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2)
- 2023(10146)
- 2022(9131)
- 2021(8724)
- 2020(7331)
- 2019(17508)
- 2018(17413)
- 2017(33825)
- 2016(18321)
- 2015(20747)
- 2014(20591)
- 2013(20193)
- 2012(18513)
- 2011(16474)
- 2010(16300)
- 2009(14619)
- 2008(13981)
- 2007(11862)
- 2006(10417)
- 2005(8888)
- 学科
- 济(73382)
- 经济(73305)
- 管理(47834)
- 业(45474)
- 企(36870)
- 企业(36870)
- 方法(32290)
- 数学(28082)
- 数学方法(27792)
- 地方(21414)
- 农(20058)
- 中国(18811)
- 学(16725)
- 财(15681)
- 业经(15222)
- 农业(13539)
- 贸(12227)
- 贸易(12218)
- 环境(12102)
- 易(11726)
- 和(11634)
- 理论(11059)
- 制(10689)
- 技术(10542)
- 地方经济(10262)
- 划(9640)
- 务(9567)
- 教育(9534)
- 财务(9509)
- 财务管理(9495)
- 机构
- 大学(248824)
- 学院(247500)
- 管理(101507)
- 济(93466)
- 经济(91318)
- 理学(88388)
- 理学院(87311)
- 管理学(85754)
- 管理学院(85313)
- 研究(84190)
- 中国(60213)
- 京(56189)
- 科学(55028)
- 所(41885)
- 农(40617)
- 财(40328)
- 江(39723)
- 业大(39493)
- 研究所(38650)
- 中心(38251)
- 北京(35279)
- 范(34593)
- 师范(34291)
- 财经(32833)
- 农业(31608)
- 院(31324)
- 经(29842)
- 州(29573)
- 师范大学(28053)
- 经济学(26364)
- 基金
- 项目(179441)
- 科学(140182)
- 研究(130443)
- 基金(128997)
- 家(112324)
- 国家(111390)
- 科学基金(95705)
- 社会(80282)
- 社会科(75885)
- 社会科学(75865)
- 基金项目(70408)
- 省(70404)
- 自然(63813)
- 自然科(62198)
- 自然科学(62182)
- 自然科学基金(60990)
- 划(59527)
- 教育(58493)
- 编号(53980)
- 资助(52430)
- 成果(42720)
- 重点(39850)
- 发(38598)
- 部(38530)
- 课题(36899)
- 创(36727)
- 科研(34256)
- 创新(34245)
- 大学(32775)
- 教育部(32500)
- 期刊
- 济(103052)
- 经济(103052)
- 研究(71571)
- 中国(45896)
- 学报(40235)
- 科学(37695)
- 农(36304)
- 管理(35193)
- 大学(29842)
- 财(27978)
- 学学(27846)
- 教育(27543)
- 农业(25493)
- 技术(20716)
- 融(18488)
- 金融(18488)
- 业经(17592)
- 经济研究(15167)
- 图书(14739)
- 财经(14544)
- 资源(13947)
- 问题(13809)
- 科技(12864)
- 理论(12786)
- 业(12659)
- 经(12182)
- 实践(12020)
- 践(12020)
- 现代(11906)
- 技术经济(11355)
共检索到354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佳 过伟敏
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建筑测绘,结合镇江近代历史背景,从建筑学与设计艺术学的交叉视点出发,运用大量一手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对镇江伯先路—京畿路历史街区街道形态的分析,以及对其中历史建筑从空间到造型所进行的分门别类的认知研究,充分挖掘其中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建筑生存现状,对该街区的保护开发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历史街区风貌保护研究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霍珺 韩荣 耿大磊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界面更新过程中传统研究方法的主观局限性,提出了适用于街巷界面形态的量化分析框架,包括多维量化参数的选取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宽高比、界面密度、贴线率三个参数,分别描述了各级街巷在宽高比例、疏密分布、凹凸变化三方面的形态规律与特征,总结出了控制界面形态的参数区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霍珺 韩荣 耿大磊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界面更新过程中传统研究方法的主观局限性,提出了适用于街巷界面形态的量化分析框架,包括多维量化参数的选取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宽高比、界面密度、贴线率三个参数,分别描述了各级街巷在宽高比例、疏密分布、凹凸变化三方面的形态规律与特征,总结出了控制界面形态的参数区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遥 殷敏 魏云 张宇 王伟杰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以街区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的模式。将人口容量的研究引入街区的保护更新中,作为规划的前期工作,文章着重研究了容量的量化分析和效能分析的方法,以期提高更新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适用性。研究结合街区特征和数据的可获性,确定环境人口容量指标主要为空间容量、交通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4个维度,选取计算模型得出4项容量指标的数值区间,并采用木桶原理确定理想的瞬时环境人口容量和日均环境人口容量。结果显示,街区的瞬时容量高达4.90㎡/人,环境容量需要做好疏解工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镇江市实验小学前身系1912年成立于南京的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1934年迁址镇江。如今的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笪家山草木葱茏,紫藤长廊意蕴悠长;如今的校园师生和谐,相亲相爱,处处散发着"悦人悦己,乐学乐教"的传统气息。近年来,学校踏实践行"用心成就每一个梦想"的办学理念,精心构建自然健康、开放向上的温馨校园,努力追求"智慧教育、幸福教师、快乐儿童"的美好愿景,为百年老校增添时代的华彩,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敏
本文总结了镇江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特色,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并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街巷建筑尺度控制和街巷界面延续等方面提出了保护镇江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特色的措施。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传统街巷 特色 镇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静芳 唐嘉耀 高淑敏
随着3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布和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商业化发展问题备受关注。文章以武汉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Python爬虫从大众点评网站获取商户LBS数据,将商户业态分为8类,综合运用GIS的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商业业态在空间分布类型及分布状态上均存在差异;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会受到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密度、街巷空间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业态空间分布提出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江
近年来,国内各地都不断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投入,同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也在向纵深发展。本文以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提出以客栈、博物馆、商埠、会所、艺文空间、秀场为主要业态,采取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创建具有特色魅力的文化产业园区。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文化产业园区 西津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红星
"0+1"、"1+99"、"100+1"这三组数字常被比作创新的三个境界: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镇江市京口区物价局把创新价格服务的目光投向了"0+1"式的原创,在龙吟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芳林 张海斌
本研究以环境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依据生态足迹的方法计算出镇江市2000-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及其产业构成、产业生态赤字/盈余和产业生态效率,结果表明镇江市生态赤字较为严重,产业结构仍旧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导致的结构性污染和资源短缺是镇江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最终我们在实施镇江市产业结构调整时应当做到:从总体上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稳定第一产业发展比例,控制农业和牧业在一产中的比例,适当发展林业,大力发展渔业;进一步优化工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高峻 韩冬
本文从个性、结构和意蕴这个3个意象理论的基础性构成元素出发,以国内外游客的网络游记、评论等文本为研究材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游客游览过历史街区后产生的意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游客感知到的意象在个性和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个性方面,将提取出的特征词归纳为4个主题特征并计算出了4个主题的强度:国内游客对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338.43)和优美的城市景观(377.91)的感知分别高于国外游客(140.32,179.05);而国外游客对于独特的人文风情(400.96)与现代的都市生活(300.9
关键词:
内容分析 历史街区 意象 网络文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劲松
历史街区旅游开发需要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审视,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文章以北京朝阜路为例,探讨了国际化视野下历史街区开发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期望促进我国历史街区开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际化 历史街区 旅游开发 朝阜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劲松
本文以北京朝阜路为例,分析了历史街区发展旅游业的基本面。探讨了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条件,特别分析了在文化传承基础逐渐瓦解和社区陷入衰败的情况下如何突破固有限制,通过以文化创意为重要内容的都市旅游重获生机。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历史街区 旅游业 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涤湘 朱雪梅
随着我国城市文化经济、遗产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多元化与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历史街区的更新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自上而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更新改造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时期需要。本文以广州市恩宁路为例,探讨了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转型中的社会冲突和利益博弈,分析了各社会行动者在历史街区更新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指出因应"市民社会"的发展、城市治理的转型,历史街区的更新需要充分而有效的公众参与,以保障各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而公众参与的发展,也有利于"市民社会"的成熟发展。
关键词:
历史街区 更新 冲突 利益博弈 恩宁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舒涵 王长松
运河遗产空间蕴含丰富景观资源,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形成基于景观的地方意象,其中,声音景观作为感知地方与空间的关键路径,对于遗产保护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索了运河遗产空间内感知主体对于声音景观的感知、偏好和行为,研究发现:(1)从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和功能结构来看,位于不同街区位置的空间类型与声音景观的感知和偏好直接相关,越靠近运河河道,感知主体的积极情感相对越强烈,京杭运河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声音景观提供了相对积极的感知空间。(2)环境功能一定程度影响了感知主体对该地声音景观类型的心理预期,从而决定了对声音元素的情感偏好。在同一街区的不同地点,感知主体受环境与心理作用的影响,对不同声音景观元素的感知程度和偏好程度不同。(3)不同声音类型对感知主体情感偏好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中应重视对于声音景观的建设和维护,为运河遗产空间内历史街区的空间规划实践提供参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