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3)
- 2023(13534)
- 2022(11709)
- 2021(10937)
- 2020(8903)
- 2019(20487)
- 2018(20472)
- 2017(39152)
- 2016(21374)
- 2015(23981)
- 2014(24188)
- 2013(23971)
- 2012(22068)
- 2011(20089)
- 2010(20131)
- 2009(18181)
- 2008(17556)
- 2007(15318)
- 2006(13658)
- 2005(12221)
- 学科
- 济(92470)
- 经济(92380)
- 管理(57472)
- 业(55154)
- 企(43731)
- 企业(43731)
- 方法(36073)
- 数学(30861)
- 数学方法(30541)
- 中国(27886)
- 地方(27068)
- 农(25247)
- 业经(20982)
- 学(19374)
- 财(18705)
- 农业(17327)
- 贸(15372)
- 环境(15363)
- 贸易(15359)
- 制(14930)
- 地方经济(14828)
- 发(14790)
- 易(14770)
- 和(14682)
- 银(14258)
- 银行(14218)
- 技术(14149)
- 融(14137)
- 金融(14135)
- 理论(14012)
- 机构
- 大学(300301)
- 学院(300246)
- 管理(118801)
- 济(118700)
- 经济(115977)
- 研究(106591)
- 理学(102166)
- 理学院(100924)
- 管理学(99281)
- 管理学院(98730)
- 中国(78702)
- 科学(67037)
- 京(65933)
- 所(54132)
- 财(52510)
- 研究所(49270)
- 农(49113)
- 中心(47568)
- 江(44702)
- 业大(44573)
- 范(42910)
- 师范(42530)
- 北京(42347)
- 财经(41593)
- 院(39238)
- 农业(38065)
- 经(37763)
- 州(36815)
- 师范大学(34488)
- 经济学(34364)
- 基金
- 项目(206103)
- 科学(161834)
- 研究(152709)
- 基金(147257)
- 家(128141)
- 国家(127013)
- 科学基金(108611)
- 社会(94857)
- 社会科(89793)
- 社会科学(89771)
- 省(81529)
- 基金项目(78794)
- 自然(69945)
- 教育(69171)
- 划(68701)
- 自然科(68240)
- 自然科学(68226)
- 自然科学基金(66948)
- 编号(63382)
- 资助(60040)
- 成果(51319)
- 发(48462)
- 重点(46326)
- 部(44581)
- 课题(44086)
- 创(42673)
- 创新(39754)
- 科研(38837)
- 发展(38798)
- 项目编号(38375)
- 期刊
- 济(137172)
- 经济(137172)
- 研究(91686)
- 中国(61273)
- 学报(46316)
- 农(45685)
- 科学(44170)
- 管理(43942)
- 教育(37681)
- 财(36591)
- 大学(34660)
- 学学(32308)
- 农业(32168)
- 融(27037)
- 金融(27037)
- 技术(26536)
- 业经(23843)
- 经济研究(21117)
- 财经(19114)
- 图书(17828)
- 问题(17741)
- 经(16237)
- 业(16064)
- 科技(15330)
- 理论(15024)
- 资源(14744)
- 技术经济(14514)
- 现代(14024)
- 实践(13884)
- 践(13884)
共检索到451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裕瑞 尹旭
镇是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域单位,镇域是县域和城乡发展的重要尺度单元。文章首先对镇的相关概念与功能进行分析,然后重点梳理国内外关于镇域发展研究的主要成果。在经济发展方面,学界就镇域产业经济发展特征、机制及如何保持镇域经济活力等开展了系列研究,横向的产业、格局类研究成果较多,但纵向的全景变化及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在空间重构方面,空间规划、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中心村镇建设等得到持续关注,但缺乏对不同类型农户和社区重构过程及发展动态的深入研究;在社会管理方面,公共服务供给与公众参与机制逐渐受到重视,而对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公共事务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仍较薄弱;在资源环境方面,开展了镇域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土地整治及其效应等相关研究,但对于镇域发展规模、产业类型特征与资源环境效应的基本关系仍不明晰,对镇域系统的资源环境效率缺乏综合认知。在新时代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镇域对于区域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将更加关键。应着力加强镇域人地系统演化过程与机制、镇域空间重构与乡村振兴、镇域社会管理制度与治理模式、镇域资源环境效应优化调控及镇域发展新情况与新问题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上述国家重大战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玲 仇方道 朱传耿 马随随
城市发展转型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城市发展转型的内涵、内容、影响因素、模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认为目前城市发展转型研究多是注重资源型城市转型而忽视一般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注重城市经济转型而忽视城市文化与社会转型,注重定性研究而忽视定量研究。今后应加强一般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研究,突出城市发展转型中的软环境研究,推进不同发展水平城市转型的比较研究,注重城市转型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
关键词:
城市发展转型 影响因素 转型模式 展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吴健生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物质流分析通过度量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环境影响,定量评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生态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在简述物质流分析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国内外物质流分析相关研究进展,认为对比于国外的蓬勃发展,该方法在我国尚未获得普遍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国内已有的研究也主要以实证分析为主,理论探讨相对薄弱;实证研究又以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为主,但多侧重国家尺度,少区域物质流分析;而产业部门物质流分析则相对较少,且偏重能源矿产采掘业,对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刘松 吕婧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能值分析以能量为单位定量评估人类生态经济系统中各种生态流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尽管能值分析定量评价了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生态经济系统的贡献,克服了传统能量与经济分析方法的诸多缺憾,但在理论方法上仍存在不足之处。综合国内外区域能值分析的最新进展,能值转换率的确定、能值分析与空间格局分析的整合、能值成本价值论与市场(使用)价值论的整合、可持续性阈值等问题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星梅 潘峰华 张旭晨
政府引导基金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政府普遍使用的一种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工具,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论文基于区域发展的视角,从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原因、政府引导基金的扩散与分布、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以及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发现有:(1)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原因在于缓解融资缺口,实现区域发展目标;(2)政府引导基金经历了不同地理尺度的扩散,形成了不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3)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可以分为募资、投资、管理、退出4个环节,公共资本的参与和政府干预是其区别于一般私人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4)总体而言,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的风险资本供给、创业创新、产业升级有正面影响,但也可能扩大区域发展差距。最后,论文提出地理学要加强区域发展视角下政府引导基金的研究,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青 李扬 陈明星 徐勇
可持续生计理论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城市务工的半城镇化农民,服务于有序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而且可广泛应用于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和农户尺度的研究,服务于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梳理了当前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及分析框架,并基于半城镇化农民可持续生计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从地理学的综合视角提出了一个适应于中国实证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半城镇化农民生计状态评估及市民化阻滞因素与政策调控",梳理了可持续生计的国际国内研究进展以及半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与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证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包括半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与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联动研究,半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转变的主观意愿与客观阻滞因素综合研究,半城镇化农民与农村发展作用机理及其市民化效应,可持续生计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集成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柳文 高晓路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人口现象,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并探讨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原因,随后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视角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乡村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社会保障、乡村治理、消费结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空间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三个维度开展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与适应相关研究,重点研究方向有:(1)基于人口流动视角的乡村人口老龄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2)乡村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及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3)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乡村振兴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昌海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对学者们关于社区发展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以及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4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保护与发展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社区居民福祉的关系、自然保护区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组合运用3个方面。通过跟踪保护与发展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既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又要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保护与发展 自然保护区 研究进展 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巍 赵晓杰 王楠 胡细英 陈敏
文章紧扣城市跨江发展的主题,对中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挖掘城市跨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城市跨江发展的空间过程与动力机制各具特色,且同一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跨江发展过程与机制也有所差异;已有研究侧重从城市经济学、规划学视角展开,研究内容集中于滨江城市类型、跨江发展模式、过程阶段、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不足,缺乏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快速城市化的宏观背景为我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城市跨江发展的定量分析,并在注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不同类型跨江城市间的比较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德利 方创琳
正确处理好城市化速度与质量的辨证关系,使城市化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与城市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总结了当前城市化质量研究领域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理论研究方面已从多元视角诠释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内涵,但至今尚未形成对"质量"的共识,缺乏对城市化发展质量影响机理及演变规律的系统探讨。方法方面尝试建立多种测度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及方法模型,但未形成通用范式。实践方面形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过慢"两种对立的观点,但尚未达成共识,但仍未将"提质"摆在首要位...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化质量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国
城市是一个随时间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客观存在,其演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发展阶段理论是城市研究的重要思想支撑,但目前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远比不上这一思想在其他学科中的发展。除了邻里层次和单一职能城市的研究相对完善以外,对于一般性城市整体发展阶段的研究仍处于探索过程中,既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城市研究尚未做出突破性贡献。在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普遍经历"空间转向"的过程中,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应当进行"时间转向",应当深入分析城市发展中时间的社会性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建构作用,以"因时制宜"地建设好我们的城市。
关键词:
生命周期 发展阶段 因时制宜 研究综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宇 刘毅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能源环境,开展世界能源地理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家的重要使命。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缺乏系统的地理学视角,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外交学、经济学等领域。相关学科涉及能源地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研究;②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中国能源安全研究,包括能源供给、运输、储备等;③中国能源合作与能源外交研究。展望未来,应从3个方面加强世界能源地理的研究:①建立系统的研究框架,全面把握世界能源状态、格局及其演变规律;②建立世界能源的动态数据库,加强模拟分析与可视化表达能力;③加强研究平台建设,培养研究队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增林 狄乾斌
人文—经济地理学对海洋与海岛发展的研究,以海洋经济地理为研究平台,围绕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的海洋经济发展、海岛地区发展及其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文—经济地理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与综合应用研究工作,在推动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与进展,梳理总结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分析厘定存在问题,提出未来研究趋势与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春宇 成铁翔 洪焕州 曹雯
追溯包括旅游生态系统演化、环境承载力、环境税在内的旅游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探寻该领域研究未形成共同纲领与研究范式的内在原因,提出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坚持系统科学动态、演化生存论研究范式,探讨区域人类活动与旅游生态系统耦合交互影响过程及演化机制;深入研究环境承载力合理阈值量测基础上旅游生态系统空间均衡发展量测模型与评价;以系统发展动态合理阈值为参照,引入预警机制,以环境规制等政策为调控手段,探寻旅游生态系统调控机制,从而推动旅游生态系统演化研究由宏观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转向;由静态机械描述研究向动态生成论研究拓展;由单一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向“规律探究—阈值测度—效应分析”深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春宇 成铁翔 洪焕州 曹雯
追溯包括旅游生态系统演化、环境承载力、环境税在内的旅游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探寻该领域研究未形成共同纲领与研究范式的内在原因,提出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坚持系统科学动态、演化生存论研究范式,探讨区域人类活动与旅游生态系统耦合交互影响过程及演化机制;深入研究环境承载力合理阈值量测基础上旅游生态系统空间均衡发展量测模型与评价;以系统发展动态合理阈值为参照,引入预警机制,以环境规制等政策为调控手段,探寻旅游生态系统调控机制,从而推动旅游生态系统演化研究由宏观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转向;由静态机械描述研究向动态生成论研究拓展;由单一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向“规律探究—阈值测度—效应分析”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