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8)
2023(8843)
2022(7493)
2021(6831)
2020(5319)
2019(12346)
2018(11751)
2017(22230)
2016(12269)
2015(13758)
2014(14016)
2013(13773)
2012(13094)
2011(12007)
2010(12184)
2009(11047)
2008(10876)
2007(9851)
2006(8972)
2005(8531)
作者
(36982)
(30800)
(30609)
(29065)
(19652)
(15106)
(13982)
(11939)
(11918)
(11148)
(10600)
(10589)
(10074)
(9789)
(9743)
(9638)
(8993)
(8975)
(8938)
(8916)
(7935)
(7605)
(7528)
(7225)
(6925)
(6909)
(6907)
(6873)
(6520)
(6040)
学科
(60968)
经济(60920)
管理(29150)
(29129)
(21365)
企业(21365)
地方(21247)
中国(19979)
方法(19444)
数学(17152)
数学方法(16961)
(16402)
业经(13569)
地方经济(11994)
农业(11277)
(11134)
金融(11133)
(10726)
(10541)
(10537)
银行(10526)
(10332)
环境(9890)
(9857)
(9660)
(9446)
贸易(9430)
(8951)
理论(8520)
技术(8418)
机构
学院(177988)
大学(174116)
(74269)
经济(72537)
研究(68127)
管理(63856)
理学(53000)
中国(52259)
理学院(52258)
管理学(51358)
管理学院(51030)
科学(41080)
(39366)
(35027)
(33635)
研究所(31366)
(31047)
中心(30658)
(29338)
(26732)
师范(26489)
财经(25755)
北京(25508)
(25088)
业大(24843)
农业(23902)
(23802)
(23197)
经济学(22271)
(21706)
基金
项目(113406)
科学(89115)
研究(84468)
基金(78929)
(68821)
国家(68224)
科学基金(58225)
社会(52661)
社会科(49997)
社会科学(49983)
(46914)
基金项目(41892)
教育(39184)
(38795)
自然(36574)
自然科(35732)
自然科学(35726)
自然科学基金(35004)
编号(34636)
资助(32308)
(30858)
成果(27496)
重点(26230)
课题(26223)
发展(24931)
(24461)
(24194)
(23466)
创新(22039)
国家社会(21305)
期刊
(93318)
经济(93318)
研究(58877)
中国(43798)
(29134)
科学(25254)
管理(25103)
学报(24992)
教育(24897)
(24618)
(21688)
金融(21688)
农业(20101)
大学(18942)
技术(18394)
学学(17629)
业经(16363)
经济研究(14435)
财经(12965)
问题(12025)
(11286)
(11278)
资源(9727)
技术经济(9460)
(9087)
商业(9029)
(8907)
统计(8629)
世界(8303)
(8276)
共检索到291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守红  王平  周驾易  
首先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长江三角洲各市的专业市场发展指数,并划分为三种类型。接着采用不平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专业市场发展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长三角各市专业市场发展差异显著,并有略微扩大的趋势;2004年长江三角洲专业市场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即专业市场发展在空间上表现为同类集聚倾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自相关性有所减弱;2004年,HH类型区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的中部及南部,LL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北翼,但到2011年,空间集聚趋势减弱。最后,通过OLS和SEM模型分析,发现私营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交通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专业市场发展的空间差异具有显著影响。模型还表明,城市之间的空间尺度、空间交互作用对长江三角洲各市专业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希  虞力  
快速发展的产业活动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自然生态环境代价。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以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这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就在于要如何实现产业生态化式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评价构建因素,建立评价体系,并利用长三角区域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长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探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调霞  梁双波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用泰尔指数对该区域近15年的旅游经济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旅游经济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呈相对均衡化发展的趋势,省域内、等级城市内部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演变的重要原因;江苏和浙江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逐渐缩小,安徽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有扩大倾向;中、小城市和2010年至今的超大及特大城市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呈扩大之势,大城市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在缩小。据此从高速铁路网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新明  徐长乐  朱元秀  
为了促进长三角高新区的健康发展和对该地高新区现状的合理评价,通过借鉴国内外对高新区发展的评价,针对长三角地区的高新区发展状况建立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利用AHP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利用熵值法计算出长三角高新区的发展水平,然后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该区域内高新区发展水平差距极大,规模经济和结构经济指标差别较为突出;其中上海张江高新区整体水平最高,苏州次之,其他地区高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研究发现各地的工业基础、科研能力、风险资本、政策法规等产业要素不同是造成高新区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相对应的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葛祯雷  
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依靠创新驱动快速转型升级是当前阶段的重要选择。本文基于物流业创新系统的本质内容,结合创新驱动理论,从创新主体、创新产出、创新投入、环境基础和经济效益这五个方面构建创新驱动指标体系,进而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创新驱动要素进行实证分析,为区域物流业创新水平进行评估,并以最大权重要素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长三角区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为长三角区域创新政策提供合理依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园园  宋炳良  
采用塞尔指数测度了2003-2012年长三角地区25城市物流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十年间长三角区域物流总体发展差异较小,但呈现扩大趋势;两组分类的内部差异变化区别较大;短时间内这种态势将会维持下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谷波  赵定涛  魏玖长  贾瑞跃  
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可用梯度表示,其中产业梯度是区域经济梯度最直接、最本质的体现。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区位商计算分析了我国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2005年38个工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该三省市工业产业发展取向差异,据此提出了该区域内部产业分工协调和周边省市产业承接的相关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甘晨  于海影  
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其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创新能力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存在着正的空间相关性,即创新能力在空间上表现为同类集聚倾向,创新能力强的城市周围往往是创新能力强的城市,而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周围往往是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甘晨  于海影  
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其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创新能力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存在着正的空间相关性,即创新能力在空间上表现为同类集聚倾向,创新能力强的城市周围往往是创新能力强的城市,而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周围往往是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元秀  徐长乐  
为全面认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转型发展的进展情况,文章依据现代化的发展诉求,构建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两个评价指标:转型发展水平和转型发展指数,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长三角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横向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尤其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方面;纵向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变化趋势,但是各领域的转型尚不够协调,主要是经济增长效益与经济结构优化进展较慢,今后需要加大转型力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激扬  
利用CNRDS数据库公布的2000~2019年城市级发明专利授权数据,考察了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收敛性。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1)2000~2019年期间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渐下降趋势,安徽省内创新发展差异最大,江苏省内创新发展差异最小;(2)省际间差异是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差异的最主要来源,约占据了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总体差异的70%;(3)收敛机制分析显示,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具备典型的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特征;总体样本具备显著的σ收敛特征,但是分省样本σ收敛特征不明显。研究结论对于缩小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空间差异,推动长三角地区创新集聚发展的扩散及辐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王念  周波  
文章将长三角地区划分为五大生态区,在利用熵值法和DEA方法测度2005-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生态效率的基础上,使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测度生态效率的地区差异,并借助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整体生态效率水平较低,五大生态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长三角地区整体基尼系数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区域间差异和超变密度对地区差异的贡献率较高,而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较低;长三角地区整体以及西部和南部生态区具有σ收敛特征,长三角地区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β收敛特征,五大生态区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同时生态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据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应努力缩小区域内生态效率差距,以一体化思维解决生态治理难题,通过产业一体化带动生态环境一体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枫  陈基纯  
对可持续发展进行测评和分析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系统考虑的角度出发,从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协调度三大方面对大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测评,总结了两大区域可持续发展要素变化的特征,并对两大区域可持续发展结构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孙建军  程慧平  熊航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在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然后,分别运用区位熵指数、Theil指数、区域分离系数对2003-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实证发现:①北京、浙江信息产业的发展分别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内起到了示范作用;②区域间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地区信息产业总体发展差异的根源。③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差异逐年扩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郝前进  陈杰  
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能充分反映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资金流动和居民的消费偏好等有关信息。长三角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显现较明显的体系分层结构,为研究房屋价格差异的决定因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文章用长三角16个城市2000—2004年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揭示了需求差异是决定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房屋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城市之间在居民人均收入和非农人口比例的差异又是决定各个城市对住房存在不同需求的主导因素。然而,我们同时发现,人均房屋竣工面积等供给因素对房屋价格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当前长三角城市群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差异主要由需求因素决定,供给因素起到的作用较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