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254)
- 2022(1129)
- 2021(1168)
- 2020(987)
- 2019(2184)
- 2018(2260)
- 2017(4071)
- 2016(2437)
- 2015(2909)
- 2014(2993)
- 2013(2841)
- 2012(2961)
- 2011(2638)
- 2010(2814)
- 2009(2778)
- 2008(3053)
- 2007(3008)
- 2006(2692)
- 2005(2483)
- 2004(2179)
- 学科
- 济(9087)
- 经济(9069)
- 管理(7486)
- 业(6158)
- 企(5574)
- 企业(5574)
- 方法(3878)
- 学(3404)
- 数学(2917)
- 数学方法(2781)
- 中国(2642)
- 理论(2436)
- 财(2422)
- 制(2409)
- 农(2382)
- 贸(1847)
- 贸易(1844)
- 教育(1839)
- 业经(1821)
- 易(1791)
- 教学(1738)
- 体(1714)
- 策(1679)
- 银(1666)
- 银行(1660)
- 和(1585)
- 行(1565)
- 融(1550)
- 金融(1550)
- 务(1525)
- 机构
- 大学(39170)
- 学院(37807)
- 研究(13691)
- 济(11875)
- 管理(11854)
- 经济(11456)
- 中国(11003)
- 理学(9709)
- 科学(9690)
- 理学院(9552)
- 京(9221)
- 管理学(9146)
- 管理学院(9085)
- 所(7801)
- 农(7743)
- 研究所(6933)
- 江(6685)
- 中心(6551)
- 财(6335)
- 农业(6198)
- 业大(6166)
- 北京(5964)
- 范(5901)
- 师范(5811)
- 州(5375)
- 技术(5020)
- 省(5014)
- 院(4753)
- 财经(4705)
- 师范大学(4626)
共检索到64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卫国
文章通过对镜子这一意象意义的追溯及其在不同学说中的内涵分析,并结合卞之琳的创作经历和时代环境,指出了卞之琳诗歌中镜意象的三层意蕴:一是对自我及时空的观照,二是女性想象,三是虚妄中的自赎。通过这三层意义的分析和揭示,由点到面,还原了一个最本真的卞之琳。
关键词:
卞之琳 镜 投射 女性想象 自赎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王代金
"蔡格尼克效应"指出,人们对于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已经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将这个效应迁移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就意味着当学生遇到尚存缺陷的"空白"(即留白)时,其将会积极主动地设法"补白"这一缺陷,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这样一来,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让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诗歌在创作时往往追求"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也就产生了许多"空白",需要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小玲
在多恩的诗歌中,说话者或者处于话语主体地位的往往是男性,而女性通常是说话者的意识客体,或者是被动的、沉默的说话对象。多恩对不忠、叛逆的女性表现出厌恶与贬斥,女性自我辩护与反抗的声音完全被淹没了,甚至在对忠贞、神圣女性的赞美声中,也无法听到女性自己的声音。多恩所刻画的形象丰富多彩而又矛盾重重的女性,实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性别定势的一种回应,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男权意识。
关键词:
多恩 失语女性 男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平
海子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命意象序列。透过多种奇幻诡谲的表现形态,生命意象呈现出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跃动,二是生命群体的共振共在,三是对本真存在状态的追求。通过对生命意象序列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诗人海子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和悲壮惨烈的人生情怀。
关键词:
海子 生命意象 生命意识 本真存在状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保菊
诗人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虔诚与顶礼膜拜,徐志摩在自然中显得逍遥而拘谨,体现出一种乐观式的悲观情思,而雪莱在自然中显得沉静而放达,渗透着一种悲观式的乐观情怀。他们通过诗歌在一种独特的体验下建立属于他们各自的自然意象群落,并且都带上了强烈的主体意识色彩,其艺术表现方式由此也各具特色。
关键词:
徐志摩 雪莱 自然 主体意识 艺术方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年丰
西汉开创了强盛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形成了统一的汉族。后世许多诗人对西汉的开创、东汉的中兴,都有着深深的认同,形成了浓重的汉朝情结。以钱澄之为代表的明遗民诗人身处异代,怀黍离之悲,"夷夏之防"观念也使他们特别推重"汉"以及与"汉"相关的人、事、物,在诗歌中通过以"汉"代指"明",表现了遗民诗人独有的"汉朝情结"。
关键词:
明遗民 钱澄之 诗歌 情结 汉朝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倩
对"柳腰"这一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关联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重点探讨唐代诗歌中大量出现"柳腰"意象的原因。认为唐代女子的服装和舞蹈容易展现细腰,而与文人交往密切的歌舞妓更是能展现细腰。柳树在唐代的公共场所和私家园林多有种植。细腰的常见和柳树的广泛种植,是产生"柳腰"意义模式的必要条件;而唐代送别场合、宫廷和文人集宴上,"柳"和"腰"的同时在场,娼家门前普遍的柳树种植,这些是产生"柳腰"的充分条件。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这些条件刚好同时成立,这便促使"柳"和"腰"这两种事物在唐代诗歌中被频频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
柳腰 柳树 细腰 唐代 诗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丹丹
林徽因的诗歌感情真挚,典雅悱恻,其爱情诗于言情古韵之中谱写出一曲唯美动听的情殇箫音。文章主要针对其诗歌中的情感艺术进行探讨,在晶莹清丽、傲骨凌风的诗美下诗人以敏锐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唯美的方式和婉约的情调来展示独特睿智的生命体悟,进而表现诗意美所传达的内心情绪。她的言情总是在含蓄中进行着有节制的萦回,十分典雅且独具风神,并竭力把这种情绪熔铸进精巧的想象之中,在有节制的潇洒中最终成就其独特的诗风。
关键词:
林徽因 审美意蕴 内在神韵 情殇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曲金燕 贾愚
康熙年间,由秦松龄、严绳孙编纂的《无锡县志》收录了36位作家的39首运河诗歌,涉及无锡古运河沿岸的五牧、梁溪、芙蓉湖、泰伯渎等区域,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游历和交友情况,蕴含丰富的文化主题,向读者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运河风貌,为研究古运河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弥补了一些正史语焉不详的遗憾。
关键词:
康熙《无锡县志》 运河诗歌 运河文化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珈萌
苏轼诗歌中有不少作品以"我"入诗,表现了宋人对独立意识和主体精神的推崇。而通过与其他人物对象进行比较来进一步强化诗人的主体精神,则成为苏轼诗歌的重要特点。其比较方式也极为多样:双向比较,丰富了诗人主体精神的表现内涵,增加了诗歌表情达意的深度,扩充了诗歌表现的张力;转换比较,呈现了诗人主体认知的过程性变化,显示出首尾开阖的章法结构;隐性比较,含蓄蕴藉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诉求,在诗歌技法上更为高妙。同时,苏轼还能在比较中冲破现实的桎梏,为自己或友人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出路,体现了宋人通达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苏轼 比较思维 主体精神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咏春 吕爱晶
美国当代桂冠诗人凯·瑞安在诗歌中多处使用动物意象,构建了神秘的诗歌游戏世界。文章结合赫伊津哈的游戏理论,探讨瑞安在诗歌中对水禽、飞禽和走兽类动物的细致观察和描写,认为其诗歌揭示了当今社会暗藏的危险,而动物世界中追逐、竞争等游戏的愉悦精神能给人们带来自由感。瑞安的诗歌折射了她作为当代美国知识分子对自由、创新等的思考。
关键词:
凯·瑞安 知识分子 动物游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文文
艾青早期的狱中诗歌创作多采用"回忆与怀念"的抒情模式,并且喜用长句抒发和挖掘内心感悟与想象,既充满对西方都市文明的怀念与批判,又贯穿着对青少年流浪生活的回忆与无奈,这种矛盾情感的相互纠缠构成了艾青早期狱中诗歌的情感主调。诗人通过诗歌传达着对个人身份命运的思考,对艺术选择的探索,并且在迎战苦难的征途中寻求多种方式反抗以求得到精神解脱,这些探索成为支撑艾青意志的力量,也为他日后能够承受更大的苦难奠定了基石。
关键词:
艾青 身份认同 艺术自觉 悲剧精神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叶雨其
在奥地利德语诗人特拉克尔的诗歌中,"去人性化"特征相当明显。文章分析了特拉克尔诗歌"去人性化"特征的普遍体现和独特体现,并指出:特拉克尔诗歌中"去人性化"的独特性在于对浪漫主义的回归。诗人不仅深受浪漫主义艺术传统的影响,而且自身的"癫狂"性情从根本上成就了其诗歌的"去人性化"特征。
关键词:
特拉克尔 “去人性化” 浪漫主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吕星月 袁曦临
古诗词的意象挖掘与组织是目前数字人文研究的一个热点。诗人李白一生曾多次漫游金陵,创作了大量诗歌。通过对李白金陵诗歌的数字化解读与空间意象挖掘,能够再现历史文化名城的诗歌情境,传承文化印记。文本构建了"地名空间-诗歌意象"的地名空间意象分析框架,依托文献资料对李白金陵诗歌进行诗歌意象识别与地点甄别定位,并利用ArcMap10.2软件绘制出了李白金陵诗歌地图。在此基础上呈现出李白在金陵游历的空间特点,同时揭示了城市文化边界与空间意象的时空变化。
关键词:
意象 时空 可视化 诗歌地图 数字人文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卫俏嫔
干注册会计师这行已经大约十年了,每年的冬春季节都是在无比繁忙中度过,只有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能够理理思绪,想想审计以外的事情。上大学时,曾经和几个好友疯狂地迷恋上诗歌,到处搜罗有关唐诗宋词的书籍,还喜好现代诗。记得汪国真来学校讲演时,我们几个人晚饭没吃,跑到阶梯教室占座位。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年汪国真的亲笔签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