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88)
- 2023(3648)
- 2022(2972)
- 2021(2793)
- 2020(2345)
- 2019(5152)
- 2018(5342)
- 2017(9154)
- 2016(5448)
- 2015(6137)
- 2014(6426)
- 2013(5906)
- 2012(5544)
- 2011(5079)
- 2010(5124)
- 2009(4680)
- 2008(4507)
- 2007(4046)
- 2006(3520)
- 2005(3116)
- 学科
- 济(15458)
- 经济(15431)
- 管理(14031)
- 业(10968)
- 企(9079)
- 企业(9079)
- 学(6764)
- 财(5828)
- 制(5661)
- 中国(5466)
- 体(5308)
- 农(5308)
- 方法(5307)
- 理论(4438)
- 数学(4087)
- 数学方法(4002)
- 地方(3694)
- 银(3662)
- 银行(3640)
- 业经(3639)
- 融(3513)
- 行(3510)
- 务(3506)
- 金融(3506)
- 财务(3485)
- 财务管理(3479)
- 教育(3468)
- 企业财务(3341)
- 农业(3187)
- 和(3058)
- 机构
- 学院(73914)
- 大学(73373)
- 研究(30280)
- 济(23268)
- 管理(22980)
- 经济(22539)
- 中国(22289)
- 科学(21539)
- 农(19344)
- 理学(19264)
- 理学院(18962)
- 管理学(18259)
- 管理学院(18136)
- 京(17089)
- 所(16970)
- 研究所(15661)
- 农业(15407)
- 业大(14444)
- 中心(13506)
- 财(12773)
- 江(12675)
- 院(11534)
- 省(11457)
- 技术(11029)
- 北京(10747)
- 范(10659)
- 师范(10438)
- 室(10389)
- 州(9597)
- 农业大学(9587)
- 基金
- 项目(51871)
- 科学(38856)
- 基金(35432)
- 研究(35018)
- 家(33257)
- 国家(32992)
- 科学基金(26319)
- 省(21338)
- 社会(19544)
- 自然(18506)
- 划(18482)
- 基金项目(18370)
- 社会科(18287)
- 社会科学(18285)
- 自然科(18018)
- 自然科学(18010)
- 自然科学基金(17666)
- 教育(16431)
- 资助(14749)
- 编号(14435)
- 重点(12714)
- 成果(12492)
- 计划(11488)
- 课题(11240)
- 发(11075)
- 科技(10860)
- 部(10613)
- 体(10523)
- 科研(10321)
- 创(10269)
共检索到117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卫丹秋 黄涛涛 殷娇娇 张学振
为了解重金属镉在鱼体内的累积情况,给鱼体内重金属镉富集问题提供经济、安全、快速的解决方法,以我国常见养殖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对象,确定镉对鲫的安全浓度后将鲫暴露在含有不同浓度镉的水体中14 d,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重金属污染物镉在鱼体各组织内的累积和分布情况进行检测,之后将鲫转移至不同流速的清水中14 d,比较不同水流流速对鱼体中镉的清除效果,同时分别在暴露试验和清除试验后对鲫可食用部位进行非致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镉对鲫96 h的安全质量浓度为1.528 mg/L;镉在鲫鱼头和肝脏中累积较多,肌肉中较少,镉富集程度与水环境中镉浓度和镉暴露时间呈正相关;鲫肌肉、胆中的镉排出较快,而肝脏、肾脏中的镉排出较慢,在水流流速为0.1~0.2 m/s时的清除效果最佳;水体镉暴露14 d后鲫鱼头、肌肉存在潜在的非致癌食用风险,流水清除14 d后肌肉可达到食用标准,但鱼头仍具有食用风险。综上所述,鲫各组织器官对镉的累积能力及清除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适宜的水流流速有利于鲫体内镉的排出,对于镉污染后的鲫需进行重金属的清除后才可食用。
关键词:
鲫 镉 累积 清除 水流流速 食用风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立 邱汉勋 李万军 闫玉莲 谢小军
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19.75±0.12 g)为研究对象,以K_2Cr_2O_7作为毒物源,在(27.5±0.5)℃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急性暴露和慢性暴露的毒理效应实验。通过急性暴露实验,测得该种鱼的96h半致死浓度值(96 h LC_(50))为56.24 mg/L。在水体Cr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937 mg/L(96 h LC_(50)的1/60)和1.875 mg/L(96 h LC_(50)的1/30)条件下,进行了为期8周的慢性暴露实验。结果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詹素平 刘小红 王志坚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鳃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浓度为2 mG/L的cd cL_2水溶液对稀有鮈鲫进行急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稀有鮈鲫具4对鳃,由鳃耙、鳃弓、鳃丝及鳃小片组成。鳃的各个部位表面均有上皮细胞覆盖;鳃耙和鳃弓具味蕾,鳃弓上还具不同类型的黏液细胞;相邻鳃小片的上皮细胞间也分布有黏液细胞,在鳃小片基部有氯细胞着生。鳃丝表面有不规则凹陷和微嵴,具沟、坑、孔等结构;鳃小片两面均呈凹凸状。在2 mG/L的cd cL_2水溶液暴露下,鳃受到损伤,发生鳃小片充血呈球状,鳃上皮水肿、脱落,黏液细胞增多等现象;并随时间延长受损程度加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丽萍 李焘 蒋翠文 王彦力 牙禹 韦宇宁 何洁 闫飞燕
【目的】探索土壤环境中不同污染浓度的重金属镉(Cd)、汞(Hg)、铜(Cu)和铅(Pb)对荸荠生长的影响及空间分布规律,为荸荠的安全种植及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广西主要荸荠品种桂蹄2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不同污染浓度的镉、汞、铜和铅的盆栽试验,设0、0.25、1、1.75、2.5 T(T为每个重金属土壤环境限量值)5个添加量浓度,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为添加量浓度+试验土壤本底浓度。在荸荠成熟后,分析荸荠果肉、皮和茎叶中各元素分布及富集积累规律。【结果】荸荠在不同浓度的各重金属处理下均能正常生长,吸收重金属元素特征分别为:铜、铅和镉在不同部位含量分布为:茎叶>皮>果肉;汞分布为:皮>果>茎叶。荸荠中不同部位重金属的含量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0.25 T汞处理下和2.5 T铅处理下,荸荠果肉中汞和铅的含量分别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中新鲜蔬菜水果的限量值。【结论】低浓度重金属的处理会促进荸荠产量的提高,荸荠各部位对重金属吸收累积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镉、铅和铜元素地上茎叶植株吸收多,块茎吸收少,汞则相反;荸荠对铅和镉耐受性强,在土壤达到环境限量值时,荸荠果肉中铅和镉含量符合标准要求;汞容易被荸荠吸收,在有汞污染风险的区域建议不要种植。
关键词:
荸荠 重金属 富集 质量安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卫卫 湛嘉 王元 王浩 房文红
采用UPLC-MS/MS法研究了2μg·L-1三次连续水体药浴和6μg·L-1一次性水体药浴条件下阿维菌素在水体中消除、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蓄积和消除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两种药浴暴露方式下阿维菌素在水体中消除呈一级指数衰退消除,消除半衰期(t1/2)均为63 h,240 h时浓度下降到0.5μg·L-1以下。阿维菌素在异育银鲫血浆和肌肉中的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血浆中药物浓度远高于肌肉中的含量。2μg·L-1连续三次药浴组和6μg·L-1一次药浴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4.97、66.62μg·L-1,其曲线下面积(AUC0-t)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信林 王慧 邱化蛟 邱财生 龙松华 王玉富 郭媛
利用添加了不同量(40、80 mg/kg)的外源镉(Cd)的土壤(有效Cd质量分数分别为17.40、51.50 mg/kg)进行亚麻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平Cd处理对亚麻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叶片数、生物量及不同器官Cd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质量分数Cd(40 mg/kg)提高了亚麻的出苗率,而高质量分数Cd(80 mg/kg)则抑制了出苗;Cd处理降低了亚麻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及生物量,且随着Cd处理水平的提高,亚麻的各种生长指标受抑制程度均显著加重,与对照相比,高质量分数Cd处理的亚麻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分别降低了64.1%、51.9%和58.6%;在器官水平上,亚麻的根、叶、茎中Cd质量分数依次降低;在亚细胞水平上,Cd更多的分布在细胞壁和核糖体上,且显著高于细胞核与叶绿体、线粒体的。可见,40、80mg/kg的Cd处理会抑制亚麻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亚麻对Cd的耐受性可能是根部对Cd向上运输的限制及细胞壁和液泡对Cd的隔离所致。
关键词:
亚麻 土壤 镉 生物量 亚细胞 耐镉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信林 王慧 邱化蛟 邱财生 龙松华 王玉富 郭媛
利用添加了不同量(40、80 mg/kg)的外源镉(Cd)的土壤(有效Cd质量分数分别为17.40、51.50 mg/kg)进行亚麻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平Cd处理对亚麻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叶片数、生物量及不同器官Cd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质量分数Cd(40 mg/kg)提高了亚麻的出苗率,而高质量分数Cd(80 mg/kg)则抑制了出苗;Cd处理降低了亚麻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及生物量,且随着Cd处理水平的提高,亚麻的各种生长指标受抑制程度均显著加重,与对照相比,高质量分数Cd处理的亚麻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分别降低了64.1%、51.9%和58.6%;在器官水平上,亚麻的根、叶、茎中Cd质量分数依次降低;在亚细胞水平上,Cd更多的分布在细胞壁和核糖体上,且显著高于细胞核与叶绿体、线粒体的。可见,40、80mg/kg的Cd处理会抑制亚麻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亚麻对Cd的耐受性可能是根部对Cd向上运输的限制及细胞壁和液泡对Cd的隔离所致。
关键词:
亚麻 土壤 镉 生物量 亚细胞 耐镉机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兴 李成振 陈刚
采用三维k-ε紊流模型,对封冻河道冰盖下水流流速垂向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冰盖下水流流速垂向分布主要受床面与冰盖粗糙度的相对大小影响,受水深影响较小,对雷诺数变化并不敏感;在流动核心部分分布较为均匀,并不遵循对数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揭示了冰盖对水流流动的影响,指出了目前普遍采用的流速分区及平均流速相等的假定理论上的缺陷。最后采用双幂律拟合冰盖下水流流速垂向分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翟明丽 赵艳芳 翟毓秀 尚德荣 盛晓风 丁海燕
采用室内模拟混合暴露方式,研究了在镉(Cd)质量浓度一定(0.05 mg/L)的条件下,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 mg/L、0.1 mg/L、0.5 mg/L、1 mg/L)的锌(Zn)对海湾扇贝整体、组织及亚细胞水平Cd累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Zn能显著抑制扇贝全贝对Cd的富集,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和Zn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扇贝不同组织中Zn对Cd的富集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鳃最为明显。在亚细胞水平,扇贝各组织累积的Cd主要分布在类金属硫蛋白(MTLP)和细胞碎片(CD)组分。在内脏各亚细胞
关键词:
镉 锌 混合暴露 亚细胞 海湾扇贝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喜勤 林君锋
以拟环纹豹蛛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拟环纹豹蛛体内镉的生物积累特征,进而定量分析实际土壤镉含量与其上活动的拟环纹豹蛛体内镉含量间的关系.在为期70天的田间试验中,前42天拟环纹豹蛛体内镉的积累变化与染镉喂食量显著相关(P<0.01);后28天的饱和期内,其体内镉的积累量既不因停止摄取镉而减少,也不因继续摄取镉而增加,说明拟环纹豹蛛体内镉含量的富集饱和期为42天.通过实际受污染生境调查得到与田间试验一致的结论,即处于未饱和期的拟环纹豹蛛体内镉含量与其生境土壤镉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应平 Prashant Mandal 靖锦杰 蒋清 袁喜 涂志英 胥焘
为了探讨水体镉(Cd)污染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Cd(0、0.36、0.73、1.09和1.46 mg/L)暴露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半致死浓度、组织(肝、鳃、肌肉)Cd累积量、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Crit)、以及耗氧率(mo_2)的影响。结果显示:Cd暴露导致重金属在幼鱼组织中累积,与对照组比较,Cd在鳃和肌肉中累积量差异不显著;肝脏中累积量差异显著,暴露浓度为0.73 mg/L时肝脏中镉累积量最高。鲢幼鱼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着Cd暴露增加显著降低,浓度为1.46 mg/L时UCrit为对照组的69.75%。临界游泳速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徐广春 许小龙
【目的】分析喷雾方式对农药雾滴在水稻群体内沉积分布的影响,研究提出稻田合理的喷雾方式,提高稻田农药利用率。【方法】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用配有空心圆锥雾喷头的手动喷雾器叶面喷洒和配有气力式弥雾喷头的弥雾机下倾45°角喷洒指示剂丽春红-G溶液,收集并测定沉积在植株上层、中层和下层不同点位载玻片上的雾滴指示剂丽春红-G沉积量。【结果】以不同喷雾方式施药,水稻叶片正面、背面及垂直方向不同点位的丽春红-G沉积量有显著差异。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和弥雾机45°角下倾喷雾,丽春红-G的沉积量在水稻群体空间内的分布趋势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水稻分蘖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
关键词:
水稻 喷雾方式 丽春红-G 沉积分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春 沈振国
用水培和土培的方法研究了镉 (Cd)在绿豆幼苗 (Phaseolus.auresRoxb .cvCV 376 2 )内的积累和分布及Cd对植株生长、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2 0 μmol·L-1Cd处理显著抑制绿豆幼苗的生长 ,降低幼苗上胚轴、根系长度和植株干物质重。随着Cd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 ,绿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的比值降低。Cd处理降低绿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Ca、P、Zn的含量 ,提高地上部Fe含量 ,降低地上部分Mn的含量。与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mpestrisssp .chinensisL .Mak)和小麦 (Triticumaestivu...
关键词:
绿豆幼苗 镉 养分吸收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郭莹莹 翟毓秀 张翠 宁劲松 王家林 李敏
研究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富含镉的鱿鱼膏作为有机镉的添加原料、CdCl2作为无机镉的添加剂,对比研究了镉的不同形态——无机镉和有机镉在对虾体内的蓄积规律及其毒性。结果表明,有机镉和无机镉在对虾体内有相似的蓄积规律,主要蓄积于虾头脏中,在对虾各组织中的镉含量与养殖时间及饲料中镉浓度都呈正相关,相同浓度的两种形态的镉在对虾3种组织中的蓄积趋势基本相似。但同时间点,无机镉实验组在对虾的3种组织中的蓄积量要高于同浓度有机镉实验组。有机镉实验组比无机镉实验组的死亡率略高。此实验旨在为我国养殖水产品的安全生产、保护食用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一定的科学数据。
关键词:
无机镉 有机镉 南美白对虾 蓄积 毒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亚雄 陶晋升 张宇 周俊 潘佳琳 唐昭阳 樊轶为 胡名广 李慧菊 黄鑫 褚武英 张建社
镉(Cd)是一种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重金属,其生物半衰期长,不易降解,水体中即使很低浓度镉也能对鱼类造成较大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co-activator-1,pgc1)是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其通过激活PPARγ等转录因子活性而参与一系列基因表达调控,在生物能量代谢、线粒体生物合成、抗氧化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阐明鳜(Siniperca chuatsi) pgc1基因序列特征、组织表达及重金属镉胁迫对其昼夜节律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对鳜pgc1α、pgc1β基因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序列特征、组织表达以及水体镉暴露下鳜脑组织中pgc1α和pgc1β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鳜pgc1α和pgc1β启动子中存在NF-E2、IRF1等能量代谢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pgc1β启动子上存在节律转录因子KLF9结合位点。鳜pgc1α、pgc1β基因都包含完整的LXXLL基序和RRM结构域,与斑马鱼(Danio rerio) pgc1α和pgc1β基因同源性分别为51.6%和59.7%,与人类基因同源性分别为41.5%和28.4%,序列保守性较低。鳜pgc1α和pgc1β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均在脑、肾脏、心脏中特异性表达。自然条件下,鳜脑组织中pgc1α和pgc1β表达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均为昼高夜低的表达趋势,其基因表达峰值相位分别为ZT 7.07 h和ZT 8.25 h。重金属镉胁迫导致鳜脑组织pgc1α和pgc1β基因表达昼夜差异减小,振幅下降,基因表达峰值相位分别提前至ZT3.71h和ZT 5.65 h,表明水体镉暴露对鳜脑组织pgc1α、pgc1β基因昼夜节律性表达具有显著的扰乱作用。
关键词:
鳜 pgc1 组织表达 镉暴露 昼夜节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