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8)
2023(8401)
2022(6997)
2021(6064)
2020(4776)
2019(10697)
2018(10270)
2017(19627)
2016(10254)
2015(11207)
2014(11259)
2013(11319)
2012(10978)
2011(10186)
2010(10277)
2009(9324)
2008(9123)
2007(8210)
2006(7540)
2005(7114)
作者
(30961)
(26027)
(25794)
(24343)
(16452)
(12329)
(11512)
(9939)
(9814)
(9266)
(8872)
(8528)
(8402)
(8338)
(8200)
(7973)
(7703)
(7503)
(7409)
(7222)
(6557)
(6323)
(6262)
(5956)
(5805)
(5803)
(5738)
(5647)
(5335)
(5040)
学科
(57943)
经济(57898)
(27412)
管理(25901)
地方(21563)
(20008)
企业(20008)
中国(18591)
(16325)
方法(16066)
业经(15131)
数学(13519)
数学方法(13419)
地方经济(12876)
产业(11569)
农业(11423)
(10682)
技术(9705)
(9687)
金融(9687)
(9547)
贸易(9535)
环境(9525)
(9245)
银行(9235)
(9119)
(9115)
(8964)
(8819)
(8339)
机构
学院(153488)
大学(149469)
(70757)
经济(69462)
研究(58706)
管理(56921)
理学(48053)
理学院(47463)
管理学(46862)
管理学院(46568)
中国(43783)
科学(34411)
(32543)
(30012)
(29635)
研究所(26722)
中心(25908)
(25632)
(24840)
财经(23243)
经济学(22211)
(21868)
师范(21660)
(21359)
(20983)
北京(20851)
业大(20748)
经济学院(20007)
(19998)
农业(19642)
基金
项目(100470)
科学(80488)
研究(75804)
基金(71789)
(62201)
国家(61670)
科学基金(53128)
社会(50601)
社会科(48309)
社会科学(48304)
(41255)
基金项目(37910)
(33640)
教育(32838)
自然(31462)
自然科(30739)
自然科学(30734)
自然科学基金(30178)
编号(29772)
(29590)
资助(28116)
发展(24556)
(24108)
成果(23351)
重点(23151)
(21931)
课题(21878)
(21425)
国家社会(21362)
创新(20521)
期刊
(86552)
经济(86552)
研究(50411)
中国(35660)
(25324)
管理(23308)
科学(21222)
学报(20588)
(20505)
农业(17566)
教育(17302)
(17263)
金融(17263)
业经(16470)
大学(15850)
学学(14940)
经济研究(14280)
技术(14234)
问题(11636)
财经(11384)
(10129)
(9320)
商业(8942)
(8482)
技术经济(8435)
科技(7991)
世界(7901)
经济问题(7708)
现代(7585)
国际(7441)
共检索到246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嵇尚洲  
产业同构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恶性竞争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长三角各城市随着与上海工业相似程度的变化,经历了产业集聚效应和恶性竞争效应交替占优的不同阶段,长三角的发展不仅不需要减少产业同构,而且要进一步提升同构化程度,同时在产业集群内形成创新投入和品牌竞争氛围,这样的产业结构会最大程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限制恶性竞争行为,更有利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禚金吉  魏守华  刘小静  
本文首先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等方法研究了1999~2009年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程度及其演变,分析了产业同构对两省一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然后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同构与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产业同构背景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袁象  孙玉美  
长三角地区的海洋产业在全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海洋产业总产值已经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但长三角地区在发展海洋产业过程中,各自为政,无序发展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形成协调发展,没有形成联动效应。文章在对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联动发展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等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的五种支柱产业的联动发展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清娟  
从1990年代开始,浦东的开发开放掀起了国际产业向长三角转移的浪潮,外商投资不仅加速了长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的进程,而且长三角交通、信息和市场的一体化促进了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的便利。长三角以上海为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中心,其他区域为发展腹地的产业分工模式正在形成。长三角地区正在逐步强化区域产业结构特色,长三角产业分工深化为长三角的合作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形成一种全新的差别化竞争格局,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华平  王海军  李奇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长三角地区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地理区位,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但资源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发展、行业竞争结构、制度环境等方面面临不少困境,应从培养人才、提升研发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构法规体系等方面着手,推进通航产业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谷波  赵定涛  魏玖长  贾瑞跃  
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可用梯度表示,其中产业梯度是区域经济梯度最直接、最本质的体现。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区位商计算分析了我国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2005年38个工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该三省市工业产业发展取向差异,据此提出了该区域内部产业分工协调和周边省市产业承接的相关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庆华  王文平  
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的认识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许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存在产业同构现象,而一些学者否认产业同构现象存在;一些学者认为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一些学者则认为存在产业结构趋异现象。关于产业同构问题的成因则有经济发展水平观、行政管理体制观、区域资源禀赋观、市场开放程度观等。关于产业同构现象的影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另一种观点认为是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的对策措施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承云  张婷婷  
本文旨在探讨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规律和研发产业区域差异的空间特性,揭示地理临近与产业网络形成及研发产业在城市体系间的内在关联。基于实地调查和R&D普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GIS制图等方法,以区位理论和城市空间结构为理论依据,探讨了长三角地区16城市研发产业的空间演化过程,分析了研发产业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影响研发产业的主要因子依次为: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因子、产业结构因子、产业竞争力因子、经济结构支持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研发活跃度因子等6大类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空间结构的显著特征是集聚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单极空间模式。之后发展到2007年,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研发产业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空间上表现为由单极集中转向多极分散的趋势。研究认为:今后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区域差异格局将逐步形成,呈现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顶点的区域内部的三角形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焦华富  
以泛长三角为研究区,采用修正的DEA模型测度2000—2012年城市发展效率;综合利用地统计分析、R/S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转型期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城市发展效率呈现出提升的态势,且城市集约化发展取得一定进步;城市发展效率空间格局演化存在空间集聚,各效率在空间上均表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形成了较为相似的集聚演化格局;未来城市发展各项效率将会表现不断增长趋势;人口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及市场因素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定  曹卫东  范娇娇  朱胜清  杨迎  
基于城市物流的投入产出指标,借助数据包络分析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2002—2011年长三角城市物流发展效率的总体演化趋势、结构和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以及演化机制。分析表明:12002—2011年间长三角城市物流发展总体效率不断上升,但生产要素存在着较大的挖掘空间,物流业投入仍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2各个城市物流发展效率表现出差异化特征,城市物流发展的效率高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未能一致。3长三角城市物流发展效率空间异质性增强,但沿海港口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均呈现出较高的物流发展效率。研究认为:区位优势、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基础设施投资、技术的进步共同促进城市物流发展效率空间格局的转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伟  段学军  张维阳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化区域,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趋同、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脆弱性凸显等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系统协调指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测度,通过细分城市发展模式并利用演化树模型分析不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演化进程。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接近,城市之间系统内部协调性差距较大,子系统中经济与社会发展格局较为一致,而与环境状况趋异;以人均收入、城市化率和三产结构可以将长三角地区城市聚类为4种具有不同现状特点和发展轨迹的城市发展模式,归属不同发展模式的城市可持续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汉君  黄复兴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比例的上升,第三产业发展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理论和现实都证实这一客观趋势。但如何在第三产业的相对生产率不变或者甚至提高的前提下,保持就业增长,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即拟从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长三角地区江浙沪2省1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就业增长效应,以期分清不同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纯增  姜虹  
首先构筑了集群间互动发展的动力模型,将集群间互动概括为合作与竞争,以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为例,设计了企业调查和多元回归方法对集群间合争动力、强度与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集群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与等级性,集群间互动结构具有不平衡性,集群间合作(竞争)的动力依次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行业协会和其他,在微笑曲线上表现为产研销等单一或多重层面;医药产业集群间互动主要以强势企业为中心,它基于能力和资源的互补,表现为多种互动形式。因缺乏学研机构的强力的激发和牵引,群间有效互动的自加强机制尚未形成;集群间竞争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因过度竞争而带来负效应,但群间合作及群间总体竞合互动呈现正效应。集群间加强合作或提高集中度而弱化零散的过度竞争均会带来明显的正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王林辉  
从技术等级和技术类型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同构性,通过多角度的特征事实证明近期内长三角的技术等级高于珠三角;利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对技术进步偏向性表征的技术类型测定证实长三角技术偏向于资本,而珠三角技术偏向于劳动。在此基础上对引起上述技术同构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王林辉  
从技术等级和技术类型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同构性,通过多角度的特征事实证明近期内长三角的技术等级高于珠三角;利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对技术进步偏向性表征的技术类型测定证实长三角技术偏向于资本,而珠三角技术偏向于劳动。在此基础上对引起上述技术同构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