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5)
- 2023(4191)
- 2022(3266)
- 2021(2931)
- 2020(2416)
- 2019(5364)
- 2018(4967)
- 2017(9456)
- 2016(4727)
- 2015(5441)
- 2014(5079)
- 2013(4892)
- 2012(4348)
- 2011(3810)
- 2010(4179)
- 2009(4229)
- 2008(3052)
- 2007(2681)
- 2006(2443)
- 2005(2351)
- 学科
- 融(24012)
- 金融(24012)
- 银(20807)
- 银行(20807)
- 行(20313)
- 济(15859)
- 经济(15847)
- 业(15440)
- 中国(13799)
- 管理(13758)
- 企(13478)
- 企业(13478)
- 中国金融(10812)
- 制(7256)
- 财(6939)
- 方法(6059)
- 地方(5770)
- 务(5631)
- 财务(5617)
- 财务管理(5612)
- 数学(5556)
- 数学方法(5529)
- 企业财务(5438)
- 理论(5270)
- 业经(5263)
- 事业(4270)
- 体(4269)
- 体制(3849)
- 农(3780)
- 产业(3706)
- 机构
- 学院(59962)
- 大学(57143)
- 济(28222)
- 经济(27618)
- 管理(21982)
- 中国(21492)
- 理学(18544)
- 理学院(18405)
- 管理学(18186)
- 管理学院(18080)
- 研究(17513)
- 财(14223)
- 银(13941)
- 银行(13512)
- 融(13305)
- 金融(13056)
- 行(12675)
- 财经(11349)
- 京(11015)
- 中心(10906)
- 人民(10311)
- 经(10263)
- 经济学(10111)
- 国人(9487)
- 中国人(9444)
- 中国人民(9346)
- 经济学院(9300)
- 江(8899)
- 财经大学(8598)
- 州(8039)
- 基金
- 项目(38494)
- 研究(31543)
- 科学(30750)
- 基金(27400)
- 家(22316)
- 国家(22105)
- 社会(20758)
- 科学基金(20027)
- 社会科(19974)
- 社会科学(19972)
- 省(16560)
- 教育(14883)
- 基金项目(14144)
- 编号(12893)
- 划(12675)
- 资助(11281)
- 自然(11019)
- 自然科(10834)
- 自然科学(10834)
- 自然科学基金(10666)
- 融(10247)
- 成果(10242)
- 创(9733)
- 课题(9450)
- 发(9383)
- 制(9280)
- 重点(9017)
- 创新(8978)
- 性(8787)
- 国家社会(8765)
共检索到98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正>编者按: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深刻阐释了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其中包括拥有“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田愉 王学凯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人才理所应当也是我国人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必须下大力气打造我国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彭树军
<正>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人才是强国的第一资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标准,金融系统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努力打造一支更加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打造强大金融人才队伍的战略任务金融服务质量更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来看,总量上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并与经济增长水平和物价水平相匹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段世德 白勇军
建设金融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手段,锻造高素质建设者队伍关系到建设金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是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金融强国建设者队伍由政策制定者、从业者和相关公众组成,通过角色切换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施加影响,是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影响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变量。只有具备勇于担当和奋发有为的品质、遵纪守法与诚信合作的精神、持续学习与创新发展的能力,才能成为高素质的金融强国建设者。金融强国建设者素质的形成有累进合成的特征,强化党的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引导,提升现有金融强国建设者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夯实未来金融强国建设者的素质能力基础,只有持续汇聚合力稳步推进,才能锻造出高素质的金融强国建设者队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鲁组金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智力密集型行业,金融业的发展更加离不开人才。7月27日,山东省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适应地方金融创新发展的多层次金融需求,不断优化金融人才结构,提高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平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并且逐步扩展到全球的实体经济中。由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快速发展,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但影响了各国经济金融正常发展,而且对金融业人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平
本文针对国有电力企业中一些党员干部精气神不佳、缺乏忧患意识、开拓精神不足、创新力度不够、“好人主义”现象等问题,提出从抓学习、抓责任、抓观念、抓落实、抓作风即“五抓”入手,锻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国有企业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杨
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方案》。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决定》。8月20日,全国首家金融专门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正式挂牌成立。设立上海金融法院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国家整体金融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上海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2018年8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上海金融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明确了上海金融法院管辖案件的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蒋宁
消费金融的发展已成为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本文认为,新的经济时期,消费金融机构须应始终坚持普惠金融的发展思路,强化锻造五大核心能力,让消费金融市场焕发应有的活力和潜力,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以科技驱动践行普惠金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关键词:
消费金融公司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小青 常建军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来源广泛、技能优秀的后备干部队伍,解决"备而不足"的问题;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解决"备而不用"的问题;形成规范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的长效机制,达成"备而能用"的目的。霍林河露天煤业机电修配厂(以下简称机修厂)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是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来源广泛、技能优秀的后备干部队伍,解决"备而不足"的问题;通过强化培养、严格考核、动态管理等手段,努力吸纳各方面优秀人才,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二级单位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解决"备而不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何涛 刘成
当前,中国数字金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也已进入关键期。在此背景下,数字化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本文从供需两个角度分析数字化金融人才短缺的状况和成因,并提出要加大人才供给和提高人才质量,加快数字化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以应对当前数字化金融人才短缺的现状。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数字化 金融人才 人才队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峰
近年来,人民银行金融专业人才总量逐年增加,并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多层次等特点。如何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助推基层央行履职发展的中坚力量,已经成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一、金融专业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分析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性质的多重性和履职的专业性、系统性,决定了一定时期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专业人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人才,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佃来
提升人才队伍的理论思维水平,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前提提升理论思维水平,必须切中我们所处时代的最重大问题。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思维水平,克服盲从。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逄淑涛 李静
有专家计算过,一个人有90%的技能是在工作岗位中获得的,而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快,对人力资本进行不断的甚至是终身的培训必不可少。许多国企为减轻企业负担,实行下岗分流、内部退休政策,结果使一些45岁以上年富力强、有经验有技术的技术工人不得不离开企业,造成企业失去一批优秀技能人才。认识并重视技能人才的价值和地位,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