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08)
2023(2616)
2022(2140)
2021(1874)
2020(1512)
2019(3290)
2018(3066)
2017(5509)
2016(3132)
2015(3194)
2014(2973)
2013(2963)
2012(2780)
2011(2540)
2010(2373)
2009(2044)
2008(1983)
2007(1839)
2006(1529)
2005(1298)
作者
(11475)
(9997)
(9784)
(9343)
(5968)
(4843)
(4132)
(3761)
(3748)
(3490)
(3466)
(3218)
(3205)
(3192)
(3147)
(3124)
(2963)
(2891)
(2844)
(2832)
(2624)
(2433)
(2389)
(2298)
(2152)
(2152)
(2118)
(2113)
(2081)
(2070)
学科
(11030)
经济(11020)
管理(7315)
(6583)
(5644)
方法(5596)
数学(5163)
数学方法(5129)
(4550)
企业(4550)
环境(3931)
(3822)
土壤(3809)
(3155)
(2885)
(2621)
中国(2620)
(2501)
贸易(2501)
(2427)
业经(2368)
及其(2352)
(2308)
农业(2246)
(2052)
植物(2023)
(1979)
生态(1904)
防治(1901)
(1898)
机构
学院(46385)
大学(46010)
研究(18718)
(17570)
经济(17273)
(15949)
科学(15106)
管理(14340)
农业(12826)
理学(12786)
中国(12679)
理学院(12606)
管理学(12275)
管理学院(12215)
业大(12042)
(11006)
研究所(10562)
(9722)
农业大学(8389)
中心(7926)
(7720)
实验(7615)
(7459)
实验室(7286)
科学院(7204)
(7144)
(7003)
重点(6885)
(6843)
(6676)
基金
项目(38674)
科学(29491)
基金(28882)
(28427)
国家(28273)
科学基金(22807)
研究(21496)
自然(17063)
自然科(16660)
自然科学(16650)
自然科学基金(16327)
基金项目(15505)
(15133)
社会(13783)
(13559)
社会科(13190)
社会科学(13188)
资助(11554)
计划(9871)
重点(9657)
科技(9536)
教育(9116)
(8512)
科研(8133)
(7977)
(7764)
创新(7632)
专项(7484)
(7300)
(6811)
期刊
学报(16362)
(14861)
经济(14861)
(14366)
科学(11739)
大学(11372)
学学(11282)
研究(9979)
农业(9852)
中国(6962)
(5973)
业大(5345)
(5121)
林业(4646)
管理(4410)
农业大学(4139)
(3568)
科技(3467)
自然(3353)
财经(3254)
资源(3115)
(3088)
金融(3088)
中国农业(3063)
经济研究(3002)
(2867)
自然科(2656)
自然科学(2656)
科技大(2565)
科技大学(2565)
共检索到59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林男  吴晓芙  郭丹丹  陈永华  
以锰矿渣作为基质,选用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蚊母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大叶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Jack)Nees、构树Broussonetiapa pyrifera作为测试植物,进行了室外盆栽植物筛选和基质改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十个月后,5种试验植物生长良好,改良组成活率均在63%以上,试验植物中生物量较大的为构树和蚊母,其次是小叶女贞,大叶樟与牛耳枫的生物量最小。牛耳枫的茎叶和根部Mn含量均比较高,对照组根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星  文仕知  陈永华  郝君  刘凯  吴子剑  
为建立锰污染土壤渗漏液和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在湘潭锰矿废弃地开展了植物筛选试验。5个月植物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香菇草成活率低,花叶芦竹、菖蒲生长量下降,而再力花、苎麻、紫叶美人蕉、芦苇、香蒲、夹竹桃、梭鱼草、水葱和德国鸢尾长势良好,其地上部分锰的含量多高于1 000 mg/kg,锌、铜、镉的含量也相对较高,锰含量地上组织与根部的比值大于1,可作为锰污染土壤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的备选植物。菖蒲的锰、锌、铜、镉和花叶芦竹的锌、铜、镉含量地上组织与根部的比值小于1,说明其转移和利用重金属的能力弱,重金属元素在根部积累而导致植物中毒。苎麻单株地上部分锰的吸收量高达217.8 mg,其次是再力花,紫叶美人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金兰淑  林国林  许泳峰  玉龙植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和使用化学改良剂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有效度,促进重金属吸收的植物修复(enhanced phytoremediation)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现状,还对利用转基因植物的植物修复技术最新研究动态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闻  叶丽丽  陈永山  徐墨馨  蒋金平  
【目的】筛选适合改良铝土矿复垦土壤的豆科植物,为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平果铝土矿复垦土壤上盆栽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 Poir.,SC]、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VC)、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A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VR)、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MS)、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SG)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CV)7种豆科植物,测定各豆科植物的生物量、是否检出根瘤、营养元素含量、固氮效率、生物固氮量及土壤营养元素、钙和镁离子(Ca~(2+)和Mg~(2+))及总铝(Al)和活性铝(Al~(3+))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适合铝土矿复垦土壤改良的豆科植物;建立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探究影响铝土矿复垦土壤豆科植物生物固氮量的因素。【结果】在7种豆科植物中,光叶紫花苕的地上部生物量(0.344 g/pot)最大,紫云英的地下部生物量(1.961 g/pot)最大,小冠花的地上部生物量(0.387 g/pot)和地下部生物量(0.099 g/pot)均最小;田菁的氮(N,7.98%)、磷(P,2.999 g/kg)和钾(K,19.828 g/kg)含量均最高;在结瘤情况方面,仅田菁、紫云英和小冠花结有根瘤,其余豆科植物均未结出根瘤,其中,田菁的固氮效率(80.01%)和生物固氮量(0.077 g/pot)均最高。以植物养分含量、生物量、生物固氮量和固氮效率为评价因子对3种结瘤豆科植物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田菁的综合得分最高(2.30分)。PLS-PM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上种植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量受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Al~(3+)含量直接影响,pH、土壤养分、植物类型通过影响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Al~(3+)含量间接影响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量。【结论】田菁、紫云英和小冠花能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中结瘤,提高铝土矿复垦土壤的pH、速效K、Al~(3+)和有机质含量及其本身的生物固氮量。综合评价认为,田菁是最适合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中种植的豆科植物,可作为铝土矿复垦区土壤固氮培肥的豆科植物推广应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润  吴晓芙  李芸  冯冲凌  李韵诗  
综述了文献报道的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超积累、本土和生态-经济型植物种类。超积累植物具有抗性强、耐受重金属浓度高和转移系数大的优点,不足之处是大多数超积累植物适生范围窄,生物量小、富集总量小,以至修复周期长。在复合重金属污染场地的治理中,多金属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已成为新的关注点。为了发挥植物修复技术在重建植被与景观、控制水土流失、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等诸多方面的功能,有必要扩大植物种类筛选与应用的范围。利用适生的本土先锋植物生长快的优势,结合用材、工业原料、药用、能源、景观等生态-经济型植物的功能构建复合植被群落,可望成为发展植物修复技术的新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科璧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部分城市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对土壤中与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了分析;还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以及该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斌  尚鹤  韩景军  梁景森  
植物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和富集某种或某些有机或无机污染物为理论基础,利用植物或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门环境生物技术,其核心是对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积累重金属的生物学特性的利用。其具有费用低廉、节约土地资源或储藏费用、利用植物本身特性、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无二次污染等多方面的优点,有望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全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植物修复将是今后污染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将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普遍推广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环境的转基因植物修复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重金属耐性基因和有机污染物耐性基因在植物清除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珣  陈宝楠  孙丽娜  
为探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佳乐麝香(HHCB)与镉(Cd)复合污染土壤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相关修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采用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与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两种植物配合HHCB降解菌,对HHCB,Cd复合污染土壤进行联合修复研究,并使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孔雀草对Cd的富集效果要好于紫茉莉,且两种植物地上部分对于Cd的富集效果更好。HHCB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降解菌的降解效率降低,在HHCB含量为100Mg·kg-1时,最好的降解效果可达到63.58%,在HH...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钟斌  陈俊任  彭丹莉  刘晨  郭华  吴家森  叶正钱  柳丹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绿色环保技术。目前研究的修复材料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上面,而对速生林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对修复材料的筛选。一般超积累植物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它们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和转运能力,但其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等因素限制了在植物修复中的运用。速生林木相比超积累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迅速等特点,将其应用在植物修复中可为大面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选择。综述了速生林木用于重金属土壤修复的特点,从对重金属的胁迫耐性、吸收转运、累积分布、强化技术及修复材料的回收利用方面进行论述,并为今后速生林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明  王冬梅  王晓英  
随着金属矿藏的大量开采,重金属污染问题愈加严重。重金属的大量排放不但对大气、水、土壤环境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进入环境的重金属将参与食物链循环并最终在生物体内积累,不但破坏了生物体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而且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迄今,人类已采取了多种方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菌根技术因其特有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总结了菌根菌对植物抵御重金属污染影响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从菌根菌对植物抗重金属胁迫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等方面阐述了菌根菌对植物抗重金属毒害能力的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一惠  马岚  张栋  夏晓平  薛孟君  苗新云  
以坡面5年生金丝柳和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法测定2种扦插植物的根系分布特征,并应用Le Bissonnais法中快速湿润处理测定2种扦插植物不同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特征,测定指标包括:>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分析坡面2种扦插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扦插植物根系集中分布在树干周围040 cm土层内,以>5 mm的粗根为主;2)在0100 cm土层,根系含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岚  陈亚华  钱猛  沈振国  李向东  
用土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螯合剂EDDS和EDTA对苏丹草、玉米、大豆、茼蒿、青菜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5 mmol.kg-1EDDS和EDTA可以显著增加供试植物地上部Cu、Pb、Zn和Cd的含量及积累量。EDDS比EDTA具有更强的溶解土壤Cu和增加植物吸收积累Cu的能力;但对土壤Pb的溶解和增加其在植物地上部积累的作用,EDTA大于EDDS。在5种植物中,EDDS对茼蒿Cu含量和积累量的促进作用最大。EDDS处理下茼蒿地上部Cu含量和积累量分别达到973 mg.kg-1和每盆909μg。施用EDDS和EDTA后的5~30 d内,土壤水提取态Cu、Pb、Zn和Cd的含量随时间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亚华  刘亮  王桂萍  郭强  朱迪  沈振国  
采用土柱淋滤试验,研究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诱导植物修复过程中的土壤重金属淋滤行为,同时比较了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和玉米(Zea maysL.)在减少重金属淋滤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5 d内经过480 mm降雨的淋洗,EDDS处理的土柱(80 cm土层)没有出现重金属的淋滤;而EDTA明显导致表层土壤重金属向下层土壤迁移,该迁移行为与降水量的大小、种植植物与否关系密切。香根草和玉米可明显延缓EDTA引起的土壤重金属向下层土壤的淋滤,且香根草的延缓效果好于玉米。上述结果表明,EDDS诱导的高生物量植物修复是相对安全的,而使用E...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鑫  黄兴如  张晓霞  邱吉国  徐冬青  何健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效果。[方法]利用紫花苜蓿与PAHs降解菌株Rhizobium petrolearium SL-1联合修复土壤中PAHs,设置4个处理:不种苜蓿,不接根瘤菌(CK);不种苜蓿,接根瘤菌(菌);种苜蓿,不接根瘤菌(苜蓿);种苜蓿,接根瘤菌(苜蓿+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盆栽试验土壤取自山东新泰某焦化厂PAHs实地污染土壤,分别于处理20和60 d定期取样;大田试验农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某发电厂附近,分别于处理60和90 d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彩丽  张志转  陈娟  李立虎  罗守进  吕凯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来源数据库、年度载文量与期刊分布、高发文量期刊、核心作者群与主要产出机构、基金项目、下载量及被引频次、文章类型等方面对2005—2014年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1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来源数据库以学术期刊为主,占发文总量的60.2%。学术期刊统计结果中,1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及发文刊数逐年增加,下载量呈波动下降趋势,被引频次呈先下降后微弱上升趋势。整体而言,近10年研究分析类文章所占比例过少,而综述展望类文章所占比例过多,但发文趋势显示未来研究分析类文章不管是数量还是比例均有上升的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