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5)
2023(14847)
2022(12130)
2021(10926)
2020(8851)
2019(19944)
2018(19529)
2017(36973)
2016(20436)
2015(22727)
2014(22858)
2013(22416)
2012(20631)
2011(18816)
2010(19021)
2009(17756)
2008(17684)
2007(16174)
2006(14277)
2005(12463)
作者
(63732)
(53547)
(53509)
(50875)
(33408)
(25989)
(24266)
(20967)
(20143)
(18955)
(18263)
(17820)
(17214)
(16749)
(16667)
(16631)
(16593)
(15749)
(15409)
(15261)
(13656)
(13095)
(13032)
(12272)
(12156)
(12007)
(11874)
(11743)
(10894)
(10826)
学科
(86124)
经济(86033)
(56806)
管理(55374)
(40250)
企业(40250)
(39530)
方法(36268)
数学(32072)
数学方法(31785)
农业(24791)
中国(23737)
业经(22680)
(20558)
(19870)
地方(19484)
(18968)
贸易(18962)
(18458)
(16239)
环境(15776)
(13724)
(13122)
银行(13054)
(12406)
(12405)
金融(12403)
(12003)
(11898)
(11691)
机构
学院(302629)
大学(299182)
(121656)
经济(119128)
管理(111307)
研究(105860)
理学(96609)
理学院(95433)
管理学(93646)
管理学院(93110)
中国(78263)
科学(69823)
(69737)
(62900)
(55746)
农业(54386)
业大(54270)
(52568)
研究所(51347)
中心(48916)
(46554)
财经(42265)
(40036)
师范(39508)
北京(38668)
(38355)
(37407)
经济学(37391)
(36438)
农业大学(35469)
基金
项目(208421)
科学(162126)
基金(150235)
研究(145136)
(134743)
国家(133576)
科学基金(112062)
社会(93322)
社会科(88219)
社会科学(88186)
(83613)
基金项目(80502)
自然(73324)
自然科(71553)
自然科学(71527)
自然科学基金(70259)
(70209)
教育(65178)
资助(59222)
编号(57763)
重点(47935)
(46503)
成果(45555)
(44570)
(42985)
计划(40583)
科研(40484)
创新(40258)
课题(40139)
国家社会(39015)
期刊
(136782)
经济(136782)
研究(80429)
(69307)
学报(58846)
中国(57614)
科学(51003)
农业(46198)
大学(43086)
学学(41296)
(39570)
管理(36280)
业经(27353)
(26743)
金融(26743)
教育(26487)
技术(23133)
(22914)
经济研究(21027)
财经(20335)
问题(19234)
(18517)
(17488)
业大(16464)
资源(15093)
科技(14982)
(14533)
商业(14497)
技术经济(14435)
农业大学(14034)
共检索到437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营营   陈诚   曹辉   高金龙   陈江龙  
以POI数据等为基本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手段刻画和测度长三角典型乡村生态产品商品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供需角度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分析自然资源禀赋和市场经济条件对商品化格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乡村生态产品商品化主要集聚在苏南、浙北地区。(2)市场经济条件是商品化格局主要影响因素,地区交通条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服务业产业基础的正向影响显著。(3)影响因素的作用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在沿海地区,地区交通条件对商品化的促进作用更强;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在服务业发达地区,服务业产业基础的正向影响更强,地区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带来的负向影响更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广宇  陈爽  余成  王肖惠  
植被退化是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的重要表征。利用2000~2010年SPOT-VEGETATION NDVI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叠加分析和格网计算方法,对长三角植被退化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a间长三角地区最大化NDVI均值空间分布南北高、中间低,区域14%的植被覆盖面积显著退化。植被退化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而人类活动是导致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在长江以南、太湖的北部与东部,环杭州湾地区及南京、南通和台州等城市快速无序的城镇化,造成了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和耕地的破碎化,使植被退化区域集中连片分布。经济利益驱动农民将水田转化为向水产养殖,引起植被退化。部分区域植被...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浩然   孔翔   李天宇  
以长三角地区992个国家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内部分异特征,探究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为森林乡村分区优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数量分布总体上相对均衡,但是区域内部分异特征显著。(2)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格局,集聚形态上呈现多核式“核心—边缘”结构。(3)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异是产业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因素互动影响的结果。自然环境因素长期控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经济因素则会驱动其空间格局演进。(4)基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划分了集聚提升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引导区和都市边缘区4个类型区,形成面向县域单元的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的分区优化与科学施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上岗  杨山  李在军  
生态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实践。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区域生态城镇化指标体系,测度2000—2018年生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探究生态城镇化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高值区逐渐在浙江集聚,低值区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集中,各城市生态城镇化指数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生态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2)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其空间演化具有较强的变动性、依赖性和整合性,变动性自西至东逐渐减弱,依赖性自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强。(3)财政投入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发展水平、土地投资强度、人口密集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对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依次降低,在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城市生态城镇化水平逐渐趋同。加强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提高区域生态城镇化水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洁怡  董平  陆玉麒  
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维度出发构建生态韧性评价模型,对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STIRPAT扩展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分析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从而为实现长三角城市生态韧性的提高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生态韧性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波动下降或停滞型城市数量占比小,波动低速上升型城市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生态韧性抵抗力高于适应力和恢复力,研究期间生态韧性抵抗力呈波动下降趋势,适应力和恢复力波动上升。(2)长三角城市群生态韧性高指数区经历了“整体分散局部集聚——小集聚大分散——小集聚大分散程度加强——多地集聚”,中低韧性区覆盖范围始终较大,长三角城市生态韧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GTW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区域内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波动方向各不相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成  赵洁  
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时空演变特征与关键驱动过程,对生态空间的科学管理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通过供需矩阵法测度2000年和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利用供需匹配度指数分析供需关系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量化影响因子的作用强度,揭示各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上供需处于盈余状态,但供需关系趋于紧张;供需匹配度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供需赤字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南、杭州湾,供需盈余地区主要集中在皖南、浙西和浙南;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建设用地比例、耕地比例、GDP和人口密度等因子对供需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其作用关系和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成  赵洁  
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时空演变特征与关键驱动过程,对生态空间的科学管理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通过供需矩阵法测度2000年和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利用供需匹配度指数分析供需关系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量化影响因子的作用强度,揭示各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上供需处于盈余状态,但供需关系趋于紧张;供需匹配度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供需赤字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南、杭州湾,供需盈余地区主要集中在皖南、浙西和浙南;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建设用地比例、耕地比例、GDP和人口密度等因子对供需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其作用关系和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家军  任怡  
文章从长三角地区电力资源需求现状入手,在回顾了相关经济学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Panel Date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关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电力生产的长期规划和电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际  
本文选择了几个关键变量,如劳动力工资水平、市场容量、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制度变迁和进出口商品总值等,利用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的混合数据,对这些变量与FDI的流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尝试推断了FDI的类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婉柳  徐建华  卢德彬  杨东阳  赵佳楠  
PM_(2.5)浓度值增加对大气能见度、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采用2015年长三角地区监测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PM_(2.5)污染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PM_(2.5)年均浓度值为54.54μg/m~3,季节变化总体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性周期变化规律,1月和12月为一年中PM_(2.5)污染最严重的月份,污染范围最广,5~9月是PM_(2.5)浓度值优良时段,日均值春季和冬季的波动周期较短而剧烈,夏季和秋季波动周期相对较长而平缓。(2)201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PM_(2.5)年均浓度值整体上从江苏到浙江呈减少趋势,具有北高南低,局部突出的特征。(3)长三角地区城市PM_(2.5)浓度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低值集聚主要分布在浙江沿海地区,高值集聚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4)燃烧排放的烟尘和前体物的二次转化对长三角地区PM_(2.5)浓度有显著影响。风速和降水量是影响PM_(2.5)浓度的两个重要气象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谦  杨凯健  黄耀志  
乡村空间格局反映了乡村地区真实的人地关系。本文借鉴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保护和更新乡村空间的有效途径。将长三角水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提炼乡村空间构成要素并分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水系网络为主导因素归纳出长三角水网地区典型的8种乡村空间类型,并通过其演变机制及进程的分析,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引导水网地区乡村空间在图底格局、城乡关系、聚落之间以及聚落内部关系等方面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玮   韦姿言   张嘉龙   刘汉成  
文章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访谈、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深度挖掘生态型乡村景观的设计需求,利用全面质量管理KJ法整合用户需求卡片;编制KANO模型问卷,依据调研结果对生态乡村景观设计需求进行属性分类;结合Better-Worse系数明确构成优先级分析的设计依据。研究得出3项必备型需求、5项期望型需求、2项魅力需求的优先等级,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与研究思路。运用KANO模型分析生态乡村景观各项设计要素属性与优先级,为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依据与方向,有利于丰富现有生态型乡村景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郝丽  
近几年来,FDI出现从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的趋势。本文从投资环境角度出发,通过建立FDI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典型城市作了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比较两地区影响FDI的共同环境因素,进而归纳出FDI发生转移的原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清华  徐翠萍  
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和相对较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章运用2003~2005年长三角15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资料,对长三角农户家庭成员及其外出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家庭成员受教育或培训的时间越长,其外出的天数越多,外出活动圈也越大。农户家庭成员外出就业的范围与其工资收入基本上呈现一种正向关系,外出范围越广,得到的工资水平也就越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宋雪飞  郭振  姚兆余  
通过对长三角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在养老方式选择上倾向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所占比重较小。年龄、自理能力、与家人的关系和晚年生活的孤独感对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有显著影响。为了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要,必须发展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在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充分发扬传统孝道文化,并适当发展养老机构,保障农村老人的生活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