口集聚密度的空间梯度,其实质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差异的反映。文章根据长三角城市群人口集聚密度与产业结构现状,认为应进一步提升核心城市人口集聚密度,以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艺  王璐璐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加快和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的重任,以及对其他欠发达地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起到示范作用。目前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依然有待调整,主要承受着来自发达国家的产业创新优势以及落后地区低劳动力成本的后发优势双重压力。本文运用2008-2016年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宏观总税负、流转税税负以及所得税税负对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总税负和所得税税负对产业结构升级呈显著抑制作用,流转税税负无显著影响。据此,提出税收政策改革方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广阔  郭毯  吴世昌  
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世界制造业基地",中国的长三角地区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区域性的生态失衡问题;在政府着力"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生态补偿手段提高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已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焦点。该文利用长三角各省份1999-2014年的数据,通过建立VAR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生态补偿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生态补偿在不断增加,但是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却在不断下降,说明:我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生态补偿具有反向作用,即产业结构的优化会减少生态补偿,提升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建军  刘学华  张军伟  
改革开放后,在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同城化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中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不断的逐渐演变。本文首先考察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并分析了其演变的动力机制;然后运用空间偏离—份额模型方法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具有产业结构效应;大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大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空间区位效应。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应进一步推动同城化的深化,以此推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群内部依据要素禀赋发展产业分工,实现多赢。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方湖柳  潘娴  马九杰  
产业结构升级是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字技术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影响着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11—2019年的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研究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数字技术有效推动了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错配改善与企业创新是数字技术发挥作用的两个重要渠道;(2)从空间溢出来看,数字技术对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溢出效应;(3)进一步拓展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对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门槛值的地区,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更强。本文结论丰富了数字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也为推进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宽了政策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洪庆  朱荣林  
首先分析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产生的原因、发展历程、达到的目的,提出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和实质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互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两省一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即该地区已进入由重化工业和高加工度化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制造业结构有明显的地域分工,部分产业集聚度低,产业的地区间转移受阻。最后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互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要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以世博会为契机,推进长江三角洲第三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加快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的建立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露  丁峰  
本文通过构建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评价的改进模型对1994~2013年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的三大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分布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4~2013年间,长三角16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区域分异现象仍较为突出;金融集聚水平较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且市域间差异逐步扩大。1994~2013年间,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结构的协调发展度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程度有限且呈现出局部极化、分异突出的现象;协调发展则依然呈现出以上海为龙头城市产业和金融协调同步发展较好,逐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金融集聚的态势。其中,北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