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3)
- 2023(11729)
- 2022(10542)
- 2021(9974)
- 2020(8312)
- 2019(19068)
- 2018(18990)
- 2017(36882)
- 2016(20252)
- 2015(22731)
- 2014(23040)
- 2013(22854)
- 2012(20987)
- 2011(19048)
- 2010(19046)
- 2009(17643)
- 2008(17163)
- 2007(15036)
- 2006(13282)
- 2005(11600)
- 学科
- 济(86443)
- 经济(86356)
- 管理(56983)
- 业(53285)
- 企(44505)
- 企业(44505)
- 方法(37518)
- 数学(31228)
- 数学方法(30845)
- 农(21926)
- 地方(21295)
- 中国(21235)
- 学(19488)
- 业经(18842)
- 财(18095)
- 理论(15757)
- 农业(15136)
- 制(14464)
- 和(14111)
- 贸(13618)
- 贸易(13609)
- 环境(13130)
- 易(13078)
- 技术(12579)
- 教育(12040)
- 地方经济(11806)
- 融(11483)
- 金融(11480)
- 银(11445)
- 银行(11409)
- 机构
- 大学(295218)
- 学院(293670)
- 管理(116542)
- 济(111305)
- 经济(108667)
- 理学(100739)
- 理学院(99550)
- 研究(98030)
- 管理学(97813)
- 管理学院(97278)
- 中国(70667)
- 科学(63272)
- 京(63089)
- 财(50518)
- 所(49428)
- 研究所(45327)
- 农(45084)
- 中心(43022)
- 江(42943)
- 业大(42925)
- 范(42700)
- 师范(42355)
- 财经(40974)
- 北京(39973)
- 经(37041)
- 院(35690)
- 州(35672)
- 农业(34999)
- 师范大学(34432)
- 经济学(32167)
- 基金
- 项目(200758)
- 科学(157590)
- 研究(148108)
- 基金(144343)
- 家(125611)
- 国家(124546)
- 科学基金(106554)
- 社会(91868)
- 社会科(86890)
- 社会科学(86869)
- 省(78938)
- 基金项目(77650)
- 自然(69436)
- 教育(67901)
- 自然科(67746)
- 自然科学(67732)
- 划(66643)
- 自然科学基金(66479)
- 编号(61246)
- 资助(59438)
- 成果(50068)
- 重点(44995)
- 部(43831)
- 发(43414)
- 课题(42376)
- 创(41111)
- 创新(38265)
- 科研(37851)
- 教育部(37416)
- 项目编号(37273)
- 期刊
- 济(125418)
- 经济(125418)
- 研究(86488)
- 中国(51871)
- 学报(47211)
- 科学(44015)
- 管理(41208)
- 农(41016)
- 财(36548)
- 教育(35800)
- 大学(35218)
- 学学(32858)
- 农业(28581)
- 技术(25041)
- 融(22093)
- 金融(22093)
- 业经(20842)
- 财经(20101)
- 经济研究(18200)
- 图书(17382)
- 经(17085)
- 问题(16835)
- 理论(14525)
- 科技(14495)
- 资源(14113)
- 业(13880)
- 技术经济(13810)
- 版(13540)
- 实践(13467)
- 践(13467)
共检索到424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殷柏慧 吴必虎
本文从区域旅游角度对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旅游合作条件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两个区域都具有经济圈的背景支撑、旅游业发展水平高、资源优势度大、旅游合作尝试早等共性 ;差异性在于区域内部均衡性、空间结构和旅游合作阶段等方面。试图从区域客观属性来解释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进展缓慢的问题 ,并针对环渤海区域特点 ,提出了该区旅游合作应走次旅游合作向区域一体化合作过渡的道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志斌
虽然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意义重大,具备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也较多。针对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存在市场分割、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旅游政策和行业标准不统一、缺乏权威的政府协调机构、缺乏利益协调机制等问题,必须从制度环境、组织安排和合作规则全方位着手,强化政府主导,建立权威的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构,完善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规则,营造良好的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环境。
关键词:
环渤海区域 旅游合作 困境 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凤杰 张爱平 马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各区域旅游发展与区域旅游资源禀赋等要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错位。区域旅游空间分异是区域旅游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它揭示了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态势及趋势,客观了解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差异特征及演变过程,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对实现环渤海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重心模型 空间分异 区域旅游 环渤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霞
山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却在全国发展滞后。山西与环渤海地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是振兴山西旅游业、变旅游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山西紧靠环渤海地区,与环渤海地区存在明显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互补优势。山西与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应选择紧密型、多层次合作模式,包括旅游市场共享、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投资、包价旅游线路联营、旅游宣传、旅游管理等方面合作。通过多方位合作,大力开发山西旅游商品市场,切实走活山西旅游这盘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超 曾坚
文章通过分析环渤海区域在资源、经济、文化、科技四方面的显著特色与比较优势,结合该区域旅游发展的梯度格局,阐释了建立环渤海区域旅游竞—合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建立生态学视角、形成信息技术支撑的三大建议,以更好地促进环渤海区域旅游的规划和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正磊 韩顺法 管卫华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每一个旅游地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而代之以各种共存与共生关系。但是,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地区间或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因此,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作为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及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已成为重塑新型旅游区域关系的关键。对长三角几个重要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空间旅游进行分析,指出影响旅游发展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加快长三角旅游合作与共同繁荣的实质措施。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旅游 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翁钢民 姚昭屹 贾丽丽
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非均衡性问题日益突显,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空间自相关是一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旨在探索旅游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根据2004—2013年的数据,计算环渤海地区的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4组全局Moran’s I值,分析该时期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集聚演变过程。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面,选取2013年截面数据,通过Moran散点图和LIsa分析,探究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相关程度和集聚情况,为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 房光婷
利用1990~2007年的数据,以开放经济条件为出发点,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比较研究。计量分析显示,人均GDP、政府财政支出、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均与三大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相关,而且都是显著性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对环渤海区域和珠江三角洲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一定的影响,对长江三角洲则没有显著影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使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调整财政支出的投向和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助于缩小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针对目前环渤海地区尚未形成空间结构合理、组织机制高效的旅游地域综合体的现实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以及环渤海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环境优势、专业化分工、集群地域性与层次性三个方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并提出环渤海地区政策制度、旅游要素、市场网络、区域空间整合与协作的模式,以推动环渤海区域旅游整合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
环渤海 旅游产业集群 区域整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保健 张辉 黄雪莹
华北、华东地区旅游空间结构转型进程因京沪高铁的开通而加剧。文章从内在因素与支撑性因素两方面构建起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京沪高铁、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开通后环渤海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转型过程与方向。研究结果显示,在新旅游空间格局下,各地旅游空间功能将发生转型,从总体上形成"旅游客源地—区际交通连接—旅游集散地—区内网络交通连接—多个旅游目的地"网状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晨
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在总结合作成就的同时,认为合作或协作的程度还不高,在区域合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合作发展机制还很不完善,距离作为一个区域整体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最后从组织机构、制度约束和具体合作内容上提出相关建议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旅游 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禹有松 冯学钢 杨杰
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安徽省正积极推进东向发展战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最活跃和关联性最强的产业之一,在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①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突出的示范带动作用。安徽旅游资源禀赋好,地理上紧靠长三角广阔市场,旅游经济与长三角地区联系密切。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上,应重点构建直通长三角的三大旅游通道,并以上海为中心建设第三辐射环,同时在交通、信息、人才、服务、管理、政策法规、旅游规划等方面与长三角实现全面对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日红 单克强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通过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①(以下简称"二洲一海")经济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该区域居民富裕水平明显较高、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高、外向型经济特点突出的状况,提出了商业银行要优先支持二洲一海区域,加大信贷倾斜力度,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优化客户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金融 金融支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国清
未来的城市旅游竞争将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即区域之间的竞争。随着区域旅游合作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以有中国旅游"金三角"之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探讨了区域旅游城市化、城市旅游区域化、区域内核心城市旅游互动发展等区域旅游的发展趋势,认为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是"多核心+网络化",并从旅游发展理念互动—利益共赢、旅游体制机制互动—区域协作、旅游产品设计互动—整合创新、旅游市场营销互动—"同城"效应等角度,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中上海、南京、杭州的城市旅游互动进行了实例研究,旨在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丽芹
在旅游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经济核心区域,已成为很多旅游发达国家的共识。泛长三角作为我国旅游发达的地区,必须要与世界接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与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在系统梳理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内涵以及泛长三角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的基础条件的情况下,提出泛长三角应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与旅游市场等方面进行整合与协作,同时应建立政府、规划、人才与信息等方面的完善保障体系,以避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与无序开发,实现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区域整合 区域协作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