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57)
2023(18706)
2022(15379)
2021(13908)
2020(11629)
2019(25831)
2018(25675)
2017(48425)
2016(26324)
2015(29255)
2014(29185)
2013(28402)
2012(26105)
2011(23412)
2010(23928)
2009(22723)
2008(22569)
2007(20734)
2006(18824)
2005(17756)
作者
(75269)
(62609)
(62482)
(59171)
(40137)
(29716)
(28383)
(24117)
(23772)
(22610)
(21527)
(20949)
(20290)
(20278)
(19733)
(19164)
(18623)
(18290)
(18193)
(17935)
(15940)
(15536)
(15355)
(14529)
(14259)
(14131)
(13997)
(13926)
(12646)
(12492)
学科
(109844)
经济(109681)
(95856)
管理(89542)
(84088)
企业(84088)
方法(37006)
(35708)
业经(35103)
中国(34931)
(34403)
(28194)
数学(27363)
数学方法(27013)
地方(26604)
农业(24935)
(23069)
财务(23013)
财务管理(22970)
企业财务(21729)
(21306)
银行(21270)
技术(21012)
理论(20805)
(20688)
(20534)
(20263)
(19857)
金融(19848)
(19459)
机构
学院(373121)
大学(367434)
(152526)
经济(149232)
管理(140521)
研究(128723)
理学(118131)
理学院(116871)
管理学(114929)
管理学院(114240)
中国(102558)
(79585)
(76881)
科学(75656)
(65280)
(63114)
(61423)
中心(58502)
财经(58353)
研究所(58043)
(52588)
业大(51982)
北京(50340)
农业(48921)
(48858)
(48533)
师范(48332)
(47014)
经济学(45674)
财经大学(42552)
基金
项目(235182)
科学(186111)
研究(177596)
基金(168430)
(145464)
国家(144088)
科学基金(124523)
社会(113337)
社会科(107269)
社会科学(107249)
(94474)
基金项目(87631)
教育(81320)
(77569)
自然(77498)
自然科(75719)
自然科学(75700)
自然科学基金(74355)
编号(72919)
资助(67753)
成果(60726)
(54726)
重点(53169)
课题(51975)
(51417)
(51025)
(47659)
创新(47317)
国家社会(46588)
(45724)
期刊
(188232)
经济(188232)
研究(117462)
中国(87732)
(63868)
(61229)
管理(60458)
学报(54521)
科学(52231)
教育(46503)
大学(42659)
(41786)
金融(41786)
农业(41110)
学学(39965)
技术(34908)
业经(33456)
财经(29859)
经济研究(29118)
(25863)
问题(24087)
(23303)
(19184)
技术经济(18855)
现代(18308)
世界(17880)
(17760)
商业(17611)
国际(17338)
科技(17001)
共检索到600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树华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内容。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对长三角四省市产业梯度系数进行测度,据此分析长三角区域内制造业转移的行业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引导、园区配套、技术支撑等角度提出推动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路径与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目前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尽管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正在增强,但其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仍相当严重。通过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一体化必然带来制造业的空间转移和地区结构差异性增强。本文以长三角为案例,通过一系列衡量地区专业化水平、行业集中度的指标计算证实了这一理论预期。同时,本文发现浙江与上海参与长三角内部地区分工的程度明显高于江苏。在产业转移方面,本文还发现短短4年内该地区制造业发生了激烈的空间调整,上海通过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专业化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港口型、都市信息型等极少数产业,降低了其在该区域内的总制造业份额,浙江正稳步吸收上海与江苏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而增加了其制造业份额,江苏通过吸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永明  张明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江苏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通过对一市三省的比较研究与数据分析发现,江苏制造业地位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大,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创新成果等方面居长三角地区领先地位,数字经济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因此,江苏要充分集成制造业优势,加强与沪、浙、皖战略协同,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获发  
本文从增长状态、规模状态、经济贡献、市场联系和市场开放五个角度,构建了长三角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9-2018年江浙沪皖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长三角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从总体来看,长三角区域流通业的协同发展综合水平呈现出下滑状态,相互协同效应尚未有效显现,流通业一体化格局还没有全面形成。从分项看,流通业在规模状态、经济贡献、市场联系紧密性方面的协同发展水平都表现出强化提升趋势,但在增长状态、区级市场开放的协同性处于下降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门宇  刘胜林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该地区产业结构体系完整,城市密度高,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一体化趋势。技术转移和风险投资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进程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和资本支持,本文以2010-2019年十年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经济发展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转移效率解释变量和风险投资总额解释变量,与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技术转移和风投资本引入,可以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禚金吉  魏守华  刘小静  
本文首先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等方法研究了1999~2009年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程度及其演变,分析了产业同构对两省一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然后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同构与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产业同构背景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为付  张二震  
在世界产业资本向我国大幅转移和集中的态势下,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引起世人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分工方式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世界制造中心”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在以要素分工为主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已具备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文章还认为将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成世界产品生产重要基地,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中心”的必然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平红  王珍珠  
提升先进制造业供应链效率,对保障产业链安全、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选取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事件为切入点,研究区域一体化对先进制造业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一体化能够显著促进先进制造业供应链效率提升,且对新进城市的促进作用最大。异质性上,区域一体化对国有企业供应链效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他类型和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异;对中小规模城市的先进制造业供应链效率促进作用更明显,对超大型城市和大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没有明显差异。作用机制上,区域一体化能够通过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间接促进先进制造业供应链效率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沈佳枫  
目前,我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长三角区域僵尸企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一体化进程中的顽疾。文章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分别从政府、制度机构、企业自身三个方面讲述了长三角地区僵尸企业的成因,并根据僵尸企业的产业集中、产能过剩等特点对其危害进行解读和分析,通过僵尸企业的成因给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僵尸企业的解决策略。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僵尸企业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从而使我国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战略的优势,促使我国尽早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征学  肖金成  李博雅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度最高、创新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各种协调机制逐步建立,但市场一体化发展程度依然偏低。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各类市场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应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互动、"五链"融合发展、事中事后监管协调推进、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联动发展,推进市场一体化,并不断完善组织体系、规划体系、立法制度、配套机制、监测评估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金木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优惠的政策、优异的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质态进一步向好,已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推进,长三角金融的一体化发展也成为讨论的议题。其中,城商行由于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独特的体制和机制,以及一体化发展外部条件相对成熟,其一体化发展被寄予热切期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智敏  甄峰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三甲医院作为区域性医院,研究其空间配置的均衡性,有助于从区域层面统筹好优质医疗资源,为推动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提供思路。研究以区县为单元,运用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量化分析了不同服务半径和距离衰减参数β对三甲医院可达性的影响,并对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县三甲医院供需协调发展水平。结果发现:(1)通过缩小服务半径以及增大距离衰减参数,能够提升三甲医院供给的平均水平,但是各区县间差距将会增大,盲目扩大服务半径则会降低供给的平均水平,并且在距离衰减参数较高的情况下,各区县间差距也会显著提升。关键在于不断优化三甲医院的空间布局使其服务半径相对合理,同时引导居民在一定范围内有序就医。(2)三甲医院可达性的两极化特征较为明显,高铁的发展能够促进交通优势地区形成可达性高值的连绵地区,以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以及南京都市圈为代表,但是也会加剧交通劣势地区居民就医困难的问题,以皖西、浙西以及苏东地区为代表。因此,需要持续推进区域三甲医院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3)当下各区县三甲医院整体供需关系较为协调,但是协调等级相对较低。供需失调地区集中分布在安徽、苏北与浙南地区,浙北与苏南地区则形成了连绵成片的供需均衡地带。供给高于需求区县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江苏省,是提升三甲医院利用效率的重点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蕾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产业布局优化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在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市场体系,人才资源,资源禀赋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中要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提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保障措施:建立协调发展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完善服务机制,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军  吴梦宸  鲍宗客  
文章沿着"产业专业化—产业集聚—产业转移"这样的思路对长三角区域内制造业空间转移展开研究。首先,对产业长三角制造业同构悖论重新进行测度;然后,对用时间序列对制造业产业集聚进行分析;最后产业在两省一市的空间转移进行分析,得出一些结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作为我国深化金融开放、推进金融创新的重要区域,长三角地区不仅金融总量庞大、金融业态丰富、金融生态优越,而且还拥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一龙头以及各类区域金融改革试点,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十分活跃,这些因素都为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金融基础。然而,与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的大趋势相比,金融领域的一体化建设总体还处于酝酿和规划阶段,有待实质性破题。其中,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在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金融业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怎样的金融营商环境。本文借鉴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营商环境的定义,对金融营商环境的内涵进行准确界定,给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金融营商环境评估的分析框架和评估结果,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