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9)
- 2023(15597)
- 2022(13114)
- 2021(12041)
- 2020(10045)
- 2019(22986)
- 2018(22902)
- 2017(43364)
- 2016(23801)
- 2015(26674)
- 2014(26715)
- 2013(25846)
- 2012(23514)
- 2011(20995)
- 2010(20828)
- 2009(19135)
- 2008(18653)
- 2007(16264)
- 2006(14399)
- 2005(12976)
- 学科
- 济(92666)
- 经济(92551)
- 管理(66826)
- 业(61617)
- 企(51633)
- 企业(51633)
- 方法(39086)
- 数学(33143)
- 数学方法(32672)
- 中国(26948)
- 农(26040)
- 财(22479)
- 业经(22371)
- 学(21846)
- 地方(20529)
- 制(19165)
- 理论(17172)
- 农业(17052)
- 贸(15227)
- 贸易(15216)
- 和(14908)
- 体(14840)
- 易(14719)
- 银(14550)
- 银行(14502)
- 环境(14174)
- 融(13976)
- 金融(13968)
- 技术(13886)
- 行(13866)
- 机构
- 大学(329767)
- 学院(326944)
- 管理(127905)
- 济(124457)
- 经济(121567)
- 研究(112952)
- 理学(110584)
- 理学院(109328)
- 管理学(107208)
- 管理学院(106613)
- 中国(83210)
- 京(71666)
- 科学(71286)
- 财(57810)
- 所(56654)
- 农(54934)
- 研究所(51713)
- 中心(50392)
- 业大(50052)
- 江(48630)
- 财经(45876)
- 范(45263)
- 北京(45170)
- 师范(44796)
- 农业(42907)
- 经(41725)
- 院(41680)
- 州(39424)
- 技术(36466)
- 经济学(36333)
- 基金
- 项目(226941)
- 科学(177760)
- 研究(166646)
- 基金(162905)
- 家(142604)
- 国家(141396)
- 科学基金(120866)
- 社会(103419)
- 社会科(97750)
- 社会科学(97724)
- 省(89381)
- 基金项目(85913)
- 自然(78306)
- 教育(76731)
- 自然科(76494)
- 自然科学(76474)
- 划(75314)
- 自然科学基金(75021)
- 编号(68419)
- 资助(66237)
- 成果(56504)
- 重点(51062)
- 部(49015)
- 发(48218)
- 课题(48152)
- 创(46948)
- 创新(43775)
- 科研(43113)
- 项目编号(42284)
- 国家社会(42209)
- 期刊
- 济(138519)
- 经济(138519)
- 研究(97904)
- 中国(68009)
- 学报(55300)
- 农(50737)
- 科学(49662)
- 管理(48196)
- 财(43440)
- 教育(43348)
- 大学(41778)
- 学学(38841)
- 农业(34931)
- 技术(29356)
- 融(26898)
- 金融(26898)
- 业经(23065)
- 经济研究(22032)
- 财经(21649)
- 图书(19205)
- 经(18461)
- 问题(18174)
- 业(17993)
- 科技(16384)
- 版(16324)
- 理论(15584)
- 技术经济(14951)
- 现代(14570)
- 业大(14394)
- 实践(14254)
共检索到486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超 黄晓雅
打破“以邻为壑”,探究协同治理模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战略性选择。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创新产业共建、基础设施服务、生态环境共保和高水平协同开放五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测度长三角一体化水平,分析2012—2020年长三角各城市一体化水平差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并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揭露长三角城市协同治理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长三角东部城市一体化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水平较高城市主要集中在早期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源于省域间差异;长三角城市协同治理模式趋向于常态化参与一体化发展,政府奖励并不是越高越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育 李秋梓
基于新形势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和长三角1999~2018年的GDP、资本形成总额、储蓄(住户)存款总额等数据,使用经广义最小二乘回归(Feasible Generalize Least Squares, FGLS)修正的Feldstein-Horioka方法测度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程度,并由此分析2010年国家政策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影响,还分别测度了三省一市的金融一体化程度,得出了长三角地区需要更高质量金融一体化的结论,提出了要在加强金融开放合作、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体系建设、金融风险防控、金融协调发展,构建并完善制度安排和组织框架,推进金融要素市场一体化、地区特色金融发展助力金融一体化等领域进行长三角金融深度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玮 祝婉贞 秦国伟
碳减排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为早日达到“双碳”目标,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的实际情况,分析碳减排的压力和潜力,设计跨区域的碳排放协同治理机制,建议将高排放量的五个行业纳入全国碳权交易市场的范围,将个人消费和其他小碳排放源行业纳入碳税的范围。同时,针对长三角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提出碳税政策设计:为减少江苏和安徽的碳减排成本压力,在长三角地区采取“额外碳税”政策;为有效控制江苏的碳排放量,对江苏进行“阶梯碳税”政策;为降低安徽的碳排放强度,对安徽实行相关配套政策,例如明确的奖罚政策、有效的产业转型政策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获发
本文从增长状态、规模状态、经济贡献、市场联系和市场开放五个角度,构建了长三角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9-2018年江浙沪皖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长三角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从总体来看,长三角区域流通业的协同发展综合水平呈现出下滑状态,相互协同效应尚未有效显现,流通业一体化格局还没有全面形成。从分项看,流通业在规模状态、经济贡献、市场联系紧密性方面的协同发展水平都表现出强化提升趋势,但在增长状态、区级市场开放的协同性处于下降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特木钦
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联动可部分缓解人口老龄化及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区域养老负担日益严重的现实矛盾,加上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和制度基础成熟,推进养老服务产业融合可以取得积极进展。针对养老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有待激发、养老服务水平地区间不均衡、异地养老在制度和政策方面等问题,养老服务的区域融合要提高老年人口的自由流动以及养老资源的配置效率,从组织、系统、政策、平台等层面全力推进机制建设,满足区域内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养老需求。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老龄化 养老服务 区域融合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千慧雄
区域经济完全一体化的各成员的产出份额在理论上应服从Zipf分布,各成员产出份额的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的距离则可以用来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实证分析表明,1978—2008年间,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一体化过程,并且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制度变迁推进型一体化"、"制度与市场角力型一体化"和"市场推进型一体化"三个阶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正柱 许理
文章以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边界效应形成机制以及运用β收敛模型,在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趋同性分析的基础上,参照重力模型并运用Barro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边界效应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β收敛和一体化边界效应时间分析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差距减少,经济趋同性明显,一体化发展态势良好,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边界呈现显著的中介效应;从省际城市间边界效应分析看,其中上海、江苏9城市和浙江9城市间边界呈现显著的中介效应,而安徽8城市与上海、江苏9城市和浙江9城市间边界效应不显著;从中心—外围城市边界效应分析看,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的边界屏蔽效应显著,而分阶段分析表明这种屏蔽效应自2017年后有所弱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芳 张书勤 陈群
生态绿色一体化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更是长三角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从生态绿色一体化概念框架界定入手,构建生态绿色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进行有序度和协同度的测定,从而衡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程度,最后用ARCGIS软件和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和空间自相关特征。结果发现:1)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有序度稳步提升,41个地级市呈"剪刀差"演变趋势,协同度由负向非协同状态向正向协同状态演进。由此推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由无序非协同状态演进为有序协同状态。2)空间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有序度由"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向"两头低,中间高"的分布格局转变,区域差异性较大,存在区域间非均衡特征。3)分领域看,增长和效率协同度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协同度演进贡献最大,总体、质量、协同有序度空间集聚现象显著,增长、效率、潜力有序度空间上负自相关且空间集聚现象不显著。4)分区域来看,长三角41个地级市可按照自身总体有序度和周边城市在各领域有序度划分为高-高型城市、低-高型城市、低-低型城市和高-低型城市。建议长三角各地区应各展所长,补足短板,加快生态绿色一体化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3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动长三角区域文化、旅游协同联动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促进长三角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进长三角文化遗产区域协同保护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芳 张书勤 陈群
生态绿色一体化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更是长三角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从生态绿色一体化概念框架界定入手,构建生态绿色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进行有序度和协同度的测定,从而衡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程度,最后用ARCGIS软件和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和空间自相关特征。结果发现:1)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有序度稳步提升,41个地级市呈"剪刀差"演变趋势,协同度由负向非协同状态向正向协同状态演进。由此推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由无序非协同状态演进为有序协同状态。2)空间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有序度由"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向"两头低,中间高"的分布格局转变,区域差异性较大,存在区域间非均衡特征。3)分领域看,增长和效率协同度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协同度演进贡献最大,总体、质量、协同有序度空间集聚现象显著,增长、效率、潜力有序度空间上负自相关且空间集聚现象不显著。4)分区域来看,长三角41个地级市可按照自身总体有序度和周边城市在各领域有序度划分为高-高型城市、低-高型城市、低-低型城市和高-低型城市。建议长三角各地区应各展所长,补足短板,加快生态绿色一体化进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柳 于明超 刘志彪
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存在影响这一命题被广泛认同,但区域之间文化融合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是一个新的视角。不同文化的类别是存在差异的,理论上可以说明,只有区域优性文化的融合才能够促进经济一体化。从长三角地区来看,创业文化融合、冒险文化融合促进了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开放文化融合对经济一体化并没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在推动区域之间的优性文化融合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从而促进了长三角的区域一体化;而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文化却也会阻碍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
文化融合 经济一体化 优性文化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周正柱 王云云
以市场一体化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相对价格法等方法测度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商品、劳动力和资本市场一体化指数,并运用变异系数法加权获得市场一体化总指数,进一步分析总体市场一体化及其分维度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资本市场一体化指数和总体市场一体化指数都呈现“M”型波动上升态势,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2010-2019年,上海商品市场一体化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都较低,而资本市场一体化和总体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2019年较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商品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一体化和总体市场一体化指数呈现空间集聚效应,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这些结论对于加快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金木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优惠的政策、优异的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质态进一步向好,已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推进,长三角金融的一体化发展也成为讨论的议题。其中,城商行由于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独特的体制和机制,以及一体化发展外部条件相对成熟,其一体化发展被寄予热切期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达院 刘义圣
生态一体化是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环境质量等指标,采用改进的熵权法来确定生态一体化指标权重,对长三角生态一体化程度进行评价。杭绍甬、苏锡常与广佛肇生态一体化发展的总态势对比显示:杭绍甬生态一体化水平明显落后于苏锡常生态一体化,但都显著高于广佛肇生态一体化。杭绍甬生态一体化的特征及问题分析显示:节能减排三项指标呈现明显收敛趋势,但仍是阻碍杭绍甬生态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单位GDP能耗趋同态势明显,杭绍甬污染治理水平上的差距逐步缩小;细微颗粒(PM_(2.5))均值的差异引致环境质量差距,杭绍甬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有待加强。基于此,长三角地区应进一步强化生态一体化顶层设计和合作平台,探索联防联控联治一体化生态治理模式,完善生态综合补偿及生态分级保护机制,构建生态一体化经济支撑和制度保障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晏清 贺超飞 郭焕修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下,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否有利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碳达峰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内外碳达峰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05—2019年的二氧化碳核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碳达峰预测。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二氧化碳排放聚集效应明显。总体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素市场一体化、外商直接投资、公共财政收入和科技支出显著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碳达峰。如果充分考虑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地区将提前7年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就如何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上述地区尽早实现碳达峰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